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衝:報恩與寡恩

作者: chc4123

導讀韶山衝:報恩與寡恩 ——2005年國慶節心願之旅之一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教授 陳海春 2005年是我們大學畢業走向社會25周年的紀念年。為了慶幸我們這幫當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但現在還能幸存於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壓力並存、前進與風險並存的社會中,我們班幾個好事之徒很早就策劃了這個次國慶節自駕車游。10月2日,部分人從武漢� ...

韶山衝:報恩與寡恩

——2005年國慶節心願之旅之一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教授

陳海春



2005年是我們大學畢業走向社會25周年的紀念年。為了慶幸我們這幫當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但現在還能幸存於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壓力並存、前進與風險並存的社會中,我們班幾個好事之徒很早就策劃了這個次國慶節自駕車游。10月2日,部分人從武漢出發,部分人從深圳出發,彙集於湖南南部。由於我們最後一站的南岳衡山又稱為壽山,所謂壽比南山,而期盼長壽又是絕大多數人的心願,所以一般到衡山游玩都稱為心願之旅,官方的廣告詞上也是這樣寫的。入鄉隨俗,我們也就將這次旅行稱為2005年國慶節心願之旅,於是有了這四篇心願之旅游記。

我們的第一站是毛主席的故鄉——韶山衝。韶山衝去年我來過,曾經為此寫了一篇游記:《韶山衝: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寫的是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和方略魅力(見chc4123.bokee.com)。但是,菩薩年年拜,心得歲歲新。今年我在給我校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和MPA的學員講課中,重點談了政治家如何處理做人和做事、家庭和子女的一些問題。這不僅是領導學中必須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當代領導者頗受困惑的問題之一。客觀的說,毛主席在這方面既有成功之處,也有疏漏之處,但是從韶山衝的角度來看,成功之處大於疏漏之處,有許多東西是值得探究的。

我們下車後首先到毛主席塑像下向老人家報到、鞠躬、請安、問好,而後就到了正對毛主席塑像的毛家祠堂。毛家宗祠建於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坐東南朝西北,建築面積668.8平方米。祠堂分為三進,第一進是戲樓,戲樓上有副對子:不大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勝神,橫批為:鑒古觀今;第二進是中廳,是全族議事、祭祀和設宴的地方,也是1925年楊開慧辦夜校的地方;第三進為敦本堂,為供放祖宗牌位的地方。1959年毛主席到韶山來到毛家祠堂,一進門就說:“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作個揖再說!”現在祠堂裡主要展出家世祖源、家規家訓、滿門英烈等。這裡還展出了許多毛主席給他親朋好友書信的照片,從這些照片裡,我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毛主席是一個極懂得和處理報恩和寡恩關系的人。這是因為,毛主席既是一個中國人,也是一個政治家。中國人是講親情的,政治家是講感召力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和政治家,毛主席是懂得報恩之人。首先,他並不是僅僅為私利而報恩,家鄉及親朋好友的確是他干革命最初的根據地和依靠的基本力量。1925年,他回鄉開展農民運動時在韶山衝召開過各種小型的會議,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元旦,他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時,在韶山衝召開過調查會。至於那著名的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更是得益於家鄉父老鄉親的實踐和智慧。其次,毛早年也好交友,那些與他徹夜交談的朋友,不僅給了他許多信息,也給了他許多態度和感情。對這些早期的信息提供者和情感交換人,毛是沒齒不忘的。再次,就是少數當年沒有善待毛的人,由於事過境遷,毛也坦然對待。如解放後,毛在家宴上,向湖南的一些老朋友打聽當年要趕走的湖南第一師範校長張干, 1951年秋,張干應毛主席之邀赴京。到京後,毛主席又請來青少年時代的師友到中南海一起吃飯。席間,張干一邊吃,一邊對當年那場學潮作檢查。主席輕輕擺擺手說:“我那時年輕,看問題片面。過去的事,不要提它了。”

——作為一個中國人和政治家,毛主席是懂得不能全報恩之人。首先,毛主席的報恩是有原則也是有選擇的。他清楚地知道:親戚和朋友都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親戚是以血緣為連接紐帶的人際關系,朋友是以交情為連接紐帶的人際關系。因此,他在對待親戚和朋友問題上的突出特點是:親戚以父母血緣遠近論;朋友以當年交情親疏論。其次,毛懂得“眾人幫一人容易,一人幫眾人難”的道理,那麼多人知道當初那個“十三伢子”,如今在京城做了“皇上”,何等了得;如果巴結的上,不僅自己可以到京城風光一回,就是家鄉的“父母官”也未必敢得罪本大爺。毛主席是不會給這些人機會的,也沒有那麼多資源給這些人。在毛家祠堂展出的主席給他表親文明九邀請進京的函件上明確寫道:“你有關鄉間的事情告我,可以來京一趟。……其他的人不要來”。 其次,對於那些打著毛旗號,特別是對那些來過北京回去又耀武揚威的人,毛主席要求就更嚴了,1954年4月,主席在致石城鄉政府信中說:“我的親戚唐家坨文家,過去幾年常有人來北京看我,回去之後,有些人驕傲起來,不大服政府管,這是不對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鄉裡眾人一樣,服從黨與政府的領導,勤耕守法,不應特殊。請你們不要因為文家是我的親戚,覺得不好放手管理。”

——作為一個中國人和政治家,毛主席是懂得寡恩之人。毛不僅通曉歷史,而且經常“反彈琵琶”,自稱為“翻案派”。他明知道“刻薄寡恩”是歷代評價皇帝的貶義之詞,但還是要表現出“寡恩”的一面。他知道“寡恩”是政治家必備的品質,不寡恩就沒有原則性,不寡恩就沒有選擇性,不寡恩就沒有區別性。湖南“人傑地靈”,湖南人點子也多,借主席之力完成自己的想法,這是多美之事。我讀過《毛澤東書信選集》,對毛主席“做事以事論,私交以私交論,做事論理、論法,私交論情”的做法,甚感欽佩。例如,1950年4月18日(見本文的題頭照片),主席青少年時期的同學毛森品要求推薦參加工作,主席回信說:“吾兄出任工作極為贊成,其步驟似宜就群眾利益方面有所贊助表現,為人所重, 自然而然參加進去,不宜由弟推薦,反而有累清德。”陳玉英曾是毛主席和楊開慧成家時的保姆,其女孫燕1957年寫信給主席要求推薦上學。主席回信說:“升學的事,我不宜向學校寫信,能否考取,聽憑學校。”而他在致周敦祜的信中說得更直接:“我對學生入學的事,都不直接干預,因此,不能滿足你的要求。”正如他在致彭石麟的信中說的那樣:“我不大願意為鄉裡親友形諸薦贖,間或也有,但極少。”

——作為一個中國人和政治家,毛主席是懂得不能全寡恩之人。一個全寡恩的人在組織內將沒有良好的政治口碑,如此就不會有更多的人追隨其後,而政治就是這樣一種事業:“支持我的人越多越好,反對我的人越少越好。”一個全寡恩的人在組織外將沒有良好的為人口碑,如此親朋好友會怨恨你。1959年6月,毛主席回韶山期間主要做了9件事:到父母墳前念養育之恩、看望鄰居、到自家舊居、了解群眾生活、關心韶山建設、尊師重教到學校、到韶山水庫游泳、勿忘祖輩到毛家祠堂、請60歲以上的老人吃飯。他還寫了一首一首《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在父母墳前,主席鞠了三個躬,口裡念道:前人辛苦,後人幸福。在自家門前的場坪裡,主席與當時在場的人一一握手,連小孩子也沒落下。握過手,主席喊道:來來來,大家站到一起來,照個相,作為留念。正是主席這些不經意的舉動讓多少當年目睹他豐采的人贊嘆不已。此外,毛的這種不寡恩的態度和做法對他家鄉人受益太大了。當年主席指著對面的山(現在紀念園位置)說:“韶山是個好地方,將來要在這裡搭只把茅棚子,開只把會。”主席離開韶山後不到一個月,就有設計院的人來韶山進行規劃,而今,幾個茅棚子建成了一個旅游名城。就是要進毛家祠堂看看,如今一個人也要收“十元大洋”,沒有主席你會給嗎?

韶山衝,老人家,我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您,我們還會來看您的!


精選遊記: 韶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