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姥夢太白

作者: shoulin

導讀從新昌白鶴鎮萬年山片裡林村下坡約半裡,轉過一處可供行人遮陽避雨的山洞,就可以看到高10余米的一座岩石:頭部方正微圓,側面的眼鼻唇耳的輪廓依稀可辨,腦後的發髻更是歷歷分明,顯出一副慈容可掬的老婦人神態;腹部鼓出,兩臂在前面合拱,寬衣廣袖,裙裾下露出圓頭鞋,可謂身廣體胖,華貴雍容,一副非凡的氣度。這塊岩石被人稱為天姥岩,如此渾然天成、� ...

從新昌白鶴鎮萬年山片裡林村下坡約半裡,轉過一處可供行人遮陽避雨的山洞,就可以看到高10余米的一座岩石:頭部方正微圓,側面的眼鼻唇耳的輪廓依稀可辨,腦後的發髻更是歷歷分明,顯出一副慈容可掬的老婦人神態;腹部鼓出,兩臂在前面合拱,寬衣廣袖,裙裾下露出圓頭鞋,可謂身廣體胖,華貴雍容,一副非凡的氣度。這塊岩石被人稱為天姥岩,如此渾然天成、形神兼備的傑作,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恐怕雕不出第二尊。其實天姥山的名字就來源於此,當年詩仙李白浪跡於此,寫出了《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傳世之作,天姥岩、天姥山便開始馳譽遐邇。不過據說,在歷史上好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不知道天姥山的所在,李詩仙在詩句裡所描寫的蕩氣回腸也被世人認為或許是詩仙某一次開懷暢飲後的幻境中一個美麗的幻想。直到不久前的某一天,一位路過的旅人在不經意間回眸遠視,才發現這自然的岩石竟也有著上天的造化,活生生就是“天姥”的化身。

天姥岩背倚著陡峭的崖壁,左上方有一塊富於動感的怪石,據說當地人都叫它為“貓岩”,不過,在我看來,從它肥身昂首的姿態來說,毋寧說更像一只海豹。其實稍稍變換角度,說它是斂翅轉身俯瞰的“神鷹”或者“天雞”,又何嘗不可呢?相同的是,它們似乎都在盡其守衛天姥女神的天職。右邊翠草中,一條上尖下寬的岩板拔地而起,俗稱朝笏岩,那自然是專為女神向三清奏事而設的了。

亙古以來,這塊巨石就一直聳立在這裡,就好像一位女神佇立雲頭,笑視廣宇人寰,俯看峽谷中萬馬競渡的奇觀。原來在很早很早以前,從“發洪頭”?地名?一路下來的泥石流把無數成噸重的巨石堆疊在谷底,就像是千姿百態的駿馬。一塊特大岩石上鑿著雙勾大字“萬馬渡”,落款是明萬歷丙申秋蕭山吳獻辰書。民間稱這奇景為“仙人趕石”,這仙人不就是天姥嗎?我不禁想起了那一句“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這不正昭示了這滿谷巨石的來源?

當然,這還遠遠不是全部的奇觀。

李白說“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不正是那如腸樵徑、爛漫山花和嶙峋怪岩的寫照?而那“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不正是這個僻處萬山叢中朝暮天像和虎狼出沒的環境的折光嗎?同樣的,那“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自然也是峽谷中下有蕩漾綠水,上有形形色色瑰異奇岩,麗日高照之時光艷、風起雲飛之際又如仙女簇擁著天姥翩翩起舞的幻化……

唐詩之路在哪裡?

自古城紹興出發,由鏡湖向南經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名溪剡溪,溯江而上,經新昌沃洲、天姥,最後至天台山石梁飛瀑,全長約190公裡,所及面積達2萬平方公裡。千余年來,眾多文人墨客被這條路上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景色所陶醉,一路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便將其命名為“唐詩之路”。


精選遊記: 新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