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冷地行--偏向黔西北(威寧草海行)

作者: Richard_Suo

導讀廣州五一那天導致4千多人未趕上火車的人車間奏的大潮,使我在進站口等到剩最後5分鐘時不得不掉頭一口氣獨自狂奔上車!火車上時間容易打發,鋪下是熱鬧的教師團,左右都有調皮的孩子,窗外綿延的田野,燈光下的字裡行間。。。和同鋪去遵義的老師們(感謝,聽了一早關於當年貴州下鄉的故事,雖然歲月山長水遠刻在了臉上,可煥發的青春心田仍讓我羨慕)打了招呼, ...

廣州五一那天導致4千多人未趕上火車的人車間奏的大潮,使我在進站口等到剩最後5分鐘時不得不掉頭一口氣獨自狂奔上車!火車上時間容易打發,鋪下是熱鬧的教師團,左右都有調皮的孩子,窗外綿延的田野,燈光下的字裡行間。。。和同鋪去遵義的老師們(感謝,聽了一早關於當年貴州下鄉的故事,雖然歲月山長水遠刻在了臉上,可煥發的青春心田仍讓我羨慕)打了招呼,大清早我出了貴陽站,左右都靠著山,遠處還是山,森林之城應該不是虛言 !買張地圖,依舊和煥發的紅臂章老人問了路,目不斜視的到了體育館前路上,一輛輛車停著,老遠就看到了我要找的---水城的車,吃了粉,買了商報,早報&晚報,端坐後才仔細打量了天氣,燦燦如金。

出貴陽後在窄兩號的“高速公路“上行走,路面不錯,兩邊護欄也不錯,就是太窄,考慮兩邊或單邊都是山,拓寬一點都成本不菲,可以理解。水城之於六盤水,譬如莞城之東莞,全程約五小時,在山的夾持下,車開的並不快,又何必快呢,於我在路上已經心滿意足,顧不上旁人的側目貪婪地左右張望,SMS友:出貴西行,地無三尺平,天卻晴,酬我有情!友正奔海島上,只悵然回我:顛簸中,沒勁!遂關機,已穿紅楓湖。

經黃果樹路口,過六枝,山裡再盤旋兩小時就到水城。之前在資料上了解水城在貴州算“現代化”的了,車牌也是貴B,車入城前似乎在一片灰色的原野裡孤獨的前行,雖然有工廠,田地,民居以及黑灰的河流。入城可以看到水城確應該有發達的往日,街道稠密且梧桐儼然,雖也是灰灰的,時間寶貴,不及停留,轉威寧車,出城往前方的高山駛去。確實是山呀,在繞過一面一面山頂後就算是到了高原, 路向遠方延伸,在深谷的依傍下,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威寧縣城。

草海賓館安置下來,在陽台上打量了一番草海,湛藍的天,晶白的雲,閃亮的海,激著我挎上影包奔海邊而去。出賓館左手去,沿村莊下行,一條土路直通“碼頭”,兩邊是盛開的白色羅蔔花海,配上高原的天和雲,絕美!說是碼頭,其實就是草海伸進來的一段,停靠著十幾條木船,和成都自駕來的一對老同志一起包了一條船,向海中進發。在兩旁水草和蘿蔔花的陪伴進入了海子,遠方是連綿無盡的紅土山。草海實學名“高原濕地”,因為水生植物覆蓋率達60%,所以當地人稱為“草海”,探手下水,卻是厚厚的水草,似乎船行在草墊上一般,更有好多類似蘆葦的草,直出水面,星星點點,在靠岸處,卻長的甚高,是風吹伏的成片的草蕩,如果在冬季,這是很多水鳥和黑頸鶴的家,現在則是鴨子出沒其中。艷陽高照卻微風習習,一點也不覺得曬,蕩舟海上,游人嬉戲,雲近天低,十分愜意。 快到日落,掉櫓返岸,拍了幾張孩童的歡笑,

即回賓館後一位置,等待日落,遠山,水面,草蕩,蘿蔔花海和零立的幾顆樹,這不真實的美難以忘懷...

賓館左右皆飯店,慕名點蕎麥飯,草海鯽魚湯,外加抄蛋,問小妹求當地啤酒,得“水城”啤酒一支,大快 !

次日,晚起卻聽說清晨海邊籠薄霧一層,很是美麗,後悔。。。上午陰天,風大作,所帶衣全部穿上還是冷,一碗熱餛飩上路,打的去上帝山,卻右行上了鳳山寺,樹高林密,風聲大作,只有母子二人一路參拜同行,才讓我敢繼續上山, 山不高, 卻夠我望遠,可眺望縣城及海子的全貌,鳳山寺在半山腰,正在修葺,老寺不大,卻很肅穆,無人,遙拜即下。 攔的回賓館,遇著兩廣東小妹,攀聊幾句,便安排好了下午行程。已和成都的一家人約好,搭香爐山茶場蔡老板的車去香爐山尋杜鵑林。原是成都一家人在街上買茶,一攀談說想去香爐山找杜鵑林,結果蔡總即自告開車帶路,我們也順搭同去。午飯畢,出縣城20分鐘,即右拐進山了,香爐山是一個鄉,本無特別之處,也無旅游開發,但根據“藏羚羊”介紹其地有野生杜鵑林,很原始,吸引我們前往。進山路極差,坑凹且很窄,雖然人在獵豹車裡,依然翻江倒海一般,老蔡卻極揮灑,不停招呼我們看旁邊隱現的杜鵑樹,仿佛眼神全不放在路上...停在一半山處,下來奔山頂去,山下即是香爐山茶場,一層層的,溝對面的山坡是開發了的,原來是紅土梯田,現在退耕了,沒有莊稼,只是一層層的線條,孤零的幾顆樹和農舍,無比干燥而缺乏生氣...老蔡領上此山自有深意,西北鹽倉鄉方向望去,眼力好的可看到山谷中彝族的古向天墓,形類似金字塔,可惜我眼力不濟,拉長鏡頭也沒能辨別...順山而下,進入茶場,也是方圓內最有生機和最美麗的所在,這是真正在高原上的茶場,雖然一路下來,從從的杜鵑花吸引了我們的鏡頭,但穿過這楊樹林後,豁然而出的這片茶園還是讓我們覺得驚艷,在藍天白雲下,是無邊的明媚的綠色,一排排茶樹直伸到山谷盡頭,旁邊圍以明亮的楊樹林,彝族的采茶小妹妹們散落其中,只露出鮮艷的頭巾,這是我所見到的最和諧美麗的勞動場面了!!在茶園轉悠拍照,這些彝族的孩子們羞澀地低下身來掩在茶從中,一鼓勵又忍不住探出頭來,拍一張又不好意思的低了下去,只聽到風鈴般的笑聲...

回到賓館,一人再趕到觀日落處留連一陣後,在這邊城的小酒館,獨飲消夜...

三日起風仍狂大,天仍陰霾,感昨日下午的艷陽之難得,由於游友皆去,猶豫一番,踏上返程,准備去安順,快到水城時,仔細看了那盤山路,同船的老游友,自駕是為著名的抗日路線“24拐”而來,經詢問,即為水城西去的這一面山,從這裡盤山而下,海拔降低之劇非一路上其他路段可比,特記 !

水城轉車到安順,路過鎮寧即跳下(在安順和景區之間),為明早更近到景區。次日車奔石頭寨,黃果樹和天星橋,時當五一後段,黃果樹依然熙熙攘攘,跟隨著眾人的腳步,做了到此一游。值此,時間不多,急返貴陽,走在歸鄉的路上。

記後語:威寧非景區,未看到任何旅行團,多為雲貴川人自助而來,自駕者甚眾,一時間縣城裡眼望去全是外地車牌,賓館旁邊是濕地研究所,也能看到兩三個外國朋友,已和商店的一家人混的很熟,在陽光下抱著店家的小孩嬉戲。除草海外,別處基本無開發,均無門票,也無甚絕美風景,但高原邊城的感覺是吸引我且游後還吸引我的地方。

五一前趕不上杜鵑盛開,後等不及高山草場的繁花似錦,更無法看到威寧的旺季--冬日觀鳥,望後日再去。

為邊城,則貧困,是一致的景像了,尤其對於這烏蒙山深處的邊地,更是如此,孩子們純真的羞澀,清澈的笑容,不停翻現在我的腦海裡,他們是幸福的,因這生命的熱情和笑容;又是不幸的,因這山高路遠導致的落後,當看到天星橋的孩子下到狹小的石縫裡撿幾個礦泉水瓶子時,我忍不住神傷,也轉而痛恨這旅游大潮中卑污的行為,我寧願他們炫耀著“優越感”直接將空瓶子給到孩子手上,或是丟在桶裡!

這記後語扯的散了,只恨文筆匱乏不能表達我的意思,只望驢友們(如果不是勒緊腰帶的職業半職業驢子)盡一份心力幫助我們去到的地方的人們!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