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三晉古建游第四日:穿越兩座方舟

作者: oldyan

導讀早上起來後直奔霍州州署衙門,這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州一級衙門,是本地最大的特色,和北京紫禁城,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河南南陽內江縣衙一起,組成了從中央到省,州,縣一條線的古代行政體系,旅行社已經就此開辟了“中國官文化旅游線”。這地方目前還冷清的很,但門口依然停著個把的北京車。 霍州別看現在窮成這副樣子,古代的地位相當重要,這座州署曾經是� ...

早上起來後直奔霍州州署衙門,這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州一級衙門,是本地最大的特色,和北京紫禁城,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河南南陽內江縣衙一起,組成了從中央到省,州,縣一條線的古代行政體系,旅行社已經就此開辟了“中國官文化旅游線”。這地方目前還冷清的很,但門口依然停著個把的北京車。 霍州別看現在窮成這副樣子,古代的地位相當重要,這座州署曾經是隋唐大將門神爺尉遲恭的帥府行轅,在清朝更是接待過西征的康熙和西狩的慈僖。地方官甚至用本地的廚師給老太後奉獻過滿漢全席,可見這地方有多腐敗,平時自己一定沒少吃。州署的總體規模相當大,從門口高大的譙樓便可見一斑,全部占地有近4萬平米,可惜現在只開放了很小的一部分,主要也就能看看大堂和六部,其余部分要不做了霍州市委市政府辦公室,要不早就蓋成了賓館招待所,恐怕也沒什麼再開放的可能了。大堂是元代的建築,梁柱粗大而裸露,極寬敞,有一定可看性,但此地給我最大震撼的卻是我在兵房裡看到的一張明代霍州駐軍配置圖!長矛只有100支,主要起儀仗作用,軍隊的主要武器配備是火炮和火銃!什麼鳥槍,三眼銃,佛郎機之類的,也搞不清什麼東西,火器的配備占到了90%以上!說實話這個我過去是不知道的,這絕對已經是“熱兵器時代”了!再次不勝唏噓啊,咱們是熱兵器的爺爺呀!怎麼過了幾百年西洋人用熱兵器打過來的時候,又回去玩冷兵器了呢?

州署的馬路對面有一個巨大的弧型石照壁,也是很少見的東西。州署轉完了,鼓樓也開門了,這個鼓樓非常值得一看!翻覆的重檐卷檐,成堆的彩色琉璃脊獸,精雕細琢,花樣百出,極盡工巧之能事,把整個樓搞的花團錦簇,充滿奢靡艷麗之氣,看上去不像是座鼓樓,倒像是座會館的戲樓,大小姐的繡樓,甚至柳巷的花樓!別有一番特色。

離開霍州,不敢回頭再走黑豆地了,於是上了國道,沒想到,這條國道非常好走,有准高速的感覺。一路上都是沿著汾河蜿蜒而行,這自然便是汾河谷地了。我一直認為這地方才是山西的精華,是中華文明真正的搖籃,“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稻谷香,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嘩啦啦地流過我的小村旁”,說的也正是這裡的景像。沿汾河谷地走了40多公裡,就來到了中華民族的第二座諾亞方舟:洪洞縣。

洪洞的這棵老槐樹是我向往已久的,小時候回老家,就一直聽說我們這支人是從山西洪洞遷出來的,長大以後才又逐漸明白了那次大移民的偉大意義。元末明初連年的戰亂,使中原地區人口銳減。這個“銳”的程度是現在人很難想像的,據記載,當時的河南濮陽縣的全部人口只剩下七,八百人,朱元障派去的知縣往縣裡最熱鬧的一個十字路口上放了錠元寶,過了10多天,居然元寶還在!就這樣,山西在歷史上第二次成為中華民族的方舟,320萬三晉兒女被聚集到洪洞縣的老槐樹下,集體被遷入中原,總遷出人口占到當時山西總人口的80%!而今,當年的移民後代已遍及海內外,同時帶去了種種有關老槐樹老鴰窩的神奇傳說。雖然科學上難以解釋,但我的小腳趾甲的確是兩半的,據說這是當初官府在移民身上留下的記號!作為正宗的老槐樹移民後代,到此燒香祭祖是主要任務。想想看,我們家遷出去600年了,我恐怕還是第一個回來燒香祭祖的!當年的老槐樹據說是漢槐,第一第二代老槐樹都早已隨著那如煙的往事逝去了,但第三代老槐樹又頑強的生長出來,而今又已是根深葉茂,傘蓋濃蔭。這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這正是我族我民的精神所在。

離開洪洞,不遠就來到了中華民族的第一座諾亞方舟——臨汾。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顯示,這裡就是當年的堯都平陽!上古,曾經有一場席卷世界的大洪水來到我們的祖先面前,我們的祖先沒有屈服,在大聖賢堯舜禹的帶領下,櫛風沐雨艱苦跋涉走進太行與呂梁兩座大山的夾縫之中躲避洪水,在汾河谷地為中華民族保留了寶貴的種子。但這座我仰慕已久的上古名都卻比較令我失望,找不著任何帝堯遺風。有一個地方可以推薦一下,從山西省師範大學大門處向右經一條小路,可以找到一個叫鐵佛寺的地方,寺內有一座高大的磚塔,雖是清代重建但保留了唐代的遺風,最珍貴的是塔底層安放的一個巨大的鐵佛頭,這頭之大幾乎充斥了整個佛堂!全部生鐵鑄造,確為盛唐遺物,工藝非常精致,反正這樣的東西我別說見,連聽都沒聽說過。

既然稱堯都,當然有座堯陵堯廟的,但堯廟裡除了幾棵樹是老的,建築基本上是新的,外邊的廣場上有晉南最知名的堯廟廟會,現在基本上以賣彩票為主。倒是堯廟的後邊有一個很令我震驚的東西,臨汾人正在用鋼筋水泥澆注一個巨大的東西,有30層樓高,實心的,看上去非常嚇人,實在搞不懂,找工人一問,回答:“這是個蒙(門)”。原來是座牌樓!底座是弧形的向兩邊岔開,一旦建成了一定非常壯觀!這東西我比較喜歡,充分反映了“大即是美”的上古民風!今年中國鋼材水泥的吃緊也找到了原因,嘿嘿。

在臨汾吃了飯再往前就到了侯馬,這裡有個61年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侯馬晉國遺址,由一連串的古墓古城遺址組成,這是我很想看的一個東西,但繞著侯馬轉了快倆鐘頭,什麼也沒找著,當然我們也沒問路,因為肯定是“甕也瞎B甕”。時間耽誤不起,只好上路,下一站是運城,到運城時間尚早,我的同伴對著名的中國死海非常感興趣,於是跑過去看了看,到鹽殼上走了走,看了眼鹽池旁邊的池神廟,不大像個正經東西,就沒進去。翻攻略,對裡邊的一座唐塔還有點興趣,於是決定去找。這個塔叫太平興國寺塔,在一個叫安邑鎮的地方,這下可費了勁了,甕也瞎B甕,沒人告訴你在哪,摸來摸去的,在黑豆地上摸了一個多小時才算摸到,這時候七點都過了,老遠看著高高的唐塔就過去了,東繞西繞的總算在小巷深處找到了門。

到的早不如到的巧,雖然時間晚了,但黃色的塔身在將落的夕陽斜照下泛著金光,塔周縈繞著成群晚歸的燕子,卻更增添了古樸神秘的美感。唐塔夕照,白撿的景啊!這是座磚塔,貞觀年建的!彌足珍貴,尤為奇異的是,這塔原高86米,嘉靖年間遭過回地震,震掉兩層,只剩下71米,而且塔身向兩邊裂開了條一尺多寬的大縫,可到了萬歷年,又遭了回地震,把這縫又給震合上了!這時候塔的大門早關了,我們正在院牆外邊惆悵呢,突然門開了,裡邊出來一老頭,嘿嘿,得來全不費工夫。好說歹說,總算讓進去看了看,塔是肯定不讓上了,怕它塌了,已經算是危塔了。恩,總算沒有空手而歸,不知道雷峰塔有多高,但我覺得,這塔此時的景致,應該不亞於雷峰夕照。很爽,這塔完全是自己“淘”出來的,甚至還有意外之喜: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意境深遠,爽啊爽,夕陽訪唐塔,留下千年佳話。

到了這裡,北京車是少了,陝西車又多了,游人又開始如織了,找了半天,找著一個叫明悅酒店六部的地方,老板原來是做大車店的,如今發了財了,四部五部六部,越玩越豪華,都不知道怎麼玩合適了,房子那叫一個大,洗手間是弧形的,也巨大,還有落地玻璃窗,也不知道他想干嗎。運城這地方時興吃魚,晚上去了一個叫小勇魚莊的地方,爆火,但我們吃著口味偏鹹。今天又是很累的一天,吃完也沒搞什麼活動,回去睡了。


精選遊記: 臨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