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行跡——>盛京故宮

作者: 淡淡痕跡

導讀其實一直對故宮沒有多大興趣的,到沈陽才發現還沒有到季節賞雪,不是季節爬山,冬天 的東北真的是一片蕭條的景像,幾乎見不到綠色,我抱怨了兩句,反被教訓了一通沒有常 識,被灌輸了一通關於溫帶的氣候和植被的常識!faint!~~~於是只能選擇這樣的地方,無 論季節無論天氣。Simoom要上班,所以只能每天陪我吃三頓飯,然後就是我自由活動。之 所以選了故宮是發現� ...

其實一直對故宮沒有多大興趣的,到沈陽才發現還沒有到季節賞雪,不是季節爬山,冬天 的東北真的是一片蕭條的景像,幾乎見不到綠色,我抱怨了兩句,反被教訓了一通沒有常

識,被灌輸了一通關於溫帶的氣候和植被的常識!faint!~~~於是只能選擇這樣的地方,無

論季節無論天氣。Simoom要上班,所以只能每天陪我吃三頓飯,然後就是我自由活動。之

所以選了故宮是發現從他們公司門口的路邊就可以坐到一趟開往故宮的公交車。我一個人

的時候是有的是時間的,所以我選擇了坐公交車。車到中街站的時候我就看到了故宮的青

磚紅牆,於是拉了一個人問,這是不是就是故宮了呀?得到肯定的答復後馬上下車。有點

傻的沿著那條古色古香的街道往裡走。結果真的很傻的走進了停車場。只好傻傻的轉了一

圈出來,繼續尋找它的正門。

不知道該說沈陽的旅游業規範還是不規範,他們居然不認導游證的,有導游證不帶團不能

進,居然還要旅行社的任務單!!!吐血!玩這樣的地方真的是傷自尊啊!!在門口徘徊

了一分鐘,最後還是咬咬牙掏了50塊錢買了門票。也許是我見識少,我第一次知道旅游景

點也可以像地鐵輕軌那樣檢票!真的是厲害呀!

檢票進門便是故宮的中軸線,中國古代建築大抵如是,沿中軸線對稱分布,故宮是滿清入

關前的宮殿,清入關後改成了“奉天行宮”。

進門(大清門)正對著的是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通稱正殿,是皇太極日常

處理軍政要務和接見外國使臣、邊疆少數民族代表之所。殿前有日晷和嘉量,是古代計時

和量重的工具。崇政殿內當然是金鑾寶座了。好像不如電視裡那樣金碧輝煌,但是也真的

是極盡復雜之能事了吧。

過了崇政殿就到了清寧宮的門樓鳳凰樓,原名翔鳳樓,是皇帝計劃軍政大事和宴會之所,

三層,據說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

清寧宮原稱正宮,其東四間為帝、後寢宮,西四間為皇帝祭祀用的神堂。宮兩側為東西配

宮,是妃嬪起居之處。清寧宮是皇太極的皇後哲哲的寢宮。關雎宮是他最寵愛的妃子宸妃

海蘭珠的寢宮,布置的好像比皇後的還要好。麟趾宮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孝莊皇後大玉兒的

寢宮,這裡讓我想起了電視劇中看到的那些恩恩怨怨。據說皇太極的五個老婆都是蒙古人

,也算一種和親吧。

這些就是所謂“大內宮闕”了。從清寧宮後面可以下到他們的後苑,往東來到故宮的東路

。東路建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主要建築是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原名篤恭殿,是將

東京城(遼陽新城)的八角殿移來重建的。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

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

大政殿前八字形東西排列著10座方亭,俗稱“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

方。。據說這種君臣合署辦事於宮廷的現像,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

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

的十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制。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

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

發展。這種出自八旗制度的建築布局是沈陽故宮獨居特色,為清入關前,以八旗制度為核

心的軍政制度在宮殿建築上的反映,是少數民族中帳殿制的定型化,也充分體現了漢、滿

、蒙各民族建築特點的融合。(十王亭自北而南,東部依次為:左翼王亭、正黃旗亭、正

紅旗亭、鑲藍旗亭、鑲白旗亭;西部依次為:右翼王亭、鑲黃旗亭、鑲紅旗亭、正藍旗亭

、正白旗亭。)最最前面還有奏樂亭,想來他們當年上班也真的是很爽的,還有得音樂聽

。*^_^*

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做他“東巡”回沈陽的行宮。文溯閣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

),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據說還寄意滿清文化起源處的意思。閣前為嘉

蔭堂,閣後為仰熙齋,分別是皇帝看戲和讀書的地方。現在很多都是空房子了,有些開辟

成了陳列室,好像還駐兵把守,挺恐怖的樣子。

一個人拎著相機逛了一圈出來的時候天色已經不早了,雖然時間還挺早。轉到中街買了兩

個李連貴大餅就打道回府了,結果那趟公交車回去不是走相同路線,還得我尋尋覓覓,走

得只剩一站路的時候才找到車站。5555555555555


精選遊記: 沈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