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美麗時光

作者: 芝麻鋪子

導讀廈門,要從“美麗時光”說起。美麗時光是廈大旁的一間咖啡吧,我們把臨走前等車的兩個小時獻給了他(她),出乎意料是他(她)把定義我們這趟廈門三日行的權力給了自己,於是,我們在2005年開始的頭三天就被稱作:廈門的美麗時光。03/01/2005PM8:45怪你過份美麗 喝摩卡卡布奇諾和冰芒果奶特。咖啡香味很容易讓人沉迷,這時窗外還似乎下起了小雨,窩在木質的桌椅溫� ...

廈門,要從“美麗時光”說起。美麗時光是廈大旁的一間咖啡吧,我們把臨走前等車的兩個小時獻給了他(她),出乎意料是他(她)把定義我們這趟廈門三日行的權力給了自己,於是,我們在2005年開始的頭三天就被稱作:廈門的美麗時光。03/01/2005PM8:45怪你過份美麗

喝摩卡卡布奇諾和冰芒果奶特。咖啡香味很容易讓人沉迷,這時窗外還似乎下起了小雨,窩在木質的桌椅溫暖的抱枕裡更容易忘記是時候該離開了。

坐在臨街的二樓窗邊,房檐下是三三兩兩走過的廈大學生。以美貌聞名的廈大或者說引人睱想的廈大和傳說中一樣,是學生情侶的天堂,開得爛漫的洋紫荊,像火一般怒放的木棉,枝豐葉厚的老榕樹,還有更多叫不出名的樹和花,把整個校園打扮得脂粉氣十足,而隱藏在樹叢中小道邊的老式建築不時露出的灰牆紅頂,猛抬頭看見的棱角分明的會堂就起到了陰陽調和的作用。美的風景和人一樣,都應該是和諧的,廈大也是這樣,陰柔的美和陽剛的美恰到好處的分布在黃金分割的臨界線上,再加上白城門外一片碧海銀沙,對於在廈大念書不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就枉來一場之說,除了擊掌而和還能說不嗎?

03/012005 PM4:20明天我要嫁給你啦

不知道從哪年開始,廈大就成了廈門一個新的旅游景點,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見的。除了校門外門庭若市外,校園裡也是不得閑。要招待像我們這樣遠道慕名而來的旅人,還要招待攝像機、瑪米亞120相機、捧花和准新郎新娘們。那天下午在面對大海的一座學生禮堂前,有一對新人在攝影師和化妝師的擺弄下幸福登場。在拍新娘獨照的時候,新郞還很有閑情的跟陪拍的朋友們討論下面球場上的足球比賽。在校園拍婚照一定是件頂幸福的事,滿眼看到的都是青春四溢的臉孔,獨身的自由和婚姻的束縛之間也並沒有看起的那麼遠不可及。

02/01/2005 AM11:00 不是我不明白 這世界變化快

朋友說,廈大附近已經是廈門其中一個繁華的商圈了,周末逛街也是必去地之一。此話一點不假,從書店、服裝到MCD,任何城市商業區的裝備這裡一樣不少,而這裡還多了一樣就是-僧人,因為廈大與南普陀寺毗鄰而居。

一邊是以戀愛而聞名的大學,另一邊是以禁欲為綱領的寺廟,他們相安無事,甚至可以說是水乳交融的生活在一條街區上,這可真是件很妙的事情。在這裡,你時常會碰見三五成群的佛學院學生在逛小鋪頭,也可能是兩個人爭著吃一串冰糖葫蘆,除了身上的僧袍,他們的生活看起來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並無二樣,才發現一直以來,我對僧人的印像還停留在〈少林寺〉裡劈柴放羊的李連傑身上,完全沒有與時俱進。

閩地的佛教信徒不知是不是全國最多,但南普陀的香火之盛卻一定是排得上名號的。南普陀寺內看起來並不大,但善男信女們擠滿了每個佛堂,有很多人是舉家前來的,小孩子捧著一根比自己還高香在佛堂裡跌跌撞撞,一不小心回頭就可能碰到別家的香火。到了這裡,我們也要入鄉隨俗,見佛就燒香。值得一提的是南普陀的門票還真是令人意外的便宜,3元一張,還附送香火一根,就是衝這個,我們也得誠心誠意的給菩薩拜上一拜。

02/01/2005 AM10:15 把嘴巴叫醒

10點的假日早晨,不僅演武大橋上車煙稀少,思明區的大多數街巷都只能用門前冷落車馬稀來形容,弄得我們幾乎懷疑是不是起得太早了點?這時候是要去赴“沙茶面”之約。據說位於演武橋頭這家名叫“烏糖”的面館有廈門最好吃的沙茶面,這樣的店鋪自然是新鮮販賣,一天內售完即止,所以下午是不要想能吃到的。一人份的沙茶面,加上七只聖子、幾片豬肝沿、幾塊豆腐和一只雞蛋,絕對是喧賓奪主的吃法,面少料多,湯很鮮,12元/碗也很劃算。

酒足飯飽後是應該要走走的,廈門的老街也應該用走來發現。朋友告訴我說,思明思明,意思是思念明朝,在鄭成功的授意下就有了這個聽起格外文氣的區名。思明應該是很有歷史感的街區,仿佛每條小巷子都能通向某種不知名的過去。我喜歡這種撲面而來的古風,人們悠閑的生活,沒有規定說單車不能停在走道上,沒有規定說廣告牌只能一處一用,也沒有規定說上午10點人一定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愛喝功夫茶的福建人把茶具擺在家門口,來人一口走人一杯的,打打麻將聊聊家常,慢一點,再慢一點,又是這麼一天過去了。

01/01/2005 PM3:00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們在廈門的第一站選在集美。集美是廈門的一個區,對廈門島來說是它們離大陸最近的接頭處之一,車行過廈門大橋,就得看到集美大學。集美的聞名緣於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村,舊日的小村落因辦學而起,好多所學院散落其間,學校、商鋪和民居不分彼此的生活在一起。和別的學校不同的是,在集美,同學們住在老派洋房,上學在老派洋房,甚至連健身房都設在仿古的房子裡。時間的魔力被施在這些建築群上,倏忽間,能帶人走進遠遠離去的舊時光裡。吹得到海風的校園,看得到大海的窗口,密密掛滿女生衣服的走廊間,沒人提醒你,今天是哪天。

集美比廈門島更安靜,天一黑就意味著該回家了。嘉庚故居和鰲園現在是被開發的旅游景點,有旅行團帶隊參觀,講解陳嘉庚的愛國事跡。我們尋到那裡時已是傍晚時分,只遠遠看見伸到海裡的紀念碑在微弱的太陽下閃光,相信陳先生想不到多年以後他的墓地也成為供人觀賞的景點,當年身穿背帶褲,頭戴禮帽,手持手杖,一幅典型華僑模樣的他是在哪一天重歸故裡的?那時的他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看這蒼茫的海?

導游說:集美,就是集天下之美的意思.

02/01/2005 PM3:45和03/01/2005 AM11:20鼓浪嶼之歌

鼓浪嶼是廈門的重頭戲,所以我們忍不住一去再去.一次是臨近日落,一次是日正當午。鼓浪嶼跟廬山不同,原來以為那裡也會幾十年如一日,店店飄出《鼓浪嶼之歌》,事實是她還在認真履行跟名字一致的使命,鼓浪。當然,還有鋼琴聲。鋼琴聲出沒在這個小小島的每個角落,那些看不起眼的老房子,隱在大院後面的舊窗欞裡,都可能有一架鋼琴。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不會的緣故,我對鋼琴和會談鋼琴的手都充滿了莫名的崇拜,於是,行走在鼓浪嶼的每一分鐘都因為黑白琴鍵而雀躍不止。

下午游客很多,新近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的收成看來卻不太好,我們還習慣於把街頭表演和一些不那麼文雅的事情聯想在一起,好在,看起來他們都很習慣了這樣的生涯,琴照彈歌照唱.

鼓浪嶼的“招牌菜”是萬國建築博覽。有朋友說要看萬國建築不如直接去沙面啦,外灘也可以,何必跑那麼遠去鼓浪嶼。這當然是不同的,這世界連兩片相同的樹葉都不存在,又怎麼會存在同樣風情的建築呢,何況有不同的人在那些建築裡渡過不同的時光,房子跟人是一體的,而且會幫人記錄下更長的日記。

我們去的那天,黃磊的《夜半歌聲》在這間教堂裡拍攝,穿著黑袍的黃磊並沒有被太多游客認出,幾年前的受驚學生就要扮演宋丹萍了,我很期待看一個以愛情為名義的驚悚片重新上演。島上很多房子都改成了老人院,鼓浪嶼是大家認為最適合養老的地方,因為這裡沒有機動車,只有溫暖嘈雜的人聲。事實上島上的居民的確老齡的厲害,年青人多數都是過客。年青的漁夫都期望打很多魚賺很多錢,然後開公司買股票,直到年老體衰再用錢去買安靜和自由,寧靜這東西,非得要有幾十年的痛苦修煉才能體會到嗎?

廈門的地圖常給我們錯覺,看起來很遠的路走起來卻很短。小小的海島被列為游覽區的範圍其實很少,大部分的還有人住著的或是殘敗的房子都是非景點,難怪跟團的游客都會覺得盛名之下難符其實。據說05年春天整個小島就會被視為一個整體的游覽區開收價格不菲上島費了,這跟現在往返廈門島不過3元的輪渡費比起來幾乎是天差地別,這種規劃很讓人害怕,害怕鼓浪嶼終會變成了一個只有買賣的金銀島。

但凡我們覺得美麗的地方,人和房子、山水、樹木、鮮花、動物都是和諧溶合在一起的,既沒有過度的改造也沒有強行的制止。鼓浪嶼也是這麼個和諧的讓人不想走的地方,在沒有人的巷子裡胡亂穿行,只聽得見自己的腳步聲。

抬起頭會看見不知哪一家的屋頂快被花群壓彎了腰。

繼續走,有人家的二樓窗台邊站著讀書的老人。

再走走,走過大戶人家的宅院,樸素的木門外也有動人的風景。

隨著我亂沒方向感的腦子順著一條向上爬的石階一路前行,旗山路5號,側門小的幾乎只容一個人進,也許因為我們很安靜,守門阿姨同意我們進去逛逛。拾級而上,眼前的景像與過於吝惜的宅門立刻形成鮮明的對比。那是一座主樓約有四層的西式樓群,主樓矗立正中,院門與主樓大廳間隔著一大片鮮人球花圃,間中還有四棵種在四方形四個角點的大樹,高高的衝向天空,難以正視。但這還不是最讓我們驚訝的,接受儒學教育的先人們是深諳中庸隱忍之道的,這種先抑後揚的建構與主人的性格應是一致的,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類似的方式。

在進院側門的左手邊,有一小座人造假山,原以為不過是附庸風雅之作,哪曉得那裡竟藏著連連驚喜。

爬上去首先看到的是一條倚山而建的長椅,因為依山,山就成了天然的椅背,坐上去就能看到宅院全景,好不寫意。

用作椅背的巨石看起來跟海邊的礁石是同種,圓潤的曲線讓人忍不住想躺上去曬曬太陽。沿著石頭上的小坑,手腳並用的往上爬,配合冬日暖而不熱的陽光,果然是來個太陽浴的好地方,這讓我心中突然間有了一種孔先生登東山而小魯的快感。轉過身睜開眼來個深呼吸吧,眼前怎麼會是藍色一片?那是大海,對面竟然是大海。這種驀然回首的驚艷讓我們一時講不出話來,有限房屋,無限的大海,就這樣的簡單的連

在了一起。

不知道海子當年有沒有來過這裡,這家大屋的主人可真是用心良苦,建這麼一座假山,大海,就成了他家的私有景觀。也不知道,他當年有沒有在春暖花開時面朝大海。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