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風雨也無晴

作者: triplove

導讀也無風雨也無晴轉眼間,閩地游已成記憶,而我卻久久無法從似夢非夢的情緒中恢復過來,或許是一路的風物人情對我這個過客而言太美也太不真實了。福建予我是完全陌生的,從川西平原來到這裡,是因為有著對海的渴望和對閩地獨特風情的向往。 一、暮色春雨中的南靖土樓(2001年5月2日): 此次的行程安排全都拜托給了宋。宋是一個滿眼惆悵,高高瘦瘦的家伙,看見他� ...

也無風雨也無晴轉眼間,閩地游已成記憶,而我卻久久無法從似夢非夢的情緒中恢復過來,或許是一路的風物人情對我這個過客而言太美也太不真實了。福建予我是完全陌生的,從川西平原來到這裡,是因為有著對海的渴望和對閩地獨特風情的向往。

一、暮色春雨中的南靖土樓(2001年5月2日):

此次的行程安排全都拜托給了宋。宋是一個滿眼惆悵,高高瘦瘦的家伙,看見他,每每想到的是我家屋頂的竹子—細長又憂郁的樣子(很讓人受不了)。宋在廈門工作不過半年,卻已將附近山水游了大半,偶而也會寫一些短短的E-MAIL,描繪其所見所想,時常打動我,(今番此行,也與這小子的MAIL脫不了干系)。 其中有一段描寫的是南靖書洋鄉的土樓。文字簡單,卻美得不行。所以,在見識了鼓浪嶼和菩陀寺人如潮湧的壯觀場面後的一個清涼早晨,我們出發了。

抵達書洋時,天色已有些晚,正下著雨。這裡離我們的目的地田螺坑還有十幾公裡,是山區運送竹子的山路,不通車(小車其實可以通行),只能坐當地的摩托車去。趁宋與摩的師傅討論路線和價格的時候,我仔細地打量了這個擁有濃濃江南水鄉氣息名字的地方:這只是一個狹小的鄉場,窄窄的街道,破舊又凌亂,與中國大部分的小鎮並無兩樣。騎上摩托車在雨裡穿行半個多小時後,田螺坑土樓群出現在眼底,從高處往下看,這是一個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獨立土樓共同構成的完美的土樓群。以方形土樓為中心,其他四座環繞而建,襯托在暮色山巒和游走的雲煙裡,遠遠看去,像一朵盛開的梅。

於是在這樣的暮色春雨中我踏進了平生第一座土樓,一抬頭“步雲樓”三個大字驚我一跳:沒曾想我就這樣一步登天,站在了雲端;沒等我醒過神來,卻已墜落人間:這就是那座居中的方形土樓,樓高三層,中間是一石塊砌成的方形空地,是土樓人家日常活動的場所。空地上到處是積水和污物,其間還有雞、鴨等家禽在散步——原來這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村院落,惟有形狀、結構、功能略有不同而已。土樓實際上是以當地的泥土為主要材料,加上適量的石灰、糯米飯、竹片等,經一定的處理後建築而成的一種外型像堡壘的獨特民居。除了具有聚族而居的特點外,更有其他房屋所不具備的防衛、儲藏、和冬暖夏涼等優點。一般高三層(也有4或5層的),一層是廚房,二層則是倉庫,三層以上是臥室。與步雲樓毗鄰的橢圓形土樓,名字更high:叫“瑞雲樓”,是一個有著濃濃生活氣息的地方,整個建築比 “步雲樓”要大,也更干淨、舒適。此時正好是晚飯時間,底層的間間窗戶都透射出溫暖的橙色燈光。燈光下面是忙著做飯或獨自小酌的土樓人家。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飯菜香。最讓我留戀的是離田螺坑不遠處的一座獨立土樓:“裕昌樓”,該樓因年代久遠且歷經天災人禍而變形、破損,俗稱“東倒西歪樓”。此樓坐落在一個清山綠水的地方,門前溪流緩緩,面迎蒼山如黛,小道間春雨淅瀝,野花靜開,更有清香悠悠,茶香沁人。慢步其間,不忍歸去。

天色已經全黑了,雨也漸漸的有些大了,山野間只有摩托車在狂奔。我坐在後坐上,迎面而來的雨點打在臉上、眼上,冰冷、生硬卻又讓我著迷,眼前模糊的是墨墨風雨和無邊寂靜,竟有種 “莫聽穿林打葉聲。……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感覺了。

路線:先乘從廈門至南靖的大巴,車行約3.5小時,車費50元;然後再轉車到書洋, 40分鐘左右,車票約7元;書洋至田螺坑的摩托車,車程約30分鐘,價格則要視你的心情和砍價功力而定,我們好像是每人40元往返。由於時間已晚,當晚宿書洋鄉招待所。

二、大海尋夢--東山觀海(2001年5月3日-4日)

“大海邊,

沙灘上,

風吹榕樹沙沙響,

漁家姑娘在海邊,

織呀織魚網,

織呀麼織魚網

… …”

這是小時侯常聽的一首歌,優美的旋律和夕陽下的漁家女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印在了腦海裡。所以,無論是在泰國的沙灘上漫步或在香港的游船上看海,都不能認同那樣的海。因為,沒有榕樹的婆娑身影,沒有頭戴鬥笠的漁家姑娘,能算海嗎?懷揣著這份摯著,走近東山。

迎接我們的是兩樹高大的木棉花,遠遠地矗立在灰蒙蒙的天盡頭,如火如荼地怒放著,點燃了內心的全部渴望。迎面而吹的海風很腥,很腥,讓我想見沙灘上的漁網,和網中掙扎的生命。終於,在傍晚來臨前我看到它:一望無際,沒有盡頭,只是用海天一色證明著它的寬闊與博大。浪花緩緩地,摯著地,一次次衝向海灘;沙灘細細柔柔地斜躺著,少女般柔情地感受著海浪的擁抱,又一次次矜持地拒絕著它。於是這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游戲反復著,循環著沒有盡頭。

“海是憂郁的,因為它是蘭色的;愛是憂郁的,所以也該是蘭色的……”。沒邊沒際的看著眼前的海,也這樣沒邊沒際地想著,忍不住躺下來靜靜地感受這份灰蘭色的情懷,心情也隨著海浪起伏、搖擺。

馬巒灣沙灘附近有一個騎馬俱樂部,時有游客打馬從身邊走過。這樣的風景是超出我想像的:馬應該是草原和曠野的精靈而不是沙灘的點綴。因為這裡的點綴已經太多:玩沙玩水的孩子們;穿著吊帶裙拎著高根鞋在沙灘上大呼小叫的漂亮美眉們;背著氧氣瓶表情酷得快結冰的蛙人們;以及像我這樣頭枕著背囊躺在沙灘上吹海風,聽海潮、直到日沒西邊,星月分輝仍不肯離去的無聊人們,形形色色。而原本屬於這裡的“漁家女”和“漁網”呢?

從風動石風景區腳下的碼頭出發,坐15分鐘的船可到東門嶼。小島上怪石林立,綠樹成蔭,海水在陽光下呈玉色,與前一天的馬巒灣相比,更平和、婉約。雖然海風宜人,卻波濤不興。只會讓人想起“溫潤如玉”的舒服感覺。不過宋不太舒服,15分鐘的平靜海船,讓他體會到了暈船的滋味,這確實是意料外的風景:看他一路垂頭喪氣,弱不禁風的慘樣,一邊還絮絮叨叨地嘀咕:“太美了!如走桃花,必將攜美重游”。

路線:早上從廈門乘坐至東山的大吧,車票是50元/張,車行約4.5小時,午後即到東山縣。午飯後步行去風動石景區,門票20元/人;該景區有風動石,關帝祖廟等景, 1-2小時即可;5:00抵達馬巒灣海濱,晚上8:00左右離開。當晚宿省安司渡假山莊。山莊很新,條件不錯,且臨海,海邊野花盛開。第二天清早可在此觀日出或躺在沙灘上看雲卷雲舒。10:00前動身前往東門嶼,門票及船票共計15元/人,滯留1.5小時,於12:40乘東山至廈門的大巴途徑漳州返回。於下午6:30抵達廈門。

三、清輕梅雨裡的碧水丹山——武夷行(2001年5月5日-6日):

宋是一個有雨緣的人,走到哪,雨就紛至沓來。我們又是在一個細雨的清晨抵達了碧綠溪水畔的武夷山腳。

“陌上柔桑破嫩芽”指的應該就是這種景色吧。 滿山滿眼的綠——嬌艷欲滴,吹彈即破;滿天滿地的雨——是花非花,是霧非霧。正值梅雨時節,暮春細雨像影子似的與我們亦步亦趨,把整個武夷山景衝洗得纖塵不染,溫柔嫵媚。山間小道,清溪水旁,更散布著星星點點的采茶人,頭戴鬥笠,肩挑竹筐健步如飛,行色匆匆,點綴在這碧水丹山的風景中,讓人只剩下:“山近遠,水橫斜,青山采茶有人家。”的想念。

沿著平緩的山谷小道慢慢地走,沉醉於這滿世界的清新和碧綠,忽然,一幅石幕從天而降,“壁立萬仞”四個朱紅大字如鮮血般殷紅。原來是到了曬布岩了。曬布岩的對面是九曲溪的一個大回環,水面升騰的霧氣與霏霏春雨交接著,糾纏著,並與溪邊的霧柳共同組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淡墨山水。

漸漸的,雨大起來,雨傘下的世界也濕了。我們便在天游峰下,曬布岩邊的茶館中小坐。翠竹叢裡,大紅傘下,沏上一壺烏龍茶。一邊把玩著溫暖的茶杯,小口小口地啜飲著;一邊與同在傘下避雨的采茶女閑聊起來。采茶女有一張清秀的臉,本是杭城人,嫁到了清山秀水的武夷山來,與丈夫一同在山腳的茶藝研究院工作。眼下正逢采茶時節,每天都會風雨無阻地進山采茶。采茶女的聲調緩緩的,加上軟軟的杭州口音,如同傘外的春雨,滋潤著我們的想像。漸漸的,在宋的眼睛深處的染出了一抹溫柔。

九曲溪的美是不真實的,如夢如幻般地縹緲而憂傷。碼頭上,清清流水從班駁的橋洞下流過。河面寬闊,對岸依稀可見三三兩兩的洗衣女散落在碧碧的大樹下,遠遠的仿佛聽到她們的嬉笑聲與緩緩趟過的河水在唱和著。

為我們撐排的是一對陳姓兄妹,妹妹纖細地俏立排頭,哥哥黑黑地矗在排尾。竹筏悠悠地在一鴻輕溪的九曲十八彎中穿行,兩岸青翠的植被和赤紅的岩石慢慢遠去、消失;腳下的溪水用碧綠和清澈洗滌著我們的思緒。一路上為我們解說風景,講述典故的是哥哥那沙啞嗓音和幽默話語;妹妹則一言不發,只是把綠色的窈窕背影留給我們去想像。

路線:在細雨蒙蒙中,華燈初上時(PM8:30),登上廈門開出的列車。臥鋪車票是125元/張,由於沒有買到直達武夷山的票,我們在第二天早上7:00左右抵達邵武,再轉乘邵武至武夷山的小巴,車行1.5小時,在8:30到達武夷山風景區。時間及游程:總共在武夷山風景區滯留兩天一夜。第一天上午逛水簾景區,下午登天游峰;第二天上半天乘竹排游九曲溪和觀武夷宮,午後2:00左右,登上去邵武的公車告別武夷。

四、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2001年6日-8日)。

回程的路被諸多的計劃外插曲拉得長長的;而一個個小插曲又把這一路的心情渲染得分外瑰麗。

插曲一:硬坐年代

由於擔心返程的游客太多,我們放棄了從武夷山火車站購票的計劃,轉而取道邵武,打算按照來時的路線返回。在傍晚的小雨中我們登上了途徑邵武,由蚌埠開出朝廈門方向的火車。邵武只是一個小站,沒有臥鋪,也沒有坐簽,我們亂哄哄地在亂糟糟的車廂中找地方安頓下來。車廂中大多是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三五成群地在聊著大天或玩著撲克。置身其中仿佛回到在異鄉求學的日子。那時侯,每逢假期,都會與一幫同學、好友擠在比這更嘈雜、擁擠的硬坐車廂,或站、或坐、或聊天、或找個角落打瞌睡、或只盯著窗外飛逝的山水幻想著美好的理想和浪漫的愛情。雖然也會為漫漫旅途和惡劣環境而偶感煩躁,但大多被對回家的期待和飛揚的青春所化解。看著眼前這些與當年的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們,為了這樣那樣的原因奔波著、勞累著,雖然擁有的是同樣燦爛的青春歲月,卻都耗在了掙錢養家和出賣體力上。他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

插曲二:小城沙縣

宋由於太瘦和太長的緣故,在硬坐車廂中始終找不到一個稍微舒服的姿勢。只好不斷地調整自己,漸漸地變得不耐煩了。於是我們漫無邊際地聊起來,宋提到即將停靠的小站沙縣是福建的一顆燦爛明珠,其小吃遠近聞名,在廈門及福州隨處可見,等等。本來就餓著肚子坐了4個多小時火車的我,聽著聽著就難受起來。宋趁勢建議我們到沙縣下車,在小城裡感受一下飄的滋味,再試試當地的著名小吃。就這樣,我們在晚上9:30站在了這陌生的小站。天正下著雨,我們打著傘在站台上兜了半天終於找著出口:夜幕中的小城完全被雨幕籠罩,昏黃的街燈在雨裡、水裡反射著、映照著,讓我覺得愈加地不真實。街上幾乎沒有行人,聽著人力車的輪子壓過積水的街面,我已無法思考,大腦中一片空白。我努力控制著自己,想好好享受這種莫明的情緒。但旁邊的宋如同打了興奮劑一般亢奮,不停地叨嘮:“太棒了,又是一個雨夜,在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你不興奮” ?

插曲三:遙想惠安

對惠安的了解最早來自一部叫《惠安女》的電影。講述的是惠安女獨特的婚姻制度和悲慘的婚姻生活。影片的具體內容已經模糊,但美麗的惠安女連同波瀾壯闊的大海一道定格在記憶中。

因從福州至廈門的福廈高速將走過惠安,所以一路上我始終是瞪大雙眼緊盯著窗外,隨時准備聚焦惠安。只是月已有些黑,風也逐漸高了,而我輕度近視的雙眼也有些疲憊。最後放棄了,或許惠安予我本來就不能親近,而只可遙想吧。

插曲四:曠野閃電

離廈門越來越近,暮色也越來越重了,高速公路兩旁的茫茫曠野愈發顯得沉靜。在這片無邊寂靜中我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舒暢。忽然,一道白光劃過長空,將大地映照得白日般明亮——是閃電。我想,它是來提醒我,夢該醒了,我的閩地之旅應該結束了。正好,一陣晚風吹過,“料峭春風吹酒醒。……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