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條有西藏味道的街

作者: laughsky114

導讀剛走進武侯祠大門正對面的這條街(武侯祠橫街)時,沒覺得有什麼特別,只是那灑滿夕陽余輝的街道讓人覺得很舒服。當我聞到那股特別的味道,聽見那高亢嘹亮的歌聲的時候:當我發現了味道和聲音的來源,是那街兩邊幾十家經營各式藏族用品的小店的時候,我真正注意到了這條街的不同於眾。 在這條街上,分不著許多一般不超過七八平米的小店,都無名無字無號。但店 ...

剛走進武侯祠大門正對面的這條街(武侯祠橫街)時,沒覺得有什麼特別,只是那灑滿夕陽余輝的街道讓人覺得很舒服。當我聞到那股特別的味道,聽見那高亢嘹亮的歌聲的時候:當我發現了味道和聲音的來源,是那街兩邊幾十家經營各式藏族用品的小店的時候,我真正注意到了這條街的不同於眾。

在這條街上,分不著許多一般不超過七八平米的小店,都無名無字無號。但店裡的東西卻豐富極了:轉經筒、唐卡、哈達、酥油壺、酥油燈、銅酒杯、鼻煙壺、腰刀、牛頭、印經板、佛珠、卡墊、藏香、民歌音帶(CD)、藏文書籍……叫得出名和叫不出名的,大多是和藏傳佛教相關的東西,透著濃烈、質樸的民族風情。琳琅滿目,色彩鮮明,讓人眼花繚亂,讓人雀躍激動,刺激著人的購買欲望。

有的店老板利用門口寬闊的人行道,擺上桌凳,賣起了酥油茶。那些相識的或陌生的人們往街邊一坐,同喝一壺酥油茶,很快成了朋友,消磨半天的時光。有點像成都的茶館,又有點西方街頭露天酒吧的味道,帶著濃濃的民族風味,感覺好極了。

這樣的小店80年代末開始出現,近幾年越發興旺起來。小店的顧主也越來越多,除來成都的藏民外,也有追求時髦的年輕人、游客、搞藝術的。我想他們是在其中尋找一種鄉情,體味一種別致吧。

常常光顧這條小街,我認識了很有特點的一位女店主----德基。德基原來在老家松潘務農,受經濟開放的影響來到了成都,來到了這條街上,開起了這家小店。

開店五年來,她已習慣了在成都當小店主的生活。德基覺得冬天成都好,夏天老家好:冬天老家太冷了,夏天成都太熱了,空氣也不好。28歲的德基和男朋友一起經營這家小店,德基看店內,男友進貨主外,貨大都是從拉薩和尼泊爾進的。一般坐飛機過去,帶上貨後坐汽車回來,來去一趟挺不容易的。我去德基店裡幾次,卻從來沒看見她男朋友,一問才知道最近去了北京。現在街上的店越來越多,生意不如以前好了,所以出去看看其他地方怎麼樣。

店開多了,東西也就比以前便宜了。色澤艷麗的唐卡最便宜的5元一幅:一元一個的銅酒杯敲起來叮當有韻、看起來流光溢采、拿起來挺有分量:一個牛骨做的首飾盒,骨質細膩光滑樸實,周邊飾以瑪瑙、珍珠(當然不一定是真的),做工精細喊價60元,還可以講價……在我看來,這些東西都比珠寶工藝品商店的物品更有個性和魅力,也就更覺得物有所值了!

認識了這條街,也就認識了常光顧這條街的藏族朋友,他們豪爽坦誠而熱情。那天,我在德基的店裡和她聊天時,過來幾個人遞進幾包大東西,用藏語嘰裡咕嚕幾句便走了。我認為這些一定是德基的親戚朋友,一問她根本不認識他們,只是代他們保管一下行李而已,是免費的。從德基平淡自然的神情上可以知道這對她是稀疏平常的事,但還是讓我覺得很新鮮甚至有點激動。坐在街邊,喝酥油茶的喇嘛招呼我過去同飲、我是第一次喝酥油茶,鹹鹹的、滑滑的、香香的、真好喝!

那個春光明媚的午後,我坐在街邊喝酥油茶和陌生而熟悉的藏民聊天,錄音機裡富有穿透力的嘹亮藏歌縈繞耳邊,身邊不時有紅袍喇嘛走過,暖暖的太陽照得人昏昏欲仙。那一瞬間,我不懷疑自己是在拉薩的八角街上。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