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歸來不看院

作者: 阿爽

導讀在北京像我這樣每天要靠公共交通穿行北京的人,對交通工具上的廣告都不陌生,刊登的最多的是醫院和藥物類,其中以男科和婦科的又是最 多,不得不問一句,幾年前好像沒有人得這麼多病的,這時候都得了病。 就是沒病吧,廣告也能讓你掏錢看病。打個比方我們就明白了,前一陣 子我們知道有個出名的廣告,是推銷婦女豐乳霜的, 一句話透題點睛: 叫做“做女人挺� ...

在北京像我這樣每天要靠公共交通穿行北京的人,對交通工具上的廣告都不陌生,刊登的最多的是醫院和藥物類,其中以男科和婦科的又是最

多,不得不問一句,幾年前好像沒有人得這麼多病的,這時候都得了病。

就是沒病吧,廣告也能讓你掏錢看病。打個比方我們就明白了,前一陣

子我們知道有個出名的廣告,是推銷婦女豐乳霜的, 一句話透題點睛:

叫做“做女人挺好”。 現在呢,也不能讓男人寂寞了,於是有了“做

男人也挺好”。

不過還有一些平凡的廣告,讓你旅行的時候有地方可去。在地鐵上,北

京站和北京西站的廳裡面,山西的大院有了名,喬家大院打得是大紅燈

籠高高掛,原來張藝謀的戲是在那裡拍的。 還有王家大院,干脆一句

話封住別人的嘴,說是:“王家歸來不看院”。其實山西還有什麼像是

梁家大院,曹家大院,祁家大院,常家大院什麼的。都是晉商們的家園。

一家大小幾百口人都住在裡面。

廣告有沒有用呢,可有用了。我本來也不是特別喜歡什麼院子,北京的

交通就是被這些個帶圍牆的大院給封閉的支離破碎,你們坐車從西直門

到白石橋的路口就知道,再沒有一個往北去的路了,兩邊都是圍牆。

而且呢,我想北京有故宮這麼大的院子, 我從小在裡面跑了個夠。出

了京城還看什麼院子呀。可是不行,廣告說的那麼多。山西旅游攻略裡

的路線都安排了其中一個院子,看來到了山西,不看院子 有點沒到山

西的意思。話一說到這個地方,不去看院,恐怕山西都沒得看了。

在黃河邊上住了兩天三夜,終於要乘車回到晉中了,我實在不想坐那個

豪華大巴四個半小時再回太原,想到介休在平遙的南部二十多公裡,路

過的火車特別多, 上次從平遙回晉中的火車才一個半小時,車費七塊

錢。於是就在離石搭上去介休的車,這一段路只走兩個半小時,可以

忍受。這個車特別的有意思,車上有個電視放錄像DVD什麼的。先是放

了個成龍的雙龍會,胡打胡鬧的完了,接著放的錄像叫做“野花騷”。

我看了半天幾次忍住不笑出聲來。 是個小地方戲節目的集錦,差不多

都是二人轉形式。戲俗的讓人哭笑不得。 凡是我能聽懂的部分都像是

古譜裡面的“十八摸”內容,再加上裡面男的和女的你打我一下,我掐

你一下的。我看著笑著又想起來,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人在干什麼都

管不著。

車到了介休,路過了有名的汾河,水的顏色還好,至少還是自然的沙黃

色,但是水淺,現在已經沒了行船了。路上煤煙和灰塵撲天蓋地,過往

的車輛和行人也都是灰頭土臉的。我自己也好笑,明明不很喜歡的城市,

也竟然一個星期裡面兩次來到這裡。

下了長途車,看到不少去綿山的小巴,問司機去王家大院怎麼走,這點

山西人樸實,不坐他的車他也告訴你怎麼走。打聽到去王家大院的車在

火車站附近,就又從長途車站走到火車站,走著往前看到大十字路口處有

一家大招牌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店,我也是幾天沒吃到帶餡的面點了,還想

著喝碗好湯,補償這三天多無比艱苦的日子。於是被帶到二樓坐下,要了

一籠包子,一個肉絲榨菜湯。包子是六塊錢一籠,上來一看,也就是六個

小包子,我也餓壞了,忘了要醋就吃了一個下去,忽然覺得在山西吃飯是

缺了什麼東西,趕忙要醋,又多說了一句,再來些蒜,於是醋和蒜上來

了。裝醋的小茶壺沒有了蓋子,原來白色的壺外面都是醋污,蒜呢,則是

小半頭,連外皮和帶著上面的泥土。再看看我在用的小盤子和茶杯茶壺,

沒有一個是洗干淨的。然後湯又上來,不用告訴你們我化六塊錢買的湯是

什麼樣子了。

我都奇怪,這樣的飯館還有什麼理由生存。北京可以說消費水平高吧,

去了外省市都這麼說,可是就說吃飯吧,北京有郭林這樣的家常菜, 裡

面的家常湯(像酸辣湯,番茄雞蛋,榨菜肉絲什麼的)是八塊錢一大盆,

味道真的是不錯,裡面的東西夠多,還夠三個人喝飽,而且每次去,盤碗

是干淨的。在這裡呢。。。不過反正是吃飽了,我也就丟下一樁擔心,到

車站找車去了。

車每十分鐘一趟,三塊錢,走十八公裡,開三十五分鐘,我就到了王家大院。

我那天下午沒有別的安排,就希望這個院子像故宮那麼大,讓我在這裡轉到

天黑,再坐車回城找住處。

王家大院號稱民間故宮,沿山坡建設,干淨規整,原來沒有命名,後來朱镕

基來看過,說好,還題了“王家大院”四個字,很不錯,現在就是王家的門

面招牌了。四十五塊錢門票,要是請導游還有另外五十塊錢,進了院子裡面

都是一個小四合院套著一個四合院,懂行的可以從裡面的格局,家具,磚雕,

建築特點什麼的看個過癮。我沒什麼品味,四處的串走,還跟著一個旅行團,

蹭聽那個導游小姐一通的講解一個院子前面的雕刻內容,自己也沒有什麼興

趣,又獨自去走四周的城牆了。在城牆上還看到了一個北京人在擺攤賣自己

設計的銅幣紀念幣,有屬相什麼的還可以刻上名字和日期,我跟他聊了聊,

中間半天也沒有一個客人光顧他的攤兒,但看看他倒也沒有什麼流落不得志

的意思,

整個大院沒什麼樹,都暴露在陽光烈日之下,看著就很熱。全院靠水井供水,

恐怕衛生也好不到哪裡去,我找到了院子裡的一個豆腐坊,一個醋坊,還有

廚房,看著有趣,但沒有找到原來的廁所什麼樣,很是遺憾,自己又沒有付

五十元的導游費,終於沒有臉問人家這樣的超值好問題。

院子裡面有兩個休息廳,在院中院裡套著,很涼快,有八仙式的椅子,本來

還應該放有關王家大院的錄像的,可是沒有,沒有就是正常,要是有,才奇

怪呢。咱們中國的東西特逗,設計的時候功能都帶著,可是幾天之後,凡是

要人去管理運作的,多數都停止運作了。比如,我也發現了個好地方,休息

廳裡竟然有一個手機充電的機器,我出來沒帶充電器,眼看著電池用光沒有

辦法,這下子天賜良機呀,而且王雷給我的這個手機是絕對的流行牌子,沒

費什麼功夫我就找到了接口。可是問題不簡單。我自己還得找到了電源插頭,

自己還又找到了機器後面的開關,看到燈都亮了,似乎可以運行了, 才發現

還要投一塊錢的硬幣才能充電。我拿著紙幣出門找賣水的換,沒有,找裡面

賣紀念品的換,沒有。 誰都沒有,當地鎳幣根本就不流行(南方流行些)。

怪不得這個機器電源都被拔下來閑置了。我後來在自己在諸多的口袋裡找到

了一枚珍貴的硬幣給我的手機充了電。那是在北京坐公車時找給我留在了口

袋裡帶來的。謝謝硬幣。

再說王家大院到底還不是故宮,遠沒有那麼的大。我在裡面從大到小按順時

針都走了一個遍,累了,也實在覺得沒有什麼可看的了,出來搭車,還是三

塊,還是三十五分鐘回到了介休。

想起來再提一句,我在王家大院毫無例外的也去了現代公共廁所,不要收費,

還算干淨。

可是我在介休,在靈石,在陽泉,在榆次的街上去公共廁所,要收三到五毛

錢,對於找回來的小面值紙幣,我都不知道該接還是不接。因為不光是這些

廁所不能描述,在山西的大多數地區,給你找回來的小面值紙幣都是特別的

破和髒的,那些紙已經被揉搓的軟塌塌的,拿在手裡,只能憑顏色和著名的

圖案設計斷定還是人民幣,但是斷不能細看是不是錢,也不能細想這麼張紙

幣還在靠著什麼在把自己連在一起。

我看介休太髒實在是不能住,還是計劃回到晉中。於是上車之前這段在介休

用起了老辦法打發時間和休息,在街上考察了幾個洗浴中心,都號稱是人間

天上新體驗一級的,價目表齊全,從十元的洗澡到幾百元的什麼一順排列下

來。我簡單些,先花十塊錢把自己洗了個干干淨淨,花了十五塊請了個師傅

給搓了背,其實連正面和其它四肢及連帶部分也都搓了,真舒服。(還可以

再花十二塊錢把腳和腿給拍打了,真的是值,跟師傅聊天,十二塊錢,他只

掙四塊錢手工)又買了一瓶冰紅茶,坐在外面的休息廳和當地的一個生意人

聊天。這段時間裡,看鞋的大媽也沒有閑著,把我那雙厚實的休閑鞋擦了個

干干淨淨,臨道別穿上時她老人家還好心的提醒我鞋穿得太沉太厚,多熱呀,

快趕上我媽了的體貼了,結論是,老人都是好人。 告別了洗澡間,再在車

站附近逛游一會兒,一直等到六點四十二分的那趟從重慶到太原的慢車進

站,車晚點了十六分鐘,我回到榆次市晚上八點二十九分,三塊錢讓一個

拉私活的摩托車帶我到左記羊湯店,我要了冰鎮啤酒,還吃了久違了的羊湯

和酥油燒餅。

等回到軍轉干大酒店我那個用三十五塊錢優惠租下來的單間, 開門的時候

遇到經理,特別的關心要讓我過好這一晚,進門借著給我倒茶的機會熱心推薦

他的特色服務,這次我有了經驗,從一開始就堅定口氣不給他什麼機會,不過

最後還是花了十五分鐘才把他打發走。

我仔細檢查床單枕套什麼的,值得懷疑的都讓服務員換了新的。這才安安穩穩

的躺在床上看電視,打開電視才發現這夜晚還沒有完,剛才經理的推銷又換到

了電視上,為了避免再有新的想法出現,換台的時候我忍痛跳過去那些只提供

給酒店內部客人才能享用的閉路電視節目,然後像渡過我路途上的每一個夜晚,

自己祝福自己晚安,關燈睡覺。

就從北京地鐵上面這個王家大院的廣告,又從網絡和旅游書籍上推薦的旅游路

線,似乎沒有理由不去看山西大院,可是這種到此一游的旅游形式實在沒有什

麼味道,年輕的時候去旅游多數是跟風,別人說好的地方一定要去,要不就覺

得遺憾,這麼多年下來後才知道,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對旅途的理解不同,就

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景點也未必就能打動每個人的心。有些地方,大概像有些

事情或是有些人一樣,我們永遠不必去,或是永遠不必問,或是永遠不必等。


精選遊記: 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