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屯堡拜訪六百年前的老鄉(獨游黔滇半月行之三)

作者: lyr37

導讀天台山在貴州平壩縣天龍鎮,距平壩13公裡。相對高度僅60米,雖然不高,卻很有名氣。天台山上有古廟伍龍寺,修建於明代初年,距今600多年。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廟與一般寺廟不同,它既是一座宗教文化建築,又是一座軍事建築,是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古堡。是明太祖實施加強邊防,開發邊疆,團結邊遠少數民族政策的產物。 伍龍寺外牆又高又厚,寺內� ...

天台山在貴州平壩縣天龍鎮,距平壩13公裡。相對高度僅60米,雖然不高,卻很有名氣。天台山上有古廟伍龍寺,修建於明代初年,距今600多年。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廟與一般寺廟不同,它既是一座宗教文化建築,又是一座軍事建築,是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古堡。是明太祖實施加強邊防,開發邊疆,團結邊遠少數民族政策的產物。

伍龍寺外牆又高又厚,寺內自下而上有三圈建築空間,可以分別對外實行封閉。天台山三面懸崖絕壁,上伍龍寺只有一條路,一條坡度很陡的石階盤旋而上把全寺連接成一個整體。山頂有水源,終年不絕,易守難攻。今天,歷史在這裡揭開了它神秘的一角。

伍龍寺又叫天龍屯堡。附近的老百姓自稱屯堡人,來自應天府(南京)和今天蘇皖浙一帶,是明太祖派遣來此屯墾戍邊的軍人後代。他們既不同於當地少數民族,也不同於其他漢族。他們至今穿著傳自明朝江南一帶的服飾、鞋子,保留著不少明朝江南一帶的風俗習慣。本人也是南京人,在天龍屯堡見到第一代屯堡人從南京帶來種下的銀杏樹仍然枝葉繁茂,年年掛果。現在不是結果的時節,枝頭卻掛滿了紅色的帶結,頓時倍感親切。銀杏是一種長壽樹,南京人歷來把銀杏樹看作神樹,崇敬銀杏樹,跪拜銀杏樹,祈求銀杏樹賜福賜壽。童年的時候,家裡人在我頸子上系一根紅繩,逢年過節便領我到門西殷高巷裡的一棵大銀杏樹前,先燒香,再叩頭,然後取下戴了一段時間的紅繩,系上一塊小瓦片,使勁往樹上扔,紅繩子掛上了高高的樹梢,家裡人松了一口氣,再給我系上一根新的紅繩。我這才看清樹上掛滿了紅繩,和現在在屯堡所見極其相似。

我十分敬佩屯堡人,這些古代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為了古代中國的安全和繁榮,他們告別當時的首都,拖家帶眷,來到當年邊遠蠻荒之地,把當時比較先進的中原文化和生產技術傳播到這裡,獻了青春獻子孫,世世代代扎根在這裡,與各民族和睦共處,為開發西南、建設貴州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導游小吳是一位屯堡姑娘,南京對她來說,只是一個抽像的概念。我問她對南京有什麼願望,她想了想說,有機會想去看一看明孝陵。為什麼想去明孝陵,她沒有說。是不是因為裡邊埋葬著一位曾經決定了她的家族幾百年命運的皇帝,還是因為只有拜謁明孝陵,才能表達世世代代屯堡人對自己祖先故土的思念。她沒有對做此選擇的祖先的埋怨,也沒有對600多年來沒有給他們制定照顧回城政策的歷史的埋怨,她甚至還有一點超越歷史的自豪感和光榮感,因為他們是經受了600多年考驗的最有國家觀念、最有民族責任感的南京人的後代。雖然沒有鮮花,沒有授勛,歷史,不僅是貴州歷史,特別是南京的歷史都應該記住屯堡人,今天的南京人如果把屯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開闊愛國主義的歷史眼界,開發散落在外的歷史文化資源,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04.7.31)


精選遊記: 安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