梅州

作者: 艾羽

導讀??梅州,坐落於粵東山區,居住人口以客家人為主。相傳中原人士為避戰亂,不遠千裡攜家帶口從一馬平川的中原一路跋涉歷經千辛萬苦而至此群山環抱之地,繁衍下來,不僅面像、體型迥異於其他廣東人,在文化上也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據說那長途跋涉中,從中原到梅州一共有七個大站,福建長汀就是一個比較大型的停留的站,有很多人在那裡留了下來,剩下的繼續南行 ...

??梅州,坐落於粵東山區,居住人口以客家人為主。相傳中原人士為避戰亂,不遠千裡攜家帶口從一馬平川的中原一路跋涉歷經千辛萬苦而至此群山環抱之地,繁衍下來,不僅面像、體型迥異於其他廣東人,在文化上也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據說那長途跋涉中,從中原到梅州一共有七個大站,福建長汀就是一個比較大型的停留的站,有很多人在那裡留了下來,剩下的繼續南行,到了梅州就安下家來。就是在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現在,扶老攜幼行程兩千余裡輾轉於崇山峻嶺中,那份艱辛也是不可想像的。更何況在遷徙之旅還有老的老,小的小。歷史上人類這麼大規模的遷徙,只有在摩西領著猶太人走出耶路撒冷可以與之相提並論。而梅州和中原的淵源,就不言而喻了。而我,作為一個中原之子,卻是坐在車中遙望那群山秀色,煙霧繚繞,景色的優美卻止不住心神恍乎,當年,當年,我的祖先的一個分支是否揮淚別了那中原故地,在跋涉之間行走過這條路呢?腳下是否有血,而懷中的稚兒也懂事的不去哭泣,那堅強而又韌性十足的中原女性一路上傾盡全力去安頓一家的飲食起居,還要安慰因不堪疲憊而逐漸失望的老人。塵埃落定,他們總算在梅州安頓下自己的家。

從廣州開車,經過七個多小時的顛簸,總算到了五華縣城,深夜三點的夜晚,整個小鎮都是靜悄悄的,忽然,在轉彎處前面一派喧囂,方才看見已經有很多做小買賣的生意人已經將青菜等挑了過來,

宿於交通大廈的賓館,一夜無眠,看了看天空一片晴空萬裡的樣子,剛上車,就下起了瓢潑大雨,連周圍的景色都看不清楚,急風驟雨,過眼煙雲,滄海桑田,宛如一夢。一場洗刷之後,山愈翠,而那道路兩邊相伴而行的稻田,也頂著將熟的稻谷,隨風而舞。

而今天,同行的六個朋友中有三個為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通過考試或者從軍而在廣州有了一席之地。所以,在廣東的政界有兩個地方的人為多,一是潮汕人,一是客家人,構成了廣東政界的一大特色。在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我不不能不佩服客家人的遠見。

幾番上山爬坡,終於到了湯湖熱礦泥,同行的人介紹這裡是國內外罕見的無污染優質醫療保健泥源,可用於介質浸泡(泥漿浴)、包裹(局泥)、埋數(全泥)軀體進行治療保健。就中國而言,除了遼寧鞍山湯崗子有此資源外, 五華縣華城鎮轉水鄉湯湖便是第二處,這在全球也是不常見的。言談之間,自豪之情議於言表, 而我,卻首先被湯湖熱礦泉的景色給吸引,綠草盈然,繁樹茂盛。在泥漿裡打個滾,泥還是熱熱的,而我們也童心大起,一時之間只見泥團在木屋裡飛射,我們個個都樂暈了,在跳著,躲著,然後伺機反攻。累了,就沿著假山拾階而上,在山腰上有一個溫泉瀑布,我們就在瀑布下面的池子裡游來游去。 只是,在溫水裡游泳人是很容易乏的,而我,也快快上岸了。

(三)雁南飛度假村

下午到的梅州,只見梅江兩岸的一棟棟小樓井然有序,街道潔淨清爽,綠樹成蔭,走了珠江三角洲不少地方,感覺中梅州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在梅州略事停頓,就又一路趕去了位於陰那山的雁南山度假村,一路上聽梅州人介紹,梅州是著名的“三鄉”:足球之鄉、詩書之鄉、僑鄉。惡劣的生活環境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反而更激勵了他們的鬥志,在窮山僻水中經營著自己的家園,不怨天尤人,崇尚詩書,強健體質,自強不息。

在雁南飛不僅欣喜於她環境美麗,更打動我的是那裡充滿了濃郁的客家風情,無論是大堂中央懸掛的喜鵲報春,在很多細節上體現著設計師對客家文化的了解與熱愛。幾棟房子是很典型的圍屋建築,襯著茶田千頃,綠草盈盈,每個人的眉梢眼底都湧起笑容,終於明白為何這裡房間爆滿,賓客盈門的原因了。晚上,幾個朋友就在飯後順著林蔭道散步,微風拂過,空氣中都充滿著清新的山林的味道,在山頂看腳下的燈火點點,而圍屋在遠處看有一種團圓喜慶的建築之美,古典高雅又補素大方。

是誰在那兒輕唱 :

松口上州九十裡,朝晨行到日落西。

總愛兩人情義好,唔怕行穿腳底皮。

入廟燒香因為神,月下紡棉因為情。

千裡路遠尋妹嬲,朝晨行到月光清。

月光一出就起身,露水茫茫行到今。

六月天光尋火炙,郎就熱心妹熱情。

枕著清風徐徐,帶著笑容,我沉沉睡去了,而那動人的歌謠還在我的夢中傳唱.

(四)葉帥故居

葉劍英元帥故居及紀念館位於距離梅州市區33公裡處的梅縣雁洋鎮虎形村,這裡依山傍水,林木蔥籠,1897年4月28日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元帥就出生在此,並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

不少到過葉帥故居的客人都驚嘆地說:雁洋是塊“藏龍臥虎”寶地。不錯,你站在雁洋最高的五指峰上往下看,便可望見兩條白練般的長河環抱著一座橢圓的個山,而山形似一伏臥體憩的巨虎,而這“巨虎”就是虎形村。劍英元帥的故居,就座落在虎形山下。故居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間農舍,簡陋的房子,小小的房間,徘徊在那小小的庭院,唯有那劍眉星目的少年,在穿越歲月的凝視時,

還能感受到那震懾的目光。

(五)靈光寺

靈 光 寺,位於雁洋鎮境內的陰那山麓,離梅州城46公裡。是廣東省四大名寺之一。創始人為唐高僧潘了拳,他於鹹通二年(861年)圓寂後,始由村人建立寺院,初名“聖壽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粵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更名靈光寺,現正門石匾上所刻“靈光寺“三字,就是梅鼎寫的。

靈光寺有“三絕“。其一絕是:寺前草坪有兩棵柏樹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葉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當,干大枝壯,枯死而不腐不朽。這就是稱為“廣東寶樹“的“生死柏“。此柏樹是建“聖壽寺”之前潘了拳親手種的,樹齡達一千 六百年以上,那株枯樹也死了近四百年,卻與生的那株幾乎同樣高大,前幾年,珠江電影制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株樹為背景。其二絕是,寺裡最壯觀的主殿大雄寶殿,經常香煙鼎盛,但不管任何情況下,都沒有香煙薰人,是什麼原因呢?傳說是因為殿頂

的藻井所起的作用。這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制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稱為菠蘿頂,結構巧妙奇特,是寺廟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我國這樣的菠蘿頂僅有兩處,另一個是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這個菠羅頂妙就妙在它會把大殿內的香煙及時吸到殿頂迅速排出,而不會使殿內游人被煙嗆著。其三絕是大雄寶殿後面山上綠樹繁蔭,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在烈日炎炎下,沿著石階在林蔭下緩緩行走,未到寺門就看見了那傲立於門口的生死樹,生樹繁茂,而死樹美麗的有種魔異,枝丫伸展著,背景是山,是藍天白雲,而那奇異的生命力在蒼穹中無言的訴說。

禪中的最大特色,在於朝暉自我,開發自我,重視自己的體悟,然而,千人學佛,萬人談禪,禪是何物?所以,禪門主張心心相應,不立文字,所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僧人問禪師:“我剛入叢林,請指教”,禪師說:“吃飯了麼”,僧人說:“吃了”,禪師說:“洗碗去。”僧人突然醒悟。禪,就在日常的平淡生活中,沒有轟轟烈烈,學會生活,體會生活,不好高騖遠,不舍此求彼。

客家人,我想是參透了禪機。


精選遊記: 梅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