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不倦的桂林山水(二)

作者: 五月榴蓮

導讀(三)遇龍河漂流 二十八號早上七點半,我們到街上吃著名的米粉。當地人天天吃米粉做早餐,湯粉、炒粉、鹵粉、螺螄粉,家家攤子的味道都不同,調料卻少不了有辣椒,酸豆角甚至酸筍。我們吃起來也很合口味。以後的幾天,忍不住天天早上吃一碗,回京後還念念不忘,可惜在北京別想吃到這樣地道的口味。 八點鐘,頭天約好的導游黃燕紅小姐在西街口等我們,這天的� ...

(三)遇龍河漂流

二十八號早上七點半,我們到街上吃著名的米粉。當地人天天吃米粉做早餐,湯粉、炒粉、鹵粉、螺螄粉,家家攤子的味道都不同,調料卻少不了有辣椒,酸豆角甚至酸筍。我們吃起來也很合口味。以後的幾天,忍不住天天早上吃一碗,回京後還念念不忘,可惜在北京別想吃到這樣地道的口味。

八點鐘,頭天約好的導游黃燕紅小姐在西街口等我們,這天的安排是導游帶我們騎車到碼頭,坐竹筏游遇龍河“十裡畫廊”,到工農橋上岸繼續騎車,沿途去月亮山、蝴蝶泉、陽朔大橋。

這位黃燕紅導游,在以後的幾天游玩裡也和我們頗多淵源,她是當地的農民,家裡種的稻子夠一家人吃飯,也有果樹,農活不算太忙。她考了導游證,每天在西街招攬生意,像這樣帶路一天,掙十塊錢,如果是黃金周可以掙到三十至五十元。這樣每天買菜的錢就掙出來了。她頗滿足地說,“總比在外邊打工強”。她的老公平時幫人裝修,有輛摩托車,每天早晚接她,有時也載載客人,能掙些車費。

這樣聊著天騎車走了約半小時,開始是走山間公路,後來是村寨間的砂礫土路,一路穿村越寨,驚走土雞無數。到達遇龍河碼頭時還不到十點鐘,天色很好,太陽不是很烈,從碼頭下幾級石階就是遇龍河,停著許多竹筏,筏子是十來支碗口粗的粗竹捆扎而成,兩頭彎彎翹起,筏中間並排固定兩只竹椅,椅後一把陽傘,筏工站在筏後部,撐一杆三米長的粗竹操控筏子。

從這個碼頭到工農橋就是所謂的“十裡畫廊”,彎彎折折的遇龍河水路長六公裡,中間經過六個水壩,所謂水壩,因是從上游向下走,水勢漸低,石塊築起水壩攔河形成有落差的兩段水域。坐筏子漂下來需要兩個小時,一個人是五十五元,筏上給游客配有救生衣。筏工們全是經過旅游部門考試,擁有合格證的。碼頭有一個總調度負責分配筏工,允許出行的筏子還會領到一紙證件,在經過中間一道水壩時交回給管理人員。

上筏子坐定,筏工一竿撐到水底,筏子穩穩漂向河中心。水面不算寬,沿河兩岸是高大的鳳尾竹,其後掩映著一座座陡峭的黛色山頭。桂林的山和北方不同,北方的山連綿成脈,起伏不斷,遠遠地仰看群山,感覺自己像蹲踞在盆底。這裡的山卻各自成山頭,山如近在眼前,兩側陡直,植被豐富。似乎只有下到這座山的山底,才可以攀爬下一座山,可是望望這山陡陡的樣子,又覺得是斷然無路可爬的。筏工一路指點著兩旁的山,告訴我們哪個像“老鼠爬山”,哪個像“駱駝過江”。看去果然有幾分相似。

站在筏頭,轉過一個水彎,視野陡然開闊起來,遠處岸邊的鳳尾竹比一般的竹子漂亮,一簇簇挨挨擠擠長在一起,頂上的葉子彎彎垂下來,正像飛禽的尾羽。偶爾看到一只泊在岸邊的筏上,站著幾只魚鷹,閑閑地曬著太陽,卻不見撐筏人。

再向前時,筏工吆喝著“要過壩了,坐好啊”,果然前邊看到了一道石壩,石壩上下的水面落差有三十至四十釐米,水流從石台邊向下流去,形成小小的瀑布,看去水勢頗急。退回小竹椅坐定,筏子直衝向水壩,借著水勢,向壩下衝去,到達水壩邊時,筏子前半部懸在空中,長長彎彎的筏頭翹在半空,身邊激躍的水花濺上光裸的小腿,忍不住叫出聲來,腿也高高地抬起來。前半截筏身落到下層水面時,筏工竹竿向後撐去,伴著轟鳴的水聲,筏子穩穩地平落在水面。回身看向後邊的筏子,都是如此激躍而下,筏上的游客激動莫名,筏工卻是司空見慣,氣定神閑。

經過了這個水壩,再遇到時便不再這麼驚訝,這個季節水勢不夠豐沛,有的水壩只有半截有水,或只有淺淺一層水花,筏子不能撐過去,我們要下到壩上,筏工把竹筏拖過半截,翹在壩上,我們坐上後,再撐過去。據說水勢足的時候不須如此,借著水勢衝過去更過癮。

水上偶有固定不動的寬筏,由二十多支粗毛竹扎成,筏上有柚子、桔子、西瓜、柿子,還有冰箱鎮著酒水飲料。據說電線是從水下接到岸上的,真是令人咂舌。筏上的都是婦人,殷勤地勸著你買些水果。這個季節沙田柚還不成熟,只有蜜柚,大的五塊錢,小的三塊錢,要了一個小的,攤主拿出小刀片,在皮上淺淺劃了四刀,頂上再劃個圓,剝開來,四片柚皮分開,露出飽滿的果瓣,柚子的清香立時散發出來。

竹筏輕輕滑行著,水面清澈見底,水草和石塊忽隱忽現,口中享受著柚子的清爽微苦的味道,聽著遠遠的大竹筏上傳來的歌聲,是熟悉的“劉三姐”的弦律,回身請筏工也唱和幾句,他憨憨笑說不會啊,過一會兒,身後卻突然冒出一句“船頭~~船尾~~都是~~歌啊~~~”,倒也味道頗足。正樂著,筏工的竹竿撐到水底,卻沒拔出來,我們的筏子卻向前衝去,獨留下河中央插著的一截竿頭。筏工急忙央旁邊筏子幫忙去撈,自已摸出一只短竹棒蹲下劃水,我們已笑成了一團,取笑他把兵器都丟了。

上到岸上,謝過筏工,取回自行車,會合了導游,繼續我們的行程。時間已近中午,導游應承帶我們到月亮山一帶吃農家飯。前行不多遠,進到一個小村寨,上到一家“望月樓”的二樓,臨窗西望,正是月亮山。此山所以得名,是因為山峰中有一個圓圓的洞,從不同角度望過去,在後山的映襯下,正像是一輪圓月在不同的季節裡展露出上弦月,下弦月,滿月。造化神奇啊,鬼斧神工啊,除了這樣的感嘆,找不出別的形容了。

在店家的推薦下,點了一個土雞,這也是網上兄弟們竭力推薦過的,不過貴了點兒,網上都是五十塊錢夠了,店家要五十八一只,想侃侃價,老板娘就期期艾艾地說著:我養了九個月啊。。。。。。也罷,就點了只板栗土雞,竹筍,都是山野村飯。板栗是現剝出來的,土雞是當場捉來的,還有一缽新鮮的紅米飯,每人都比平時多吃了兩碗。吃飽了才有勁兒玩,下午繼續騎車漫游,沿途經過大榕樹,蝴蝶泉,不時停車駐足。回程經過陽朔大橋,特意繞路上橋看看,橋兩側都是山水相連,不同的是南側停了許多漁船,也多民居,而北側則安逸得多,靜靜的水面一覽無余,導游指點著,“繞過那彎水面,就是印像劉三姐的表演場地”。並且極力推薦我們晚上去看一看,主看台票價很貴,一百八十元一張票,她可以帶我們去村裡搭的台子看,在側面,距離略遠,但有望遠鏡,票價只要四十元。說得我們極為動心,商量著晚上去看看老謀子的大手筆。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