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行筆記(二十)加爾各答——破舊髒亂主題

作者: wydkj

導讀??我們在相當緊張的行程中,不惜安排一整天時間,飛行2500公裡來到這個孟加拉灣邊上的城市,有三個原因:第一,這是印度管轄面積最大的城市——也就是印度第一大城市;第二,這裡是泰戈爾的故鄉;第三,這是一個殖*民名城,西方電影裡描寫印度時這個城市經常被當作背景。??8:30,因為沒有合適的電源插座,方便面不能煮,每人吃了幾塊威化巧克力餅干充當早飯。考� ...

??我們在相當緊張的行程中,不惜安排一整天時間,飛行2500公裡來到這個孟加拉灣邊上的城市,有三個原因:第一,這是印度管轄面積最大的城市——也就是印度第一大城市;第二,這裡是泰戈爾的故鄉;第三,這是一個殖*民名城,西方電影裡描寫印度時這個城市經常被當作背景。??8:30,因為沒有合適的電源插座,方便面不能煮,每人吃了幾塊威化巧克力餅干充當早飯。考慮到今天出門肯定要在外面活動一整天,立刻下樓結帳,因為超過中午12點,又要算一天房費。結帳的時候盡量討好看店的經理,說我們很滿意他們的服務,會替他宣傳他的酒店,以後會有更多的中國人到加爾各答旅行的時候來住他的酒店,還親切合影留念。最後,我們希望在我們出去觀光的時候,把我們的行李寄存在他的酒店。有了前面的鋪墊,經理很高興地答應了我們的要求,而且,分文不取。因為時間還早,怕外面的店還沒有開門,出門前,我們特地向酒店經理討了一份加市地圖。

??加爾各答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印度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它是由16個學院(70多個系),5個大學學院和211個附屬學院組成的,注冊學生達十幾萬人,這些學院不僅僅集中在加爾各答市,而是散於整個印度東北部。我們本以為可以參觀一個類似我們中國北大清華什麼的有個很大的校園,這時才知道,只能看看臨近學院。酒店經理告訴我們,離我們住的市中心很近的地方就有加爾各答大學,而泰戈爾故居也非常近。於是,我們決定先去這個著名的大學看看,然後再拜訪泰戈爾的故居。

??出了酒店的門,哇,街上的情形和昨天夜裡那個近乎死了的“空城”完全不同,我們的酒店正好在一條主街道邊,街上全是人,穿著都很破舊,皮膚棕黑,汽車高音喇叭此起彼伏,很多汽車後面排氣管還冒著淡藍發黑的尾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灰塵,當然還有明顯的尾氣味道,街道兩邊的房子倒幾乎都是西式的,但外觀基本都殘破不堪,提醒我們,這些只是半個多世紀前的殖民痕跡。街道的地面就更不用說了,到處是垃圾和髒水,怪不得來之前,朋友們都提醒說,加爾各答是最髒亂的印度城市。

??經人指點,十分鐘的步行,我們在一條單向並排能走兩輛車的路旁,破舊的民房邊上,看見了一個大鐵門,鐵門上方弧形大門框上寫著“UNIVERSITY OF CALCUTTA”,當然,這只是加大的一個學院。校園是由四座樓房圍成的院子,沒什麼值得參觀的,而且校園裡空無一人,無從詢問這是個什麼學院。看了從酒店帶來的當天加爾各答報紙,才知道今天是當地一個重要的紀念日,紀念一個叫Netaji的印度自由鬥士,全市放假,學校裡學生和老師也全部放假。Netaji是聖雄甘地同時代的民族英雄,和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不同,他倡導暴力革命,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在印度獨*立史上有重大影響和地位,特別得到民眾的支持,甚至連加爾各答的機場也是以Netaji命名的。只是因為後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得到了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的認同,我們今天才更多地知道了甘地,而很少有人了解Netaji。這個被印度人稱為自由鬥士的人有句名言是,“給我熱血,我給你自由(give me blood, i"ll give you freedom)”

??在校園裡匆匆一逛,回到街上,我們才注意到這個UNIVERSITY OF CALCUTTA兩邊的街道上有很多舊書攤,多數是英文書,學科涉及廣泛,有不少是專業的英文版著作,當然還有原版英文小說,價錢也不貴,看樣子都是原來在學院上學的學生留下來的。可惜我們還有下面的行程,不可能多帶東西,不然真想多揀基本,無論閱讀還是裝飾書架都是不錯的。

??正當我們被這些舊書攤吸引的時候,突然側面的街道摩托車聲音大作,還有敲鑼打鼓的聲音(哦,只是打鼓的聲音,他們沒有用鑼的),一打聽,才知道,今天作為Netaji的107周年誕辰紀念日,加市有全市的大游*行,而摩托車隊的游*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們靠近摩托車隊,那些情緒高亢的游*行者以為我們是日本人,大聲讓我們加入游*行(據說Netaji在其革命鬥爭中曾經得到過日本的支持),還給我們發小旗,當然,我們除了湊熱鬧地喊兩聲“freedom”肯定不會參加游*行的。不一會兒,街上就開始有游*行隊伍開來,有汽車隊伍、行人隊伍、摩托車隊、甚至還有彩車隊,熱鬧不已,人們都顯得很興奮。

??離開加爾各答大學所在的街道,回到我們住的酒店所在的主街,已經是車水馬龍,人群川流,給人的感覺不是忙,而是亂。這裡的公共汽車幾乎都沒有門,也沒有看見明顯的車站標志,車開慢點,人們可以隨時上下,似乎都習慣了不等車停下來。公共汽車多數也沒有玻璃窗,窗子是用橫木條或鐵條攔起來的,也許是因為這裡天氣比較熱,車內又沒有空調提供,玻璃窗反倒顯得累贅了。但本來就破舊的公共汽車,加上窗戶上的橫欄杆,看起來更像國內運送牲口的棚車。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不急不緩地在街上行駛,夾雜著小汽車、摩托車、人力車、行人、乞丐、小販、頭頂物品的送貨人,混作一團,汽車的高音喇叭聲、電車的叮當聲、小販的叫賣聲、還有錄音機裡印度音樂和男女對唱聲,響作一處。我們突然感覺到,這好像才是印像中的印度。


精選遊記: 盧克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