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作者: chc4123

導讀微山湖: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中心教授陳海春 據傳,新中國建國後,毛主席曾讓經過戰爭洗禮後的我黨高官,結合自己的經歷寫一篇心得體會。主席交辦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各位官員自然不敢怠慢,於是一位同志花大氣力寫了篇長達四萬余字的文章,題目是《論戰略》。寫成後送交主席。但一段時間並無下文,此官問及主席身邊� ...

微山湖: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中心教授陳海春



據傳,新中國建國後,毛主席曾讓經過戰爭洗禮後的我黨高官,結合自己的經歷寫一篇心得體會。主席交辦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各位官員自然不敢怠慢,於是一位同志花大氣力寫了篇長達四萬余字的文章,題目是《論戰略》。寫成後送交主席。但一段時間並無下文,此官問及主席身邊人員:主席看否?答曰:未看。問:給否抽出來放到顯眼一點的地方,讓主席先看?答曰:可以辦到。數日後有了結果,主席不僅看了,而且在文章後批了三個字:“不得法”。問:主席是如何看的?答曰:文章太長,主席草草翻閱,就批了這三個字。於是此官又將文章壓縮為四千字,再次上呈。這次主席倒是很快並很仔細地看了一遍,完畢,批了四個字:“甚不得法”。此官著急了,面見主席討問原由。主席笑笑說,你跟隨我多年,還不知道什麼是“戰略”,戰略用十個字描述即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寫那麼長作甚!

在徐州采訪完中國礦業大學學校黨政一把手後,我提出:可否讓我看一看微山湖,他們同意了,並由黨辦張副主任陪同我一起去。徐州為蘇北,微山湖為魯南,相距不遠。出發兩個小時後,就到了微山湖渡口。微山湖是著名的“一都兩鄉”,即中國荷都、北方水鄉、鐵道游擊隊故鄉。微山湖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由微山,昭陽,南陽,獨山四湖組成,又稱南四湖。微山湖水域遼闊,南北長約三百余裡,總面積達1260多平方公裡。湖面波光粼粼、煙波浩淼,天水相連,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今年夏天雨水多,微山湖水漲的很大,渡船在一片汪洋中前進,一路上許多水鳥此起彼伏地飛著,可惜荷花被水線壓著,風景不如往年。不久,船就登上微山島,當我的腳踏上島上的一剎那,耳邊突然聽到了那熟悉的音樂:“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哦,是電影《鐵道游擊隊》中那首著名的插曲——《微山湖上靜悄悄》!

當年,鐵道游擊隊以這裡為依托,劫貨車、扒鐵路、炸橋梁、割電線、端炮樓,神出鬼沒,打得鬼子魂飛膽喪,使鐵道成為殺敵的好戰場。微山島像一枚碩大的青螺,鑲嵌在微山湖的懷抱裡。它因殷微子葬於此而得名。島不大,長6公裡,寬3.5公裡,14個村莊依山傍水。 由於該島四面環水,到處都是茂密的蘆葦蕩,打起仗來,既利於進攻,又便於躲藏:鬼子不是受伏擊,就是被誘殲。因而,是鐵道游擊隊的根據地,也叫“抗日島”。在島上,導游不時告訴我們:這是抓鬼子擺“魚鉤陣”的地方;那是鐵道游擊隊突圍的地方。微山湖一帶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湖頭屋——用湖草搭起的庵棚,就在西三萬村西南的湖邊上。當年,鐵道游擊隊干部在這裡集中開會,也戲稱為“莫斯科”(謀事科)。湖頭屋往西3米遠就是湖溝子,一有情況,同志們就迅速轉移到蘆葦蕩裡。鬼子緊追,鑽得進去卻出不來,等於入了迷宮。是啊,朱毛游擊戰戰略的精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十六字訣”在這裡被運用到登峰造極。

微山島上的歷史遺跡有三賢墓,即:殷微子墓、春秋目夷墓、漢張良墓。其中,張良墓是三墓中最大的一座。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一幢,上書“漢留侯張良墓”。民間傳說,張良為防盜墓,曾命人一夜造墓108座,以為疑塚。張良墓確有多處,但張良的封地留城在微山島西約數公裡處,他晚年又避居在封地,死後葬於此,應該是很有可能的。張良納履是個經典故事。一日,張良在橋上散步,有位穿著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棄履橋下並命其撿回為他穿上,張良照辦了。老人認為孺子可教,此後連續三個五日約其在橋上見面,前兩次老人均先於張良到達,老人不悅,直到第三次張良按時到達後,老人才露出笑容並從懷裡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書,說:“讀了這本書,就可以成為皇帝的老師。這話會在十年後應驗。十三年後,你會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那塊黃石就是我。”天亮時,張良看老人送的那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又叫《黃石兵書》。這個故事將張良恭謙、勵志、守時、敬業等品質表達的淋漓盡致。果真,張良後來幫助漢高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將領。但是,在漢代開國元勛中,能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不過張良是個例外,他以其極高的政治智慧及長於謀略的本領,不僅得到了劉邦“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的美譽;更可貴的是,他以其明哲保身、韜光養晦,善始善終的風格始終讓劉邦信任,劉邦一生最喜歡狎侮捉弄讀書人,又多猜忌之心,然而對於張良,則自始至終不敢失禮,且始終不起疑心。漢高祖五年(前202),張良勸說劉邦接受婁敬諫言,以長安為都城,東控崤、函之險,南憑巴、蜀之財,北據畜牧之野,安則收郡國租賦彙京師,危則順流而下以應變。入關後,他一度學道養性,不問政事。後為太子少傅,屢次諫劉邦勿輕易更換太子。

我在上課時,曾經告訴學員,從政者無外乎三種角色:為僚、為吏、為官。僚,即幕僚,是輔佐為官者的,其要訣為“定位准”——做好參謀,當好助手;“職責明”——參與政務,管理事物;“本領大”——應對時局,應付領導。為僚不易,不易就在於他既要發揮自己的才能,又要取得為官者的信任,沒有才能難以得到為官者的信任,而有才能也未必能得到為官者的信任,更何況為官者是在不斷流動的。“交淺言深”為與人打交道之大忌,與為官者交往更是如此。為僚者要想得到成功,必須把“出點子”和“抬轎子”處理好,不會出點子,為官者不器重;不會抬轎子,為官者聽不進。因此,為僚者必須認識到“抬轎子”在前,“出點子”在後;“抬轎子”為主,“出點子” 為輔;“抬轎子”是長久的事,“出點子”是一時的事。如此,點子才能“入耳、入腦”,這點上張良不失為為僚者的第一高人。

啊,偌大個微山湖,湖面上你流動的是歷史,湖底下你積墊的是文化!


精選遊記: 濟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