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吉隆坡,新加坡

作者: zayumao

導讀出發在即,卻忽聞大海嘯的噩耗,盡管我的目的地——馬六甲、吉隆坡、新加坡都全未受影響,但畢竟大大的敗壞游興。而且還要向所有擔心我出行安危的朋友重復解釋N遍世界地理知識:由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大部與印度洋之間有蘇門答腊島相隔,海嘯衝擊受到阻擋,所以完全不受災害影響……12/28D0 出發這一天上海突降雨雪氣溫驟降,我害上了嚴重的感冒。又恰好是總公司� ...

出發在即,卻忽聞大海嘯的噩耗,盡管我的目的地——馬六甲、吉隆坡、新加坡都全未受影響,但畢竟大大的敗壞游興。而且還要向所有擔心我出行安危的朋友重復解釋N遍世界地理知識:由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大部與印度洋之間有蘇門答腊島相隔,海嘯衝擊受到阻擋,所以完全不受災害影響……12/28D0

出發這一天上海突降雨雪氣溫驟降,我害上了嚴重的感冒。又恰好是總公司那邊的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忙得昏天黑地,病得奄奄一息。

晚上00:40的紅眼航班,加完班直接從公司出發乘機場2線去浦東機場。10點多到達。浦東機場冷冷清清,商場大多數都關了門。只有很少的幾個航班,很少的一些人在候機。簡直不像個國際機場的樣子。可check in完進去一看,出境檢查的隊伍排的老長老長。不少是去阿曼阿聯酋等等我都不知道具體在哪裡的國家作勞工的內地人,年齡從10幾歲到40出頭都有,背著廉價的行李袋,看上去更適合出現在長途車站而非國際航班的出境檢查處。不出門真是想不到是居然有這麼多各種各樣的生存方式。

檢查的速度非常之慢,進去後沒等上多久就登機了。這次出行前懷著一顆堅定不移非覓到騙過不可的決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很行運的買到了很合算的新航機票。這還是我第一次乘到國外航空公司的航班,於是從一開始起就拍照不已。新航的空姐和泰航等一樣以服務親切聞名,雖然也不至於美到像新航廣告片裡那樣觸目驚心的程度,但異國情調的面容配上新航極具民族特色的蠟染沙龍制服(sarongkebaya),尤其風姿婉約。

這種制服在樟宜機場內就有售,每套S$26.72,相對新加坡的物價水平應該說很便宜了。如果入境時就買一套穿上然後到處游玩拍照一定大出風頭。可惜那時候我極吼吼的找行李出關,沒顧上這回事。回程時再買就沒什麼意思了。

上了飛機就有蘋果吃,吃完後也顧不上看小屏幕電影。倒頭就睡。雖然是紅眼航班,好在乘客人數少,大家可各占據一排躺平。睡夢中始終感覺到氣流顛簸。But據說如發生空難事故新航將向每位遇難乘客賠付40萬USD(參考2000年台北中正機場空難事故例)!再加上我自己的人壽保險60萬RMB+航空意外險40萬RMB,我們家就此發達。有了這樣巨大的經濟保障,我在顛簸中也睡得十分安穩。

D1 12/29

一覺醒來,發覺自己仍然健在。40萬USD+100萬RMB泡湯了。(不要緊,回程還有一次機會)

早上5點就開始派早飯吃。栗子糯米飯+黃油面包+水果片,味道好不好麼要依照各人口味不同,但糯米飯又熱又軟很好消化,跟以往國內航空公司的機內餐不可同日而語。不禁又一次大聲疾呼:這次坐到新航好合算啊

6點10分,准時降落樟宜機場。俯望過去,一片璀璨得也不算太希奇的夜景燈光。新加坡與中國無時差,經度大約與成都相仿, 所以日出日落也相應的要比上海晚1個小時左右。

下了機先跑去洗臉刷牙,一照鏡子,驚嚇指數5顆星。等到喬裝打扮完畢,走出化妝室時早已不見了大部隊的蹤影。反正循著指示牌一路尋去,雖然距離遠到令人生疑,總算准確無誤的找到了出境關口。因為言明接下來直接就去馬來西亞,很順利地就得到了敲章——不過再往後就沒這麼順利了。

離開機場前先找了家大華銀行兌了S$。果然如傳聞一般彙率壞的可以,只有1.7幾。而且換得太多,其實包括去馬六甲的長途車費,換個200RMB也綽綽有余了。有些懊惱。

自樟宜機場進市區交通十分方便,直接乘自動扶梯下樓,上地鐵east-west Line乘到EW4 Tanah Merah,從左邊下車再換乘一部就可以了。對比一下浦東機場到龍陽路地鐵站之間那部笑話一樣的“磁懸浮列車”。直到EW11 Lavender,到Lavender Street的長途巴士站轉乘到馬六甲的大巴。

出了地鐵站,幾個女孩在我前頭走著,穿著同樣的黃袍,披著白頭巾。腳下穿著我小時候叫做“芭蕾舞鞋”的那種軟底白跑鞋。一開始我以為她們是某個宗教團體的女尼呢。突然醒悟過來,她們是去通學路上的馬來女學生。

前面有一個伊斯蘭風格的金色大屋頂,那是馬來孩子的學校。就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又有一所華文學校。孩子們從小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他們長大以後將如何互相協調的共同治理這個國家呢?這是我感到困惑之處。

Lavender Station有很多去馬六甲和吉隆坡的巴士,至少30分鐘一班,隨到隨上即可。新加坡-馬六甲11S$/人。非常寬敞舒適的機艙座椅,就是空調開得太冷。我想這是體質的關系。還好事先有准備,帶了一條厚厚的羊毛披巾。

這次旅途的第一個不順利發生在入馬來西亞境的時候。和別人一樣,我遞上護照。馬來裔的入境官前後翻了半晌,口中吐出一個詞:“teacate”。

??我反應不過來,愣了幾秒鐘後脫口而出說得最熟的一句英語:“Excuse me.Do you speak Japanese or chinaese?”

馬來哥哥翻起一雙白眼:“No,it’s only English.”

我登時滿頭大汗。僵持5秒鐘之後,忽然福至心靈:“ticket!oh-----”

馬來哥哥也突然想通了,“ticket--------”,用手做了一個飛機降落的手勢。

我須出示回程機票,以示自己不會非法滯留馬國境內從事風俗業;還要打開行李,證明沒有夾帶大量仿冒名牌包包過來擺攤出售。如此情形去年從拱北入澳門時已上演過一回(居然被查了3次),全要拜我中華兒女在外勤工創業的優良名聲所賜,還有大概我本人的相貌舉止多少有點猥瑣。哎哎,每到這種場合真覺得拿中國護照實在不是件體面的事。

總算沒被拒絕入境。終於隨著大巴入馬來西亞境了!一路熱帶風光,成片成片一眼望不到邊的橡膠樹林(也有可能是棕櫚樹或其他什麼熱帶樹種,對我來說沒區別)。途中在“明基小吃廣場”休息20分鐘,可惜身上沒有RM,只好下去看了看。

車行3小時後到達馬六甲,先是新城區,到處到是簇新的廣告牌和街頭雕塑,一大片都顏色鮮艷的別墅區。居然還看到了Jusco。開了好一陣子才到長途客運中心。大家口中所說的馬六甲小只不過是景點集中的老城區小。

下了車正在東張西望找money changer。有印裔的司機大叔自告奮勇上來,先帶我去money changer,然後找baba house,15rm。他說15不是“fifteen”,而是“one five”。

攜程網上說汽車站到china town只要12RM,不過人生地不熟,還是讓司機賺一點好了,這樣他會樂意幫你許多小忙的。

一路上都在聽大叔羅羅嗦嗦的教育,強調學英語的重要性:“English is international language.”愧疚之余不禁佩服印度人民的英語的確好,殖民時代還是給他們帶來些好處的。

Baba house受到不少自由行者的推崇,厚重的南洋風格,單人間65RM/夜也適合背包客的需求。唯一沒想到的是“僑生客棧”的掌櫃原來不會說華文。總算這種程度的英語口語還在我能夠招架的範圍之內。發現他們的three發音口音很重,thirty基本會變成turty。

把行李放下後我出門轉悠起來。China town基本由3條平行的主要街道組成。一路看去建築全是南洋風格,匾額上都是“瓊州會館”,“xx會館”等,這樣的老的南中國氛圍在大陸倒很難看到了。剛沒走幾步就遇上了出殯的!一群高矮胖瘦十分不整齊的男女,穿者灰灰的制服,吹著小號敲著皮鼓,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然後一個人打著幡“天命五十有三”。接下來跟著的是靈車,靈車後面是扶棺的遺屬。而且是真正的扶棺哦。就是車的後門打開把一只手扶在棺木上跟著走,同時還披麻戴孝。再後面一大群是其他的非直系親屬。失去親人的哀哀的哭,十分傷心。道路兩邊有大批老外游客圍觀,不動聲色的大拍其照大攝其影,也不怕被人打。哎,真是沒意思透了。

步行走過一座橋,就到了福莫沙廣場。所有建築都是被稱為“荷蘭紅”的紅色,上山後就看到聖安德魯教堂的遺址,房頂已經掀去,但斑駁的四壁依然屹立。其時天又隱隱的下起小雨,於是沒有細看,只是觀察了幾個適合留影的地方,記在心裡准備明天再來拍。就這樣下了山。從左手轉過去,先能看到蘇丹王宮,可惜不對外開放,只能從外部看一下建築。也不辨方向,信步亂走一氣了事。

馬六甲有些像澳門,但更寧靜更風土。一離開風景區馬路上就幾乎沒有什麼行人,只有私家車快速從身邊擦過。雖然馬來西亞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在馬六甲,基督教的影響分明也很大。看到一個大大的十字架下面的門牌赫然寫道“聖心幼兒園”。又有一處建築,十字架與國旗並立的,我鬥膽大模大樣的走進去看時,原來又是一處教會學校。櫥窗裡是女孩子們活動的照片(這裡好像很普遍男女分校),經常是女孩子們穿上5種民族服裝表演,以示馬來西亞的五族團結。可馬來女孩的頭巾又是不可摘下來的,於是就有了穿著旗袍,帶著頭巾,又在頭巾外帶上一塊旗裝大牌子的照片。

走在居民區,我注意那些插著國旗的房子通常不是學校就是幼兒園。每一個都只有一兩個大教室的規模。學生們到底是怎麼上課的呢?

普通居民許多住在獨戶的平房裡,有些是吊腳樓,地下空出半人高度。在這個一年只有感激和雨季的熱帶國家這樣的房子十分適合居住罷。就算是舊的房子,主人總盡量把它外觀刷的很鮮艷。為了擋去雨水,屋檐都特別寬,底下放著一把長椅,一個秋千架。小朋友把桌椅擺出來就在那屋檐下做功課。就像我們小時候把椅子擺到弄堂裡一樣。

這裡的時間流得太慢,無法將它與21世紀聯想在一起。因為下雨我沒有把它拍下來,後來到了吉隆坡,就再沒有這樣的吊腳樓了。

從JL.ParaMeswara走到垂直的JL.Bukit Senjuang,穿到JL.laksamana Chong Ho掉頭一個圈轉回來,和中國有關的古跡還有不少。JL.laksamana Chong Ho北側的Bukit China中國丘又名三保山。據說15世紀明朝公主遠嫁馬六甲王,與其隨從仕女500余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這些人終老與此就埋葬在了Bukit China。到現在這裡已有12000座以明代為主的墳墓,是馬來西亞最古老,也是海外規模最大的古代華人墓地。但大多已經殘破不堪,只能從旁粗略的看一下而已。

十幾年前這塊地方就被劃入市政開發計劃,面臨被鏟平的危機。當地的華族竭力要保存它,鬧得沸反盈天。到現在我還能看到這座中國丘,想來那樁開發計劃也就不了了之了。萬事一扯上了民族問題就搞得復雜無比。北京上海的城市擴展,不知鏟掉了多少人家的祖墳。只不過是中國人鏟中國的墳地,誰又好說什麼?在這個馬來族占大多數,但又不是占絕大多數的國家,想來各種族群矛盾的問題也十分叫人頭痛罷。

中國丘下還有個蘇丹井,據說是那位下嫁馬六甲王滿刺加蘇丹的明朝公主韓寶麗下令開掘的。然而這位 “韓寶麗”公主和大昭寺那尊 所謂“釋迦牟尼親自開光,文成公主陪嫁”的十二歲等身像一樣,竟不見於中方的歷史記載。馬六甲王娶了個中國女子多半不假,不過“明朝公主”就十分的靠不住了。

再向西一點的十字路口有一個“忠貞及武”的紀念碑,紀念日占時期在馬六甲犧牲的華人。由蔣介石題詞,飾以青天白日的圖案。烈士紀念碑在國內看過不少了,但南洋風格的還是頭一次見到。

又回到了游人多的地方,一路見到的老外都入鄉隨俗的穿起了沙龍和夾腳涼鞋,只有我依舊土頭土腦的T恤+牛仔褲+跑鞋,大陸妹特征明顯。

沿Lorong Hang Jebat順著馬六甲河走過去,就到了當地人的商業區。路旁的布店擺出大片大片的花布,做成衣服的話只有馬來夫人穿起來才會好看。Madam King金夫人百貨可以表現出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當然到底只是個小城裡的百貨店,不能拿它和太平洋百盛比。大路貨的化妝品美寶蓮瑞美爾都和中國差不多,只有玉蘭油出奇的便宜,幾乎是2/3到1/2的價格。可能它不適合這個終年炎熱的國家。

不是水果上市的季節,看來看去只有些柑橘香蕉之類的大陸水果。小食攤也差不多都是中國風味,攤主多講福建口音的普通話。吃了2RM的雲吞面和5RM的蠔煎,買了一瓶看似最安全(就是沒色素)的飲料,結果是鹽汽水!又在面包房裡買了2個馬式風味的蛋糕,味道很差。

回Baba House的路上,我在縱橫交錯的小巷裡迷失了。不只一對推著嬰兒車的年輕老外夫婦也一樣的迷失了,愁眉苦臉的在細雨中亂走。我就是喜歡這樣,一個人在一個陌生(但安全)的地方把自己迷失掉——只一小會兒。


精選遊記: 馬六甲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