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記

作者: yu_susan

導讀從青島坐夜車去泰山,車到泰安站正是凌晨五點。本想在車站盤桓到天亮再登山的,但一出站口就有攬客的出租車司機過來,五塊錢,於是就搭車徑直去了山腳。十月的金秋季節,北方已經是寒意襲人了。站在晨曦中看遠處的群山,詫異到底那一座山是泰山。作為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歷代皇帝封禪的聖地,我總以為它是一座高入雲霄、蒼翠挺拔的雄偉之山,但眼前的卻是一片� ...

從青島坐夜車去泰山,車到泰安站正是凌晨五點。本想在車站盤桓到天亮再登山的,但一出站口就有攬客的出租車司機過來,五塊錢,於是就搭車徑直去了山腳。十月的金秋季節,北方已經是寒意襲人了。站在晨曦中看遠處的群山,詫異到底那一座山是泰山。作為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歷代皇帝封禪的聖地,我總以為它是一座高入雲霄、蒼翠挺拔的雄偉之山,但眼前的卻是一片重重疊疊的山脈,片片相連,讓我覺得雲深不知何處尋。

同去的女伴疑惑自己的腳力,執意要坐車上到中天門。車行途中,看見有老人在山邊的池中游水,記得曾在盛夏把腳放在山泉水中都不能忍受其中的寒意,而這些老人卻可以悠閑戲水,真是佩服。站在中天門仰望著名的泰山十八盤,曲曲折折,似雲梯倒掛。真正走上那些台階,剛剛的美感一下消失了,沒有多久,就開始感到力不從心了。真是久坐辦公室的人,看看旁邊登山的人比我們年齡大的人比比皆是,但精神朔樂,腿腳快過我們,而那些被我們歌頌過的泰山挑夫真的是腿腳利落的背著重物攀行在十八盤之間。還好總算是堅持著爬完了這最艱苦的路段,站在了南天門上。此時再向山下望去,秋日的陽光給群山籠上了一層光輝,青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展現給我們一個色彩斑斕的群山。

出了南天門,再行不多時就來到岱頂。一方雕廊畫柱、流光溢彩的石牌坊立於通往碧霞祠途中的石階上,上書“天街”二字,應該是如果雲海密布這裡就有如夢似幻恍入仙境的感覺了吧。但許是時日已晚,又是山高風大,我們沒能看到流雲圍繞。登上玉皇頂,也就是泰山的頂峰,眼前是一片各種嶙峋怪石組成的峰頂,同時你也看到各種墨寶題於石上,碑刻林立,“五獄獨尊”四個大字矗立其中分外搶眼。這裡就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而東側的日觀峰上有一向外延伸的巨石名曰“拱北石”,更是觀看泰山日出的絕佳地點。沿“拱北石”側面走下,只看到東面一片雲海翻騰,但當時的天氣狀況不是很好,雲海的氣勢和光彩最漂亮的時候我們無緣看到。

登山之前去過的同事就說泰山就是一石頭山,站在峰頂,舉目四忘,感覺泰山似乎真的少了些清秀,我曾經在四川生活多年,看慣了“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青山毓秀,流水潺潺,給我一種空氣清新的美感。但泰山卻有它獨特的偉岸,以石的性格給你一種另樣的雄偉。也許就是它生於大海的懷抱,東海雄風給了它別樣的傲骨,在我的眼裡泰山是冷俊的,粗線條的。

但爬上一塊巨石,看見群山盡在眼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山之初的疑惑此時霍然明朗,我也體會到了詩人的意境,一種心胸開闊的豪邁之情不禁湧出,以致很久以後在每一個心情陰郁的日子裡想起站在山頂俯視群山的那一刻,總會回到當時的心情,陰郁也隨之而走了。我不知道泰山千百年來給每一個登山者什麼樣的魅力,但對於我是寬廣。

拾階而下,漫步到一處崖壁,在玉皇頂盤路東側,大觀峰削崖為碑布滿了歷代題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時御制御書的《紀泰山銘》,俗稱“唐摩崖”。摩崖高13.3米,寬5.5米,全文1000字,書體為唐隸。文章典雅,書法遒勁,頗具盛唐風格。我想路徑崖邊,歷代名家不惜潑墨,這也是泰山擋不住的魅力吧。

下得山來,專門去了位於泰安市內的岱廟。看資料文獻上說欲登泰山,必先覽山下岱廟,岱廟是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歷代君王臨登泰山,必先到岱廟祭祀瞻拜。其主殿天祝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孔子故裡曲阜大成殿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建築。對於古建築我是不懂的,但感覺該廟氣勢不凡,還是值得一觀的。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