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銀川一行

作者: mecca2001

導讀很長時間沒有在夏天去過銀川了。去年8月乘出差之便,在銀川停留了一天多,只在家裡呆著。算起來真正在夏天住在這裡的經歷,最近的一次是1988年7月。那時剛從學校 畢業,去單位報完到,在正式開始幾十年的上班歷程之前,回到銀川的家中呆了近一星 期。當時都干了些什麼,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可能什麼也沒干,或是見過幾個同學。 其時畢業分配剛剛結束,人都有� ...

很長時間沒有在夏天去過銀川了。去年8月乘出差之便,在銀川停留了一天多,只在家裡呆著。算起來真正在夏天住在這裡的經歷,最近的一次是1988年7月。那時剛從學校

畢業,去單位報完到,在正式開始幾十年的上班歷程之前,回到銀川的家中呆了近一星

期。當時都干了些什麼,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可能什麼也沒干,或是見過幾個同學。

其時畢業分配剛剛結束,人都有點驚魂未定的感覺,其它的一切就留不下什麼印像了。

十多年來,也回過銀川幾次,只是都在冬天。冬天的銀川,或者冬天的西北,給人的印

像無非是寒冷和荒涼。小時候的記憶大都是夏天的,抓螞蚱、蛐蛐、蛤蟆、打沙棗、偶

爾還能揀到鳥蛋,哪一樣也不會發生在冬天。冬天就是縮著,縮手、縮脖子,再有就是

冷,印像最深刻的就是冬天耳朵被凍得很疼很疼。夏天是回憶以前的季節,夏天在記憶

裡都是美麗、快活的。因為夏天玩的地方大,玩的花樣多。

7月22日乘坐國航的早班飛機去銀川,不到10:30就到家了。銀川總是那樣的陽光普照,

天高雲淡。城裡大街小巷的人實在是比以前多得多了,街邊都是一些賣旅游商品的小商

鋪,銀川啥時候變成旅游城市了?走在街上,感覺不到和一些南方小城的差別。今天的

中國正在變成一種模式、一個面孔。離家不遠的中山公園,小時候有時每天都要翻牆去

一次,現在已經變成了免費的公園,只在角落裡保留了幾只動物,還保持著動物園的稱

謂。免費的公園自然人要多,從早到晚,游人不斷,特別是傍晚時分,更是人來人往,

如鬧市一般。公園門前,包括原來屬於公園的一大片地,現在稱為光明廣場,其實不過

是體育場和大會堂之間的一塊空地,不到100米,其間還弄了噴泉、雕塑,越發顯得狹

小。大概銀川太缺乏空地,或是有別的什麼原因,每天晚上廣場上都人滿為患。納涼

的、跳舞的、圍成一圈踢毽子的,十分擁擠、混亂。

今天的銀川可是大大的不同了。

第一次出去

7月25日,是個星期天,清晨7:30就乘上前日聯系好的汽車出發了,第一個目標是最近

的西夏王陵。原打算更早一些出發,但是不知道王陵什麼時候開門,為了保險起見,就

晚些出門了。天氣似乎不是太好,不久還下起了小雨,越接近賀蘭山,雨下得越大了起

來。王陵距離銀川城不過30多公裡,位於賀蘭山前的一塊平地上,分布在長十公裡、寬

五公裡,約五十平方公裡的區域範圍內,共有九座帝陵和二百多座陪葬陵。快到山下,

遠遠望去,一個個窩窩頭狀的陵塔在賀蘭山的掩映下,氣勢不凡。

陵區有專門的電瓶車把我們送到陵區博物館。到那一看,才知道我們來得並不早,博物

館裡已經來了很多游客。進門先擠進一群游人中間,聽講解員介紹。王陵博物館主要是

陵區的粗略介紹,有一些模型、沙盤,讓參觀者對陵區有個較生動的了解。裡面有一些

西夏時文物的展出,像鎦金銅牛,石馬,還有巨大的、最具西夏特色的鴟吻,背插翅膀

的人形神鳥像迦陵頻伽(妙音鳥),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像。但因為這裡成立的時間較

遲,一些重要的文物都是復制品,真品大都在自治區博物館裡或是其它別的地方。博物

館裡還有對西夏文字的介紹。西夏文實際上是西夏皇帝李元昊為了體現本民族和國家的

特點而令野利氏貴族根據漢字的偏旁、指意等方法創造出來的,較漢字繁復許多,實際

上應該是一種倒退。西夏文冷眼一看是漢字,仔細一看,一個都不認識。西夏文的夏字

,由繁體漢字“無”和“死”組成,反映了造字者王祚永延的夢想。此舉和較早的武則

天造諸如“明空”字,似有異曲同工之處。西夏文在西夏滅亡後成為了一種死文字,無

人用,無人曉。但在其消失後數百年的上世紀初,非常有趣的發現了一部當時流通的西

夏文-漢字雙解字典,這使得西夏文在史學界活了起來,也顯得不是那麼神秘了。

出了王陵博物館,旁邊是一處西夏歷史的蠟像展,將一些西夏歷史發展中重要的事件、

人物用蠟像和一些簡單的道具展現出來。蠟像做得不是很好,人物面容略有不雅。許多

游客出了博物館都直接去了陵區,參觀蠟像的人很少,講解員或許有些無聊,給我們幾

個人也單獨進行講解。聽聽講解,結合簡單的場景,對西夏的歷史又多了一點了解,也

還是挺有意思的。蠟像館外面是按1:6的比例復制的佛塔縮微展覽,真塔分布在自治區

各地,都是西夏時期建造的。這時雨已經小了許多,一個個剛被雨水衝洗過的小塔,像

是嶄新的大玩具。每個人都照了相,然後出門前往王陵的核心-王陵遺址。

現在開放供游客參觀的是3#陵,據說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陵墓。西夏為蒙古大軍所

滅,而且在夏准備舉國投降的時候,適逢成吉思汗病重,彌留之際,為防止出現不測,

留下遺言,在其死後密不發喪,待夏主來降時,將其斬盡殺絕。蒙古兵占領西夏之後,

進行了瘋狂的破壞、搶劫、殺戮,西夏王陵自然也不能幸免。根據現在的殘留判斷,當

初必然是經歷了一場有組織的肆意破壞,破壞者就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兵。西夏亡後,陵

區並無任何保護,任由風雨侵蝕,人為盜掘,歷經770多年的漫長歲月,昔日的輝煌陵

寢,留給我們的只是幾個土包和稍高出地面的神牆牆基而已。但從這僅存之中,游人仍

能感受到其昔日的巍峨。每座帝陵占地約十到十幾萬平米,由闕台、碑亭、神牆、角

樓、月城、內城、陵塔等組成。陵區內最引人注目的土丘,所謂的東方金字塔,實際就

是陵塔的實心內核,陵塔外部原有的檐、瓦等都是包裹著、建在這一個個土包上的。現

存的陵塔土芯仍有二十多米高,據說當年是用蒸過的土夯成的,其檢查夯土質量的方法

也非常殘酷。夯土工程完成後,派人向土中射箭,如果箭射入土中,負責夯土的人將被

斬首!給人印像最深的是其墓室其實是在陵塔的右前方,而不在陵塔下面!墓室上面沒

有漢族陵墓高大、深厚的封土,形成所謂的寶頂。墓室已被各朝各代的盜墓者反復“清

理”過,近年的考古發掘除了運不走的壁畫,沒有發現什麼重要的東西。

王陵內沒有高大的樹木,視野所到之處西側是延綿的賀蘭山,東面是望不到邊平原。參

觀王陵的時候,雨已經完全停了下來。黑雲、遠山、黃土、綠草,雨後的空氣中彌漫著

淡淡的泥土的氣息。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像。

離開王陵前往第二個目標,小口子,又叫滾鐘口。小口子是寧夏著名的自然風景點,從

小就聽人說起,好像還有什麼歌曲裡唱過,小口子如何如何,只是從未去過。隨著汽車

開進山中,雨也慢慢大了起來。山裡的路似乎有些怕人,前後看不到一輛車、一個人,

路兩旁都是密密匝匝的樹林,好像潛伏著什麼東西。只能想想這邊人口稀少,沒有人是

正常的等等。到了一處現代“牌坊”,就是小口子的入口了。下車,買票,上山。雨越

下越大,原本為陽光准備的傘,這時全部派上了用場。上山的路修得很好,全是用毛石

鋪砌的斜坡,有兩個車道寬,走起來很舒服,當然也少了一些爬山的感覺。和剛剛經過

的路一樣,前後都沒有人。走了不遠就看到了一處廟,路標指示是老君堂。對照一下門

票上的導游圖,似乎小口子的尺度應該是很小的。老君堂建在山坡上,看名字應該是一

個道觀。到破廟裡轉了一圈,也是瞎供了一些塑像。我們進去,還引得一個道士模樣的

老頭跟了上來,看來這道觀還真沒有廢棄。離開道觀接著上山,也沒有什麼參照物,路

標也沒有。越往山上走,雨越大。山裡雲霧彌漫,能見度極低,連山景都觀不成了。雖

然天氣不好,但覺得小口子範圍不大,最好能到滾鐘泉一下,也算不枉來一次。可找來

找去連個方向都找不到。又往山上走了一段,路邊有一處建築,門前的介紹上說是一著

名穆斯林的拱北,就是墓地。登上二十余級極陡的台階走進一個舊式的大門,裡面圍著

一個不大的天井有一圈平房,端頭有一個塑像,居然有人在燒香,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向坐在屋檐下的一個戴白帽子的小伙子打聽滾鐘泉,答曰不知道。雨越來越大,上山好

像也沒什麼目標,下山吧!沿著來路走了沒多遠,從路邊的一小段台階上下來幾個人,

隔著樹影,上面似乎有個房子。走上去一看,又是一處小古建,最多只有五、六間房子

,說是馬鴻奎的避暑山莊,當然眼前的建築肯定最近才建的,避暑山莊也不會這般局

促。房間裡還有關於馬鴻奎的什麼展覽,廊下坐著一個小伙子,手裡端著飯碗,問我們

要不要買票參觀。這種地方的參觀就算了,順便問他滾鐘泉在哪裡?“就在那兒?”小

伙子用下巴一指,“水可以直接喝。”總算找到了!我們走到他指的地方,只見一個水

溝邊裝著三個水龍頭!就算是從滾鐘泉引來的水吧!灌了一瓶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混濁

的泉水,又沿著來時的路下山。雨太大,也看不到遠處,隨便拍了兩張照片,從照片上

肯定看不出是什麼地方。小口子這地方可能和北京附近的許多山谷類似,雖無勝景,但

在西北地區也算難得了。

下了山,時間已近中午,上車前往賀蘭山岩畫,在車上吃了些東西。去的地方並不遠,

開車只要半小時就到了。路上經過了著名的拜寺口雙塔,這是西夏遺留下來的佛塔,無

論什麼地方介紹西夏遺跡的時候必然要提起這座雙塔。兩塔高約40余米,東西相隔約

100米對峙,非常奇特。

到達賀蘭山岩畫景區時,大雨滂沱,但外出游玩就是這樣,只能是風雨無阻。我們參觀

的這處岩畫位於賀蘭口,正如其名,是一處山口。岩畫在寧夏分布極為廣泛,這裡是其

中一處,估計也是為游人參觀做了較多准備的一處。沿著專為參觀者修建的棧道,慢慢

向山口裡走,眼睛忙著在身邊的岩石上找尋著刻畫的痕跡。山石上不時有一個小小的紅

點,那是為參觀者做出的標志,旁邊就有一處岩畫,路旁還有一處金屬牌,上面用中英

文介紹這幅岩畫的所指、所意。賀蘭山的岩畫,最久遠的據說已有約一萬年的歷史,根

據岩畫的內容猜測,多是些早期游牧民族留下的遺跡,應該是人類在文明與野蠻之間的

時代留下來的作品。在雨中仰頭看著被雨水澆濕的山石,原本就不太清晰的刻畫這時越

發難於辨認。不過看著這些岩畫,想像在數千年前,古人也曾在這樣的空間裡徘徊,可

能也是我們現在這樣的動作,只不過他是在判斷哪塊岩石適於刻畫他構思好的作品。路

邊有很多半米左右的石塊,上面刻畫著這樣那樣的圖案,一只羊,一個人。這樣的石塊

放在路邊,讓人感覺似乎是現代人偽造的。這種揣測似乎難於遏制,但在這樣的石塊上

刻畫肯定也是古人的一種創作形式,如同今天在紙上作畫,可以把畫拿到各處去給人看

,畫壁畫就不同了,牆可不那麼好搬!賀蘭口岩畫最著名的是一處兩只手的造型。一只

手比較粗大,另一只比較纖細,人們猜測這是一只男人的手和一只女人的手。而這只女

人的居然帶著一截胳膊,這在岩畫中極為罕見,據說這樣帶胳膊的手在世界上只有西班

牙和這裡兩處!在遠古時代,手是權利的像征,女人的手出現在這裡,是當時處在母系

社會的標志,而且岩畫的許多關於繁衍崇拜的內容也是對於這一點的佐證。賀蘭口雨很

大,因處在山口,風也大,感覺非常冷,可算是夏天裡的奇異經歷。在這裡照相留影本

來就很難,加上又下著雨,最後只拍了一幅刻在岩石高處、有許多個人頭相的岩畫做為

紀念。

賀蘭口的大雨澆得大家有點垂頭喪氣,不過接下來的影視城還是讓人打起了精神。車到

影視城時雨已經停了,等我們買好票進去,天空居然露出了太陽。影視城遠遠望去像是

戰國時代的一座破敗城池,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城牆上似乎還站著不少人,仔細一看,

不過是幾個木棍支著的道具,城牆下還放著一排小鋼炮,幾挺機關槍,其實都是木頭

的。這裡的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可以摸、可以碰。這裡的所謂景點就是某某電影是在

這裡拍的等等,顯然和觀眾看過什麼電影有關。我們在電影《牧馬人》裡許靈均住的小

屋裡轉了轉,屋裡的電視機不停的放著相關場景,幫助游人回憶,但感覺似乎比電影裡

的屋子小了許多。還有一部熟悉的電影《紅高粱》也是在這裡拍的,現在場景已有所不

同,也是又拍過許多電影了。不過酒坊裡還放著大大的酒缸,地上堆著酒糟,實際大概

是鋸末、谷糠之類的東西。這裡還有一桌豐盛的酒席,其實都是用泡沫塑料、破木頭塊

兒做的,而且做工異常粗糙。肉眼一看,假的非常明顯,但用照相機拍出來就幾可亂真

了,這或許也算是電影的魅力吧。其它一些諸如周星馳的電影的拍攝場地,說的情節都

不知道,也就沒興趣仔細看了。

影視城原來是一處廢棄的城堡-鎮北堡,為張賢亮在此處勞改放羊時發現。原有的城堡

現在稱為清城,城門還留著,看得出來那基本上還是原物。新建的部分稱為明城,《牧

馬人》、《紅高粱》的場景都在明城裡。清城裡是一些民俗街,街邊的小店門前掛著塑

料泡沫做的烤鴨,桌上擺著毛線做得大碗面條,造假可也真是學問啊!在影視城不一定

要把它作為一個電影基地來參觀,可以當做西部風光來領略,只不過景觀較為集中,當

然只能是荒漠中的。塞外農村的土坯房,邊疆的要塞,昔日的城牆,這些東西在幾十年

前,甚至二十年前,在銀川周圍還是挺常見的,今天可就是風景了,只能在這兒看看啦

!為了增強荒涼、開闊效果,影視城周圍植物極少(可能本來就沒有),到處都是土的

顏色,地、房屋、城牆,都是一種顏色。這裡一些必須有的建築,比如廁所、售票處、

小賣部,外面全部抹滿了黃泥,走進去一看,倒是一切正常。在這種背景下,隨便插點

紅旗、黑旗就顯得色彩鮮明、十分耀眼,拍出照片也挺好看。在影視城裡還有一個展覽

廳,擺放著一些相關的展品,像張藝謀穿過的破球鞋,李連傑拿過的尖底水桶之類,讓

人感覺是在看文革時期的展覽,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名人在這裡的留影、題字等,也實

在是脫不了這個套路。影視城的紀念品小賣部賣著一種特殊的商品-中華民族的乳汁,

黃河水!因為容器材質、大小的不同,售價在數元到數十元。這是什麼樣的商業頭腦?

真是不簡單。渾得不能喝的水賣這樣的價錢。不過還是有點技術含量,渾水總是渾的,

卻沒有沉澱。也挺神。

離開影視城,下一個目標就是最後一站沙湖了。雨又開始下了,又是越下越大,後來簡

直就是瓢潑大雨。司機路也不熟,把車開到了汝其溝煤礦裡,不知是為了逃避過路費,

還是真發了昏。路邊全是大大小小的煤山,旁邊和對面跑的大都是背著一座小煤山的大

貨車。司機開著開著突然停下來問路,從旁邊的一輛大貨車上衝下一個人來,隔著玻璃

窗揪住他就要打。原來我們的司機停車太突然,後面的貨車幾乎撞上我們。看看高大的

貨車,好在沒裝著貨,否則停不住,撞上了,那可就難說啦!在路上還碰到幾處山洪過

路的危險地段,頭幾天剛在北京見過大水泡車的情況,看著滾滾山洪從山口衝出,漫過

公路,再跌入路另一側的溝中,真是擔心。我們乘坐的小車富康,硬著頭皮往水裡開。

坐在車裡,感覺非常緊張,時刻做好了下去推車的准備。在銀川見到這樣的大雨,可真

是難得,卻在這樣的時間和這樣的地點遇到了。

歷經艱險,一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到了沙湖,但這時雨仍在狂下,只好在路邊的一個市

場大棚裡等著雨停。沙湖應該是寧夏最著名的景區之一,沙海、葦蕩出現在同一個景觀

裡,絕對是西北獨有的。除了風光,沙灘上還有許多游藝,自詡是東方迪斯尼。風刮個

不停,雨也沒有停的意思。雨天的風又讓人感到陣陣寒意,賣玉米棒子和茶雞蛋的小販

倒是撈到了不少生意。吃過了玉米、雞蛋,等了一個小時,雨終於停了!冒著零星的雨

點去買門票的時候,才知道已經不賣票了,原因是雨太大,游人也太少了。本打算進去

乘船轉一圈就出來,結果連船也沒有了。撤吧!回家的路非常順利,賀蘭、銀川根本就

沒怎麼下雨。瞧這運氣!

第二次出去

7月28日,去南邊一帶。六點鐘起來,往窗外一看,居然在下雨!去還是不去?過了一

會兒,雨似乎有要停的意思,還是去! 准備一下,6點半下樓乘車出發。考慮這次去的

地方較遠,特意包了一輛捷達車,比富康應該好一些。出發的時候雨又下了起來,真是

有些忐忑。經過永寧,雨還在下,好像也沒有變小或是停的意思。天空中的烏雲望不到

邊,只有東南方向有些發白。往南走出這片烏雲就好了,心中不斷這樣安慰著自己。司

機為了省些過路費,出了永寧城就拐進了一條支路。路況不是太好,有點後悔應該多花

點錢,讓司機走高速。車過李俊堡,司機抬手一指路邊的四棵大樹,說這就是著名的四

棵樹,傳說已有一千多年了,平日裡香火很旺。一眼看過去,四棵特別粗大的楊樹站在

一個正方形的四角,確有些引人注目。離四棵樹不遠,路邊又出現了一個暗紅色的塔,

司機說這塔和城裡的西塔是一個年代的,有一段時間塔體傾斜,怕倒下來傷著人,就在

塔邊上砌了一圈圍牆,可過了一段時間塔又自己站直了!說起來也有點神。開了一段時

間,車進入青銅峽境,路面一下就變得平整。一樣的“縣道”,走起來還真是不一樣。

在不知不覺之中,雨已經停了。路邊是無際的農田,種了許多玉米,據說是喂牲口的,

還有不少水田,綠色一直伸展到望不到的遠處。這樣的風光在想像中恐怕和西部、塞外

連系不到一起,可能寧夏是塞外江南的說法就是源於這裡吧!經過中寧的時候,路邊不

時出現大片大片的枸杞樹叢,不少農民在樹叢中采摘枸杞,農戶的門前還晾曬著不少鮮

紅的枸杞。寧夏中寧的枸杞聞名於世,可誰能保證自己買到的就是中寧產的呢?中央電

視台裡有一個節目介紹寧夏貧困山區向新疆輸出勞力,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采摘枸杞

,可誰聽說過新疆枸杞呢?還不都是打著中寧的招牌賣!好在這種東西的真假應無大

礙。過了中寧就進入中衛了,這裡有一段路是和包蘭鐵路平行的,當時還正好有一列北

京開往嘉裕關的火車和我們並行。包蘭鐵路中衛段是世界著名的治沙典範,這裡開創了

在沙漠中建鐵路的世界先河。說起來似乎也簡單,就是將稻草插入砂中,形成六十釐米

左右見方的方格,再種上一些沙漠中特有的植物,如駱駝刺之類,起到固沙的作用,使

巨大的沙丘不再移動。聽聽容易做起來難,茫茫沙海,漫漫長路,需要多少人的辛苦呢



幾乎快九點半了,我們才到中衛城裡,看來對時間的估計還是有點樂觀。車在中衛穿城

而過,這裡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小,街上商店不少,人也不少,城裡還有和銀川非常類似

的一個鼓樓。要去的沙坡頭離中衛還有三十公裡,還得接著趕路。司機看來路也不太熟

,在路邊看見一個“沙坡頭東門”的招牌就一路衝了過去,可走不多遠就發現不對,應

該是西門!十點鐘,總算是到沙坡頭了。

沙坡頭位於黃河岸邊,是一處落差近百米的極陡的沙坡,背後是廣袤的騰格裡沙漠,坡

底是滾滾黃河,河對岸又是起伏的山巒。到了沙坡頭的第一個節目就是滑沙,20塊錢一

張票滑下去,憑票可以再乘纜車上來。要是看著坡底小小的人影有點心虛的話,也可以

脫了鞋走下去,其實在大沙坡上走來走去,也是很有趣的。滑道以外的沙坡並不平整,

站在坡頂有些位置居然看不到坡底,真是有些嚇人。不過走著之字形的路線下山就感覺

好多了。其實下沙坡還是非常容易的,上來才是艱難。下是一步頂兩步,上是一步連半

步都頂不了,腳下的砂疏松異常,走一步非常吃力,特別是腳趾,平時從來不用的勁,

這會兒都用上了。站在沙包上,腳下是黃河,遠處是荒野、山峰、黑雲,別處恐怕也難

得一見這樣的景致。當天游人不多,倒是有一兩個南方來的旅游團,估計在他們看來,

眼前的風景就越發難得一見了!

沙坡頭另一個重要節目是坐羊皮筏子,這可是黃河邊上的特殊玩意。先乘汽艇向上游開

一段距離,這裡的汽艇只是一種運輸工具,開得十分平穩,不像有些景點是游玩項目,

開起來花樣很多,還要弄點驚險動作。到了地方,原以為可以上岸遛跶一圈,結果是直

接從汽艇上轉移到了羊皮筏子上,岸邊的黃泥灘也實在是沒法下腳。剛坐上羊皮筏子真

是有些心驚,間隔二、三十公分的木棍綁在十四個(兩頭各五個,中間四個)吹漲的整

張羊皮上,就構成了羊皮筏子的全部,再無其它東西。上筏子的時候,筏工不停的喊:

“踩棍子!踩棍子!”上筏子後趕緊坐在一個鋪在木棍上的墊子上,身下就是滔滔黃水

,真是讓人有些緊張!小時候聽說過有人在黃河上乘羊皮筏子落水的事情,一直對這東

西十分害怕。不遠的下游修了一個小壩,水流和緩,漂了一會兒,感覺就好多了。每個

筏子上只准載三個游客、一個筏工,照相就成了問題。在這樣難得的地方不照相那怎麼

行?讓筏工把我們的筏子和另一個筏子靠攏,把相機給別人,給我們照相。筏子上空間

狹小,加上根本就不敢站起來,只能照合影了,想單獨照是不可能了,好在是我們一家

人在一塊兒。旁邊不時還有汽艇開過,掀起的浪把羊皮筏子拱得晃來晃去,一開始還有

些害怕,晃了幾次又覺得挺好玩了。坐在羊皮筏子上,眼前就是渾得發紅的黃河水,岸

邊間或有幾棵柳樹,河灘上滿是綠色,似乎是小小的綠洲,而遠處仍然是一片灰黃。筏

子到黃河中央,伸手灌了一瓶中華民族的乳汁-黃河水,這可是一點不攙假的,不過簡

直就是黃泥湯而不是水。這樣的黃水,卻正是寧夏廣大地區的生命之水。聽筏工說他們

大概有六十多個筏子,每天每人大概也只能漂一次,能掙30多塊錢。半個小時的漂流一

轉眼就到了頭,待我們上了岸,筏工把筏子扛到汽艇上,再運到上游去。趁他們扛筏子

的時候,我們趕緊站在河邊,待他們走過身後,“喀喳”,和羊皮筏子合影,這可是經

典的場景!

上岸不遠就是騎駱駝的地方,夏天的駱駝身上一塊有毛,一塊沒毛,掉的毛有的還掛在

身上,這一縷,那一縷,很不雅觀,不過到了這裡騎還是要騎的。讓人騎的駱駝都老老

實實地趴在地上,可駱駝站起來的一下子,還是讓人受驚不小。我們三人一人一峰駱駝

,排成一列,駝工走在前面牽著,晃晃悠悠地向坡頂走去,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駱駝走起

來是左右晃,騎在駱駝上還真有點這感覺。人騎在馬上的時候,腰都挺得很直,背影非

常精神,騎在駱駝上就不一樣了,全是彎腰曲背的一副樣子。三峰駱駝挨得太近,照相

很不方便,只好讓駝工幫我們照了幾張。坡頂很快就到了,我騎在第二峰駱駝上,想先

下來給孩子照相,可駱駝隨群,排第一的駱駝不趴下,後面的也不動。駝工要我從駱駝

上跳下來!這麼高,跳不好落在駱駝腳下可怎麼辦呢?不敢。駝工費了半天勁才把這峰

駱駝吆喝趴下。從駱駝上下來也夠嚇人的,駱駝前腿突然一跪,感覺就要從上面栽下來

!讓孩子騎在駱駝上、牽著駱駝照了幾張相,感覺效果還不錯。上下駱駝不夠勇敢,臨

走還被駝工取笑了一番。騎過駱駝又在沙坡上玩了一會兒,從未見過這麼多沙的孩子真

是非常開心。

離開沙坡頭已經快一點了,這天的天氣還真是不錯,沒雨,也沒太陽,下雨沒法玩,大

太陽也會曬得人夠嗆。在車上吃了點東西,去中衛的高廟。高廟在中衛鼓樓附近,離火

車站也不遠。高廟建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地塊上,周圍其實都是平地,不知道為什麼要這

樣建造。進門高掛著南無阿彌陀佛的金字,落款居然是弘一,也不知真假。看這個招牌

似乎是個佛寺,但很快發現這裡混雜了許多東西,道、儒都有,不過這都是感覺,也不

能確認。廟裡的房子倒真是修得精彩,各式各樣的樓閣一個接著一個,且距離很小,空

間安排的十分緊湊,走在其中,時常有“峰回路轉”,“豁然洞天”之感。站在高處,

各式各樣的屋頂高低錯落,非常別致,只可惜照相機不夠好,很多都照不出來。高廟高

處的建築是修在一個大土台上,土台裡埋藏著許多地道,地道裡就是全國著名的四處陰

曹地府之一,裡面有許多傳說中的牛鬼蛇神,人一走過,就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幽光和

聲響。地道裡很潮濕,也沒有其它游人,感覺不太舒服,稍稍進去看了看就出來了。在

高廟呆了近一小時,到了門外突然發現照相的角度很好,每人都照了張相,接著乘車去

青銅峽的108塔。

青銅峽離中衛較遠,大家都在車上假寐了一會兒。車到青銅峽,遠處突然煙霧繚繞,白

色的濃煙漫山遍野,空氣中開始彌漫著一種刺鼻的氣味。這裡是寧夏的工業城市,污染

真是厲害。司機又不認識路了,東問西問,把車開進了青銅峽水泥廠裡,又沒有路標,

也搞不清方向,只能沿著路瞎走。路邊終於出現了一個破舊的路牌,“108塔歡迎你”

!走吧!接下來的路真是可怕,像是在渣土堆裡走,上了一個坡,又下一個坡,再上一

個坡,再下一個坡,突然覺得那路牌是不是惡作劇!司機倒是堅決起來,就是這條路。

最終證明他是對的,我們終於到了108塔!第一次在照片上看到108塔的時候,非常驚訝

居然會有這樣的奇觀。黃河岸邊的北山坡上,整齊地按三角形排列著108座小佛塔,並

不太一樣,大致一看就有好幾種樣式,而旁邊就是滿地亂石的山坡,直到現在誰也搞不

清楚怎麼會在這裡有這樣大的一個“塔陣”。不遠處的山坡上還有幾間舊式的房子,不

知和這塔有什麼關系。爬到塔陣的頂端,朝下一望,黃河仍在山下流淌,東邊不遠就是

著名的青銅峽水電站的大壩。身邊的小塔每個有兩米多高,塔身都是磚砌的,頂上的塔

尖好像是金屬的。塔的排列也不是有規律的等差排列,有些行的塔數是相同的。據說數

塔很不容易,不是多就是少一個、兩個。有了這個心理准備,一邊下來,一邊仔細的數

塔,到倒數第二排是八十九個,數最後一排的時候還真有些緊張。十九個!一點沒錯!

一共一百零八座塔!

離開108塔,離開烏煙瘴氣的青銅峽,按原路回家。經過李俊堡的四棵樹時,下車照了

相。這四棵樹已被保護了起來,邊上還立了一塊介紹,說這樹是一百五十多年前栽的。

整齊排列的四棵樹,樹徑約有一米五以上。粗大的樹干的確十分醒目,人們傳來傳去,

成了千年古樹。所謂的傳說故事大概就是這樣出來的吧!其時天色已晚,加上又是陰天

,車開行在田野之間,越發覺得暮色蒼茫。車過永寧,拐到不遠的納家戶清真寺看了

看。這裡是西北著名的清真大寺,完全是中式建築,平時也接待參觀(票價10元)。玩

了一天,有些疲憊,在門口和院子裡拍了些照片就走了。看到這樣的清真寺,可以想像

中國的穆斯林都是在純中式的建築裡禮拜的,現在的那些氣泡式尖頂只不過是阿拉伯式

的,這樣的誤會倒是常被一些混混建築師利用。

回到家已經七點多了,車上的裡程表顯示今天整整跑了400公裡。一天裡去了這麼多地

方,有點累。

在城裡的活動

城裡的古建還真是有幾座,諸如玉皇閣、西塔之類。如果作為游覽,這些地方還是可以

看一下,只是從小看著這些建築,有些熟視無睹的感覺。

城市的中心是一個鼓樓,雖然城區歷經變遷,特別是近二十年,變化可謂大矣,但鼓樓

還是在城市最繁華的中心地帶。鼓樓的樣子都差不多,可能是一種功能性建築的緣故。

中間一個塔狀的尖頂,塔下的四角是四間小房,突出的特點是尖塔、小房都有極尖、極

翹的飛檐。上小學時,每到學校組織排隊看電影,必然要經過鼓樓。走進鼓樓的大門洞

,腳下磕磕絆絆的踩在巨大的鋪路石上的感覺,事隔三十多年仍然記得清清楚楚。現在

鼓樓已經被保護了起來,想進入樓門洞都是不行的了,就在遠處看看吧。

鼓樓東面不到二百米就是玉皇閣,有點像一個城門,看名字似乎以前是個道觀之類的東

西。樓上現在是一處展覽,擺著一些西夏的古董,還有一些現代人的字畫,感覺有些混

亂。以前從未上去過,現在也沒什麼人參觀,不過賣票的倒是及時的鑽了出來。玉皇閣

實際是在一個巨大的城台上修的幾座“廟”,中間是一個較大的雙坡歇山頂,這是個兩

層樓,裡面有木梯通向二樓;後面是一個簡單的一層雙坡,最前面的是一左一右兩座三

層尖塔。說起來還挺豐富的。玉皇閣恐怕也是年舊失修,在下面看還不覺得,上來一看

,幾乎沒有一塊好漆,沒有一塊好磚。掙扎到今天的、不太值錢的古建大都是這副樣子

,沒被拆了建商廈就不錯了。

從玉皇閣往南,走十多分鐘就是南關清真寺了。參觀清真寺要買門票,我們說要找阿訇

念經,把門的又說要戴上帽子。在旁邊的小店裡每人買了一頂帽子戴上,就堂而皇之的

進去找阿訇了。和阿訇打了招呼,先上樓,脫鞋,進殿等著,阿訇很快就上來了。阿訇

走到我們前面,背對著我們跪下,開始念經,我們也跪下聽著。當然不知到他念些什麼

,不過這個阿訇念得挺好聽的,後來看介紹才知道他是這裡的教長,姓周。不一會兒,

學著阿訇手心朝上接下經,就算念完了,感覺似乎時間短了點。出了大殿到樓下的廂房

參觀了一圈。這座清真寺是改革開放以後,本地的回民自發的修建起來的,其時每天往

工地送米送面,參加義務勞動的人絡繹不絕,宗教的凝聚力可見一斑。展室裡有一塊不

到一尺見方的墨綠色綢布,是當地人去麥加朝聖,從聖地帶回來的天石蓋布上的一小塊

,回民都視其為聖物。院子中間有一個噴水池,嘩嘩水聲,讓人總有下大雨的錯覺,不

遠處還養了幾只鳥,還有紅腹錦雞,有點奇怪。這座清真寺是委托設計院的建築師設計

的,完全是阿拉伯風格,大殿上有三個綠色的球頂,頂端插著新月標志,照出相來還是

很漂亮的。

清真寺的東面就南門廣場了。南門猛一看很像是縮小了的天安門,上大學時就有同學問

過,“銀川是不是有個天安門樣的東西?”一定是看到了南門的照片。不光南門樓像天

安門,南門前面的廣場其功能還真有些類似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大型的集會都在這裡搞

,特別是門樓旁邊還新修了觀禮台,就越發的神似了。我第一次來這裡,記得是毛主席

追悼會。很久以前了。

城南還有一座著名的建築,承天寺塔,一般都叫西塔,是西夏時期的遺物。塔身細長,

十分秀麗。以前在城中的任一角落都能看見,現在高樓太多,看見還真是不易了。塔下

有一圈房子,是自治區博物館,有西夏文物、回族淵源、寧夏革命史、賀蘭山岩畫等,

西夏王陵的文物真品放在這裡的不少。這裡參觀的人很少,居然有國家一級文物裸露擺

放,游人稍不克制,就能撫摸展品,真是少見!還有一件國寶級的展品,是極顯西夏特

點的一件人形碑座(或是祭台),背面居然刻著“壘砌匠高世昌”,絕無僅有。這樣的

文物,游客也是可以摸的!進承天寺,一般游客的興趣還是在登塔。這塔十一層,高

64.5米,是一座磚塔。內部有一僅容一人上下的木梯,隔層有窗,無窗的樓層是砌死的

,僅有一個小燈泡照明,好在上下樓層的光亮漫射過來,還不是太暗。樓梯太窄,太陡

,小心翼翼地慢慢往上“爬”,中間等待的時間較多,爬到頂層倒也不累。頂層東西南

北都有窗,窗的欄杆上還鎖了幾個鎖,有些人不知把這兒當成什麼地方了。憑窗遠眺,

都是一些近年建的樓房。記得上次來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有種一覽眾小的感覺,現

在高樓多了,也看不了多遠了。早在一千年前修建這樣的高塔,一是宗教的力量,大傷

民力也是毫無疑問的。從塔上下來已近正午,藍天、白雲、古塔,拍出照片挺漂亮。只

是在塔前留影效果不甚好,陽光直射,眼窩都有影子,要是剛進來時照相就好了。

在銀川還吃了羊雜碎和羊肉泡饃,感覺都不是太好。羊雜碎裡還有一種泡不軟的、類似

土豆片的東西,可能是面肺,但也不太確定。羊肉泡饃是在銀川最具年頭的迎賓樓吃的

,環境、味道都不是太好,看來小時候不吃的東西,長大了也就很難覺得好吃了,不過

寧夏的羊肉絕對比北京的強,那要香得多!

離開的時候

在銀川呆了十天,“組織”了較大的外出游玩活動,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在一個地方

呆久了,似乎本能地對其不以為然,其實也沒什麼根據,這次去了那麼多沒去過的地方

,感覺還是非常不錯的。7月31日下午走的時候,正好趕上全銀川的出租汽車司機罷工

,街上沒有一輛出租車。乘公共汽車似乎也不太放心,最終頂著塞外正午的陽光,步行

40分鐘去乘機場巴士。回想起剛到銀川的第二天早上5:10,一陣晃動把我驚醒,地震了

!等我反應過來,一切已經結束了。輕微的地震,電台裡也沒說,不過再聯系上賀蘭山

的大雨,這運氣有時也是追身而至啊!

乘東方航空的飛機回北京,服務比國航的強多了。

一切回到正常。


精選遊記: 銀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