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景點介紹

作者: 蕭妖子

導讀1。大理古城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裡。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裡,原城牆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像,那麼大理古城則是古� ...

1。大理古城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裡。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裡,原城牆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像,那麼大理古城則是古樸而幽靜。

城中有一貫穿南北的大街,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古樸雅的白族傳統民居,這裡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說。

大理古城距下關很近,乘公共汽車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城內各汽車站和主要賓館前都有車前往。也可由下關乘小馬車前往,不過千萬要在上車前談好價錢。

到大理古城旅游,如要留宿,城內有許多按照白族傳統民居建造的旅館可供選擇,價格不算貴。

2。蒼山攬勝

蒼山又名點蒼山,它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東臨洱海,西望黑惠江,共有雄峙嵯峨的19峰,海拔一般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為4122米,山頂上終年積雪,被稱為“炎天赤日雪不容”。

最奇妙的是,每兩座山峰之間都有一條溪水,由上而下,順東流淌一直注入洱海。這19峰18溪構成了蒼山獨特而多姿的景觀。

許多充滿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觀都位於蒼山之麓,比如著名的崇聖寺三塔、佛圖塔、無為寺、桃溪中和寺、九龍女池、清碧寺三潭、感通寺等。在大理著名的“鳳花雪月”這四大名景中,“雪”之所指就是蒼山上的雪景。

前往蒼山,下關市區內的各個汽車站和主要賓館門前有專線旅游車。

3。洱海風光

洱海堪稱雲南省著名的高原湖泊,海拔1972米,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於大理市下關,面積為248平方公裡。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

洱海共有3道、4洲、5湖、9曲,由於少受污染,湖水清澈,透明度高,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暇美玉”。

到了洱海,最應該到附近的白族漁村裡去看看,因為高原上的漁村本就不多見,50年代著名的電影《五朵金花》就是反映這裡的生活。

下關的洱海公園,是專為游人看洱海而建的,從城內任何地方,只要5元錢就可乘出租車到達。有興趣的話,您還可以從這裡乘船游覽洱海,木船、快艇都有,乘船前,別忘了把價錢談妥。

4。大理四景-風花雪月

大理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在諸多風景名勝之中,以風、花、雪、月四景最為著名和引人入勝。

關於風、花、雪、月四景,千百年來,在當地白族人民中世世代代傳誦著一首謎語詩,使大理老少都熟識風、花、雪、月四景。

詩曰:

蟲入鳳窩不見鳥(風),

七人頭上長青草(花);

細雨下在橫山上(雪),

半個朋友不見了(月)。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華游過大理之後,對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感慨萬千,賦留風花雪月詩一首:

“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詩立意新,對仗工整,點出了風花雪月四景及其聯系,讓人玩味無窮。

5。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1公裡,蒼山應樂峰麓,原崇聖寺正前方,寺毀塔存。

崇聖寺三塔為一組前(東)一後(西)二,呈三足鼎立的塔群。三塔鼎峙,背靠萬仞雪巒,是大理古國的像征。崇聖寺三塔歷代曾多次維修。大塔表面所抹白灰達七層之多,應為歷代維修時所加抹。

1984年,在塔頂十四層頂部北壁掉落的石灰中有“中興二年(公元889年)”墨書殘句,似當年曾維修。

以後大理國時段智興、明代成化年間大理士紳、嘉靖年間李元陽、清代乾隆年間楊長桂、光緒二十九年大理士紳等均損資修葺、修繕三塔。

1978年-1980年,國家文物局撥款40萬元對崇聖寺塔進行全面維修,補砌塔基、塔身、塔檐、塔剎缺損部分,加避雷設施。

在維修大塔時出土文物近700件,其中有寫經、經卷、舍利葫、金塔模、刻字銅片、青銅鏡以及金、銀鎏金銅、瓷玉石、水晶等佛像,為迄今發現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

1961年3月,崇聖寺三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大理蝴蝶泉

自影片(五朵金花>放映以來,大理蝴蝶泉,名馳退還。影片中的蝴蝶泉,經過若干加工;但,真實的蝴蝶泉,卻也獨具風韻。

蝴蝶泉,在大理城北40公裡的蒼山雲弄峰下。由於長期的山水衝刷,砂石成片,山坡上樹木稀少。但當你緩步上坡,行約半裡,卻見一片綠蔭耀眼。走過古樸的石坊,迎面有一塊高約3米的大理石碑挺立,碑呈棱形,正面右側有郭沫若手書“蝴蝶泉”三個大字.左例刻郭老詠蝴蝶泉詩的手跡;碑的背面,書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記。沿林蔭小道曲折前行約三四十米,只見古樹林立,濃蔭蔽天,一方清泉嵌於其間,底鋪青石,泉水明澈,常有人擲金屬錢幣於池中,觀其緩緩旋落,陽光從樹頂篩下,池底銀光閃爍,倍感泉水清例。池邊距地面約二三尺的地方有一粗可合抱的樹干,伸過泉上,池旁建有小,小坐生涼,十分清幽。

過泉後的圓形門,沿石階攀登而上,就到新建的六角翹“望誨亭”。登亭遠望:雞山飛峙,山頂楞嚴塔隱約可見;山腳挖、雙朗等村莊房屋田野依稀可辨;洱水如鏡;北面上關,南面喜洲,煙樹彌漫;右前江尾村,似一支利劍,插入洱海。這望海亭,確是觀“海”的好地方。

蝴蝶泉的景致美,這裡一年一度的蝴蝶會更加引人。每當春末夏初,農歷四月中旬,雨季未到之前,周圍田野莊稼收割將,田野較為干枯炎熱,相對之下,蝴蝶泉就更加顯得清涼濕潤,這時也恰好是蝴蝶交尾產卵的季節,這裡成了遠近數十裡蝴蝶交歡的極樂世界。大量的蝴蝶,從四面八方,彙集在樹蔭下、花叢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只彩蝶,歡聚一處,使這裡變得花團錦簇。特別是在蝴蝶泉上,順著那倒垂水面的樹枝,無數蝴蝶,一只咬著一只的尾部,形成千百個蝶串,人來不驚,投石不散,構成令人驚嘆的奇觀。這奇景,引來了無數瑰麗的詩篇,明代楊慎《蝴蝶戲珍珠花》一詩寫道:

漆園仙夢到紹官,初期輕煙裘泉風。

九曲金針穿不得,瑤華光碎月明中。

清代詩人沙琛,在《上關蝴蝶泉》詩中贊道:

迷離蝶樹千蝴蝶,銜尾如纓拂翠恬。

不到蝶泉誰肯信,幢影幡蓋蝶莊嚴。

蝴蝶歡聚,人間盛會。每當蝴蝶會期間,當地群眾,特別是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到此觀賞,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將農歷四月十五日蝴蝶最盛期,定為蝴蝶會。蝶會之名,漸傳漸遠,名聲愈來愈大。屆時,不僅有當地群眾,還有附近各州縣的人;不僅有本省人,還有全國各地的游客,都慕名前來觀賞。300多年前的徐霞客就曾說:“峽蝶泉之異,余聞之已久”,並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塊蝶,須翅擁然,與生 蝶無異3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 泉面,綻紛絡繹,五色煥然。游人俱從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千萬只彩蝶聚會交歡這一奇麗的自然景色已經夠迷人的了,然而當地的白族人民,還給它附上一些神秘的傳說。他們說:這些彩蝶是忠於愛情的古代白族青年男女變化而成;那蝴蝶泉,則是愛情的泉水;那棕棕作響的水聲,則是情人們的低聲絮語。難怪蝴蝶會期間,會有那麼多的青年男女來這裡相會了。

1992年,郭沫若來游,聽當地同志介紹阿雯阿霞的愛情傳說,即興寫下了長達76行的《蝴蝶泉》詩,開始是:“蝴蝶泉頭蝴蝶樹,蝴蝶飛來千萬數。首尾連接數公尺,自樹下垂疑花序。、五彩繽紛勝似花,隨風飄搖朝復暮。蝶會游人多好奇,以物擊之散還聚。”在敘述了這對青年的愛情悲劇後,寫道:

四方蝴蝶盡飛來,首尾聯作千秋舞。

從此年年蝶會開,四月二五年一度。

奇哉此景天下孤,奇哉此事堪作賦。

低首自息來太遲,期以明春不再誤。

令人惋惜的是,近數十年來,美麗的蝴蝶盛會,人們已很難看到,有時,雖有蝴蝶聚集,但數量已少。據當地父老傳言:蝴蝶泉邊,原有一蓬枝葉茂密、開白花、發清香的茨蓬,花枝纏在橫斜泉面的樹干上,蝴蝶沿著這些下垂的花枝連成串。如今,茨蓬已除,泉面樹干干枯,加上周圍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田野大量使用農藥,誤傷不少蝴蝶,那連須鉤足懸於泉面的奇觀,久已不見。看來,只有認真研究蝴蝶生長的規律,加強自然環境的保護,努力保持生態的平衡,才能使迷人的蝴蝶盛會得到恢復和興盛了。

7。賓川雞足山

位於賓川縣城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海毗鄰,北與鶴慶相連,東西長7公裡,總面積2822公頃。雞足山因山頂聳西,尾掉東南,前有山峰,後拖一嶺,形如雞足而得名。

雞足山地處橫斷山肪東南邊緣,屬康滇台背斜交界的大理、麗江褶皺束地區,最高海拔(金頂)3248米,屬剝蝕中山地貌。

全山共有40座險峰、34座崖壁、45個幽洞、泉潭百余處、崗嶺壑谷無數。廟宇古建築群遍布危崖山崗峽谷,在茫茫林海中時隱時現。

雞足山古名青巔山、九曲山、九重崖,明代佛教興盛後,改名雞足山。

雞足山是佛教的聖地,源遠流長。據地方史籍記載,雞足山的佛教始於宋代,而盛於明朝。至明代佛教在雞足山大盛,先後有圓慶、淨月、周理、無往、洪如、大錯、擔當等高僧在雞足山出家修行,將雞足山佛教推向極盛時期,這時雞足山佛教寺院已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靜室一百七十余所”,其中著名者有金頂寺、傳燈寺、太子閣、九蓮寺、迦葉殿、石鐘寺、寂光寺、慧燈庵等。除寺院而外,還建有軒、亭、角、堂、坊、塔、殿等200余座、橋梁18座(大錯《雞足山指掌圖記》)。從嘉靖至萬歷年間,雞足山有大小寺院數百座,住山僧眾上千人,處處香煙繚繞,是佛教的鼎盛時期。

同時道教也進入雞足山,在山中修建了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玉皇閣、真武閣等道觀。清代以後,佛

教在雞足山繼續發展,先後增修了祝聖寺、楞嚴塔等寺塔,再次為雞足山增添光彩,這時期高僧有虛雲、自性、洪舒、普行等。

使雞足山成為中國佛教的名山之一,和峨眉、五台、九華、普陀等山齊名。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是雞足山的朝山廟會,屆時游人來至四面八方,遠達海內外。

8。大理周城

周城位於大理古城北23公裡,全村居住1500余戶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鎮。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典型的以“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閉式庭院形式構建的白族民居。有獨成一院,有一進數院,平面呈方形。造型為青瓦人字大屋頂,二層、重檐;主房東向或南向,三間或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屋架用榫卯組合,一院或數院連接成一個整體,外牆面多為上白(石灰),下灰(細泥)粉刷。

白族民居特別重視照壁、門窗花枋、山牆、門樓的裝飾。照壁是一主兩廂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築,多為一高兩低的挑檐飛角青瓦蓋頂的牆體;居主房正前,連接兩廂山牆,使三方形成封閉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書以四眼題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鑲勾出扇面、長方、圓形等圖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繪畫。門窗特別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門,多為雲木、紅椿、楸木、雲山等名貴木材,雕上金雞富貴、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吉祥圖案。大門座選用海東青山石精鑿成芝麻花點、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結構嚴謹、雕刻精細、鬥拱出挑、飛檐翹角的木制門樓。

在周城,你還可以看到豐富的民族扎染制品。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傳統工藝,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反復冷染浸制而成,顯色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制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

9。石寶山

劍川石寶山位於劍川縣城西南25公裡,包括寶頂山、石傘山、石鐘山,方圓20余公裡。

山中古樹蔭濃,溪水流淌,風景清幽。

石寶山由海雲居、寶相寺、石鐘寺等三大景區所組成。

石寶山是雲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歷代游人不絕。

明代有李元陽《游石寶山記》,楊升庵《興教寺海棠詩》而聲名遠播。

楊升庵詩雲:“兩樹繁花占上春,多情誰是惜芳人, 京華一朵千斤價,肯信空冊山委路塵。”

每年農歷七月底八月初為石寶山朝山廟會,到時游人絡繹不絕。

10。巍山風景

巍山原名蒙化,是南詔的發祥地。

巍山一名,系以境內南詔發祥地巍寶山而得名,是雲南省設置最早的縣之一。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為邪龍縣,隸屬益州郡。

唐代至清代,先後設置過蒙舍州、陽瓜州、巍州、陽瓜郡、開南縣、蒙化府、蒙化直隸廳等建制。

民國初年復設蒙化府,民國3年(1914年)裁府設蒙化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名巍山縣。1956年11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分別建立巍山彝族、永建回族兩個自治縣。1958年11月,經批准巍山、永建兩縣合並建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巍山的風景區主要為巍寶山景區、大小寺和巍山古城。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