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的天津文廟

作者: stone2.0

導讀人們對身邊的景物仿佛從來不在意,就像天津文廟就在我的辦公室對面,中間只隔著一條細小的馬路,但我在天津工作的這2年4個月的時間裡,從來沒有走到對面去拍照。 春節後就要離開天津了,忽然想起要拍一下這身邊的景物。中午吃過飯,我只穿了一件夾克就冒著寒風去拍照了。 附件:文廟介紹 天津文廟博物館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門裡大街。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 ...

人們對身邊的景物仿佛從來不在意,就像天津文廟就在我的辦公室對面,中間只隔著一條細小的馬路,但我在天津工作的這2年4個月的時間裡,從來沒有走到對面去拍照。

春節後就要離開天津了,忽然想起要拍一下這身邊的景物。中午吃過飯,我只穿了一件夾克就冒著寒風去拍照了。

附件:文廟介紹

天津文廟博物館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門裡大街。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天津衛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稱衛學,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後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衛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衛學亦改為州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學兩側增建縣學,形成府、縣學宮並列的格局,後在府學東側擴建明倫堂,占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文廟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築群。

文廟又稱孔廟,是尊崇和紀念孔子的廟宇,因與祭祀歷代名將的武廟相對,故稱文廟。文廟也是天津的學宮所在。明、清兩代曾多次對文廟進行修繕、增建,其中規模較大的修建有明朝天順、萬歷,清朝康熙、乾隆等幾次,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

文廟的平面布局,承襲了我國傳統的四合宮殿體系,由南至北分別由萬仞宮牆(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東、西兩側配殿等組成。其中有些建築名稱是文廟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著石橋的半圓形的水池子,來源於《周禮》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設置的四面環水的大學堂,人們踏上泮池,就好像進入了最高學府。在清代,對考取秀才的稱“入泮”。欞星門是一座巍然挺立著四根衝天大柱的牌坊。傳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欞星門,就可以得到神靈的保佑。

大成殿是天津市文廟博物館的主體建築,位於全廟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殿內供奉著孔子及孟軻、顏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顯示出孔子之學後繼有人,學子濟濟一堂。舊時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在此舉行,它是整個祭孔活動的中心。在天津按照舊時的規定,對於孔子,每年農歷春秋各舉行一次祭典。農歷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這時所有的學校都要放假,要集體向孔子行禮,還要吃一頓撈面,聊表紀念“孔誕”之意。另外,東、西兩側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賢人及歷代的名宦、鄉賢等。

崇聖祠就是後殿,為供奉孔子父母和五世祖先的地方。東門內的兩座過街牌樓也是文廟整體建築的一部分,此牌樓為二柱三樓式,木結構,造型奇特。橫額上有鎏金雕龍華板,精巧的鬥拱支撐三座“五脊六獸”的四阿瓦頂,加之華士奎書寫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寶點綴,使牌樓既氣勢雄偉,又玲瓏秀麗。這也是對孔子的頌揚之詞。

文廟作為天津的名勝已保存500余年。在津門,孔子作為聖人也被祭祀已數百年。

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廟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又撥巨款多次進行復原保養維修。1985年市政府撥款90萬元修茸並重建縣廟影壁、泮池和欞星門。1987年成立了文廟博物館並與同年十月對外開放。館內陳列有《府廟大成殿復原陳列》和《孔子生平展》,館內現藏文物主要是祭孔禮、樂器。比較重要的有編磬、古琴、古瑟、建鼓、應鼓、搏鼓以及銅爵、竹篚、竹籩等等,這些藏品表現了中華兩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館內還不定期舉辦“祭孔古樂演奏”。

http://www.lotos.com.cn


(天津文廟)


精選遊記: 天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