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一瞥

作者: juha95

導讀大巴行駛在雲南高原的高速公路上,天氣晴朗,陽光普照。這裡的氣候常常如此,四季並不分明。你也許不感覺很曬,但是紫外線強度很大。因此,當地人說他們的皮膚都不好。雖然隨時注意做好了防曬。我們在玉溪境內沿湖游覽。其實,我更向往著保持自然的哀牢山、宏偉的元陽梯田和神妙茶馬古道,以及大理國主段氏在秀山建的啟梓宮和現在聳立在螺峰之上的湧金寺。在� ...

大巴行駛在雲南高原的高速公路上,天氣晴朗,陽光普照。這裡的氣候常常如此,四季並不分明。你也許不感覺很曬,但是紫外線強度很大。因此,當地人說他們的皮膚都不好。雖然隨時注意做好了防曬。我們在玉溪境內沿湖游覽。其實,我更向往著保持自然的哀牢山、宏偉的元陽梯田和神妙茶馬古道,以及大理國主段氏在秀山建的啟梓宮和現在聳立在螺峰之上的湧金寺。在我的印像裡,雲南是發配地,應該很少的古跡。著名的大觀樓也只有兩層。沒有絲毫值得大觀的氣魄。宋代開國,趙匡胤將柴家的孤兒寡母封在此地做王。小梁王赴京考武狀元,被岳飛挑死。而岳飛獲得莫須有罪遭殺後,他的家小也被流放到這個蠻荒之地。其實,被發配來的人是因禍得福。他們沐浴著四季如春的氣候,享受著大自然的慷慨付與。這裡是風吹來一粒種子,馬上就可以生根發芽,而且成長茁壯。更可貴的是這裡的人們,平和、樸實,受封建禮教的影響不大。他們直接、實際,少虛套。這給流放的人們絕大的生存空間。得此佳地,夫復何求?然而,這裡也曾有過遠古時代的繁榮。從李家山出土的青銅器就可窺其一斑。

在城市廣場上聳立著著名的“牛虎銅案”模型。是當地李家山出土的古代青銅器的代表作品。

1972年,在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李家山附近陸續共出土了5000多件青銅器,它們出自春秋至西漢時期的86座古墓。而那裡的古墓有200多座。這些青銅器有相當高的文化價值,馳名中外。以至於我們吃飯的飯館,每個餐桌上都有“牛虎銅案”的模型。其造型原始,一只飢餓的猛虎,撲在一頭母牛身上吞噙。母牛穩重而安詳,在它的肚下,小牛犢完好無損地站立著。這些作品通過勞動、狩獵、紡織、祭祀等場景,生動、具體地反映當時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百態。具有與中原地區風格迥異的高度寫實手法。以至至今遺風仍有留存。

但這之後,他們也開始逐步地追尋漢文化的方向。從路邊勞作的農人,到田地裡長滿的各種作物。無不表現著中原色彩,是中原影響力的反映。

作物有煙葉、水稻,形成了塊塊不同的深淺的綠色。房舍新舊參差。新的多是樓房,外牆瓷磚潔淨明朗。舊房就有意思了,這裡的老房子沒有按照大自然的啟示建成,即沒有西雙版納竹樓的干欄式,也不是瀘沽湖畔摩梭人的井干式,而是一種叫“一顆印”的住宅,是昆明地區最典型的民居。因體形方整像印章而得名。平面近方形,裡面的正房為兩層,與廂房和門廊形成的合圍成內院,中間為小天井。天井內鋪設石板以利排水,間種花木。它們或聯排或單幢,形像內聚,敦實簡樸,工藝精細、講究。防風防盜,又采光通風。反映了漢民族的文明。其牆體為土黃色,創痕中顯示著力量,訴說著以往的風風雨雨。其滄桑感是現在所做舊不來的。

更獨具特色的是烤煙樓。土黃色的幾個細高樓組在一起,向是大大小小的煙筒群。

雲南雖然物華天寶,但其飲食卻不那麼豐富多彩。著名的過橋米線屬小吃類,是最經濟的食物。米線放入滾燙的雞湯裡,輔以鵪鶉蛋,火腿片,豬肉片,羊肉片,牛肉片、綠色的蔬菜和黃色的豆芽等,其營養全面,色彩鮮艷。吃完後,渾身熱熱乎乎,舒舒服服,但絕不鋪張。

有特色的是雲南的菌類和各種熱帶水果。


精選遊記: 玉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