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的行記——龍虎山

作者: joycelee

導讀小魚因為學了王勃的《騰王閣序》,於是就頭腦發熱的一個人背個小包袱跑到了江西,去看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騰王閣。誰知騰王閣其實也沒有多少超脫,游人四溢,繁雜不堪,樓上的紀念品商店比文物收藏還多。隨後小魚就像個流浪的乞丐一樣,漫無目的的,跌落在南昌最繁華的商業街上,無聊。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小魚突然在人群裡發現了個好久不� ...

小魚因為學了王勃的《騰王閣序》,於是就頭腦發熱的一個人背個小包袱跑到了江西,去看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騰王閣。誰知騰王閣其實也沒有多少超脫,游人四溢,繁雜不堪,樓上的紀念品商店比文物收藏還多。隨後小魚就像個流浪的乞丐一樣,漫無目的的,跌落在南昌最繁華的商業街上,無聊。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小魚突然在人群裡發現了個好久不見的朋友。驚喜,寒暄,然後小魚就准備大談自己對於騰王閣上建電梯的萬般抱怨,可是朋友拎著一大堆購物袋,手機響個不停,小魚只好很識趣的住了嘴。這個時候朋友突然說,阿魚,你去龍虎山吧,你肯定喜歡。龍虎山?小魚一臉茫然的,哎呀,好土的名字呀,朋友正色說,別胡扯,那是江西四大名山之一呢!

反正左右無事,小魚問明方向,前往鷹潭,向龍虎山挺進。

(一)瀘溪竹排

龍虎山美在哪裡?如果讓我挑,小魚說最難得的,就是這條瀘溪河了。小魚見過了很多名山,她的家鄉就有五岳之首的泰山,可是小魚總是以為有山有水才能算水土豐美,可惜天下的名山幾乎都與大川不相連,這龍虎山卻是與瀘溪脈脈相依的。

瀘溪,形似漓江,勝似漓江。

知道嗎?你看見瀘溪的時候一定會不由自主的唱起一首老歌——《閃閃的紅星》。因為在我看來竹排幾乎就是瀘溪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份協調和愜意實在讓人舒服。瀘溪是碧的,竹排是青的;瀘溪清澈娟秀,竹排玲瓏野趣。竹浸在溪水裡,看上去是那麼的自然輕靈,竹排是古老的,可是卻沒有時光潛遺下的痕跡,沒有沉重蒼老的感覺,你看到的只是一派純純的天然,沒有絲毫的造作。

瀘溪雖然名字上帶了一個“溪”字,但其實並不淺,只是她太清,一年四季都是碧青色的,陽光下波光蕩漾,可鑒毛發。在她的懷裡,就算用游船行走也未免有負她的清麗脫俗,更別說開進輪船來糟蹋她的安寧了。只有竹排,能把她的清秀稱的剛剛好,清而不媚,渾然天成。

坐在竹排上,你看見自己就仿佛是平平的行進在水面上,腳下滲著溪水,漫著你坐的竹椅的腿兒。於是我干脆脫下了鞋,光著腳做了回“赤腳大仙”,看著溪水慢慢的漫過自己光潔的腳面,那陽光下的清涼滋味,比三伏天裡的冰鎮可樂還叫人舒服。竹排的漂流,幾乎就要帶著我跳出人世的塵囂,融化在的瀘溪的水中了。

我看著兩岸旖旎的風光,惶惶然幾乎要以為自己到了天上,在人間,還有如此清澈的水域嗎?又或者,這已經是天上的銀河?我不由的又想起了漓江,那江面上漂浮著的垃圾污穢,沉沉的水色,實在讓人提不起胃口來。於此,我才終究明白了那“形似漓江,勝似漓江”的涵義了。

我坐在竹排上,看著瀘溪幸福的流淌,衷心祝福她可以永遠這樣美麗。

(二)石頭傳說

龍虎山的文化底蘊,可以說是相當深厚的,在這裡,幾乎每一座山峰,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典故和傳說。龍虎山共有99峰,24岩,如果一一寫來,恐怕可以寫成一本中國的神話全集了。

這裡的像鼻山較桂林的形體小而更姿態更為活潑,傳說它是桂林像鼻山的孩子,偷跑出來玩卻忘記了回家的路。這裡的一線天崎嶇回折,其間還有天然的石階就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蓮。這裡的十得十不得更是惟妙惟肖,其中最負盛名的應該就是天下奇絕的仙女岩了。

小魚說她是天下奇絕並不誇張。仙女岩隱藏在山陰的一處深凹,形態上就仿佛剛從瀘溪沐浴而出的神女,根絲不掛,女子的私處,真真的展露在你眼前。很多外國游客把她稱為大地之母並不為過。小魚暗暗的觀察著四周游客的反應:饒有興味者有之,大聲感嘆者有之,掩面含羞者有之,認為有傷大雅者有之……而在這眾多的眼光裡,仙女依然坦然而從容,她的聖潔和純真給了人不可言喻

的震撼。微風吹來,也許你這一刻所體會到的,是你從來也沒有體會過的崇敬,崇敬自然的偉大,生命的偉大,母親的偉大,這種感情,沒有造作和虛偽,單純的無瑕無垢。

站在岸上,你甚至可以看見一位名人——一塊魯迅石。從一個側面望去,那突兀在水中央的巨石就是一尊道地的魯迅木刻像,那突出的前額,濃重的眉毛,粗黑的短髭,凝視的眼神,面容依舊是那麼的嚴肅和沉重,莫非又是在構思一篇鏗鏘有力針砭時弊的檄文?想起他那句名言“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來,他出現在中國道教第一名山,倒是別有一番趣味的。

魯迅石的斜對岸的山巒又把我帶入了另外一個文明的神話裡,那座山的外型恰恰像極了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都說獅身人面像是天外文明的遺物,那這龍虎山的獅身人面是不是也與UFO有關?

我目不暇接,甚至沒留意到一群鴨子正從我身邊游過,它們引吭高歌,嘎嘎作樂,自得的根本無視人類的存在。小魚幾乎被這可愛的景致弄昏了頭腦,以至於忘記自己該下排上岸了。

(三)千古懸棺

龍虎山有三絕,其中就有這千古懸棺。懸棺也叫崖墓葬,是我國多種墓葬中最古老也最特別的一種。坐在竹排上順壁仰望,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石洞,裡面安放著或一或二的棺木,有的洞口還有泥築的平台。據說龍虎山的懸棺大多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遺跡,這裡也是中國崖墓葬的發源地。那個時候由於戰爭頻繁,民不聊生,所以選擇了高不可攀的懸崖絕壁作為死後的安身之所,以示後人的“趨吉”和“盡孝”之意。

懸棺最引人注目的是:懸棺是怎樣放上去的?據小魚的實地觀察,那些懸崖臨水的也就是安放棺木的一面,傾斜度大都接近或者超過90度,上下並沒有可以攀緣的跡像,別說把棺材扛上去,就是想空手爬上去也要費不少力氣。

好在現在有重新安置懸棺的表演,於是我們也就可以清楚的看明白懸棺的安放過程,那是采用一種“采吊籃”的方法把棺木蕩進去的。可是即使這樣也還是有幾具棺木的地理情況實在沒法對他的安放做合理的解釋,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鷹潭旅游局懸賞30萬,征集合理可行的解釋方法。可惜小魚長的是魚木腦袋,所以想破頭也沒個所以然,如果你去的話,可不要錯過發財的大好機會喲!

(四)道都仙府

其實小魚很是孤陋寡聞。龍虎山早在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的第一回裡就明明白白的露過臉。那回的題目是《張天師祈襄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這裡提到的張天師,就是在龍虎山煉丹的張道陵了。

走進張天師的天師府,迎面的場子裡就是一張中氣飽滿的太極八卦圖,在陽光下黑白分明,別有氣派。院子裡有很多參天大樹,用圍欄圈起,一看就是爺爺輩的老樹了,但仍是枝葉豐滿,氣宇不凡,頗有幾分道家仙風道骨的莊重和飄逸。小魚在那個幾停幾進的大院子裡寧靜著,不願意出一點聲響,生怕破壞了這神秘而甘淡的氣氛。

知足知止,不有不恃,清心寡欲,清淨無為。愛玩愛鬧愛說話的小魚竟然真的沉靜起來,做了一回無語箴言的觀者。

(五)上清古鎮

比起神秘的深奧的道教理論,小魚還是比較偏愛市井小民的生活。也許是從小生長在城市裡比較憋悶,小魚愛那種質樸的鄉村索居。隨隨便便的走在上清古鎮的石板路上,一家一家的店鋪逛過去,買東西倒是次要,關鍵是喜歡那些好美的老房子。

每一間都是高高大大的門臉,高高大大的門檻,幾乎全木質的結構,一層上面有小小的二樓和更加窄小的閣樓,昏昏暗暗的堂屋裡不知道藏著多少幽深的故事。走在吱吱啞啞的樓梯上你能感覺到撲面而來帶著朽木味道的潮氣,古老,大概就是這種味道吧?

每一家的房子背後都是清澈的瀘溪河,放眼望去是那種很養眼的柔軟的水藍色。河水在暗暗的流動,蘊藏著生機,那種內在的生命力博大而不可抗拒,似乎可以在瞬時造就一切,也可以在剎那毀滅所有。我看見河面上有來來往往的竹排行走,有成群的鴨子閑散的悠游,有那種“漁歌互答,此樂何及”的意境。河邊有上清鎮的女子在清涼的河水裡漂洗衣裳,一雙手浸的有些發白,她們的表情安詳而平和,這是她們生命裡普通而又普通的一天。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也能成為一個上清古鎮的洗衣女子,洗出一輩子安靜而簡單的生活。

我坐在上清古鎮的夕陽下,一抹橘紅染上我的發梢,我端起一碗板栗酒,醇醇的,咽下一口……正是:

山樓歷歷倚雲天,水氣空蒙屋角懸。

鳥立瘦藤閑似我,魚飛碧浪淡於仙。


精選遊記: 龍虎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