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師園的文與雅

作者: x200

導讀網師園的文與雅作者:綠野 去網師園已有許多年了,何時去過,竟全忘了——及至看到園內熟悉的景色,才“似曾相識燕歸來”,知來過一次。 沿“闊家頭”巷進,有不少擺滿工藝品的小攤,賣些山水古畫木雕古玩之類,看起來生意很清淡——小小的店堂,堂主充滿渴望或坐或站或抽煙曬太陽,總之,也許不是旅游季節,缺少欣欣向榮的的景像。 大門朝南,這是中國人最� ...

網師園的文與雅作者:綠野

去網師園已有許多年了,何時去過,竟全忘了——及至看到園內熟悉的景色,才“似曾相識燕歸來”,知來過一次。

沿“闊家頭”巷進,有不少擺滿工藝品的小攤,賣些山水古畫木雕古玩之類,看起來生意很清淡——小小的店堂,堂主充滿渴望或坐或站或抽煙曬太陽,總之,也許不是旅游季節,缺少欣欣向榮的的景像。

大門朝南,這是中國人最常見的建築格局。左右兩邊漆成黑色,顯出一種幽深感,盡頭大廳內最為分明的是掛在大堂上方白底黑字的橫匾,上面寫著“有清能早達”幾個書法大字,是誰的手跡沒去仔細考問;廳內陳列的是明式家具,擺成大家氣候模樣,中間有一大圓形銅鼓,直公徑約七十公分見方,不明何物,問服務員才知是銅爐,冬日取暖用。由於無人,廳堂中的擺事設使人想起墓室中的遺物。遺憾間,返回身時,卻見小小的天井對面,也就是說進來的門廳背後,有一座刻有“藻耀高翔”字樣的雕刻得極為美麗並精致絕倫的磚雕門樓,戧角起翹,黛瓦復頂,左側刻有“郭子儀上壽”立體戲文,右側刻有“周文王訪賢”立體戲文。圖案前方還有方柱攔杆走廊,好似空中樓閣一般,下面的門上還用梅花形銅釘固定住方磚,用作防火之用。和蘇州東山的磚雕門樓相比,覺得其精美古雅雋秀,更勝一籌,所以被譽之為“江南第一門樓”。左進,見回廊曲折,藤蔓攀牆,“小山叢桂軒”後,黃石築成的“雲崗”右側,有一玲瓏精致的小橋,長約二米五,寬不足一米,弓形,全部用金山石建造,橋雖小,形制架構,全似大曲穹橋般一模一樣,橋頂上還刻有一圓形牡丹浮雕團花圖案,不禁為它的小巧而贊嘆,因為現在不少的縮微建築,雖小,但由於用材問題,看起來總似假物,而此橋雖小,卻真!

橋右側前方有一池塘,清澈碧透,但名字卻起得極俗氣:“彩霞池”。池塘邊上的黃石假山上,已有二百二十年的紫藤仍在攀延。風逐起,碧池中輕泛起一陣漣漪,池中些許睡蓮,不多不少地點綴在池水中央。再往前是“射鴨廊”,所謂“射鴨”,並否真是彎弓射鴨之意,看過介紹書後方知是古人的一種游戲,即用箭投入鑄成鴨狀的銅壺中,投中者為勝——這有點像我們今天的高爾夫球,不過是換了工具和玩法而已——旁邊,往右為“五峰書屋”,往左為“竹外一支軒”——“集虛齋”,古人在這方面比我們現代人考究得多,往往要苦思冥想,反復推敲以後才定出一個極雅的名字出來,不像我們今日的“8”字或者帶發財之意的字眼泛泛用之。當然,今人有今人的道理,古人有古人的道理,古代能擁有如此園林者,往往是達官貴人或富商,他們就缺少一個“雅”字。集虛齋後有一小方園,園中二百四十年樹齡的木瓜樹葉已落盡,在冬日的太陽下赤裸著枝叉。正在疑無路間,卻見小園左有一邊門可通“竹外一支軒”——曲徑通幽,疑無路卻又峰徊路轉、柳暗花明,這是中國造園藝術的一大特點。

正對碧池,有“檜柏”已活了九百年——如果是人,該發展大成一個大家屬了。繞樹前行,過“看松讀畫軒”,是有名的“月到風來亭”——“江山無限好,都聚一亭中”,亭三面環水,如果在有月色的夜晚,臨風賞月,波光月影,松風桂香齊來,確是個好去處;如果再加上琵笆弦子,評彈昆曲,並像《紅樓夢》中賈母所說:“簫笛之音,須隔水遠遠地吹,方顯出悠揚婉轉的妙處。”試想,如果在圓月之夜,洞簫橫吹,琵笆慢捻,如泣如訴,玉人歌喉婉轉隔水凌波而來,在亭中邊品茶飲酒,邊傾聽充滿姑蘇風味的民樂徐徐傳來,幾個寄情山水的老友,談笑江山,該是何等的情懷!所以,今人有今人的浪漫,古人有古人的浪漫,相比之下,似乎古人的浪漫更帶有文化內涵。

除此以外,網帥圓中還有“小山桂叢軒”、“濯纓水閣”、“擷秀樓”、“琴室”、“蹈和館”、“冷泉亭”、“殿春移”、“梯雲室”等等獨具特色的建築。但在我看來,除“冷泉亭”中的太湖石有著撲塑迷離的抽像雕塑般的意境外,網帥園中最好的中心所在,還是在“彩霞池”和“月到風來亭”一帶。作為一個面積僅八畝多、借中間半畝見方的水面,在四周建起如許清秀典雅、以幽深曲折見長的私家園林,彙集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智慧,確代表了蘇州園林的建築精華,所以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四日,經表決通過,以網帥園為代表之一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這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驕傲。

“亭台誠小有,壺天結一廬”。對比今日燈紅酒綠的大都市,這個凝幽結彩的城中小園,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中一段原汁原味的歷史。

綠野1998年12月於蘇州

個人主頁:x200.myetang.com電子信箱:300300300@***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