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年輕的感覺(四)

作者: moonkiller00

導讀尋找年輕的感覺(四)百丈瀑——寂寞中的美麗 由於貪戀石門台的美景,天快黑的時候,我們才到百丈瀑。此瀑藏身於深谷之中,若非當地村民的指引,我們是決計找不到在一片菜地和群山中匿身的這段景致的。 在半山中有一個小廟,是觀看瀑布的必經之地。廟前有一神龕,內有一小小神像。廟裡供著三尊菩薩,可能是山神、觀音和如來,是泥做的,已經有幾處裂開了。盡� ...

尋找年輕的感覺(四)百丈瀑——寂寞中的美麗

由於貪戀石門台的美景,天快黑的時候,我們才到百丈瀑。此瀑藏身於深谷之中,若非當地村民的指引,我們是決計找不到在一片菜地和群山中匿身的這段景致的。

在半山中有一個小廟,是觀看瀑布的必經之地。廟前有一神龕,內有一小小神像。廟裡供著三尊菩薩,可能是山神、觀音和如來,是泥做的,已經有幾處裂開了。盡管如此,香爐中還是有很多的香火。這座深山中的神廟,承載著山民幾多的祈禱,雖然破舊,但在寂靜無語中還是有著一份森嚴之氣。

爬上廟旁的小山峰,有個小亭,百丈瀑就洶湧的現在眼前了。瀑如其名,確實是有些高度的,只是天色已晚,水勢不算猛烈,並無想像中的震撼力量,加之太陽已經下山,也不見可能的彩虹。

不過,即使水流充足、聲勢宏大、彩虹絢爛,又如何呢?山民們只知對破舊的泥菩薩頂禮膜拜,祈求五谷豐登,又豈知每日灌溉田地、滋潤土木的是它百丈瀑呢?在這樣的人跡罕至之處,它的美麗雄壯又有幾時可以為人所見呢?在它,或雄壯或舒緩的表演每天都在上演,看與不看,識與不識,其實都並不重要。

崖下庫——真正的景色

離開楠溪的那個上午,我們去了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崖下庫。

入山的時候,天是陰的,經過一個天然的峽谷,我們看到兩條上山的路徑。左指“含羞瀑”,右指“中心大坑”。我們選了右邊的棧道攀扶而上,道路由大條石鋪就,上面生有青苔,所幸旁邊有鐵扶手,只要腳下注意,倒也無甚危險。路旁不時有一兩青竹刺出,卻平添幾分野趣。

行至山腰,有個涼亭可供人憩息,安全的路也到此為止了,可是還是沒看到“中心大坑”。我們繼續沿著沒扶手的山路往上,路的一側就是直落山崖的峭壁,此時天上飄起了淅瀝的小雨,我們爬的更加小心翼翼,一會兒就汗透重衫了,雨水和著汗水在頭上蒸出絲絲熱氣。令人氣餒的是,始終未見所謂“中心大坑”。又走了一段,在一處轉折的崖下,有一群山合抱的深谷,形狀很像一個大坑。在雨水中,我們一致認定:它就是“中心大坑”了!

終於找到了,我們心滿意足的開始下山。雨越下越大,加上青苔做怪,腳下常常打滑,一路下來,頗多驚險之處,幸好大家全神戒備,終於有驚無險的下了山。山下有小亭一座,可供避雨。坐在亭中,聽著雨聲,平息著剛才的驚魂,汗水也一點點的收斂,我開始後悔。對面山上的含羞瀑是什麼樣的呢?聽名字似乎很有些婉約曲折的,想來那邊才是美景所在。僅僅因為一個左右的選擇,就與真正的景色擦肩而過了,真是遺憾啊!

離去的時間到了,雨也停了,在邁出峽谷的時候,回過頭想再看看錯過的含羞瀑,可是,僅僅一個轉彎,就已經看不到它了,倒是我們辛苦攀登的那條棧道還在山中隱約可見。來時迎接我們的是它,走時目送我們的也是它,倒是不枉我們為它付出的汗水和心跳。

其實,真正的景色究竟是什麼呢?難道經人考證、立牌指引的就是了嗎?我以為,只要順乎心意、自得其樂,一草一木皆成風景,指鹿為馬也無不可,美醜善惡全存乎一心也。

後記——為了忘卻的紀念

從明天開始要連續出差,只怕是沒有時間整理心情了,所以今天趕著將後面三篇寫了出來,匆匆忙忙的,有些粗制濫造了。

算起來,自己有很久沒寫過像樣的東西了,畢業論文、工作報告……凡此種種,無不是敷衍了事的垃圾文字。這次楠溪之旅,確是觸動了心底塵封已久的幾處神經,竟使我拿起了久擱的文筆,實在是意外的收獲。

至於年輕的感覺,我想,它本來是緊跟著我們的,只是常常被什麼壓著,需要有釋放的機會。想不想要它,都在自己了。

用大若岩的廣告來結束此文吧:“什麼使我們充滿活力?只有青山、綠水!”

(全文完)


精選遊記: 楠溪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