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如畫

作者: Walkerman

導讀婺源如畫——2001年5月婺源游記 (一) 出發 五一長假上哪兒?經過一周的苦思冥想,上網查資料,拜讀了Celli的《婺源大法》和以德胡人的《婺源攻略》後,深深被他們的文采吸引,加上從網上的信息看,今年五一,婺源不是個熱門的地方,於是我下定決心,去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一如既往地網上尋友,先覓得網友“透明的貓貓”(阿璇),約出來見面後,原來我們都是愛� ...

婺源如畫——2001年5月婺源游記

(一) 出發

五一長假上哪兒?經過一周的苦思冥想,上網查資料,拜讀了Celli的《婺源大法》和以德胡人的《婺源攻略》後,深深被他們的文采吸引,加上從網上的信息看,今年五一,婺源不是個熱門的地方,於是我下定決心,去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一如既往地網上尋友,先覓得網友“透明的貓貓”(阿璇),約出來見面後,原來我們都是愛好“背包游”一族,有相當的旅游經驗,志趣相投,自然一見如故。(閑聊中得知阿璇的單位,回想起同學海燕曾向我提到,她單位有一女孩,愛好旅游,……,不禁啞笑,尋思阿璇可能是海燕的同事,後來我拿著和阿璇旅游的照片給海燕看,海燕驚呼:“你們怎麼認識的?”越發覺得這事很滑稽。)

幾天後,阿璇說她又物色到一男一女兩網友,男的叫Leon, 從廈門出發,在上饒跟我們會合,女的叫Maggie,和我們一起從廣州出發。五一臨近,很難買著火車票,阿璇自告奮勇買車票。一天,她通知我們車票買到了,是4月30日晚23:30分2466次火車。我們約好30日晚22時在63層見面。22時,我准時到63層,不一會兒,Maggie也到了,我們興奮地談起旅游,等了好久,不見阿璇,快23時,阿璇打電話來,說快到63層,讓我們出來等車。車上寒暄一會,大家拿起車票一看,嚇了一跳,原來火車是23:13分發車,可惜此時為時以晚,廣州下著暴雨,從花果山到火車站的路上積水深,塞車,我們錯過了這趟車。在火車站辦完改簽手續後,已過0點,我們改乘1312次列車,8:45從廣州站發。火車站出來打車也麻煩,等了一個小時才打到車,還被其他車濺了一身泥水。狼狽回到家,一直睡到第二天7:30,匆忙涮洗後,趕往火車站。車開到電視塔下的天橋,便踟躕行駛,這時已是8:15分,我下車,向火車站奮力奔跑,花了約15分鐘跑到火車站,寬敞的入口處,只開個小門,排著百米人龍緩緩前行,我怕又誤車,想從出口處進站,被人攔住,我好說歹說,那人放了我進去。火車上跟阿璇會合,車上人多,我們沒座位,站著辛苦,我們去補票,阿璇說了不少好話,補了兩張硬臥。5月2日凌晨2時,我們到了上饒,先期到達的Leon幫我們找好住處,我們吸取教訓,決定早上買好回程火車票再走。

(二) 婺源概況

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自唐開元年間建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 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解放後劃歸江西省。這裡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聞名遐邇的當數大理學家朱熹、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和現代學者胡適等等。江澤民總書記的祖輩也在此生活,後來遷到揚州。(婺源縣有仕宦名人2665人,著作2180部,素有“書鄉”之譽。)它還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鄉民故居,應有盡有。這些建築,有前堂後堂先後序列者,有數十戶棟連片者,街巷由一式青石板鋪成,廊橋,路亭,門樓,店面,戲台…..。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之豐富,賢俊之廣眾而著稱。這裡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保留完美的明清徽派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活水亭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平靜清澈的星江河,黑瓦白牆的徽派建築,連綿百裡的茶嶺,淳樸的民風是婺源最真實的寫照,也是我在婺源最深刻的體會。

(三)李坑、汪口

黃昏時分我們來到了小橋流水人家—李坑,沒想到這時候村子仍然熱鬧非凡,村口停了許多旅游車,告訴我們此地已成為熱門景點。進村參觀10元/人,村子擠滿了旅游者,人群的喧嘩擾亂了村中的寧靜,只有貫穿全村的小河仍靜靜流淌。幾道小木橋、石橋連接村南北,小橋流水、古居倒影和岸邊美麗的浣紗女吸引眾多的攝影愛好者。村裡的客棧住滿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帶我們來到村尾他外公家,兩只燕子在李家屋檐做窩撫育小燕子,他們圍著我們飛,好奇地打量著我們。聽李老伯介紹,我們來到附近的李知誠(南宋武狀元)故居,李家後院有棵五百年的紫薇樹,樹身僅剩半棵,但全樹依然枝繁葉茂,用手指輕撓樹皮,全樹的枝葉會像癢癢一般搖晃,院角的古靈芝樹上長著幾個碩大的靈芝,鮮嫩可愛。李坑村民們文化功底之深,在家家的精彩對聯中得以體現,如李坑春藹堂的“疊鼓夜寒垂燈春淺,寫經心靜覓句堂深”和李老伯家中的“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正是如畫婺源的寫照。晚上在李家品嘗鮮美的農家菜後,我們三人泛舟河上,涼風習習,繁星點點,輕舟蕩漾,無比寫意。第二天清晨,我們辭別李老伯,霞光霧色中,小村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只有此刻才能體現李坑之美,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之間,宛若一幅明清時期的水墨畫。

聽說電影《閃閃的紅星》是在婺源拍的,我們在乘竹筏,體會“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小河清澈見底,一竹篙插進水裡,方知水深3米,我們贊嘆此處山水之美,船夫告訴我們,寧靜的江水也有洶湧的時候,98年的大水衝垮了村裡的一座百年木橋。汪口村最有名的是俞氏宗祠,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公尺,為清代中軸歇山式風格,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圖案百多組,工藝精湛,巧奪天工,被譽為“江南第一木雕”。

(四)曉起、江嶺、慶源、段莘水庫

上、下曉起是婺源文化生態村,老樹環抱、兩條溪流在此彙合。古樟:粗大的樹身要六個人才能合抱; 雙井印月:古井水甘甜可口,與這裡美味的土雞一樣回味無窮。江總書記的祖屋保留完好,他的祖先做了清朝的揚州鹽官後,舉家遷往揚州。今天的上、下曉起村同樣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攪得失去了往日的韻味。

卡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著,絲毫不影響我們欣賞秀麗的山水。這段山路險峻,我們欣賞風景的同時,還要小心被迎面而來的低矮樹枝刮傷。兩車交彙時,一車必須停住,一邊是山,一邊是河或水庫,轉彎往往都是九十度的,刺激得像是在坐過山車。。車子從下曉起上行約1小時,我們到達江嶺,欣賞壯麗的梯田。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 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綠油油的秧苗風中輕舞,令人陶醉。

從江嶺到慶源有半小時的車程。慶源是典型的古村落風景,與李坑風景相似,只是少了喧嘩,一條小溪穿村而過,古屋、古橋、古銀杏樹……,坐在“美人靠”上欣賞這一切,恍如隔世。慶源村由於偏僻,路難行,少有游人至此,聽說正在修路,恐怕日後這個寧靜的古村會失去古樸的韻味。

在慶源找不到借宿的地方,我們到段莘水電招待所住宿。在暮色中欣賞高山平湖(段莘水庫)也是一種美妙的感受。夕陽的余輝灑在湖面上,在金色的湖光山色中泛舟,樂趣無窮。

(五) 簧村、溪頭村、理坑

從沱口到沱川,一路上峰谷幽深秀麗,澗溪清澈碧透,森林花木相雜。滿目蔥蘢。幾處纖秀的瀑布引得我們贊嘆不已,售票員不屑地說“我家的景致比這兒好看多了。”接著他向我們介紹山裡如何之美,只是因山陡路遙,游人罕至。想起慶源之美,我們決定今天到這位老鄉的村裡看看。老鄉平和樸實,帶我們到簧村欣賞奇樹、古廊橋和粗壯的羅漢樹,它們倒映於潺潺溪流之上,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

這位老鄉姓葉,我們尊稱他為“葉大哥”。葉大哥住在溪頭村(此地不是東線的溪頭鄉),據說是婺源海拔最高的村子,溪頭村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 村口有幾株高大挺拔的紅豆杉,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梁和湍湍流水相映生輝。這裡山高霧多,因此茶質好,用清洌的溪水泡茶,分外香甜。我們隨葉大哥趟過一條蜿蜒的小溪,一道瀑布咆哮而至;我們驚喜萬分,好戲在後頭,葉大哥見我們興致如此高,又不辭勞苦帶領我們攀岩,爬到這瀑布的上沿,一道壯觀的瀑布出現了,我們不停地照相,想搶在天黑之前攝下處處美景。天色已晚,我們只好放棄爬山,欣賞更壯觀、高落差等大瀑布了。晚上熱情好客的葉大哥一家用豐盛的農家晚餐招呼我們,盡管從沱川到溪頭村山高路遙,但風光與先前去到的幾個古村落迥異,非常適合喜歡探險旅游的朋友。這樣的柔靜與安寧,空曠與深遠和桃花源般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

由於溪頭村每天只有早上5時一班車到婺源,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冒著滂沱大雨離開這裡,雨水夾著泥土衝向小溪,原本清澈的溪水變得渾濁,咆哮著衝向山谷,我們冒雨來到仕宦名村─理坑。理坑村原名理源,建於南宋初年,在明清時期出了不少尚書,他們告老還鄉後在村裡建起座座官宅,戧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永,院落多為三進、門口台階三級、門檻高,意味著主人的身份高。這裡的村民知書達理,鄰裡間相互禮讓,村民導游將千年前的故事娓娓道來,無一不讓你感受到名副其實的“理源”。

(六)思口、延村、思溪、漳村、王村

中午,我們來到網友推薦的思口畫友招待所,熱情好客的店主一家果然名不虛傳,這裡和溪頭一樣,吃好住好,價錢便宜,還能享受免費導游。當天下午,我們到延村和思溪參觀。延村現存56座古建築,是有名的商家院落群,每個院宅的門樓都是一個“商”,每戶都是高樓高牆,有防火的作用,前院都是“四水歸堂”,大部分的雨水由大門兩旁隱蔽的水管流入家中,陽光和雨水灑入天井中,有“肥水不流外人家”的說法;古代聰明的建築師利用鱉鑽洞的本領,讓它們鑿出下水道,由於鱉長壽,它能干很多很多年,由它鑿出的下水道不會淤塞,保持了院子的清潔干淨。更絕妙的是,這裡戶戶相通,在下雨天,村民穿家走戶,根本就不用打傘,而且腳不粘泥。

思口以北的漳村、王村名不經傳,畫友招待所的小王姑娘帶我們到此游覽,這裡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之間;可惜漳村那座漂亮的木橋昨日被大水衝垮,我們無緣目睹它的英姿。在這兒先乘船,到達對岸後再穿過山裡的古驛道就到了王村。路上可以摘山裡的野楊梅解渴,味道好極了。

(七)後記

婺源人傑地靈,以連綿的青山、碧綠的小澗、參天的古樹、古樸淡雅的廊橋和徽派古民居組合的自然景觀,加上深厚的文化內涵,百姓的淳樸(婺源每戶客廳的正中擺放著鐘、花瓶和鏡子,寓意“終生平靜”),如此高的境界使我們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婺源物產豐富,婺源四色特產中外馳名。它們分別是:

紅色的-荷包鯉魚:荷包紅鯉魚是全國為獨特淡水魚種,釣魚台國宴珍品。正宗的紅鯉魚腹部應該很大,形似荷包,因此而得名。

綠色的-婺綠(茶):早在唐代,婺源就是著名的綠茶產區,宋時被稱為全國六大絕品之一,明清入貢。有“茶鄉”之美譽。

黑色的-(龍尾)硯台:龍尾硯又稱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硯石產於婺源龍尾山,唐宋時,因婺源屬安徽古歙州轄地以州名物,故稱歙硯。”

白色的-江灣雪梨:江灣雪梨素有“江南梨王”之譽,貴為貢品。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