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蜈支洲島游記

作者: 海上漂泊的瓶子

導讀聽說明天要去蜈支洲島了,心底裡總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於是自己告誡自己別那麼沒出息,可還是輾轉到夜裡兩點才在不知不覺中睡去。說也奇怪,體內寄生著無數瞌睡蟲的我居然天光未亮就爬起來收拾行囊了。 其實,以前也聽有見識的朋友提起過蜈支洲島,不過可能是他們的詞彙太貧乏或者真的是此中之美溢於言表,在他們口中大多是“清澈的海水”、“清新的海風”、“ ...

聽說明天要去蜈支洲島了,心底裡總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於是自己告誡自己別那麼沒出息,可還是輾轉到夜裡兩點才在不知不覺中睡去。說也奇怪,體內寄生著無數瞌睡蟲的我居然天光未亮就爬起來收拾行囊了。

其實,以前也聽有見識的朋友提起過蜈支洲島,不過可能是他們的詞彙太貧乏或者真的是此中之美溢於言表,在他們口中大多是“清澈的海水”、“清新的海風”、“蒼翠的樹木”、“詭異的礁石”。恕我想像力實在太差,好歹咱也在海南島上混了四年,碧海、清風、翠樹、異石在海南這地方真的是司空見慣。然而,蜈支洲島卻被那麼多人(其中還有不少本地人)所推崇,我堅信“盛名之下無虛士”此番一定不虛此行。這也許就是害得我失眠的原因吧!

一路上,一面有心無心的聽著導游的介紹,一面在腦袋裡挖空心思地勾勒著那美麗小島的輪廓。“蜈支洲島,坐落在三亞市北部的陵水灣內,距海岸線二點七公裡,方園約一點五平方公裡,呈不規則的蝴蝶狀。”呵呵,本來我還總把“蜈”支洲島和“蜈蚣”聯系起來,以為就算不是島上到處爬滿蜈蚣,起碼島的形狀也像只“蜈蚣”吧。

原來,蜈支洲島原名叫做古崎州島和牛崎州島。而且還有一個關於名字由來的傳說:相傳,三亞有一條河叫藤橋河,由於上游山民刀耕火種,破壞了植被。每逢山洪暴發,山上的泥土經藤橋河流入大海,將清澈透明的海水弄髒。龍王大怒,將此事報告玉帝。於是,玉帝用神劍將距此地七公裡的瓊南嶺角的山嶺截去一段,令兩頭神牛拖去堵住河口。誰知途中被一樵夫發現,點破了天機,神牛就拖不動了。山嶺變成島,神牛變成兩塊大石頭。因此奇事,此島得名牛崎州島和古崎州島,而那兩塊大石頭被人稱為姐妹石。後來,海南成立三亞市後,三亞市政府有關部門又到該島重新定名,工作人員認為它像一種當地漁民稱之為“蜈支”海洋動物,遂改名蜈支洲島,並延續至今。

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再加上路上的一些耽擱,我們到達上島碼頭時已經臨近中午,天氣變得出奇的炎熱。在人潮湧動中,我們蹬上了載滿游客的游艇,可見這個奇異的小島是何等的有魅力!船行使起來了,我站在船頭,任那海風敲在臉上,撤亂了頭發,沉浸在這大海的氣息中。遠遠的,終於可以依稀看見那“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蜈支洲島了,像一顆泛著銀暈的綠寶石嵌在萬傾碧波之中。上島之後,人流迅速的散開,有的奔向了碧海白砂,有的選擇乘電瓶車享受一下“游覽快餐”,而我卻選擇了一種較另類的游覽方式——步行環島游。旅行嘛,自然是“行”字當頭。

走在新修成的環島公路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間或有幾聲清麗的鳥鳴裝飾著這如畫的桃源美景。碼頭漸漸的被我甩在身後,游人也漸漸的開始稀少,偶爾有幾輛電瓶車開過,看來肯像我這麼賣力的游人並不是很多!我是自西向東而行的,逐漸眼中的景色發生了變化,平緩的沙灘不再平緩,奇異的怪石拔地而出,海浪也急了許多,打在礁石上發出“嘩、嘩”的響聲。我爬上了一塊礁石,細細的觀賞。海浪迎面撲來,似是欲吞沒你而後快;礁石卻昂然不懼,一幅“看你能奈我何”的氣勢。想來他們已經這樣對抗了上萬年,互為摯友又互為敵人,相依而存。人,尤其是那些豐功偉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了曹操和他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再往前走,隱約看見海上不遠處有座小亭,中間以木橋與島相連。走近了才看清橋頭赫然寫著三個金色大字“情人橋”,我疑心或許是在這橋上莫非也有過什麼凄美的典故?不管他,雖然我是“特立獨行”但也先上去再說。不好,橋晃晃蕩蕩的不太穩,只好慢步小心翼翼的走到小亭。身後似乎真的是一對情侶,女孩有些害怕的樣子抱著男孩的胳膊。我又想了一下這坐“情人橋”,若有所悟!

頂著大太陽終於回到了島的西面,此時的我已經是汗流浹背,但游興卻絲毫未減。不遠的半山腰上似乎有個山洞,強烈的好奇心有促使我爬了上去。這是一個人工開鑿的山洞,想來,這定是當年蜈支洲島還是一座軍事要塞時革命軍人們的傑作。洞裡還有不少通道,但都以被堵死。出洞時才發現洞口還刻著一幅對聯:上聯是,深挖洞;下聯是,廣集糧;橫批,准備打仗。聽一位同時到此的游客說,此乃出自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之口。其實,這種說法也不盡然,說句大不敬的話,毛老先生是有剽竊嫌疑的。有一個類似的名句出自元末明初:話說朱元璋攻進南京後,迫不及待的想當皇帝,此時其手下第一謀士劉伯溫看出來他的心思,於是上了一本十二字奏折,及“高築牆、廣集糧、緩稱王”。名句是有雷同,但意思卻剛剛相反,劉先生的深謀遠慮、決勝千裡,毛先生的霸氣十足、戰天鬥地,都盡顯與此。緬懷了一下歷史偉人和革命先烈,我准備再踏征程,眼看目的地已經在即了。就在此時一位保安老兄叫住了我,說前面是危險地段不得不步行通過。看著前方的目的地和那險處的綺麗景色,難免有些惋惜。

“路難行,歸去來”,於是我又沿著原路返回。不過,走過的路再走一邊就乏味多了,於是我決定碰碰運氣,看看山上有沒有一條小路可以穿過去。山上的小路迂回曲折,管他呢,跟著感覺走吧。遠處看見有煙霧裊裊升起,不好,莫非是……於是三步並兩步的向煙霧處趕去。原來在這小山中居然還藏著一座廟,這使人剎那聯想起“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千古絕唱。沒錯,定是來時聽導游提起的媽祖廟了。廟不大,紅磚碧瓦,香火很是旺盛。據說,最早這廟裡供奉乃是中華文字鼻祖——倉頡,是清朝時期的一位知州修建的。可是當地生活的漁民卻並不買我們這位文字鼻祖的帳,他們信的是保佑漁民出海平安的媽祖娘娘。知州會換會死,可漁民們卻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最終,廟還是成了媽祖廟。由此可見官方文化並不能代替民間文化,而且民間文化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急著趕路,沒時間進去拜會媽祖娘娘您老人家了。繼續前行,其實我早就耳聞此到上有號稱植物中的大熊貓的——龍血樹,所以一直在留心著樹下的介紹牌,可是終究沒有找到,很是遺憾。約好了三點鐘下島的,得抓緊時間了,於是快步前行。終於走出來了,可眼前的並非碼頭而是情人橋,剛才我不就是在這上山的嗎?沒辦法了,再迷路就要趕不及了,只好走回頭路了!還好這島並不大,在碼頭和同行的人准時回合。

下島了!我已有些筋疲力盡的感覺,但還是選擇了站在船尾,希望能多看這可愛的小島一眼。“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此島之美又啟是那康橋可以比擬的?可靜下心來想想,到上美的不就是那些“清澈的海水”、“清新的海風”、“蒼翠的樹木”、“詭異的礁石”麼?以前朋友所言非虛!哦,我懂了!此島真正的誘人並非是獨立碧海、清風、翠樹、異石,而是在於這四種景物的完美組合。和諧,這不正是中國古典哲學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島——漸漸的消逝在視野中——換來的是碼頭的喧囂!

人——萬物的靈長——天地間也因為有了人才有了靈性!

就像山水水墨畫中多以人做點睛之筆。然而,當人取代了山水,成為了畫布上的主色調時有會怎樣呢?


精選遊記: 海南東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