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行

作者: 風淡雲輕2010

導讀本來沒有計劃來登華山的,我寧願去看看兵馬俑,逛逛大雁塔,欣賞一下亞洲第一大的音樂噴泉,也不願意登華山。理由很簡單,我喜歡水不喜歡山,感覺費了半天勁爬上去,就看個禿山,實在沒有多大意思,雖然這是五岳中以險據稱的名山。同事的興趣比我濃厚,都說要去華山看看,感覺一下何謂險峻。三月底,天氣還不是很熱,也是爬山的好時候。這天天氣晴朗,我們一� ...

本來沒有計劃來登華山的,我寧願去看看兵馬俑,逛逛大雁塔,欣賞一下亞洲第一大的音樂噴泉,也不願意登華山。理由很簡單,我喜歡水不喜歡山,感覺費了半天勁爬上去,就看個禿山,實在沒有多大意思,雖然這是五岳中以險據稱的名山。同事的興趣比我濃厚,都說要去華山看看,感覺一下何謂險峻。三月底,天氣還不是很熱,也是爬山的好時候。這天天氣晴朗,我們一行四人,開始了華山之行。

門票人均70元,還算過的去,坐纜車上北峰,往返人均110元,感覺貴了點。我們還請了個導游,全程下來200元。北峰沒有什麼特別的,給我的影響不是很深,只是有個比較好的位置可以看看南、西、東三峰組成的貌似元寶的三峰,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求財就登華山的說法。另外北峰上有個大魚背小魚的景點,實屬人造,沒有多大意思。准備爬西峰了,途中有華山第三險——蒼龍嶺,由於在維修,沒有開放。繼續爬,實在沒有感覺有什麼險峻的,但是腿已經不聽使喚了,這可全怪平時不鍛煉啊。

距離西峰頂還有10分鐘的路程有一處吃飯的地方,那裡有藥王廟,送子觀音廟等。但是飯菜貴的嚇人,一碗普通的西紅柿雞蛋面小碗25元,大碗30元,一個蛋餅5元,一根黃瓜3元。肚子餓,又沒有帶點心,只好被他們血淋淋的宰一刀了,冤啊!不過味道還不錯(也許是餓的原因)

吃飽喝足繼續上路,10分鐘的路程,我們爬到了西峰頂。爬到頂,這裡還真不錯哎!由於天氣晴朗,沒有雲層,可以鳥瞰西安,站在高山上,看著遠處的耕田,流水。頓時有種想要飛翔的感覺。感覺歸感覺,還是不要走到山崖邊上去,很危險的。聽說,有一個負心的男人在這裡把她的情人推了下去,可惡啊。

看了西峰感覺還不錯,決定和自己的雙腿較量一下,繼續爬南峰,那裡可是有華山第一險的長空棧道啊。到了南峰,風景沒有西峰好,但是可真有險的地方。沒有任何心理准備,我們決定過長空棧道。剛到雲梯前,我的同事怯步了,我還想怎麼了呢,往前探了探身體,嚇得趕緊縮了回來,天哪,這地方也敢給游人開放啊,簡直太恐怖了。如被利劍削過的山峰,直挺挺的屹立著,那兩根鐵鏈條垂在半空中,游人就靠拉著鐵鏈,踩在鏈條間相接的橫鐵杆上下行上行,如稍不流心,腳下一滑,小命就嗚呼了。沒有勇氣的我放棄了這次冒險,縮回了雙腿,老老實實的和另一個女同事依偎在懸崖峭壁上(雖然地方不大,只能容一個人站立,但是畢竟還有鐵鏈和石柱在前方遮擋,安全很多)靜靜的觀望我們的另2位男勇士過長空棧道。

我找了一個比較容易觀看他們過長空棧道的位子,心裡真是為他們捏著一把汗。這裡確實是危險啊,不是鬧著玩的,聽說年年都有人為了當勇士,就此與世人訣別了。此時我看到我的同事返回了,但是怎麼站著不動呢?再仔細看,噢,還有人也要過,本來就不到一腳寬的懸空木橋,還要狹路相逢,他們怎麼過啊,好讓人緊張。同事A人相對比較瘦,他勇敢的從相遇人的身後,跨越了過去,可是胖胖的同事B怎麼過去呢……

兩位勇士回來了,顯然很是興奮,也帶動了我們2個女士的心情,畢竟他們安全回來了。我們很高興,還開起了玩笑,“喂,你那麼胖,越過人過棧道,很厲害啊,要是靠著崖壁的人一緊張,屁股稍稍向後一頂,你就完了!”2位男同事興奮的談論著自己過長空棧道的感受,自豪間不時流漏出一種後怕的神色。聽他們說,當時的心情是很復雜的,手腳冰涼,只能靠臂力緊緊抓著位於腰間的鐵鏈,(那鐵鏈很松的,拉著它,身體還不自覺地要往後撤,汗毛淋淋)一步步移動雙腳。最危險的還不是在懸空的木橋上,而是與木橋相連接的不足半足寬的石坑,石坑完全是在峭壁上挖出的只能容半只腳落腳的坑,走這裡的人的心情都是毛毛的。

我還隨機采訪了幾位也過了棧道的男士,“怕不怕啊!”他們一點也不掩飾心中的畏懼,“怕,當然怕了,不過我已經過了3次了”“那每次心情一樣嗎?還會怕嗎?”“一次比一次心理負擔小點,但還是怕的,一種刺激吧”。看看每個回來的人受傷的手背,不難看出他們當時的緊張心情,只有緊張,才會緊抓鐵鏈不放手,一點點蹭著牆滑行,也難怪大多數回來的人手背都劃傷了。

下山了,此次爬山是我花時最長的一次,7個小時,就是這樣,我們還是沒有來的及去看東峰和中峰。經歷過了,我才感覺華山是值得來登爬的。由於過度興奮,我根本沒有感覺到下山雙腿給我帶來的酸痛,而是久久沉浸在那西峰的美景和南峰的險峻中。

另提醒所有爬華山的MM們,別忘了做好防曬准備,山險風也威。7個小時的風吹,汗淋,沒有任何防曬准備的我,回到家由一個“白雪公主”變成了“非洲人”,花好久才恢復一點,可憐我的臉啊。


精選遊記: 華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