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隨筆

作者: krist

導讀去鳳凰,緣自於突發的一個念頭以及不經意的一句話;而得以起行,卻是由於兩位朋友的堅持—在年底眾多工作壓頂、原定參加的朋友退出以及火車票售罄的諸多因素下,她們仍然不顧一切地要去。仍記得出行前二天的下午,我正在猶豫之時收到朋友的短信,手機屏幕上清清楚楚地顯出來的那幾個字:“去是肯定要去的!”而此時的她,正不辭勞苦地在火車東站和西站中奔波,� ...

去鳳凰,緣自於突發的一個念頭以及不經意的一句話;而得以起行,卻是由於兩位朋友的堅持—在年底眾多工作壓頂、原定參加的朋友退出以及火車票售罄的諸多因素下,她們仍然不顧一切地要去。仍記得出行前二天的下午,我正在猶豫之時收到朋友的短信,手機屏幕上清清楚楚地顯出來的那幾個字:“去是肯定要去的!”而此時的她,正不辭勞苦地在火車東站和西站中奔波,為著一定要成行,當然最後也終於曲折地弄到了票。再見面時她說,到了鳳凰要去找那大街上飄香的糖炒栗子,吃到了也就不枉此行了。不禁莞然,多年的好友兼驢友,我們都已很明白,旅游已不再是游覽和觀光。關於鳳凰的介紹,去之前都在網上了解了不少,風土人情、衣食住行皆有涉及,這個古城的一切似乎都已清楚,要做的就是去實地驗證一下。而在查找的過程中,我也意外地發現原來這個季節去鳳凰的人確實很少很少,幾乎沒看見“冬季的鳳凰”“雪中的鳳凰”之描述。如此看來,這個時節該是古城中最寂靜的時候吧。

火車到達吉首時是清晨七點半,天色有些灰暗且下著毛毛雨,唯一的感覺是很冷。走出車站,我們按著網上的指引徑直右轉去找那6-8元的往鳳凰的汽車,卻驚訝地發現廣場上只稀稀落落地停著幾部汽車且沒有一輛到鳳凰的,唯一朝我們招徠生意的面包車竟然開價12元,於是堅決地搖頭,心裡暗道:哼,當我們不知道行情嗎!可是,很快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不知道新的行情,冬季的票價就是12元,而的士包車也比之前所了解到的貴了不少,單程至少是80元以上,且可供選擇的也不多,最後也只好選了一部看起來較為可靠些實際也不見得可靠的縣城汽車站的大巴,晃晃悠悠地朝鳳凰駛去了。

吉首往鳳凰是一段53公裡的平坦山路。車子出了城不久,同伴中的一位就已開始尋找起雪的痕跡,她是專為看雪而來的,而前一晚鳳凰的天氣是雨加雪。路兩旁都是些小山村,村裡頭那些瓦屋頂上也確實鋪著一層薄薄的雪,還有些樹掛。同伴在興奮地拍照,而我卻不禁有些恍然,這一切一切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熟悉,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那個叫做紫雲的地方,又看到了那個扎著馬尾辮奔跑在鄉村小路上的小女孩。我想,這麼多年來一直不顧父親的反對,總喜歡到西部旅游,也許就是因為心中一直藏著的那份淡淡的情結吧。

鳳凰終於到了。下得車來,那條著名的沱江和吊腳樓就在眼前,許是由於細雨的緣故,所有景色都朦朦朧朧的,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畫。很順利就找到了“沱江人家”,這間網上著名的客棧此時居然有不少空房,且按的是25元/人的價格,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淡季出行的原因。僅在那間二樓的小陽台上站了一會,我們就決定了在這裡住,因為已經不舍得離開了。可以想像,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坐在這臨江的小閣樓上該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啊,即使什麼都不做。

當然,在這陰風冷雨的日子裡,那裡絕對不是人呆的地方:)當務之急,是要填飽肚子---於是我們的古城一日美食團正式起行。從豬腳米粉、牛肉河粉、雲吞開始,到心愛的糖炒栗子,然後是大使飯店的血粑鴨、肉絲炒牛肝菌、紅燒豆腐、酸菜魚,香干芹菜,再到晚上的湘式粵式一起上的火鍋狗肉,直吃得鋪子打烊,也終於心滿意足,不枉此行了。

古城其實真的很小,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可以逛完。記得在給朋友回復的短信中是這樣寫的:鳳凰只是個小城,也沒什麼風景,喜歡這裡是因為她的悠閑和親切,很想在這段忙得不行的日子中讓自己休息一下。真的,在城中閑逛,真正能吸引我們駐足的並非那些故居小學大屋,反而喜歡沿著沱江慢慢地走,沒有方向也沒有目的,看那些在寒風中依然將手浸在河水中起勁地搓衣服的勤勞的人;看那些閑來無事將銅板從斜放著的木板上滾下去比誰的滾得遠的哄笑的人群;看河對岸吊腳樓上看風景的人。。。。。很慶幸在這個時節來這裡,人很少,很安靜,沒有太多的渲染,只需要靜靜地放飛自己的心情。

盡管在鳳凰逗留的只是一天,盡管往返的路途就已經要花費二天,盡管在所有人問我玩得開不開心好不好玩的時候我無法答出些什麼,可是,我知道,有些鏡頭其實已經深深印在腦海中:那穿過虹橋突然發現炒栗子時的驚喜;那初次走過跳岩時的膽顫心驚;那寒夜中放漂蓮花燈時的虔誠;那素不相識的朋友圍坐狗肉煲時的快樂,還有,那讓凍僵了的腳趾頭逐漸蘇醒的暖烘烘的爐火;那只爐火中埋著的特意留給我們的烤紅薯;以及那天清晨分享熱豆奶和小蛋糕時的寫意。。。。。。也許,我不會再來鳳凰;也許,那些朋友們也不會再相遇,所有的這些,只是生命中偶爾的一次碰撞,帶來一瞬間的感動,而正是這些感動,一次次地豐富了我的人生,也讓我在喧鬧忙碌的城市中,心存感激。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