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11

作者: laoweizi

導讀11.8月1日彼得堡清晨5點到了彼得堡。在莫斯科火車站下車。因為不能入住飯店,就先到飯店的盥洗室洗漱後去吃早飯。中餐館就在涅瓦河的旁邊。初見涅瓦河,籠罩在一片清晨的靜謐中,天空現著微紅,陽光從雲層中鑽出來,映得河水發亮。對岸的教堂尖頂還看不清楚。 因為飯店就在瓦西裡島,飯後到長灘, 古交易所現在是海軍博物館就建在長灘的頂端,是一所希腊古典式 ...

11.8月1日彼得堡清晨5點到了彼得堡。在莫斯科火車站下車。因為不能入住飯店,就先到飯店的盥洗室洗漱後去吃早飯。中餐館就在涅瓦河的旁邊。初見涅瓦河,籠罩在一片清晨的靜謐中,天空現著微紅,陽光從雲層中鑽出來,映得河水發亮。對岸的教堂尖頂還看不清楚。

因為飯店就在瓦西裡島,飯後到長灘, 古交易所現在是海軍博物館就建在長灘的頂端,是一所希腊古典式建築,正在維修,沒有能走近看。長灘是兩條支流與涅瓦河彙合的地方,在廣場的頭上河邊有兩個海神柱,於1805—1816建,有像征著伏爾加河,涅瓦河,聶爾霍夫河,第聶伯河四條河流的擬人的塑像。古希腊人們把戰敗的船只的船頭釘在圓柱上,表示海戰的勝利。所以柱子上也有一些船頭。據說這兩個柱子是燈塔。天已經發亮了,對岸的彼得保羅要塞大教堂的尖塔已經清晰可見,河邊的漁人,正收拾著漁竿。

據說莫斯科比北京大4倍,聖彼得堡比北京大2倍。發現聖彼得堡每個門牌都是大大的,裡面有燈,晚上很容易看到。大街上很少有行人,根本不見摩托車與自行車,上下班主要靠公交車、有軌電車、地鐵和眾多的私家車。現在俄國男人的平均壽命54歲,女人63歲,離婚率高達60%多。由於男人壽命偏低,成年人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大部分成年女性或是離婚,或是丈夫先逝,卻又很難找到如意合適的男子,日子十分艱難。

我們先去了彼得大帝塑像。這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毒死彼得大帝的孫子篡權後,建立的彼得大帝像。就是普希金稱為青銅騎士像的塑像。大理石座,從芬蘭灣運上來,廣場原為參政院廣場,1925年紀念十二月黨人起義100周年時,改為十二月黨人廣場。蘇聯解體後改回為參政院廣場。塑像旁邊的黃色建築物就是參政院,現為歷史檔案館。是彼得堡19世紀的著名設計師羅西眾多的作品之一。塑像座上用俄語和拉丁語書寫“獻給彼得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 1782年夏”,該雕像揭幕於1782年8月7日。它高5米,重20噸。彼得大帝騎在前腿騰空的駿馬上,直視前方。後蹄踩著一條蛇,像征打敗了敵人。據說是瑞典。塑像體態生動,表現彼得的堅定意志,是紀念性塑像中的上品。雕塑家法爾科內創作。

塑像的後面就是喀山大教堂。喀山聖母像一共有三次顯靈,都是俄羅斯的關鍵時刻。第一次在伊凡雷帝,打仗敗多勝少,做夢,帶聖像去打仗,十日戰爭,不戰而勝,第二次1812年拿破侖進入莫斯科,喀山聖母給庫圖佐夫托夢,說要凍死法國人,果然,拿破侖大敗。1944年第三次顯靈,冬天大寒流凍死很多德國人,德國人大敗。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原件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這裡僅僅是復制品。喀山大教堂是一個完全仿梵蒂岡教堂修建的,因為是一個仿制品,先天不足,又受到地方的限制,沒有那種恢宏的氣勢。雖然也有半圓形的柱廊。柱廊有94根圓柱組成,面向大街,環抱廣場。教堂圓頂高70米。柱廊前面矗立著俄軍統帥庫圖佐夫紀念碑,教堂裡有庫圖佐夫墓和1812年打敗拿破侖的勝利品。帶了頭巾進去,高高的大理石柱子,四周的鑲嵌畫,有神職人員拿著燈帶著縷縷青煙,搖晃著走了一圈,教徒們不時地手畫十字,我也入鄉隨俗地跟著比劃。上下右左。這是與以前知道的上下左右是不一樣的。不懂為什麼。在有的教堂聽到唱歌的,時而高亢時而低沉,但永遠是從容不迫的。

從喀山大教堂沿格利巴耶多夫運河向右手看,就是彼得堡有名的滴血大教堂。1881年民粹黨人刺殺亞歷山大二世,第一名刺客沒有刺中,沙皇旁邊的人說感謝上帝,他說還不是感謝上帝的時候,第二名刺客又刺了,第三名刺客改變了主意,救護了亞歷山大,但是受傷的沙皇還是死了。第三名刺客發配西伯利亞,其余的刺客判了死刑。為此事建立了教堂。共打了8000個水泥樁子,以莫斯科紅場的瓦西裡大教堂為藍本建設。比起瓦西裡大教堂,彼得堡的教堂外牆沒有那麼樸素,而是有很多的雕刻和各種裝飾,更顯得精美豪華,頂部更為高聳,整個建築顯得更為勻稱協調。而莫斯科的教堂從木制教堂脫胎的痕跡較重,民間裝飾性更強。總之都是俄羅斯人自豪的建築精品。據說裡面的聖像畫開始是油畫,顏色脫落,就派人到法國去學習鑲嵌畫的技術,所以彼得堡的教堂都有非常精美的鑲嵌畫。由於主要看伊薩基輔大教堂,所以滴血教堂就沒有進去。

滴血大教堂的旁邊有一個美麗的公園,到10點才開門,所以只是在門外草草的看了一眼英文的牌子。最特別的地方是它的圍欄是小圓柱加鐵柵欄,其圖案花紋非常華麗,線條瀟灑流暢。可能是羅西設計。牌子上寫該公園1771年開始興建,其中四分之一為19世紀建設。再走回到喀山大教堂沿河向左走,就是銀行橋。格利巴耶多夫運河是1739年修建的,現在河上有20多座橋,這是其中最有名的。是設計師特拉伊特留爾1825-1826年設計的,橋的兩側和對岸共有四只背上長有兩只金翅膀的獅子,口中銜著橋的鐵懸索。橋的前面是沙俄時期是中央銀行的所在地,現在的金融和經濟研究所。再遠處還有一個獅子橋,也是四只獅子的口中銜著鐵懸索。運河中不時看到游人乘坐的小船在運河中穿梭。彼得堡有200條河流44個島嶼組成。所以也有人將彼得堡和威尼斯相比。

米哈伊爾宮,是一座典型的19世紀新古典式建築,淡黃色和白色,山花統領中央,上層排柱已經不是建築的支撐,而是審美的需要。現在是俄羅斯博物館,是全俄羅斯有名的博物館,羅西設計,建於1819-1825年,是為沙皇的弟弟建造的。亞歷山大三世於1895年將其作為藝術和文化博物館,1898年開館,當時命名為“亞歷山大三世俄羅斯藝術帝王博物館”,看來19世紀末期,歐洲博物館非常流行,向公眾開放皇家收藏。1917年更名為“俄羅斯博物館”,是俄羅斯和世界上較大的繪畫,雕塑,民間藝術品的收藏地之一,主要收藏有18—20世紀的40萬件藏品。它與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的繪畫藏品互為補充。列賓的一些作品包括有名的伏爾加船夫和有趣的給蘇丹王寫信就在這裡。很多游人排了長隊參觀,沒有什麼中國人。我們旅行的時間太短,只能欣賞一下建築的外表。

米哈伊爾宮前有一個廣場,有米哈伊爾 阿尼庫申創作的亞歷山大•普希金紀念像。塑像向著左前方直視,右手自然的在右側伸出,是在朗誦自己的新詩?

馬不停蹄到了彼得保羅要塞。於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奠基,這也是彼得堡去年300周年的來源。彼得大帝抱著建立強大俄羅斯的抱負,並全心全意地學習歐洲的先進經驗,在一片海灘上建立起了美麗的彼得堡。由於是短時間建立的城市,有較好的規劃,並且全部是18世紀歐洲建築風格。據說為了建設彼得堡,彼得大帝命令全體貴族將自己三分之一的財產用在彼得堡造房子,有錢的就蓋兩層三層的,沒有錢就蓋一層的。當時規定每一個進入彼得堡的人必須帶一個巨石過來。當時這裡還是野獸橫行的地方。大量的建築材料就是這樣強迫每一個人運來的。當時的奴隸,瑞典的士兵俘虜,沙皇的士兵等等都是建築工人。彼得大帝自己在國外學習了9年,據說會干200種職業,其中最拿手的是木匠和拔牙。當時的稅收也是多如牛毛,如俄國人愛留胡子,就要交胡子稅。所以說彼得堡是在40萬人的屍骨上建立的城市。彼得大帝當政時期人口最多時聖彼得堡120萬人,但是彼得大帝一死,彼得堡就剩了40萬人。因為很多人尤其是貴族在彼得堡是被迫的。普希金說彼得堡不是為人民修建的而是為國家修建的城市。彼得的母親是第二個妻子,彼得有個哥哥伊凡,他10歲即位,當時是他和他的哥哥兩個沙皇並立。彼得是一個身高2米的高個子,眼睛不像歐洲白人神眼窩,而是牛眼,雞胸,聲音刺耳,殘忍的皇帝。在彼得大帝建設城市的基礎上,葉卡捷琳娜大帝打敗了土耳其人,使俄羅斯成為當時歐洲最強盛的國家,她也修建了許多建築。十月革命後第一任市長是基洛夫,後來被暗殺,成為了斯大林大肅反的開始。

要塞中有聖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等。從18世紀到十月革命沙皇在這裡囚禁政治犯,據說高爾基也在這裡坐過牢。其中,聖彼得保羅大教堂建於1703年,原先是木質的,1712年在原處改建為石砌的大教堂,歷時21年才建成。很長時間裡122米高的尖頂鐘樓,還是全城最高的建築物。鐘樓還是俄羅斯風格的,前山牆有些變化。海軍部大廈風格是沿襲了保羅大教堂鐘樓,連顏色都相似是黃白色調。內部葬有從彼得一世的俄羅斯沙皇及皇室家族成員,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和僕人的遺體也於1998年7月自葉卡捷琳堡移葬在此。由於造幣廠在要塞,所以導游推薦如果有收集硬幣的,可以在這裡買。一套蘇聯時期的硬幣100盧布,約3。3美元。要塞中有碉堡和大炮。涅瓦河對岸就是伊薩基輔大教堂。

匆匆在要塞裡轉了一圈,就上車來到了伊薩基輔大教堂。據說它和梵蒂岡、倫敦和佛羅倫薩的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可同時容納1.2萬人。以羅曼諾夫王朝的守護神聖伊薩的名字命名,其生日與彼得大帝相同。 該教堂由法國不出名的建築師蒙費朗(1786-1858)設計,於1818年開工,1858年完工,歷時40年。設計師完成了教堂建設後就生病了,要求葬在教堂,沒有被准許。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雙柱形式雕花山牆。每根石柱就重120噸。四面的柱廊建完後砌牆,再豎起上層的細石柱,最後覆蓋上圓頂,整個建築蔚為壯觀。教堂的大圓頂是銅掛金,俄羅斯工匠為了使其牢固,使用的方法是黃金和水銀,然後將水銀蒸發?是毒性很大的。共使用了100公斤的黃金。教堂自1858年建成後,一百多年來沒有重新鍍金,但穹頂依然光彩奪目。外牆用灰色大理石貼面,給人很奇特的感覺。四面的大柱子是暗紅色或者說是褐色的大理石的。外牆,門楣,山花等處也像一般的西方大教堂一樣,有著十分精細的聖經故事的雕塑。大教堂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嚴重破壞,戰後用了20年才修復。西邊的花崗岩石柱上仍彈痕累累,沒有進行修補,目的是讓後人不要忘記過去。很有意義。

內部裝飾用了大理石、斑岩、玉石、天藍石以及黃金等材料。優秀的畫家,雕塑家、裝飾藝術大師都參加了內部裝飾的工作。整個教堂是三間立面四間進深,內部有巨大的大理石柱子支撐。在1835-1846,1900-1902-1904年多次對教堂進行了維護。 整個教堂內部金碧輝煌,整個牆壁全是馬賽克的鑲嵌畫,而且異常精美,比起在意大利看過的中世紀的馬賽克鑲嵌畫,進步了不知道多少倍。當然畢竟是過了幾百年了。細致了很多,人物的表情,衣服的皺褶,光線的明暗等已經達到了好像油畫的地步。色彩尤為鮮艷,因為使用的天然石料,色彩經久不變。 有些鑲嵌畫好像做了多幅,除了牆上的,還有一些畫或局部在大廳裡展覽並表明了作品的年代。如十九世紀又做了基督降生等鑲嵌畫。沒有看過俄羅斯的教堂鑲嵌畫,就不知道什麼是18世紀的馬賽克鑲嵌畫。很開了眼界。

吃完午餐,上車來到芬蘭灣南岸的彼得大帝的夏園。天氣非常好,游人如織。看到有些家庭都是將老人或殘疾人推著輪椅來的。夏園離聖彼得堡市區西29公裡,占地800公頃。乘船和乘車都可以。始建於1710年至1714年間,當初由俄羅斯建築師設計。但是在1716年彼得大帝邀請法國建築師,以巴黎凡爾賽宮為藍本整建,當時更從法國招募了多位藝術家和工程師,參與整建夏宮的工程。葉卡捷琳娜大帝繼位後,再聘請意大利建築師擴建,以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代替許多巴洛克式的大廳,將夏宮的規模更加擴大。彼得宮分為3個部分,上花園、宮殿、下花園。

到了公園才知道上下花園是由於地勢高低而分的,上花園在上面,面積較小,是那種18世紀歐洲風格,草坪,帶有雕塑的噴水池。一座黃色的宮殿彼得宮,與海岸平行展開,面向大海就是下花園了,面積是上花園的7倍。因為時間,沒有進宮殿參觀,據說是皇室生活的展覽品。從宮殿正中延伸出一條運河,所有150多個噴泉都是流入運河進入芬蘭灣的,強烈的表達了彼得帶領俄羅斯進入海洋的願望。而且據說全部噴泉都是靠自然的地勢形成的壓力,沒有任何機械的抽水裝置。宮殿前面就是順地勢從上到下分層安置雕塑和噴泉。鍍金的雕塑和密集的噴泉是夏宮花園的特點。據說芬蘭灣是淡水,早上向西晚上向東。

宮殿前面的是大噴泉組,有7米高的海神噴泉,海神將獅子的嘴掰開,流水向天空噴射,順勢而下的台階兩旁全是金色的塑像和噴泉。在藍天和陽光下金光閃閃,顯示出皇家風格。除了中軸線上的大噴泉,在幽靜高大的森林中分布了幾組噴泉,其中嬉鬧的椅子噴泉,是由坐在角落裡的人控制開關,小孩子坐在一個長椅子上突然被水澆的全身濕透,大家和孩子們一起歡笑。一棵樹狀的噴泉,也很別致。還有一塊一塊的石頭鋪成的地,但是不知道那一塊就是噴泉的開關,人在上面隨意亂走,經常會出奇不意的被噴泉澆得滿身濕透。這些都是彼得大帝設計的。彼得大帝是一個強硬的統治者,也是一個很有童心和有創造力的人。他11歲時發射火炮、13歲使用毛瑟槍,在42歲按照他的意願修建了這個花園。在芬蘭灣邊,1725年彼得修建了“我的快樂宮殿“,旁邊有美麗的花園,沿海有白色的欄杆,風景十分優美。他也具有很好的審美觀。

這裡有熱鬧和有靜謐的地方,大人小孩各得其所。是一個非常好的公園。你可以坐在高高的石階旁邊,遠望波羅的海和近處的花壇,也可以在大樹遮蔭的小路上散步,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嬉戲,也可以在海邊悠閑的曬太陽。時間有限,沒有能很好的享受彼得大帝給後人留下的這樣好的花園就匆匆趕回了彼得堡。

伊薩基輔教堂廣場連接著一個小廣場,瑪麗亞宮是尼古拉一世為女兒結婚時建,現為市杜馬所在地,是一座富麗堂皇的19世紀宮殿。前面是彼得堡最寬的橋,當時建宮殿時莫尼卡河的橋很小,改造後橋比宮殿寬6米。小廣場上有一個尼古拉一世自建塑像,也許是因為他認為他死後沒有人會給他建塑像吧。塑像的基座上有四個女人,有人說尼古拉只有一個老婆和三個女兒維護他。塑像也是伊薩基輔大教堂的設計者設計的。旁邊的 Astoria hotel 據說是彼得堡最豪華的酒店,希特勒曾經說過要在彼得堡的阿斯特瑞酒店慶功,當然沒有實現。布什,朱容基,大主教,查裡王子都下榻在這裡。列寧也住過。

下一個景點是斯莫爾尼宮,導游說,曾經帶一個小團到斯莫爾尼宮,因為學院子裡列寧塑像的手勢,被保安禮貌請出。所以囑咐大家不要隨便亂說亂動。這是十月革命起義的指揮部,雖然美國的一個記者說列寧是一個勇敢的農民,他領導了起義的勝利。推翻沙皇的其實是二月革命,其中一大批貴族,不滿當時沙皇的統治,希望革新。但是布爾什維克抓住時機奪取了政權。布爾什維克領導的部隊潛入冬宮,抓住了當時臨時政府的要員,他們當時根本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旁邊的斯莫爾尼修道院由於建在涅瓦河畔,很潮濕,所以經常維修。三年一大修,一修就修三年。果然我們見到的斯莫爾尼修道院是圍著擋板,立著腳手架的。斯莫爾尼的本意是瀝青。斯莫爾尼宮現在市政府辦公地,不能進入,我們只是在院子了限制的地方看看外觀和拍照。

接著,我們來到彼得小木屋,這裡是 1703-1706年彼得再修建彼得堡時居住了三年的木房子。可能為了住上夏宮那樣的大宮殿,就得住幾年這樣的小木屋吧。外面修了一個紅色的磚房保護,院子裡有一個彼得的半身像。果然是金魚眼,長得有點像黑人。可能有外族人的血統?街的隊面著涅瓦河的雙獅碼頭。是李鴻章當年帶了四船禮物到俄羅斯來,吉林石獅放到了這個碼頭,叫雙獅碼頭。

一天的行程結束了,回到波羅的海飯店,飯店就建在波羅的海邊上,但是現在仍然是工地似的,很亂。相信過幾年,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坐在海邊上,大海上有人玩帆板,欣賞著大海的景色。這是繁忙的一天,走了多少景點,記都記不住了。


精選遊記: 聖彼得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