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科和大研納西古樂演奏會

作者: oldswallow_

導讀一到麗江,便聞宣科大名。一名72歲的老人,在人們口中仍有那麼大的爭議,頗為耐人尋味,油然而生地有了看看他和大研納西古樂演奏會的念頭。這是一座麗江傳統帶有較大天井的四合古院。正房敞開作為戲台,左邊一面直徑一米多的紅漆大鼓最為醒目,挨著它邊上擺開三溜土得掉渣的木制太師椅,中間擱著些稀奇古怪卻又似曾相識的樂器。好在台上的麥克風和照明設備我還 ...

一到麗江,便聞宣科大名。一名72歲的老人,在人們口中仍有那麼大的爭議,頗為耐人尋味,油然而生地有了看看他和大研納西古樂演奏會的念頭。這是一座麗江傳統帶有較大天井的四合古院。正房敞開作為戲台,左邊一面直徑一米多的紅漆大鼓最為醒目,挨著它邊上擺開三溜土得掉渣的木制太師椅,中間擱著些稀奇古怪卻又似曾相識的樂器。好在台上的麥克風和照明設備我還熟悉。

找到了位子坐下,仔細地看了看腳下,鋪滿了松針,怪不得走進來的路上軟綿綿地。座前擺著的茶水味兒怪怪得,有點中藥味。扭扭頭看看四周,戲台頂上橫梁掛著一排老人的黑白照片。四合院左右兩側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錦旗,上邊寫滿各種溢美之詞,相當剌眼。其中一面的落款居然是昆明一所中學,讓我有些詫異,後一想八成是宣科的母校吧,不知對否。

等了些時候,一聲鑼響,一大堆古裝白發白須的老人危顫顫地由身著納西民族服裝的少女攙扶而出。剎那間我明白了那些黑白照片意味著什麼,也想起我那在邊遠山區的老家中逝去的外祖父和他一生從事的民間法事,今晚的演奏與當年我小時候模糊中的印像必有些聯系。

猛然間看客中有些喧嘩,端眼看戲台,一名身著有些不合身的藏青色長袍,50歲光景左右的男子站在了麥克風前,他便是宣科嗎?滿頭黑發,黝黑而瘦小,高高的顴骨,我看了看門票上標有“民族音樂學家”字樣的宣科照片,正是他,充滿爭議,20余年囚徒生涯,江湖人稱“音樂鬼才”的傳奇人物,就這樣不起眼地“閃亮登場”了。

這位人不起眼的先生口才卻可謂一流,一開口就如同周星馳之“濤濤江水,綿綿不絕”。十幾分鐘國語開場白,先拿樂隊起立謝禮後稍稍快些坐下的一位老先生開了個玩笑,隨後話題包括他和他身上不合身衣服來歷、貴賓、古樂會的歷史和人物、古樂會赴日演出活動、古人有關音樂與修身的論斷,古樂的價值,還有他們手上稀奇古怪的樂器和他們要演出的曲目來歷等等。該說的說,該吹的吹,該捧的捧,該逗的逗,一點都不含糊,演奏會變成了一場主題範圍廣泛的演說。台下眾位國度民族文化知識地位各異,開始時有些喧嘩的幾百名看客逐漸安靜下來,並聽得如醉如痴,對要演出的古樂吊足了味口。此兄這點甚為讓人佩服。國語話音剛落,一陣熟練地道的英文解說從他的口中脫口而出。辜鴻銘,一個一樣受人非議,有著眾多驚世之言論的人物從我腦海中閃過,不禁有了想更多地了解他的欲望。

味口吊足,該是台上十幾位長衫馬褂、木訥安詳、閉目養神,對滿場喧鬧熟視無睹的老人露臉的時候了。開篇曲目據說為風流皇帝唐玄宗所作《八卦》。一聲宗教般的低呤過後,鑼聲開道,大鼓小镲隨之夾雜而來,神聖和肅穆充滿了四周,停定,笛聲引導著十八般樂器花團錦簇般地奏響起來,高潮處,鼓聲跋聲帶著各種華麗的樂聲,崇高中哺育著生機,莊嚴裡閃亮著炫麗,盤繞著整個院子,沐浴著各位看客,恰似身處大唐之輝煌,又似領略著宗教之深邃,久久不散。

而後音樂回環往復,蒼老虔誠的樂師手中流淌出一曲曲千古絕響,看客們已不知自己身在何時何處了。更有甚那南唐後主李煜填詞《浪淘沙》之曲,鼓瑟齊鳴,幾位少女輕啟朱唇,將該詞纏綿悱惻、無奈花逝去的意境演繹得恰如其分,令眾看客大聲叫絕。

每曲樂聲剛落,宣科又會開始他那煽情的主持。兩個小時左右的演奏會他的主持發言幾乎占了三分二,這演奏會的名號真應該換換。不過他的“演說”中,囊括了與他們演奏的古樂相關的人、事、物,涉及歷史、音樂、文學、地理、民族等學術領域,並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對他們所演奏的音樂起著很好的釋解,從中也可以窺見這位貌不驚人的先生較為厚實的傳統文化功底和對納西民族變遷發展的充分了解。同時為了減小傳統音樂因需要觀眾較深的傳統文化功底和較強的音樂欣賞能力所產生的排斥力,宣科在他的主持中夾雜著一些打趣和買弄的笑料,其中包括他和名人一些不太合理的比較及對名人鑽牛角尖般的評介以取悅觀眾,類似於馮鞏之相聲,這些技術性的主持手段是引起社會爭議的一個重要內容。他的整體主持風格有點像金庸的武俠小說,較強的功底卻不失親和力,但又夾帶著一絲煽情的妖氣,雖未能修煉到金庸先生所書俠之大者,“鬼才”稱號倒也名附其實。我想這與他所在的位子和他的一生經歷有很大關系,轉而又想大多游客來這是旅游,是來獵奇和放松,宣科稍稍放縱一下自己以迎合觀眾的需要,也無可厚非。沒有了他的主持,演奏會的場所就不會爆滿,觀眾可能只會是音樂專業人士、民俗研究人員和少量的業余觀賞者,像我輩之觀眾,大多也只能聾子聽雷公了,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大研納西古樂會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一股由社會力量所辦的傳統文化研究會很快就會夭折。爭議本身就是炒作,就是市場。

演奏會結束前,宣科仍不忘其市場炒作,大勢鼓吹其所作書籍和演奏VCD及CD。CD也罷,在人頭湧動中所購的《宣科與納西古樂》之書令我回去大呼上當,若是在書店我早把它扔一邊,一本如同演奏會館四周所掛錦旗一樣無聊的322頁廢紙花了我三十大毛。原本我以為它是宣科對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等方面的論著,那知上邊所書比錦旗上的語言還要肉麻十倍。這個72歲的老家伙,狂得有趣,他因道家音樂出名,可他所為卻與道家一些道義大大相背,如果老子還在,看了他這樣,只能說“你這小家伙,唉,讓我說你什麼好!”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