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贛州醉客心(旅途有感)

作者: 吳月華

導讀實在沒想到贛州這麼迷人!章江、貢江環抱著贛州城,然後彙合成贛江流向鄱陽湖。城北城東圍繞著宋代城牆。貢江上一條古浮橋人來人往。紅旗大道兩側郁郁蔥蔥,夾竹桃幾乎形成拱廊。 大哲學家王陽明一度駐守贛州,多少詞人騷客在這裡吟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實在沒想到這些原來都與贛州有關。 瑞金長征出發地 來了贛州,自然要去瑞金,以前只知道,� ...

實在沒想到贛州這麼迷人!章江、貢江環抱著贛州城,然後彙合成贛江流向鄱陽湖。城北城東圍繞著宋代城牆。貢江上一條古浮橋人來人往。紅旗大道兩側郁郁蔥蔥,夾竹桃幾乎形成拱廊。

大哲學家王陽明一度駐守贛州,多少詞人騷客在這裡吟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實在沒想到這些原來都與贛州有關。

瑞金長征出發地

來了贛州,自然要去瑞金,以前只知道,瑞金是紅色之都,長征的出發地,卻不知道,瑞金的自然風光也如此清幽馥秀。

瑞金的沙洲壩曾有一首民謠:“沙洲壩、沙洲壩,三天不下雨,沒水洗手帕。”可見以前這一帶水資源缺乏。直到1933年毛澤東帶領群眾挖了一口井,才改變喝苦坑水的狀況。同行的“驢友”都跑去井邊拍照,井邊的石碑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石碑已有些殘舊,井台邊緣的圍欄的紅漆也已經剝落,但每個人都會記得這一捧甘甜的井水來之不易。

瑞金的革命古跡很多,像長征起點的雲石山、葉坪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會址、紅軍烈士紀念塔等,多不勝數。瑞金還是一個千年古城,有很多的人文景觀。我們到達密溪的古民居時,不禁舉起相機狂拍。初春的陽光下,斑駁的苔印在磚牆上有種樸拙的美,安靜、典雅。牆體有點像徽派的建築,層層疊疊的飛上去,在屋角尖尖地翹起,玲瓏精致,一派俊雅的風貌。流過瑞金的錦江上,有雲龍、雙清兩座古橋,兩圍抱的古樹就長在古橋的兩端,橋欄建成城牆的樣子,連橋墩一起,都由青磚築成,很有特色。歲月已深,橋墩上長滿藤蔓植物,細細碎碎地垂下來,映著青碧的清流,煞是好看。

灶兒巷裡客家菜

回到贛州,已是薄暮時分,因為行程悠閑,也不覺得累。一行人浩浩蕩蕩殺去灶兒巷的董府吃客家菜。贛州與廣東的梅縣、福建的長汀離得比較近,95%的人口是客家人。而灶兒巷,是宋朝時期六條大街之一,而且自明清以來,各種建築風格的府第都完整的保留下來,既有贛南的客家建築,又有精致的徽派建築,還有古舊的西洋風格建築。

董府是一座典型的贛南客家民居,門口是兩個被時光撫摩得光滑的石鼓。入得門來,紅燈高掛,字畫清雅,各進之間都擺著郁郁蔥蔥的植物,傍晚時分,從天井向上望去,黝藍的四角天空,四周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隔著側門,還有炒菜的聲音,天井地磚的青苔上,泛起涼涼的濕氣,那一刻,竟不知自己為何人,身在何時何地?還好,董府是個食肆,一味又鮮又帶著淡淡醋味的贛南小炒魚把我們拉回到煙火人間。

通天岩內清幽地

到達贛州的一個4A級景點通天岩時,才真正感覺到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的完美結合通天岩石窟,是華東和華南地區最大的一處石窟寺,完整地保留了宋代、唐代、清代的摩崖石窟,比之北方的龍門、敦煌石窟,雖然雄偉宏大不及,清秀雋雅卻也有余。特別是唐代的幾座造像,人物線條圓潤精細,儼然吳帶當風,其中一座造像,是西域佛陀的形像。同伴說:“一看就不是中國人。”可憐幾千年前的移民,風餐露宿來到這裡,異鄉的孤獨和對故土的眷戀,使他們更加堅持原有的信仰,以至於在這丹霞地貌上,仍不惜傾盡所有,成就這些已被風吹雨打的瑰寶。

通天岩還是蔣經國當年的避暑行所。蔣介石當年來看望兒子,便看中這清幽的所在,築了二層的將軍樓,用來囚禁張學良,築成之時,蔣軍也已潰敗,將軍樓就成了沒住過將軍的將軍樓了。離開通天岩的時候,心中分外不舍,只能用明朝唐邦佐題在崖上的詩句來表達:“日斜贏馬仍催去,無奈山靈笑我何。”

郁孤台下清江水

回贛州的途中,翻開地圖,有個叫浮橋的地方,於是就趕過去,斜陽就掛在宋朝的城牆上,城牆附近一帶,便是贛州八景之一的“城堞連珠”。遍布八境台、郁孤台、蔣經國故居等遺跡。贛州三面環水,宋朝時開始架設浮橋,至今留下的,也就是建春門浮橋,浮橋中間由空心的梭狀鐵皮捅作墩,兩頭是尖頭的小舟作底,至今仍在使用,站在浮橋中間,望向城牆,暮色蒼茫中,正是落日孤城的意境。但江水是如此的清澈活潑,橋頭正賣著網上來的鮮魚,身邊擦身而過的行人的單車籃裡,放著青青的蔬菜、新鮮的肉。鈴聲、人聲、笑聲和江水清脆的笑語融合在一起。


精選遊記: 贛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