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游記

作者: realday

導讀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應江蘇大學的邀請,我隨單位前往進行交流,有幸第一次造訪鎮江。鎮江被譽為"天下第一江山",我是仰慕已久的,但一直沒有成行,這次 得以償願。 鎮江,舊稱京口、潤州,毗鄰長江,位於江蘇省的中部,曾是三國孫權定都之地。她 西接南京,東鄰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北與揚州隔江相望,是一座集工業、港口 、旅游為一體的歷史文化� ...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應江蘇大學的邀請,我隨單位前往進行交流,有幸第一次造訪鎮江。鎮江被譽為"天下第一江山",我是仰慕已久的,但一直沒有成行,這次

得以償願。

鎮江,舊稱京口、潤州,毗鄰長江,位於江蘇省的中部,曾是三國孫權定都之地。她

西接南京,東鄰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北與揚州隔江相望,是一座集工業、港口

、旅游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便是描寫鎮江的: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曲《泊船瓜洲》雖然沒有提到鎮江的山水名勝,但已足以讓鎮江揚名在外。

去鎮江之前,其實對鎮江知之甚少,大約只知道鎮江有"三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

。金山綺麗,焦山雄秀,北固山險峻,三山豐姿各異,人稱"京口三山甲東南"。因此

,我們便把"三山"作為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地。

上午約八時,我們一行從上海開車出發,沿滬寧高速公路前往鎮江。這次的行程,除

了鎮江秀麗的山水,讓我感嘆的還有現代交通的發達,看到我們國家在建設高速公路

網方面的成就。到達鎮江,約是上午十一時。在江蘇大學同仁的安排下,我們入住在

蘇大校園內的專家服務中心。鎮江的美麗,在江蘇大學裡便可窺見一斑。

在簡便的午餐後,我們回住處休息了片刻,但啟程前往金山。

金山,雄峙在鎮江市區西北的長江南岸,原名氐無山,又名金鰲嶺,也稱浮玉山,唐

代起通稱金山。金山高60米,周520米,占地面積10公頃,原系屹立於長江中的江心

島嶼,唐張祜曾有詩雲:"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即是當年寫照。後因長江水流

變遷,清道光年間始與南岸相連。山勢巍峨,風景優美,有"江南諸勝之最"的美譽。

歷代以來相繼建成了芙蓉樓、塔影湖、百花洲、鏡天園等諸多景點,景區內陸水相連

,泉、湖、洲、園、寺等相得益彰,呈現出一幅"樓台兩岸水相間,江北江南鏡裡天

"的詩情畫意。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多次游歷金山,與佛印、寶覺、圓通等法師交往

甚密。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東坡攜友重游金山,江濤滾滾,月色如畫,

東坡一揮而就詠出千古名作《水調歌頭 o 中秋》詞,流傳至今。

到達金山後,才知道金山已成為一座公園,就是"金山公園"。由於多數同伴對金山了

解不多,我們便請了一位導游。導游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士,在整個金山瀏覽過程

中,我們感受到她極為精熟的業務知識。應當說,這次金山之游,如果沒有這位導游

的話,我們就只會簡單地走上一圈了,而無任何收獲。

進入公園,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左邊是蓮池,右邊是一條水道。我們一邊走,導游一

邊簡要地給我們介紹金山的得名:相傳唐代高僧法海在此開山時,挖得真金,故而得

名"金山"。導游風趣地和我們說:如果各位可以在金山挖得真金,那就是有福份的人



在這條大道上向右前方看,就可以清楚地見到金山裡最高的塔――慈壽塔。金山慈壽

塔共七層36米高,巍峨壯觀,沿著內部狹窄陡峭的樓梯爬上去,放眼四望,江天山水

亭台樓閣歷歷在目。可惜長江主水道北移,山腳北邊建成了水塘,不到大汛,水到不

了金山了。走了十幾米,導游告訴我們,這兒是個拍照的好景點,但拍照時要注意,

不要讓塔壓在人的頭頂上。一問得知,這個說法源自"寶塔鎮河妖"。同伴爭相在此留

影,但是誰也不敢把塔照在頭頂上了,我也不例外。

關於慈壽塔,還有這麼一個故事。傳說鎮江某官員進京覲見慈禧,正逢慈禧過生日,

慈禧就問道:"你帶了什麼禮物敬我?"兩手空空的官員一時無言,靈機一動:"我給

主子建了慈壽塔!" 慈禧又問道:"那你看我能活多少歲呀?"官員的汗都下來了,身

旁一小書童趕緊答到:"天地同庚!"

沿著大道繼續向前行,路過金水橋,到達"江天禪寺"正門。導游告訴我們,掛在進門

最上方的"江天禪寺"是一塊"額",和"匾"是有區別的。一般水平書寫的,長大於高,

叫"匾",而垂直書寫的,高大於寬,叫"額"。"額"一般是不能用的,只能與皇室有關

的才能用。"江天禪寺"這四個大字,就是清朝乾隆親筆御書的。

進入"江天禪寺"內,眼見蒼勁有力四個大字"大雄寶殿",是我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

樸初先生所題。大雄寶殿建築正門外的兩側各有浮雕一塊。左邊畫著兩個和尚與兩個

穿著盔甲的人的那一幅是關於道月和尚與岳飛的故事,右邊一幅畫著兩個和尚,一位

老人、一個小孩和一條蛇的是關於寶志和尚為梁武帝父子驅蛇妖的故事。導游繪聲繪

色地給我們講述了兩塊浮雕的傳說。

道月與岳飛的故事:金山頂上原有七峰嶺,岳飛當年接到朝廷12道金牌回當時的南宋

都城杭州,路過金山寺,請其好友道月方丈為其解一個夢,說是昨天晚上在揚州夜泊

瓜洲時夢見兩只狗在對話。道月方丈聽後大驚,說兩犬對言乃"獄"字,此次回京必收

牢獄血光之災,勸岳飛剃度出家莫回杭州。岳飛想到背上母親所刺"精忠報國",堅持

無愧於天,將軍應戰死疆場,決定回朝復命。臨走道月送岳飛七言詩一首"風波亭下

浪滔滔……"告戒小心他人陷害。後岳飛被害風波亭,秦檜聽說道月曾識破機關,遂

命人捉拿。道月早就算好秦檜會來加害,不慌不忙告訴眾人安排事宜,捉拿的人趕到

後,眼睜睜看著他向西方飛逝而去,無影無蹤。道月高僧圓寂時,僅四十余歲。有人

告訴秦檜,說金山風水絕佳,其七峰嶺上七峰聳立表示將出七代高僧奇人,秦檜聽後

大怒,命人將七峰鏟平。故今日金山已成平頂,後人在慈壽塔西北建七峰亭以紀念七

峰。

寶志與梁武帝的故事:南北朝時的梁武帝蕭衍,是一介平民出身,中國歷史上最著名

的信佛君主。梁武帝在未當皇帝前,就十分信佛,當上皇帝後,仍然十分信佛,尤其

與當時金山寺寶志方丈交情頗深。他的兒子十分不解,說到:平民百姓信佛,求富求

貴,你已經貴為皇帝,還信什麼佛?梁武帝聽了之後狠狠地教訓了他一番。梁武帝兒

子十分惱火,便上金山寺搗亂。第一次上金山寺,他知道和尚戒葷,便把豬肉剁成細

細的末,偷偷放到和尚吃的饅頭裡。見沒有得到什麼懲罰,又二上金山寺。他知道和

尚戒色,便把女人的內衣撕碎,偷偷放到和尚的枕頭裡。見還沒有得到懲罰,又三上

金山寺。這一次他的行為更是惡劣,竟然偷偷跑到大殿,在佛祖的頭上撒尿。但這次

回去後,他得到了懲罰,一病不起,直至奄奄一息。梁武帝因為不知這其中的事由,

便把兒子帶到金山寺請當時的寶志方丈救治。寶志一看,便對梁武帝說,你兒子觸犯

了佛祖,被蛇妖纏身,絕難救治了。梁武帝一聽,大驚失色,便央求寶志救他兒子一

命。寶志為梁武帝誠心所動,便答應了,但要梁武帝准備一百塊黃金,捐助修建寺廟

。梁武帝兒子放到在大殿裡,寶志便為他誦經念佛,直到他悠悠醒來,一條蛇已纏繞

在大殿前的柱子上,就是被寶志驅逐出來的蛇妖。

過了"大雄寶殿",東邊是藏經閣,再慈雪閣,又稱東坡閣,傳說蘇東坡輸玉帶給高僧

佛印就在此處。在慈壽塔下的展廳裡,確實有東坡先生的玉帶,以及與之並稱金山四

寶的西周遂啟祺鼎、相傳諸葛亮發明的東漢銅鼓和明代著名畫家文征明所繪的金山圖



在金山裡還能看到"法海洞",供有法海的坐像,是法海修行之處。其實法海是一位修

行很深的得道高僧,為金山寺一代住持方丈。傳說法海的母親一生吃素,所以法海天

生胎素,修行甚高。在洞外石牆上見有人刻寫:"寒山問拾得世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

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不知是否是感想?

據史載,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時宰相裴休之子。他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

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勇敢地與白蟒鬥法

,將白蟒趕入江裡。他燃指一節,立志修復古剎。在僧徒和周圍群眾的支持下,法海

修廟蓋屋重續香火,被稱為"開山裴祖"。法海圓寂後,弟子們在他坐的石洞裡雕了這

尊法海石像供奉他。而流傳民間的《白蛇傳》卻使法海和尚成了自恃神通廣大,干涉

青年婚姻自由的千秋罪人。法海在人們的心目中形像並不好,這是因為《白蛇傳》的

緣故。

宋紹興年間,杭州有一位藥店的主管"許宣"(後民間改為"許仙"),在西湖遇見千年

修練白蛇幻化的美婦人白娘子及青魚幻化的使女青青,三人共傘,一同在船上避雨。

下船後許仙把雨傘借給白娘子,次日如約到白家取傘,兩人想見,漸生愛慕之情,因

青青促合,成為夫婦。

婚後,白娘子行為怪異,令許仙難堪。後來,許仙遇見金山寺寺僧法海,法海把許仙

騙去金山雷峰寺,不讓許仙夫婦團聚,白娘子為了救回許仙,和青青一道,跟法海鬥

法,不惜引西湖之水貫金山寺。但因為身懷六甲,力敵不能,被法海壓在雷峰塔下。

青青得以逃脫,修練有成,再回金山,鬥贏法海,法海無處可逃,身穿著黃色的僧衣

,遁身入蟹腹。後來許仙夫婦終於能團圓,而法海卻只能留在蟹腹中,所以現在的螃

蟹腹中的蟹膏是和尚僧衣般黃色的。

魯迅先生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對法海和尚進行了猛烈抨擊,嘲笑他是蜷縮

在蟹殼內的小蟲。這一說和對法海的正面評說,二說孰是孰非,只能仁者見仁,智者

見智了。"身後是非誰管得,滿場聽說蔡中郎",陸游的嘆惜正好解析了歷史和民間對

法海的評價。

金山寺中還有很多美妙的傳說和故事,我有的已經忘記了。

離開金山,我們決定前往焦山。

"三山"中惟一只有焦山現在還屹立於江心。它很容易讓人想到千百年前還在江中的金

山。可焦山沒有給後人留下美好的回憶,只有沉重的歷史。雅片戰爭中清軍將領海齡

曾在此率將士舍命抵抗入侵英軍,血染塵埃。我去游時,聽說焦山有個別稱,叫做"

浮玉",當時不得其解,後觀了抗英炮台心情沉甸甸地坐船回來,風濤四起,回望焦

山似左右搖晃,就如一只戰艦。心中頓悟之間,感到該名有其妙處又覺不妥,心裡思

量取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意,私下叫它"碎玉"吧,算是緬懷那些大義大勇的將

士們。

焦山碑林是江南第一、中國第二大的碑林。焦山碑林分為序館、史料碑刻館、文苑碑

刻館和瘞鶴銘碑刻館四部分。焦山在北宋慶歷年間就建有"寶墨亭",明代擴建為"寶

墨軒"。建於1960年的鎮江焦山碑林,於1988年經過首次擴修,並被列為全

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西安碑林齊名的焦山碑林共藏有唐、宋、元、明時期碑刻400多方,摩崖石刻8

0余處。由於占地限制,焦山碑林原有展室面積較小,長期以來眾多珍貴石刻難以得

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展示。

焦山碑林的"鎮館之寶"--被譽為中國書法"大字之祖"的瘞鶴銘碑此次也專門建起了

一座百余平方米的主碑亭。這個銘碑被發現時,已經支離破碎,僅存不齊全的五個小

塊,而且由於江水和泥沙衝洗,碑上的字也已模糊清。據介紹,這個碑上字是夾雜著

幾種書法體,一般人是不能領會其中的微妙之處,在書法界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游完焦山,已是暮色沉沉,同伴們也筋疲力盡,但相商此次北固山就不去了,等候下

次再來鎮江時游玩。


精選遊記: 鎮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