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早點和小吃-戶部巷

作者: 皮皮黃

導讀武漢的傳統小吃很有名的,早餐也很講究,武漢人把吃早餐稱為“過早”,原來最出名的要算是蔡林記的熱干面,老通城的豆皮(毛爺爺和周總理都去過的),四季美的湯包(類似於上海的南翔小籠),小桃圓的雞湯(當年我媽媽她老人家喝過,至今贊不絕口!),可惜,現在時過境遷,這四大門派除了蔡林記搞加盟店以外,另外三家要麼因為經營不善,要麼是不能適合現代� ...

武漢的傳統小吃很有名的,早餐也很講究,武漢人把吃早餐稱為“過早”,原來最出名的要算是蔡林記的熱干面,老通城的豆皮(毛爺爺和周總理都去過的),四季美的湯包(類似於上海的南翔小籠),小桃圓的雞湯(當年我媽媽她老人家喝過,至今贊不絕口!),可惜,現在時過境遷,這四大門派除了蔡林記搞加盟店以外,另外三家要麼因為經營不善,要麼是不能適合現代人群的口味,都早已不復存在了,實在是可惜。不過,近來武漢市政府也在大力發展旅游業,所以在武昌自由路解放路,一個叫戶部巷的地方,建了一條"漢味早點一條街。在那裡,基本上可以找到所有的武漢小吃和早點。從面窩,豆皮,牛肉粉,到糊湯米酒,糊湯粉,還有很少為外人道的豆絲,以及被一部“生活秀”捧紅的鴨脖子等等,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當然最近非常受人追捧的麻小,燒烤等也有,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依然堅持以漢味早點為主。兄弟我這次回武漢,假道戶部巷,進去大快了一次。熱干面還是又干又香,一如我當年離開武漢時的樣子,不過可能外地的tx不會太適應,我就親眼看見兩個外地的學生在吃了一半後,把它更名為“殺人面”,呵呵。不過有個老何記的豆皮的味道是不錯,蛋餅為皮,熟糯米為瓤,上面灑上炒熟的豆干,肉丁,香菇和蔥花,味道足可以和當年老通城的媲美。本來還想嘗嘗武漢的特色面窩的(就是米打成粉,加水調成漿,然後放入特制的勺中(四周下凹圓邊,中間鏤空凸起,講究一點的放入蔥花和芝麻,放入油鍋裡炸熟。周邊厚,軟而糯,中間薄而脆,是我剛剛工作時的最愛),可惜去的晚了,都賣完了。吃了一碗糊湯粉,據說是把細細的米粉下到用鯽魚慢慢熬啊熬,熬啊熬出的羹中在加上胡椒而成的,結果味道一般,除了胡椒的辣,沒有覺得魚兒的鮮。好了,後面附了幾張圖片,大家看看,不要留口水哦。至於路線嘛,建議大家打車,武漢的出租3元起步(好像是兩公裡),不貴的。在戶部巷過完早,可以沿解放路步行,過武昌涵洞到武昌路(現在的季節,涵洞裡有賣新鮮蓮子的,1元錢5個蓮蓬,剝好的蓮子4元一斤),可參觀首義廣場和紅樓(是武昌首義的紅樓,不是賴昌星的),沿解放路可以看到很多當鋪,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基督教堂(中南神學院也在那,我當時路過,有進去學習他們的禮拜,還聽到有人在小房間裡練琴,有點老上海的味道,呵呵)。除此以外,漢口的天津路上有個老外開了一家布魯賽爾的咖啡廳,據說自釀的啤酒和牛排不錯。總體來講,武漢的消費是不貴的。雖然在武漢呆了二十多年,但仿佛只有這一次的闊別6年後的一天之旅,才讓我真正領略到武漢的魅力,由於時間匆忙,沒有來的及在漢口布滿法國梧桐的林蔭路上漫步,但我想,那個感覺是決不會亞於在上海的弄堂裡的漫步。有機會我還會去的。祝武漢的xdjm們享受在武漢的每一天!


(戶部巷的招牌)



(金字招牌,旁邊是賣豆絲的)



(老何記的豆皮,得了獎的)



(老漢口糊湯粉)



(六張菜單中的一張)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