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川中(3)

作者: 刺客鳳凰

導讀喜歡旅行,享受旅行中看到的、遇到的——美景、美女,有趣的人、有趣的事`````````` 黃龍由於封山,過不去,於是就去下午一點的時候松潘。在溝口截了由九寨溝縣發去成都的班車去松潘,被宰了,30元,平時是25的。(快到春節了,溝口不往外發車了),聽說這種過路車過了下午兩點就很少了,所以一定要注意時間。3點, 來到了松潘。 很早之前就知道有松潘這個地方,但 ...

喜歡旅行,享受旅行中看到的、遇到的——美景、美女,有趣的人、有趣的事``````````

黃龍由於封山,過不去,於是就去下午一點的時候松潘。在溝口截了由九寨溝縣發去成都的班車去松潘,被宰了,30元,平時是25的。(快到春節了,溝口不往外發車了),聽說這種過路車過了下午兩點就很少了,所以一定要注意時間。3點, 來到了松潘。

很早之前就知道有松潘這個地方,但其實真正讓我有感覺的是看了《長征》後。當時,紅一方面軍已經翻越了夾金山,在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按照毛澤東的部署,是揮師占領了松潘,然後北上甘肅,陝西,與其他紅軍會師的。但在當時紅四方面軍的軍委主席張國燾的阻撓下,松潘別被國民黨的重兵搶先占領把守住。紅軍才被迫過草地。就是這個松潘,差點把當時如此能征善戰的紅軍逼上了絕路,於是也對其產生了興趣。當然,松潘騎馬,也是非常著名的。翻閱歷史,松潘,古名松州,四川省歷史名城,是歷史上有名的邊陲重鎮,被稱作“川西門戶”,古為用兵之地。史載古松州“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康藏”,“屏蔽天府,鎖陰陲”,故自漢唐以來,此處均設關尉,屯有重兵。

當我來到松潘古城下車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明白了。在北城門外有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雕像,還有一塊“恢復松州古城志”石碑。第一句尤為恢弘。

“松州古城,鎮鎖於岷山深處大江之上養膊嶺之下,其地,三江肇源二水分流,煙波浩蕩而南通天俯巴蜀;牧鞭北指,謠望草原澤國與夫河湟大漠。”

站在古城牆上,仰望周圍高山,俯首腳下岷江,你一定能感受到這裡曾經的烽火連天,時代變遷的。

感慨到此為止,很快的,我找到了聞名的順江馬隊,其實就在車站往古城方向兩三百米這樣子,和馬隊經理談好價錢後,逛古城去了。古城由於翻新過,房子都變成了水泥結構外表仿古的那種了,沒有了蒼老的感覺,但很整潔很干淨。不過城牆中的外牆的磚可是的確是古城牆留下來的。據說在文革的時候,大家都把牆裡的磚都搬回家自己砌房子了,但這幾年松潘古城大力發展旅游業,政府就把以前的磚往回收購,但也只夠砌牆的表面而已,裡面的已經不是什麼古磚了。以前的松潘古城房子都是木制的,街道旁種了很多的白楊,每年來次的外國游客非常地多,他們都是對中國古老的文化很感興趣的,所以停留的時間也比較長,那時的旅館比現在的多,生意也比現在的好做,看來政府為發展松潘古城而做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失敗的了。

松潘古城裡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最多又最特別的估計就要數犛牛肉和鮮牛雜了。犛牛肉是斷斤稱的,稱好了還給你真空包裝起來。沒有必要買那些已經包裝好的牛肉,去那些犛牛肉作坊買的才正宗。一般22-25一斤,不算貴,但真的非常有味道。還有就是鮮牛雜,5元一碗,很多的料在裡面,非常好吃。強烈建議不要錯過這兩樣美食。

騎馬方面,原來打算是去雪寶頂或者牟尼溝的。看過一路驢友照的牟尼溝,只有一個扎嘎瀑布看得過去,所以想去雪寶頂,但這個鳥松潘,到了年28就沒有車回成都了,一直到初4才有,去雪寶頂要四天時間,回後就不能回成都過年了。於是就選擇了騎一天的路線,100元。不過在我找到馬隊的時候,真的十分驚奇,原因在於這裡沒有多少中文,大多數都是英文,在這個中國偏遠的落後的內陸小鎮,在這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馬隊旅行接待點,除了“順江馬隊”這幾個字是中文外,騎馬去旅行,去哪裡,線路的長短天數,旁邊餐廳的菜牌,牆都是英文!就連兩邊牆壁上的留言基本上是沒有中文的,還有很精美的留言話,感覺老外就是有想像力點。馬隊裡的馬夫多少也會點英語,接待我的那個經理(其實也就是以前的馬夫)還和兩個法國女人用英語聊得不亦樂乎。後來隨著對馬隊更加深入的了解,越來越感到原來這裡,這裡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的故事,此乃後話了。馬隊的其中一個經理郭常,在這裡可是響當當的人物。他安排了一個馬夫帶我去交通賓館,說讓他們安排我住宿,15塊就可以了。其實假如你騎馬不講價的話,是可以讓他免費安排你住宿的,旺季不知道可不可以,反正開始我要去雪寶頂時就和他講價錢,郭常說不講價的安排住宿就好了。其實如果你有其他問題,也同樣可以找他幫忙的。不過我的確也沒聽說過在那裡是可以講價的。後來才知道原來交通賓館就是讓馬隊其中的兩個經理承包下來的。

晚上就住在交通賓館,雖然不是標間,但條件還不錯。由於淡季,除了幾個老外後就我,所以也只有兩個服務員,不過在總台的那個特別好聊,那晚我和她聊到了12點多,她告訴了我很多有關松潘和馬隊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很多旅行者的故事。非常有趣味。

D7 1.25

早上9點,來到馬隊,當天就我和三個法國女人一起去騎馬。我的馬夫向導是一個回族小伙子,30歲,挺帥的,叫做小米。不過他們穿的衣服出乎我衣料地破,原來在想,這裡的馬夫跑這麼著名的線路,收入應該很不錯了。其實不然,馬隊目前的收費是一天100左右,淡季旺季都是一樣的餓,給馬夫的是60,但是除了給他們買蔬菜外,其他的所有東西都是由馬夫自己負責的,所以賺得並不算多。

其實一天的路線,就是在松潘古城西側的山上轉一圈,遙望一下雪寶頂,不過上山的路還是挺陡的,坐不穩的話還有點危險。由於當天天氣不怎麼好,看得也不是很清楚。不過總算看到了。幸虧沒有選擇去雪寶頂,原來在冬天,由於太冷,去雪寶頂的路上一般就不再扎營,而是找藏民家住,但這就少了很多樂趣了。幾天前,有幾個人看上去挺牛B的,去雪寶頂並強烈要求在外扎營,誰知道冷得受不了,第二天就折返了。另外,冬天的景色是一片荒涼,由於砍伐嚴重,山頭光禿禿的,沙塵很大,不但沒有什麼特別好看的風景,而且一天下來,渾身都蒙了一層灰。向導說,假如是在夏天去的話,山上長滿了草,有牛有羊的很好看,並且那時人多,天氣好,晚上可以扎營在外搞篝火晚會,烤烤全羊的非常好玩(當然羊是要旅客自己買的落)。所以心裡一邊慶幸沒有一個人去雪寶頂那麼悶,也在盤算著什麼時候的夏天再來。昨天看到馬隊的招牌裡,最長的路線要走12天。於是問小米是去哪裡,原來是去若爾蓋的,單程騎馬去,然後他們就會放空馬回來。其實路線很多,據郭常所說,這裡的路線夠走上半年的。只是去雪寶頂的最為出名而已。從小米的口中,加上昨晚旅館那個妹子的話,終於對馬隊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感覺真的好傳奇:早在17、18年前吧,當時已經有馬隊的存在了,但那時的馬隊的作用只是運輸,其實和茶馬古道的那種馬隊沒什麼兩樣的。而現在馬隊的四個經理,郭常、陳建剛、揚友富(還有一個忘記姓名了),在那時也就是一個馬夫(興許還不全是)。然後有一個猶太人,旅游來到了這個邊陲小鎮,發現這個小鎮坐落在阿壩州這個充滿美麗神奇自然風光的地方,也充斥著漢、藏、羌、回多種互相交融的文化,於是就設計了幾條線路供游人騎馬或者徒步之用。之後,他的游歷發現被寫進了老外的旅游聖經《LONELY PLANET》,帶隨著這本據說是全世界最好的guidebook,無數的老外蜂擁而至,原來的馬夫也漸漸得變成了專業的向導,而對外交流能力最強、英文說得最好的那幾個,就逐漸地成為了經理。之前提到過的和法國女人說的不亦樂乎的就是其中一個,但其實他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學3年紀,這讓我想起了那個在陽朔能說六國語言的阿婆。而這次同行的三個法國女人,都有一本《LONELY PLANET》。就是這樣,開始每年來這裡旅游的游客清一色是老外,只是現在才開始有中國游客來,但也只是占很小的比例,而馬隊有時接待的團隊,也只有外國的,沒有中國的。小米說,是因為中國游客只喜歡舒服的旅游,條件稍微差點,有點危險就不來了。一個山區的向導,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我們國人旅游的心態,真不容易啊。而這次和我一道的三個法國女人,有兩個是當教師的。這次途中碰上了很多老外,大多數都是做教師的,他們都是在一個國家找上一份當老師的工作,然後假期就玩,一個一個國家地走。非常有意思。特別是其中一個有非洲血統的法國女人,她給我數數她走過的國家,多得我都忘記了。和不同國家的人說英文也有很大的不同,由於我們在學校學習的緣故,和美國人是最容易溝通的,法國人呢,英語也不差,可能是法語和英語語法和拼寫相近的緣故吧。但是和英國人倒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一是發音,他們很卷舌的,就跟東北人一樣,另外他們的語法也很嚴謹,很喜歡用長句子,很郁悶。不過最郁悶的還是跟南亞和中亞的人說。去樂山、娥眉山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幫尼泊爾的人,他們是在華西醫科大上的學,全英文教學,聽力絕對是沒得說的了,但是發音可真能把人搞死,我還要負責把導游的話翻譯成英語和他們說,我本來英語就很爛,還要翻譯諸如“開光”之類深奧的東西,差點沒把我搞得吐血,看來口語的問題也不是中國才有D!在三個法國女人之中,有一個比較年輕的,叫做CAROTE,比較年輕,和我差不多,還長得挺漂亮的。騎馬回來後,她帶我去了一間茶館,是《LONELY PLANET》上說的,叫做映月茶園,在古城西城門邊上,靠著河,是個不錯的地方,看來《LONELY PLANET》做的真的非常細致。之後我們就拿著《LONELY PLANET》,一個一個地方地說,不過倒覺得老外看中國的角度的確很不一樣,一些我知道值得一游的地方上面沒有提到,而同樣也有我聞所未聞的地方,這是和我們看的《中國自助旅游手冊》上最大出入的地方,相信在《LONELY PLANET》這本書上,倒真的能找到一些還沒有什麼國人去的好玩的地方的。CAROTE的裝束很簡單,就是普通的衣服+普通旅游鞋。背的背包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包包。當我說其實冬天來騎馬不是一個好時間的時候,她卻說冬天好,冬天有冬天的景觀,最重要的是人少,只有人少的時候才能真正的看到大自然本來的樣子。呵呵,志同道合。

D8 1.26

早上7點的車回成都,75元,車子很破,透風得厲害,一路冷得睡不著。下午三點,回到了茶店子汽車站。恰好遇到了CAROTE。她是聽說6:30那趟車是最快的,於是就起早了半個小時。我是只想睡覺,所以就選擇了7點這趟最晚的車,誰知道還是一起到。把CAROTE搞得郁悶死了。CAROTE住的是龍堂國際青年旅館,一路上也遇到不少驢是住那裡的,都說不錯。於是也就和CAROTE一塊去了龍堂。

來到龍堂所在的寬巷子。整個巷子被下挖了整整30釐米,原來是准備把這裡翻新成像錦裡那樣的旅游文化街,但現在由於臨近春節,停止施工了。倒因為這樣,別有一番味道。來到龍堂國際青年旅館,第一感覺就是特別好玩,鳥東西特別地多。

例如:

過客宣言

“從自助旅行者中來,到自助旅行者中去的路線,是過客酒吧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只要我們時刻遵守自然規律,我們的旅行就一定勝利!我們同沒錢旅行沒時間旅行的思想還要進行長期的鬥爭!”

旅舍外的燈飾牌

“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想要從此過…客官:)你要啥子吶?”

還有很多的標示牌,見圖。

除了鳥東西比較多外,旅舍的建築是那種仿古的院子,比較有味道。留言板也比較多。在這裡不得不提的還有裡面的一直叫做TIGER的大狗(什麼狗種我不太清楚,沒有研究),很大很壯,但特溫順,只要你手上有東西吃,叫它坐下,握手什麼的,都會。而在旅舍旁邊有個茶館,裡面也有一只好大的狗,是德國黑背,非常雄壯。不過名字竟然叫做“西西”,真暈。並且那只西西超級溫順,別的不會,就只會欺負同是茶館的一只叫做阿福的寵物豬,把豬搞得死命地尖叫,超有意思。據茶館老板娘說,西西和阿福喜歡爭客人的寵,但畢竟西西樣子太嚇人,還是逗阿福的人多,所以西西不時地對阿福來來勁!!

對比龍堂和夢之旅,龍堂最大的特色就是“鳥”東西特別多,有古建築風格,很能吸引人,留言板比夢之旅多很多,這是最好的地方。不過價格上就沒有夢之旅厚道了。例如說在很多的國際青年旅館,拿著會員卡就能享受從住房到洗衣上網等很多的優惠,但龍堂的優惠項目不多,價格也偏貴。夢之旅的熱水供應時間很長,晚上6點到次日早上8點,而我在龍堂那晚12點想洗澡但已經沒有了。至於裡面的“掌櫃”們,龍堂的由於接觸時間不長,但夢之旅裡面的都非常不錯,特別是那個大廳經理“嚴歡”,是個很好玩的年輕姑娘,和流氓兔很像,建議到那裡的朋友一定要和她聊聊天。有關夢之旅的事情會在往後的游記中提到。

放下背包,我和CAROTE就去了逛街。首先去的是人民公園,看到N多的人在湖邊喝茶打麻將,這個成都整個城市就是打麻將的,只要有一點空地方,空時間,就開打了,真的悠閑。難怪有這麼的說法,當你在飛機上聽到撮麻將的聲音,那麼就是到成都了,汗!

不過在人民公園裡,我看到了很多在我小時候能看到的民間小玩意和小吃,甚是高興CAROTE就更不用說了,很好奇地問我這,問我那的,於是我只能用我那拙劣的英語盡量地解釋,實在不行了,我就會說,恩,這是一些有關中國很古老很古老的文化,是很難翻譯過來D!

接下來我們去了錦裡,就在武侯伺旁邊。一天條很不錯的旅游文化商業街,裡面除了有一條有很多好東西吃的美食街外,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工藝品,價格也不算貴。一張大約1米*0.8米的大蠟染畫,也就40元。想當年我在重慶四面山和貴州交界處買的時候還遠不止這個價錢。由於這時候是春節,整條大街到處都是燈籠和臉譜,甚是好看。CAROTE買了她想買的東西後,就提議到酒吧去坐坐。我知道法國人基本都喜歡晚上上上酒吧或者舞廳什麼的,不過我是酒精過敏的,於是就免了,提議回去龍堂喝茶。回到寬窄巷子,赫然發現和白天蕭條的樣子截然不同了。在龍堂前面被挖開的巷道裡,居然有數張桌子,N多的人圍著桌子喝茶,更搞笑的是,他們把周圍拆遷的舊木頭房子的門窗都給拆下來烤火,在這個大冬天的,有這樣的火烤真是太爽了。有很多MM在呢。

回到房間放下東西,看見了同房的一個英國人。還看見了他隨身攜帶的折疊自行車,怪好玩的。其實我有個同事也一向有帶自行車旅行的主張,去一般地方的旅行還是很不錯的,但要是去鳥不拉屎的地方,估計可就受罪了,呵呵。英國人的英語還是太卷舌了,聽起來沒有老美的舒服,聊了一點家常,就下去喝茶去了。

冒昧地坐下,才發現原來在此喝茶的並不是龍堂的驢,而是成都本地人,難怪有那麼多MM。不過這就更令我覺得成都這個城市實在太閑了,竟然這樣的地方也找到來喝茶。旁邊的一桌還用木門窗燒烤呢。感覺成都就是這麼一個地方,悠閑自在,可能由於素日悠閑的緣故吧,人也較為隨和,和同是舊四川中,重慶的風風火火相比,更是多了一分溫情。(呵呵,可能是我旁邊的漂亮MM老是充滿笑容的緣故吧)強烈建議在龍堂住的驢晚上一定趁寬巷子還沒有翻新玩的時候要體會一下在這種殘桁破壁旁,在這種被挖地三尺的老街中喝茶聊天的感覺。



(松潘)



(騎馬)



(龍堂)



(錦裡)


精選遊記: 峨眉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