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游記(轉貼)

作者: 筧橋空戰

導讀冬天,杭州往南1000公裡,黃葉變成綠葉便到了福州。雖然兩地同為州府,但古代的福州卻沒有什麼皇帝巡幸至此落腳。就是作為八閩之首,福州也能給旅人一份難得的清淨,路上的背包不多,沒有人會攔著你賣地圖,更沒人要給你當導游等等。記住福州的第一印像是大榕樹,第二是馬尾海戰,第三是鴉片戰爭後的五口通商。大小榕樹福建省內種得滿街都是,長長的根像老樹的� ...

冬天,杭州往南1000公裡,黃葉變成綠葉便到了福州。雖然兩地同為州府,但古代的福州卻沒有什麼皇帝巡幸至此落腳。就是作為八閩之首,福州也能給旅人一份難得的清淨,路上的背包不多,沒有人會攔著你賣地圖,更沒人要給你當導游等等。記住福州的第一印像是大榕樹,第二是馬尾海戰,第三是鴉片戰爭後的五口通商。大小榕樹福建省內種得滿街都是,長長的根像老樹的胡須般垂下來,很讓人有想衝上去擼幾下的感覺。而我的後兩個印像則與閩江口有關,從市區乘88路車沿著閩江來到馬尾,就可以找到中學課本近代史裡面的故事。馬尾

我在看得見閩江的地方下了車,閩江江面很寬,但水好像不深,江中沙洲不時露出水面,三兩成群的漁船泊在附近。公路的另一邊臨著座百米高的石山,從山腳到山頂層層疊疊的民居鋪了上去,其中一些房子與山渾然一體,古舊成色可能是近代的別墅。但是看看晾曬出來的衣服,現在大概也為公有的財產了。山上的人可以走到山下路邊健身,再看著閩江曬曬太陽什麼的。不過,如果每天人們都上上下下,好像也不會有如此的需要了。於是健身園地就成了附近打工仔們談情說愛的地方,年輕的女孩男孩在我來回時都聚往一處。

打工的人多在馬尾的船廠或者附屬企業裡面做工。馬尾的船廠多,最大的馬尾造船廠門口懸著工業旅游售票的牌子,因為保安沒為我們找到導游也就只好作罷。其實,走上附近一座長著大榕樹的小山,一樣可以看看工業造船的壯觀。中國近代第一座現代化船廠出現在這裡,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上書清廷,在福州設立了總理船政事務衙門,在馬尾開始機器造船。左宗棠良苦用心振興民族工業,可沒料引發了悲壯的馬尾海戰。

小山近處的昭忠祠內,巨大墳塋埋著700多個馬江戰士,周圍十分安靜,安靜得能讓人聽到旁邊池塘裡面泛出波紋的聲音,這是我去過的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從旁邊的小路上去高台,5尊古炮直指閩江口。斑駁的炮身上辨認出184X克虜伯制造的英文字樣。用德國人的大炮去轟擊法國人的艦隊,左宗棠失敗了,炮台戰後基本被毀,現在剩下的都是巨石基地和深處的彈藥庫,而英國人竟然在距離炮台不到50米的地方設立了自己的領事館。兩層洋房正在修復之中,可能是紀念館之類。領館門前一大塊空地的風景很好,看看整個馬尾城,這是座基本屬於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建築區域,安靜,干淨而有著石條護欄的緩坡,城區裡面不多的商業活動只為居住在樓上的人服務。

羅星塔

羅星塔在我的對面,步行10分鐘左右,到達它的腳下。塔是女子為丈夫而建,但其作用卻與西湖邊那個男人為鎮壓住女人的雷峰塔大相徑庭。傳說,廣東一位和白娘子一樣美貌的柳七娘被豪強看中陰謀奪取,先誣陷其夫,把他發配到福建。柳七娘堅貞不屈,隨夫入閩。不幸途中夫死,她變賣家產,替亡夫祈求冥福,建塔於此寄托哀思。

當然羅星塔的功能不僅至此,明朝之後的老外們又稱塔為“中國塔”,在他們的世界海圖上,羅星塔是一個標志著進出中國門戶的小點。看看成群盤桓在塔身上的人們,也是一個黑點。瞅瞅這個比保俶塔粗不了多少的直徑,卻長出一截的身高,我不想上去了,爬樓梯必定讓人膽戰心驚。從前的守塔人可是要在每天傍晚,提著燃油登上七層塔頂,點燃火台,這樣羅星塔在夜晚也能夠指引進港出航的帆船了,我認為塔的另外一個名字“摘星塔”即由此而來。一座塔能有稱有號,還有個洋名字,在中國可能沒有類似的了。

鼓山

一連幾天清晨,我在陽台上看著朝霞升出鼓山,想必不可能聽到風雨擊打山頂如鼓巨石的聲音了。於是,還是決定親自上山瞧瞧,從市區乘39路到達鼓山下院站。車行只有8公裡的路程,山離城市很近,千米多高的山巒,像大院的照牆堵在眼前。到山腳再攔輛私人營運的面的,花5元錢就可以輕松至海拔499米處。高未過半,卻集中了鼓山大多的好玩地方。

道路忽然在腳下分岔了,一邊通往湧泉寺,一邊則可以去鳥瞰整個福州。寺院為什麼不修在山邊呢?在我看來覽寺觀城不就一舉兩得了。問問守著寺門的僧侶也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後來看書上說,堪輿的行家稱建寺的白雲峰頜處為“燕窩穴”,大概這塊地是個比山邊更為華貴的地方了。因此,湧泉建得獨特,全寺藏而不露,素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之說。

《西游記》上說,逢廟必有寶,湧泉寺也不例外,何況它還貴為福州眾寺之首。湧泉寺的寶貝有六件之多,分成“三空”(陶塔、雕版、血經)、“三鐵”(鐵樹、鐵鍋、鐵絲木)。走馬觀花地逛完寺廟,同行的人告訴我,其實你已經看過了四件,剩下的“血經”是苦行僧用鮮血寫成和雕版一起,藏之高閣,沒有級別是無法看到的。原來,陶塔在寺門前,鐵樹在聖箭堂前,鐵絲木在大雄寶殿內,鐵鍋在香積櫥內,如果再來就可以按圖索驥。不過湧泉寺能把自己寶物藏而不露地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供游人觀賞還需要十分的大度和乖巧。寺院一側的山崖上,宋代蔡襄、朱熹、李綱和當代郭沫若等眾多名人在那裡摩石刻字,我不懂書法也只能望著滿山的方塊發呆。很多年輕人大概和我類似,但是更喜歡像鳥一樣停在滿是字的石頭上拍照留影。

路的另外一邊,可以遠望城市,整個福州仿佛是一張衛星照片般地被平攤在你的腳下,毫無立體的感覺。我看見閩江被城市裡面叫做三縣洲的大塊陸地分為了寬窄不一的兩條,就拿出帶上來的小望遠鏡數了數上面的大橋。這時忽然發現,下午3點的時候,還有幾個中年人在鍛煉,可能是剛剛跑上山來的。光著上身在一邊蹬腿,一會兒又慢慢地跑開了。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繼續向上跑去,不過要真到了大石鼓的頂峰,恐怕晚上只能在草叢裡面過夜了。所以,走走鼓山最好有頂帳篷。慢慢地看看風景,過了夜聽不到風雨聲,卻能欣賞日出東海。

三坊七巷

福州的街道名稱有趣,主干道多為五一路,八一七路等如同國道般的名稱,不知是什麼年代的產物。而大道旁的胡同則是以坊為巷,以巷為街了。如果要購物在市中心東街口就行了,走出燈紅酒綠沒有多遠,便可以進入三坊七巷。

據說這是全國最大的一片古街坊。簡單點理解,大概是10多條狹窄的小巷。鋪有南方特有的青石板,兩邊是抹著灰泥的高牆,牆上用青瓦鋪成的飛檐,抬頭只看見一條細細的天空。不過高牆斑駁,上面不少的泥灰大片脫落,大概也屬於看一眼少一眼的古民居了。

巷內坊內,房子和院子縱橫交錯,簡直是個龐大的迷宮。在巷中不斷有帶篷的三輪車經過,可以讓車夫載著在巷子裡轉。如果仔仔細細地都看了,可能要1個多小時。高牆裡面已經過往的名人眾多,冰心、嚴復、沈葆楨、鄧拓、何振岱等等。三五步就有一塊鐫有“×××故居”的巨大石碑,不過旁邊經常還有另外的一塊牌子比如“××婦委會”等的牌子。磚瓦縫中透著陳年的書卷氣。寫出蕩氣回腸叫人潸然淚下的《與妻書》,為福州男人掙足面子的林覺民也一直居住在這裡。修整好的大房,多數不收門票,一些宅子甚至還是當時名流的後人在此管理,兼做銷售自己的回憶錄。

魚丸是福州最有代表性的特產之一,這裡塔巷的永和則是做得最好的一家。我要了一碗魚丸和一碗魚湯,魚丸5只2元,魚湯2.5元。魚丸是用鯊魚肉做的,很白,滑滑的,柔軟卻不爛,也沒有腥味,中間有鮮美的肉餡。魚湯就是魚肉湯,魚肉外裹一層魚漿似的東西,不太好吃,至少不如魚丸那麼好吃。店不大,一共7張桌子,但客流量卻不少,很多都是當地人,進門來熟門熟路地叫上一碗魚丸或魚湯,吃了便走,來得快走得也快。

印像

福州的印像基本如此,不過一個城市並非為旅行者所建立,所以無論我如何地走街串巷都只能這樣膚淺。況且,還有很多我並不十分感興趣的東西,比如佛跳牆、福州菜、中亭街上的服裝店等等。看著大榕樹後木板屋裡面的老人安閑的生活,大概再次乘坐火車2001次,經過14小時到達榕城後會有更多的想法。


精選遊記: 福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