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高雅

作者: lilif

導讀忽 然 高 雅在政府大肆提倡“高雅藝術”“高雅文化”之時,筆者也大肆“高雅”了一回。從那些“高雅”的“小資們”那裡得到消息說上海歌劇院將獻演一出普契尼歌劇《托斯卡》於是在網上訂了票,一小時之內票在手上了。與過去相比買票要去劇院排隊或托熟人開後門等等手段,21世紀一切都那麼方便快速。感嘆我們真成了“上帝”了。 讀過幾年書也聽過些音樂竟然也屁� ...

忽 然 高 雅在政府大肆提倡“高雅藝術”“高雅文化”之時,筆者也大肆“高雅”了一回。從那些“高雅”的“小資們”那裡得到消息說上海歌劇院將獻演一出普契尼歌劇《托斯卡》於是在網上訂了票,一小時之內票在手上了。與過去相比買票要去劇院排隊或托熟人開後門等等手段,21世紀一切都那麼方便快速。感嘆我們真成了“上帝”了。

讀過幾年書也聽過些音樂竟然也屁殿殿地坐在歌劇院裡欣賞起歌劇來了,忽然感覺自己“高雅”起來!其實對於許多歌劇我也僅僅喜歡它們的故事情節和一些耳熟的旋律和曲調。至於裡面有啥巧檻和道理,鄙人非專業人士,也只能“看熱鬧”罷了!

關於“歌劇”只記得過去許多歐美電影裡的達官貴人穿著華麗的去赴劇院。除欣賞歌劇之外劇院也成了上流社會交際舞台。當然在看歌劇中和發生在劇院裡的刺殺、混戰便也成為歌劇外的另一幕戲了。

而關於“高雅”,中文的解釋為:“高尚雅致。表現受過良好教養的高尚舉止或情趣。”原來“高雅”首先的條件是要受過良好的教育和培養。那麼相比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也就沒有資格看歌劇了。至於必須具備“高尚舉止或情趣”那種概念很難定義。看過由喬治.柯克導演和由奧德莉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忽然明白“高雅”的“淑女”也是可以從一個低俗的賣花女蛻變而成的。當然那個教授是功不可抹的。不過在如今社會“淑女”是難以尋覓,只見滿地的“野蠻女友”;“高雅的紳士”也只能在電影或戲劇裡遇見。或許這世道已無需“紳士”唯有金錢和權利方可體現男人本色。“高雅”已成為說給非高雅人聽的一個“詞”了。

歌劇票上注明:“准時入場;正裝出席;不得喧嘩;遲到者將在休息時段入席。”忽然想到舊時看國粹京戲那熱鬧的場景。只是那京戲票上印著花花綠綠的演員、部分贊助商名字及劇情簡介,亦未見像歌劇票那麼多的清規戒律。鑼鼓一響,京戲開場。戰旗揮舞,小生立定,於是下面一片叫好。但見得吆喝聲四起、搽汗毛巾像雪片似的在劇場裡飛舞著;磕瓜子的、吃水果的、喝茶聲、小孩吵鬧聲紛紛然也。。。。。。。試想要是把看西洋歌劇的那些清規戒律放在看京戲上,那些京戲迷怕是都回家睡大覺去了!文化、習俗不同便也派生出許多清規戒律了。中國人在欣賞京戲同時也把自己融於戲裡,嬉笑辱罵、酸甜苦辣的人生盡在戲中。於是他們為他們自己所喜愛的名角吆喝、叫好,戲裡戲外熱熱鬧鬧。其實京戲的名角和演員也都喜歡和需要這樣的氣氛,這樣才鼓勵他們演戲的鬥志,引起他們入戲的激情!這就是京戲!

或許國人是習慣於京戲的“規則”了當他們看西洋歌劇時便也帶著看京戲的“禮儀”。准時是不可能的;遲到幾分鐘是可以原諒的;正裝是沒有的,球鞋T恤是可以的;喧嘩是不可以的,蚊子聲的問答是允許的;磕瓜子是不禮貌的,無聲地“KFC”是不錯的。不過“KFC”的味道著實把聽《托斯卡》的人的一半注意力剝奪了。照相是偷偷的,閃光燈卻是明晃晃的;呼嚕聲有的,只是沒有蓋過《托斯卡》的音樂。中場休息時美女如雲的,POSE擺的好的是多的,可問及《托斯卡》是何許人也,頭是像貨郎鼓的!洋歌劇國人演是有板有眼的,可仍然覺得是在國人面前“耍大刀”的;演的人是盡力的,看的人也是很捧場的。掌聲是很熱烈的,鮮花是有組織上送的!總算散場時沒有人提前退場,這給演出者留了很大的面子。

想想“高雅”是那麼的不易啊。有時感覺高雅太“做作”,太做“筋骨”。不過那些“高雅”藝術欣賞起來則一點也不令我們“做作”、做“筋骨”,反之我們會搖頭晃腦地附和著那些曲調。其實“高雅”藝術本身就出生於貧民百姓。把這類藝術歸為“高雅”的則是那些附庸風雅的人。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與筆者聯系)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