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好地方

作者: 太山松

導讀沂蒙山,好地方 對大多數人來講,認識山東的山,泰山當然是排在第一位的,隨後應該是嶗山,再者,恐怕就數沂蒙山有名頭了。我想,沂蒙山能夠為大多數人所熟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另外,有首著名的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也極大地宣揚了沂蒙山。朋友,想來沂蒙山旅游嗎?請看我給你的信息。 其實,沂蒙山是兩座(列)山,沂山和蒙� ...

沂蒙山,好地方



對大多數人來講,認識山東的山,泰山當然是排在第一位的,隨後應該是嶗山,再者,恐怕就數沂蒙山有名頭了。我想,沂蒙山能夠為大多數人所熟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另外,有首著名的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也極大地宣揚了沂蒙山。朋友,想來沂蒙山旅游嗎?請看我給你的信息。

其實,沂蒙山是兩座(列)山,沂山和蒙山,是形成魯中山區的兩個骨架。沂山在北,行政隸屬濰坊市;而蒙山在南,行政隸屬臨沂市。目前,位於濰坊臨朐縣境內的沂山風景名勝區和位於臨沂蒙陰縣境內的蒙山雲蒙旅游區均屬國家4A級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6年的5.1假日期間,本人曾赴此二山一游,現游記以志。

沂山又名東泰山,還是中國五大鎮山之東鎮。

自南門購票進山,約3公裡,即到登山起點。面前的山是陡立的,山腳下一片不大的台地被商販們占據,周圍干干淨淨,初始感覺不錯。石階小路曲曲折折,行不多遠,即到第一個景點:“百丈崖瀑布”①。面前的石壁,可能有一、兩百米高,前天的一場中雨,彙流下來,並不能形成瀑布,只把石壁洇成深藍的顏色。拐個彎繼續前行,路窄、樹密,這樹,不是單一的,而是槐樹、柿樹、核桃樹、楊樹、松樹…等雜生其間,又有低矮的黃櫨、酸棗等各種灌木緊挨路邊,如穿行於綠色管道中。山中槐樹開花比山下要晚10天左右,槐花香入鼻,沁人心脾。套用白居易的一首詩“人間槐花已開敗,山中香味始出來”。現在,下午4點多鐘,我走在“玉帶溪”②景區中,周圍並無上山之人,只碰上不多的下山游客,見到有當地人在溪水間翻動小石頭尋找什麼東西,問之,答曰“尋找山螃蟹”,再看她手中礦泉水瓶子,裡面已有了大半瓶山螃蟹,呵呵,該夠一盤美味了!陪伴我的是潺潺的流水聲、林中的鳥鳴聲。太陽在前,陽光照在新發的樹葉上,金黃燦爛,誘惑著我前行。

到了岔路口,看圖知,右拐上行為“古松群”③景區,需時90分鐘,時間充裕,遂右拐。幾分鐘後,眼前,松樹多起來,並且,基本上都是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松。那古松,形態各異,許多並不是挺拔地生長,而是橫著比直著還長。直徑三、四十公分的並不鮮見。也有倒伏於路上的朽木,並不構成路障,反而有了原始森林的感覺。在古松群中更可稱得上是穿行了,有那枝葉濃密的地方會將陽光全部擋住。有些路段地上是厚厚的往年落下的松子等物,踏上去軟綿綿的。1個小時,我穿越了古松群。

走過藤索橋,就看到“法雲寺”④了,遠遠的,梵音便送入你的雙耳。我生在新社會,長在無神論的教育環境下,佛教梵音於我仿如舒緩的歌曲,自然,我沒有“請香”,只在門口遙瞻了釋迦牟尼佛一眼。當然,亦不乏“請香”人,香案前,身披黃色袈裟的主持面色嚴肅,告訴“請香”人在跪拜時可以分別為父母、本人和孩子許三個願,他會替“請香”人擊鐘三下。寺前石碑上介紹說:法雲寺始建於東漢,漢末至東晉的200年間,隨著佛教在中國大地上的迅速流行,法雲寺也香火興旺。唐末武帝年間,被敕令拆廟毀佛,僧尼還俗。於宋朝時重建廟宇,新建東鎮廟,卻又成為道教的法事場所。現如今,又成了佛教的剎宇。大雄寶殿兩側的一副對聯曰“法雲常發施惠天下眾生;聖水盛流濟度紅塵黎民”,充分體現了佛教利生濟世的特點。法雲寺內的幾棵古樹值得一賞:一曰“迎客松”,為明嘉靖帝祭告沂山時所植,樹齡已有400余年,胸圍達2.8米,高大挺拔;一曰“蟠龍松”,為元成宗封東鎮沂山時所載,距今已有700余年,樹高6.5米,胸圍2米,樹雖不高,但,枝杈盡力地往左右伸展,用“蟠龍”來形容倒也恰當;一曰“栗抱松”,老栗樹根部新發兩株小栗樹,中間又長出一胳膊般粗細的小松樹,又名曰“母子抱栗”,有趣。

從法雲寺到沂山極頂——“玉皇頂”⑤是一段狹窄、陡峭的石階路,路兩旁只是茂盛的林木,沒有多少值得停留觀賞的風景,半個多小時就可爬到頂點。在接近頂點、能聽得到上面人聲喧嘩然而卻因一塊巨石的阻擋而不見人影時,你會對眼前二、三米見方的一塊巨石感興趣,它或許會浪費你一兩張膠片。其實,這塊巨石只是引子,更精彩的風景在這塊巨石的上方幾十米處,那就是玉皇頂景區精彩的代表——探海石。探海石,高逾三米,長寬有五、六米的樣子。卻又斜立於石階道旁,仿佛上面有人一用力即可將其推下(有照片為證)。在寫有“東鎮沂山,人世蓬萊”“極頂1032”的石頭標志旁留張“到此一游”的照片也是必須的。據說,那遒勁有力的十多個字是1500多年前南北朝時期的一位書法家所書。在極頂修建的一座閣樓上可以環視周圍莽莽蒼蒼的群山。獅子崮——一座裸露的岩石形成的山頭狀若獅子,在極頂觀賞它也是最理想、最惟妙惟肖的。登山,對絕大多數人來講,極頂就是目標,雖然有時極頂並無太多美景,但那種登頂後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卻又必須在登頂後才能得到。

沂山美景還沒完,還有一處人文氣息更濃、自然景色更具觀賞價值的景點——“歪頭崮”⑥。下玉皇頂,順著一條公路走,半個多小時即到歪頭崮山腳下。歪頭崮——也是對一座山頭擬人化的稱呼。山腳下有一停車場,商販比較多,游客也是摩肩接踵,呵,此處比極頂熱鬧多了。在攀登歪頭崮的路上,可以觀賞到天然石佛、風動石和八戒石。你從景點的名字就可猜測到,“風動石”是說一塊風一吹好像即可動搖的巨石,“八戒石”則是一片石壁上突出的形若八戒臉譜的石頭,主要是鼻子最像。拾階而上,接近頂點時,有一扇門,上書“南天門”。行不遠,有一處建築,名為“碧霞祠”,內供奉東鎮山娘娘,香火還挺旺盛。不過,此東鎮南天門和碧霞祠是不可與東岳之南天門和碧霞祠同日而語的。攀登到歪頭崮的頂點,呈現在游客面前的是一片交錯疊壓的巨石,面積約有100平方米左右,在這些巨石間通過需要爬上爬下,還是蠻好玩的,不過,安全第一吆。巨石上,還刻有古人的字跡,“福”、“祿”、“壽”“喜”、“東鎮沂山”、“天池”等,字體很端莊的。

游覽歪頭崮,從停車場出發,一個小時正好可以去又回。

朋友,沂山游覽完畢,請隨我一同坐車下山。

蒙山又如何呢?

蒙山亦稱“東蒙”、“東山”,也稱得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孔子曾多次登臨蒙山,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之說。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曾結伴游蒙山,杜甫寫下“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佳句。在民族、民主解放戰爭時期,蒙山是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黨政軍首腦機關和八路軍115師指揮部,在這裡領導山東軍民英勇作戰,建立和擴大了山東各個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華東局和華東野戰軍指揮機關,在此組織了舉世聞名的孟良固戰役。好了,交代一些與蒙山有關的歷史,咱們進山。

山門前,車輛川流不息,人潮洶湧,排隊進山的隊伍有幾十米。呵呵,看這陣勢——游客多!多!多!並且,通過一片一片或紅色或白色或蘭色的小帽,能知道大部分人是隨團來旅游的。

只管跟在人群後面往上走即可,充溢雙耳的是歡快的人聲。還好,周圍林木茂盛,空氣中混合著花草、樹木的清香,還是讓人心情舒暢的。很快,你會經過一片中草藥園,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辨認一下。

穿過林區,眼前一片開闊處,一石階小路深進林蔭深處,一門坊立於道口,上書對聯曰“此去雲峰林深處,一路勝境伴君游”,門楣書“樂在攀登”。很貼切,那就繼續攀登,去享受樂趣吧。

出現了岔路口,看圖知,前行是正路,左拐是小路。只見正路上是人滿為患,遂決定從小路攀登。說實話,從此地開始,直到踏上蒙山木棧道,是沒有多少美景的,用時約需90分鐘。所謂的“大二郎帽”和“小二郎帽”只不過是兩塊不大並且亦無太多美學價值的石頭而已。如果你不認為“樂在攀登”,那就只能算“找罪受了”,我說這話是有根據的,沿路就碰到有人說“來找罪受”或“沒意思,純粹是當來鍛煉身體了”之類的話。

蒙山木棧道①,算蒙山重要景點之一,整個長度有十多公裡。在山上修築木棧道,從生態角度考慮是很好的做法,對動植物的生長或生活影響更小一點。那就注意著腳底下的安全,慢慢地在木棧間、在林間曲曲折折地穿梭、忽上忽下地攀登,去感受與登石階路時的不同樂趣。

此蒙山的雲蒙景區是沒有登頂的目標和樂趣的,在一個由木棧道搭起的所謂“西門”景點時,就要下山了。20多分鐘後即到“雨王廟” ②景區,此地,香煙繚繞,人聲鼎沸,游客和商販,還是多!多!多!因為人太多,又缺乏雨水的滋潤,林木間已起了塵土。不過,商販們的買賣倒是蠻好的,沂蒙山的煎餅卷小菜,賣的挺火。價格不菲的西瓜同樣好賣。是啊,靠山吃山,應該的。我心目中是不把此處當作景點的。趕快下山。

困惑嗎?朋友,蒙山沒有更好的景點嗎?莫急,且隨我繼續下山。

“中國瀑布” ③風景區到了。喔,此處才是蒙山美的代表、美的極點。

“中國瀑布”因其所掛石壁與中國版圖形狀相似而得名。落差達百余米,寬度也達上百米,如果水豐,飛流湧瀉,滔天水瀑恰似從雲中跌落,形如滾雪,聲若霹靂,蔚為壯觀;水少時,又細水長流,壯若垂簾。現在,從與瀑布相隔數百米的觀瀑亭遠遠地看過去,是看不到水流的,當然更聽不到水聲。亭下溪流中有很多的游客在戲水、玩耍。受著瀑布的誘惑,我踏著涓涓細流中的巨石,去接近瀑布。來到瀑布下,此處景點又名為“水簾洞” ④,當然,“簾”是由水形成的。現在,只有窄窄的一片水從瀑布上無聲地淌下來,形不成簾。瀑布左側的某著名書法家所書五米見方的“濤”字也看的清清楚楚。枯水季節,只能留下遺憾。只能在腦中去想像那瀑布是如何的壯觀了。

告辭中國瀑布,繼續下山,往下基本沒有可吸引人駐足一觀的風景。走在下山的路上,我認為這次從小路上山,從正路下山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我把最精彩的留到了最後。試想,若從正路上山,過了瀑布景區,還要繼續上行,再從小路下山,在漫長的路程中,沒有更美的景色來點綴,那將令人多麼的沮喪。

沂蒙山之行,就是這樣了,希望你也有興趣去攀登。


精選遊記: 濰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