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悠游在此間

作者: 主動脈

導讀3月10號,上海天氣出奇的好,於是去售票點買好了周末往返無錫的車票。星期五,開始變天了,大風降溫,似乎無錫之旅最終將因天氣原因而以遺憾告終了。懷揣著兩張寫了日期的車票,無錫之旅還是如期而至了。天氣並沒有如祈禱般變暖,甚至較周五更加冷了些,天還是灰蒙蒙的,偶爾見到些許陽光,也一晃而散了。 既來之,則安之…… 黿頭渚 “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 ...

3月10號,上海天氣出奇的好,於是去售票點買好了周末往返無錫的車票。星期五,開始變天了,大風降溫,似乎無錫之旅最終將因天氣原因而以遺憾告終了。懷揣著兩張寫了日期的車票,無錫之旅還是如期而至了。天氣並沒有如祈禱般變暖,甚至較周五更加冷了些,天還是灰蒙蒙的,偶爾見到些許陽光,也一晃而散了。

既來之,則安之……

黿頭渚

“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郭老的兩句詩給了黿頭渚很高的評價。依資料來說,這個形如黿頭的半島是集山光水色之大成的,太湖精華皆盡於此。然而,如何的黿頭,怎樣的佳絕,單看些文字圖片終究是品不出其中韻味來的,“覺知此事要躬行”,還得要自己去走走,去看看。

模仿:

黿頭渚的第一站是海上仙島——位於太湖之內的三個小島。

游船碼頭泊著一艘仿古戰船,我是第一次在電視外看到這種稀罕玩意,欣喜之余,興致自然也高了一些。坐在游船上遙望三山島,感覺島子很像頤和園之內的萬壽山。待船漸行漸近,這種感覺越發濃烈了,如果拋去遠處無垠的水面不看,這分明便是了,只是眼前的太湖較之昆明湖卻不知大了多少倍。

小島之上有水簾洞,不知模仿何處得來的,顯的局促而狹小,如此氣勢怎能引來上天入地的石猴精靈,無非招些我輩俗人在前拍些照片,以示到此一游。水簾洞背面的石刻倒有些意思,頗有點圖騰的味道。

有會仙橋將兩島連接起來。大島想來是以道教為主題規劃開發的,上面有些道觀,現在想想都無甚印像了,只記得凌霄宮內的玉帝塑像很高很大,爬了三層樓才能平視他那顆碩大的頭顱。倒是通往天街的石階兩邊草木蒼翠,有些“幽”的韻味,南天門下一副“離塵了卻凡世緣,到此逍遙星漢間”的對聯似乎將要引人入勝了,然而接下來的天街卻實在是有些大煞風景。郭老先生也算與黿頭渚有緣了,一篇《天上的街市》也被拿來做了文章,街的兩邊都是些兜售旅游紀念品的店鋪,或精或劣,或貴或賤,就要看游客們淘貨講價的本事了。大覺灣有道家祖師老子的銅像,我個人非常推崇老子道家隨性而為的逍遙思想,因此看到他老人家的塑像後,對島子的失望之情也略微減少了一些。然而我最終也不曾弄懂,島上模仿各家石窟的贗品是拿來何用的,風吹雨淋之後,這些石像已經有些面目瘡痍了,然而縱使是建成初期它們還有些形似的時候,它們又如何能斂得那些真品縱貫歷史的滄桑,神何以得?

個人覺得,刻意模仿,有形無神,實在是三山島的一大敗筆。

靈秀

離了島子已經近三點了,不知為何這時候旅行團倒多了起來,到處都是招搖的小旗子和黃黃紅紅的“旅行帽”。

隨著熙攘的人群走過了寫著“太湖佳絕處”的牌坊,眼前陡然亮堂起來。我不曾去過蘇州,也便沒有見過真正的園林,只是在還不懂得欣賞的時候從課本裡面讀過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依稀記得園林應該有亭台樓榭,應該有彩鯉在一池碧水中嬉戲,還要有合時宜的花草樹木來烘托不同季節,總之,印像裡的園林是應該可以入畫的,不經意間就能讓人感覺到一些靈秀在裡面。而眼前的景色應該就是這樣的,或許是黿頭渚從同在太湖水畔的蘇州拿了一些參照,亦或是同處江南的風情使得它同樣於婉約間透露著些靈秀,不羈不蕩,輕輕柔柔,讓人憐惜,便似書裡面江南的小家碧玉一般。

長春橋兩邊的花只開了幾株,不是繁花似錦,但是卻恰到好處的點綴出盎然的春機。之後的淨香水榭、誦芬堂、黿渚春濤幾處景點也都是依水的,道路將湖面分出幾小塊來,路即在水間,隔著水面看四周的景色,心情格外舒暢。神黿據說是個“四不像”,有好幾種動物的特點,只是時間有些緊,也沒有細看,只匆匆望了幾眼便過去了。

蒼茫:

“包孕吳越”,不知為何總覺得這名字間透露出些東西來,與之前的“靈秀婉約”格格不入,或許“吳越”之大不是區區幾個園林所能體現出來的吧。包孕吳越石刻是湖岸線上突出的一塊,遠遠望去,只有它自己孑然一身立在那裡,有些寂寞。

過了包孕吳越就不見有旅游團了,游人也少了很多。再往前走就是萬浪橋,到了此間,太湖的豪氣,吳越之大,顯露無遺。

曹操有詩《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用來形容此時此刻的太湖最恰當不過了。太湖雖不是海,此時也並非深秋,但陰霾的天空,無垠的水面,再加上孤獨的萬浪橋,處處都透露著蕭瑟的蒼茫。站在高處俯看萬浪橋,偶爾有三兩個游人匆匆而過,此情此景,怕是感嘆滄海的梟雄到此也要唏噓一番了。

萬浪卷雪,不知道瑟瑟寒冬白雪茫茫之際,萬浪橋會有何等的氣勢。

清幽

過了萬浪橋就開始往回折了,上了山路,也看不見水面了。

從七十二峰山館繞過廣福寺到別墅門樓是一段不長山路,路上的景色可以用單調來形容,但值得慶幸的是,這正是我所喜歡的一種單調——清幽。成片的綠,枝葉茂密,由於光線不強,婆娑的樹影也顯得有些模糊。山上有片不大的竹林,小蘭亭之後的路邊上也種了小竹,竹子是我最喜歡的植物,非草非木,清秀灑脫,竹子的氣息總在不經意間影響著周圍的一切,“山有竹則山青”,黿頭渚就是這樣的。小蘭亭是在山間路旁的一個小亭子,邊上有蘭苑的後門,已經封了鎖,不能從這裡進去,略顯破亂的門面幽幽的立著,讓人禁不住對苑內的景色遐想一番。在此間靜坐一下,便會覺得清心滌神,一切不順意像是被這清幽吸了去了,只剩下暗暗般墨綠的清雅環繞身邊,無怪乎蘇東坡會發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感慨。

豁然開朗

景區裡面有鹿頂山,到達山腳時正趕上黃昏,“鹿頂迎暉”,於是毫不猶豫的爬了上去。山很矮,只有92米,爬上去也不需費很大力氣。上了舒天閣,極目遠眺,豁然開朗之感油然而生,這邊是浩瀚的太湖,那邊是參差的無錫城。沒有陽光,煙霧迷茫恰好給四周賦予了朦朧的美,只是沒有見到余暉實在可惜。

遺憾

此行游玩黿頭渚,總體來說感覺不錯,黿頭渚也不負“太湖佳絕處”的美譽,至少在我個人看來是這樣的。然而還是留了些遺憾在那裡,沒有看到繁花似錦的十裡芳徑,也沒有看到成片盛開著的櫻花,由於時間的原因,遐想了一番的蘭苑也放棄了,……也罷也罷,就留下當作再來的動力吧。

第二天天公作美,出了很好的太陽。梅園的梅花開的燦爛,成片成片的,躺在如茵的草地上,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幾個孩子從身邊跑過,這就是所謂愜意吧。下午去了東林書院,整個院子就我自己一個游客,在裡面悠哉游哉的晃了近兩個小時,讀了一些有關東林學派的典故,各個殿堂的對聯也很精彩,可惜我記性不佳,都忘記了。書院裡面有供著儒家宗師孔子的聖域,斑駁的樹影照在黑白牆上,威嚴從裡面散射出來,只是我不曾進去……


精選遊記: 無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