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衝: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平安

作者: chc4123

導讀韶山衝: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平安 ——2005年國慶節心願之旅之二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教授 陳海春 從毛家宗祠出來向右走一段,翻過一座小山,就到了每來韶山衝必去的毛主席故居,這個地方主席在世時稱舊居,門牌上的匾額是郭沫若題寫的;主席去世之後稱故居,門牌上的匾額是鄧小平題寫的。故居,位於韶山市韶山鄉韶山村土地衝上屋場,坐� ...

韶山衝: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平安

——2005年國慶節心願之旅之二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教授

陳海春



從毛家宗祠出來向右走一段,翻過一座小山,就到了每來韶山衝必去的毛主席故居,這個地方主席在世時稱舊居,門牌上的匾額是郭沫若題寫的;主席去世之後稱故居,門牌上的匾額是鄧小平題寫的。故居,位於韶山市韶山鄉韶山村土地衝上屋場,坐南朝北,系土木結構的“凹”字型建築,總建築面積472.92平方米。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在這裡,並一直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離開這裡外出求學。1929年,故居被國民黨政府沒收,遭到破壞。1950年按原貌修復。毛澤東的臥室與其父母臥室相鄰,內有床,床邊掛桐油燈,陳設非常樸素。不過給我影響最深的還是掛在牆上的毛主席和楊開慧的照片,這篇游記就從楊開慧照片寫起。

1918年,26歲生日前夕,毛第一次離開他的家鄉湖南來到北京。在北京他找到了一份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做資料員的工作,月薪八塊大洋。收入少倒不是太大的問題,關鍵是地位過於低下,讓毛不大好受。毛不是一個甘居人下的人,可在這裡他不是什麼長沙才子,而只是靠兩只蒼白的手整理書刊的雇員。毛通過他的簽名簿認識了一些新文化運動的頭面人物,但他傷心地回憶道:“我曾經試圖同他們交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可是,他們都是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管理員講南方話。”不過不要緊,還是有人愛聽毛的湖南話,還是有人會把他看成是長沙的才子。那就是曾經在湖南第一師範教過毛,並於1918年離開長沙執教於北京大學的倫理學老師楊昌濟先生,以及他的愛女楊開慧。據毛澤東在陝北對斯諾所述,正是這時“我遇見並愛上了楊開慧”。

楊開慧,字雲錦,乳名霞,湖南省長沙縣人,1901年11月6日出生於長沙縣板倉鄉。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思想進步,蔑視封建習俗,抨擊封建禮教,是湖南在男子中學讀書的第一批女生之一。可以想像一個17歲的少女,看到一個26歲的青年,會認為他是何等的成熟,對他是何等的崇拜。1920年春天,為了躲避湖南軍閥張敬堯的迫害,並作為驅張請願團團長的毛,再一次來到北京,之後兩個人關系的發展就加快了許多。毛到北京一個月後,楊昌濟老師不幸病逝,不久,楊開慧隨母親回湖南。同年末,楊開慧與毛澤東結婚,取消了坐轎、婚禮,以示“不作俗人之舉”。從此以後,楊開慧就是毛主席的伴侶、同志和學生。

除了主席早年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位女性不算,毛後來前後與三位女性結為夫妻,一個是楊開慧、一個是賀子珍、一個是江青。相比而言,我以為楊開慧最應該被推崇。這是因為,楊開慧比賀子珍的才氣要多一些,而比江青的德行要好一些。1921年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後,楊開慧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她跟隨毛澤東到長沙、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協助毛澤東宣傳革命思想,發動工人運動,開展農民運動。她擔負過中共湘區委的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在上海工人夜校教書,和向警予一起開展婦女運動;為毛澤東抄寫文稿,毛澤東早期的一些著作大多凝集著她的心血。毛澤東曾說:我這個好秘書,抄寫起來,又快又好。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她和3個孩子回到板倉老家。她積極組織板倉一帶的地下黨員、農會骨干,建立地方武裝,懲治惡霸,救濟貧民。而此時,湖南軍閥因痛恨在井岡山領導革命鬥爭的毛澤東,千方百計尋找其親屬來迫害報復。1930年10月下旬,她和兒子毛岸英被敵人密探發覺而遭逮捕。1930年11月14日,她被害於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時年僅29歲。對於她的死,主席是極為痛心的,他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57年2月,楊開慧當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請求抄寄毛澤東1920年寫給楊開慧的那首《虞美人·枕上》。這有一個典故:1920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在外地從事革命活動的毛澤東因為思念楊開慧而久久難以入睡,一首情深意長、纏綿悱惻的《虞美人·枕上》,躍然紙上,詞雲:“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楊開慧收到這首詞後,激動不已,忍不住悄悄讀給同在長沙福湘女中讀書的好友李淑一聽。楊開慧充滿深情地說道:“他的心蓋,我的心蓋都被揭開了,我看見了他的心,他也完全看見了我的心。”李淑一的來信,勾起了毛澤東內心世界難以平息的情感波瀾,他滿懷深情地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毛岸英,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8歲時,由於母親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後,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以後,由於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在蘇聯期間,他開始在軍政學校和軍事學院學習,以後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曾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岸英遵照毛澤東“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解放初期,任過工廠的黨委副書記。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動請求入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和秘書。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軍轟炸機突然飛臨志願軍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幾十枚凝固汽油彈。在作戰室緊張工作的毛岸英壯烈犧牲。這是毛澤東一家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的第六位親人。

毛岸英的死對主席來說是極為痛苦的事情,是中國革命事業的損失,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件事情。不為逝者諱,不為名人諱,是歷史的進步, 《作家文摘報》第429期刊登了當時在現場,同為參謀,成功逃生一位同志的文章,講了當時的情景。不論這位同志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但是我們不妨去看看1941年1月31日,毛主席針對毛岸英幾次說他想從政一事,給兒子的一封長長的回信:“你們長進了,很喜歡的。岸英文理通順,字也寫得不壞,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你們有你們的前程,或好或壞,決定於你們自己及你們的直接環境,我不想干涉你們,我的意見,只當作建議,由你們自己考慮決定。總之我喜歡你們,望你們更好。

”但是,毛岸英沒有聽進去主席的話,一味著要從政,對此,主席也只好同意。我以為,毛岸英當初聽他父親的話早年多搞一點技術,不要從政太早,結局會不同的多。

歷史不能假設,領導不能選擇,這也是從政的經驗之談!


精選遊記: 韶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