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紀行---我眼中的台灣印像

作者: wenbo50

導讀這是2006年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我的腳終於踏上了這片魂牽夢繞的土地。陽光下“中正國際機場”的中文繁體字樣和在空中獵獵作響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把一種既非常陌生又非常熟悉的感覺糅合在一起撞進我的身體,在我心頭激起一陣陣的漣漪。這片土地對我們中華民族,對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來說帶來的感覺總是那麼復雜,又那麼親切。她曾經在祖國母親身體虛弱時� ...

這是2006年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我的腳終於踏上了這片魂牽夢繞的土地。陽光下“中正國際機場”的中文繁體字樣和在空中獵獵作響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把一種既非常陌生又非常熟悉的感覺糅合在一起撞進我的身體,在我心頭激起一陣陣的漣漪。這片土地對我們中華民族,對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來說帶來的感覺總是那麼復雜,又那麼親切。她曾經在祖國母親身體虛弱時被活生生地從懷抱中搶走,在日本人的統治下生活了五十年(當地人習慣地稱為日據時期),剛剛在二戰以後回歸祖國卻又因政治原因和國際原因同大陸分割了又一個五十年。植根於同一種文化,使用著同一種文字,卻又是在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中成長起來的台灣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況,未來台海兩岸之間關系到底會遵循何種軌跡來發展,可能對中華民族千載難逢的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機遇形成毀滅性打擊的台海衝突到底會有多大的幾率發生?帶著這許多的疑問和因此而產生的關注之情,我們開始了歷時八天的台灣環島之旅。

此行的首站是台北市。台北市作為台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應該是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准的。與行前聽已經來過台灣的朋友所述的情況相近,整體感覺是台北市政建設的現代化程度已明顯不及內地像上海、北京、深圳這樣的大都市,新的現代化建築比較少,傳統的味道更濃一些,從而也顯得更有人情味。特別是像仁愛大道等幾條大街,依然大樹參天,綠化也保持得非常好。街兩旁的建築雖然略顯陳舊,但建築質量明顯高於內地。也許是台灣處於地震帶的緣故吧,這裡的建築非常注重防震功能,稍新一些的建築大都是工字鋼結構,逃生裝置也配備得更齊備一些。我注意到我們住的酒店客房內和酒店對面居民樓的陽台上都備有可以在發生意外時借助繩索逃生的緩降裝置。市區街道兩側幾乎都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商店、小吃店、雜貨店和其他服務機構,可以感覺到這裡居民的生活還是相當富足和方便的。雖然台灣的經濟發展速度已從“四小龍”之首淪為“四小龍”之尾,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整體經濟已經發展到GDP人均一萬五千多美元的水平。所接觸到的台北市民都非常熱情,樂於助人,你想打聽事情還是問路都會給予積極的回應,讓人感覺到要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保留,似乎在這裡體現得更充分一些。台北市的街道名稱大多與中華傳統文化或內地地名有關,如“仁愛大道”、“忠孝大道”、“南京路”、“重慶路”、“延吉路”等等,讓我覺得那位阿扁先生要在這塊土地上“去中國化”確實任務也太重了點。他可以不費力地把總統府門上的蔣記色彩的牌匾換掉,但要在台灣這塊中華文化浸潤了多少代的土地上抹去中國的印記,可就讓人有點蚍蜉撼樹的可笑之感了。台北的各種傳統小吃、名吃也是星羅棋布,讓人有應接不暇之感,我們在台北的第二晚特意找到在當地名氣很大的“鼎泰豐”去吃各式小籠包,那味道與上海豫園的小籠包相比是毫不遜色的。印像較深的另一點是台灣的水果確實品種繁多且美味可口,像蓮霧、芭樂、釋迦等水果都是我們一路走來都百吃不厭的品種,也許是少了長途運輸的緣故吧,這裡的水果吃起來口感要比在內地吃到的好得多。

在台北逗留的兩天中,我們先後游覽了士林官邸、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 陽明山國家公園、台北101大樓等地。士林官邸是當年蔣介石和宋美齡女士居住多年的地方,近年來才對游客開放。園內鮮花繽紛,古木參天,中西風格的花園各具特色,爭奇鬥艷,令人有移步換景,美不勝收之感。蔣宋夫婦當年居住的兩層小樓背依青山,掩蔽在一片濃濃的翠綠之中,雖歷經風雨,仍然給游人留 下幾多神 秘的色彩。曾幾何時,這裡還是警衛森嚴的“皇家禁地”,轉眼之間,游人如織,令人空懷“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之感慨。故宮博物院距士林官邸不遠,同在台北市士林區,是台灣之行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博物院內的藏品多達65萬多件,包括書法、繪畫、善本書籍、銅器、玉器、陶瓷以及珍玩等,其中典藏精品甚多,如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歷代宮廷收藏的書法名畫,價值連城的青銅器皿和陶瓷珍品,承自清宮的藏傳佛教文物、清代文獻檔案和皇室珍玩等等,很多藏品都讓人有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之感。特別是有緣看到我所一向佩服的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等人的筆墨真跡,實為人生一大幸事。當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政府把近兩萬箱故宮、頤和園、國子監的文物南遷,先至南京,又輾轉西遷至貴州與四川等地,國內曾拍攝過描述此事的電視連續劇。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率殘部撤往台灣時將其中的三千余箱文物精品一並帶往台灣。這批文物先暫置台中霧峰鄉,1965年才再遷至台北現址並於年底開始公開展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精品大多來自這批文物。兩地同胞骨肉分離,歷史文物也難逃厄運,遭盡顛泊流離和分離之苦,不知何日可將兩地的故宮博物院合二為一,讓洋洋大觀的華夏文化能將其更為完整恢宏的全貌示於世人,此一嘆也。陽明山國家公園位於台北市的正北方,海拔443米,以天然的溪谷、溫泉、瀑布和森林公園著稱,是全台最大、景色最美、最具自然風味的郊野公園。公園的前山部分舊稱草山公園,園內多亭榭,低山清溪,小橋流水,王陽明先生的塑像屹立其間,更有花鐘、杜鵑園等去處,是大陸游客常去的地方。公園後山部分才是陽明山公園勝景的精華所在,是陽明山風景區的代表。尤其是每年春季,滿山的杜鵑花、櫻花、茶花、桃花、杏花等競相開放,遍山姹紫嫣紅,花影搖曳。著名的陽明書屋也座落其間。陽明書屋舊稱中興賓館,1959年在蔣宋夫婦親自指導下興建,曾多年作為蔣宋夫婦居住地並成為當年的權力中心。1975年蔣先生去世後,這裡成為國民黨集中保存黨史文獻的地方。直到九十年代以後,國民黨把它捐贈出來,這裡及通往此處已封閉二十多年的中興路才逐漸向社會公眾開放。1998年6月末起正式以專人導覽,結合人文與生態的解說,將中興賓館長期與外界隔絕的神秘色彩一一揭開。而據導游講,現在尚未向內地游客開放。我慕其名,在匆匆瀏覽了前山部分後,便與妻子玉玲疾步流星般沿盤山公路向陽明書屋行進,一路綠樹盈盈,山花簇簇,風景悅目,空氣甜美。二十余分鐘後,終抵陽明書屋門口。 可惜錯過了確定的參觀時間,幸得那裡的工作人員十分善解人意,竟為我們兩人特意播放了一場長約二十分鐘介紹陽明書屋的影片。由此進一步得知一向十分重視風水的蔣先生所選的這塊寶地依山傍水、視野極佳,確有雄踞一方之勢。園內的梅園、森林公園、後花園井然有致、層次分明、意像深遠。宋美齡女士曾先後拜黃君璧、鄭曼青先生為師習山水花卉,造脂頗深。由她親手所繪的竹之四季風情被制成噴沙玻璃,嵌於此處正廳牆上,韻味十足。遙想主人夫婦當年雖偏安一隅,但有此勝地為居,或在麗日藍天之下儷影雙雙攜手散步,或在煙雨迷蒙之時畫室夫婦揮墨題詩,也算享盡了人生真諦。我們的毛主席雖勝者為王,終成霸業,不枉一代偉人,但惜無賢妻,晚年過得難有如此情趣。隨意想來,倒也令人不勝唏噓。

4月22日,也即我等到台的第三日,我們離開台北先取道基隆方向向東北而行,至東海岸右轉沿海岸線南下,途經澳底、大裡、頭城,中午時分在蘇澳簡單用了頓可口的海鮮午餐後繼續南下,下午三點許到達太魯閣國家公園,沿途覽盡太平洋沿岸的秀美風情。按說我們來自海濱城市大連,對海應該是並不陌生的,但說實話真的沒想到台灣的東海岸會如此之美。記得十年前我拜訪南非好望角時,便對一線之間太平洋的波平浪靜和印度洋的波濤洶湧印像深刻,稱奇不絕。今日又見到的太平洋依然溫柔依舊。蔚藍色的海水緩緩地鋪開來,直至天際,與同樣蔚藍色的天空連為一體,使我對古人描述的“海天一色”有了更直觀的理解。許是海邊沒有沙灘而均為岩石之故吧,海水衝向岸邊形成一條雪白的浪花鏈條,逶迤伸向遠方,再輔以沿岸多變的山形和長勢茂密的綠色植物,形成一幅十分壯觀的海岸風光畫卷,讓我和身邊的妻子看得入迷。太魯閣國家公園也是全台四大國家公園之一,以高山和峽谷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橫公路太魯閣到天祥的立霧溪河谷,兩岸皆有大理石岩層構成,所以有大理石峽谷之稱。就這一點來說,也算天下一絕了。 特別是九曲洞和清水斷崖一帶,經億萬年溪水衝刷而成的峽谷如刀削而成,其山勢之險峻無出其右者。發生於1999年的台灣著名的“921”大地震對旅游景點所造成的破壞至今依然隨處可見。其對中橫公路系統的破壞至今也還未完全恢復。與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大峽谷傑作相比,更讓我贊嘆的是人的力量。中橫公路之險為我前所未見,我們的旅游大巴行駛其間,往往前後左右都不得有半絲差錯,令我們心驚膽跳之處不下十余處。據介紹這條公路是幾十年前由“國軍”所建,很多部位都是靠人工一鎬一鎬地在大理石山崖上挖出來的。當年工程之艱辛難以想像。在九曲洞旁就有一座橋是由一位獻身在此的工程師的名字命名而成,其為河北人士,1949年隨軍撤往台灣,在建造此橋時因山洪暴發為護衛工程而殉職。拋開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不同,同為中華兒女的這種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是曠世難覓的。我為之贊嘆,也為之驕傲!

當晚宿花蓮,在海港邊的亞士都酒店用鮮美可口的海鮮大餐慰勞了一天的辛苦車程後,回到酒店,我與妻子又同早已等在這裡的多年未見的台灣朋友Steven.Mao(毛慶士)會面。說起這段緣由,也是人生一大奇事。十六年前我在澳大利亞留學期間,小毛也在澳洲學習馬術,我們在一次聚會中相識並成為朋友。他是一位國民黨將軍的兒子,為人豪爽誠實,開一輛VOLVO轎車,常在周末帶我們一起出去兜風,彼此感情甚篤。我曾笑稱我們是“國共合作”,現在數來倒比以“胡連會”為標志,可謂“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國共和解早了十五年。我在1990年回國以後,他又轉赴瑞士繼續研習馬術。我92年離開大學到大連銀帆賓館工作之後,我們便天各一方,失去了聯系。在2002年賓館升星改造完成不久的一個工作日裡,部下告我有一位客人僅入住一天,竟兩次電子卡門鎖出問題打不開門。因這種事在改換電子門鎖後是第一次出現,我便主動代表酒店去向客人致歉。沒想到一見面竟是闊別十多年的小毛!我倆因此又恢復了聯系。需要補充說一句的是,後來幾年的經營中,酒店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差錯,這也許就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吧。毛先生的妻子和兒子在台北,他在花蓮買了一塊地准備搞一個休閑農場,正在運作之中。我們到他臨時租用的郊外籌備處小坐,那裡也還建了一個臨時馬場,供城裡來人休閑消遣。我在澳洲期間也曾到他學習的馬術基地去住過一晚,是在他的房車上度過的,條件與此相近,也是遠處郊野,頗為艱苦。屈指算來他選擇了這項職業也已有近二十年之久,雖像他這樣拿到了澳洲和瑞士的國際馬術教練證書的人無論在台灣還是在大陸都屬鳳毛麟角,但個人因此付出的艱辛恐也是一言難盡的。他送我們回到酒店後,我倆又在酒店大堂坐至深夜,談及這些年來的人生經歷,也均有“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之感。

花蓮除盛產水果外,就地取材的大理石工藝品也頗具盛名。獨無僅有的七彩大理石制成的各式工藝品,宛如國畫般的大理石書雕,款式精美的寶石飾品,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眾人一番瘋狂大采購之後,我們告別花蓮繼續沿太平洋海岸南下向台東行進,途經橫跨秀姑巒溪的長虹橋、北回歸線標志碑,下午時分到達旅游勝地三仙台。三仙台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包含了一處突出的海岬及一個離岸邊不遠的小島,島上有三座小山峰,因相傳八仙中的呂洞賓、鐵拐李和何仙姑曾登臨此地而得名。珊瑚礁岩環繞四周,歷年經久的風化和海蝕使這裡的岩石造型奇特、引人遐想。島上各類植物繁茂,有棧道式步道環繞其間,小島與海岸由一座連綿起伏的八孔橋相連,遠遠望去,十分壯觀,我們幾人不懼強勁的海風,健步如飛,越總計二百零六個台階的八孔橋至小島又迅即返回,比導游所言需一個小時足足省了一半時間,好不暢快。晚至台東知本,在當地頗負盛名的知本老爺大酒店用過海鮮自助餐後,入住湯知本大酒店。這裡在日據時期便是有名的溫泉勝地,我們住的酒店為典型的日式風格,室外溫泉設施也不輸與日本的溫泉酒店。稍作休整之後,我和妻子一起下樓到室外溫泉以求泡去幾天來的車馬勞頓。耳邊春風嬉戲,池邊綠樹婆娑,夜空星光閃爍,四周歡聲笑語。我倆人邊海闊天空地聊天,邊在溫水池和熱水池之間換來換去,好生享受。想來我倆自二零零零年初同去西歐八國游覽以後,一直沒有機會一起出來旅游,前年的英國之行變成了我和兒子的兩人行,去年的南歐之行又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這回也算還了多年的一個願望。經歷多年的奮鬥之後,我們的人生也可謂進入了收獲季節。先遍覽祖國的風景名勝再走遍全球是我的多年夢想和願望,前者基本完成,後者還須有序安排,我倆還需多多創造這樣的幸福時光,也不負人生一場。

次日清晨登車告別知本,繼續南行一小時許,至達仁後西折而行,又不過幾十分鐘後,我們的旅游車已經來到西海岸並直取高雄。途中參拜了由星雲大師秉承“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育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理念和宗旨於1967年創建的佛光山寺。前年大陸特准佛祖的舍利子迎奉來台便供養在此,星雲大師的名字也從那時起便讓我如雷貫耳。他一生致力推廣教育、文化、慈善事業,對宗教、歷史、文學的研究都有相當深度,且著述多多,如《釋迦牟尼佛傳》、《星雲禪話》、《星雲法語》、《星雲說偈》、《星雲日記》等,在佛學界和海內外華人中有著廣泛而深入的影響。今日到大師創辦的佛光山寺雖然來去匆匆,僅瞻仰了大佛殿、大雄寶殿等,仍感受到了幾許不同之處。一是感覺到特別心靜,不似在參拜國內廟宇時總感那般嘈雜,二是布局令人心情特別舒暢,如經由華藏玄門拾階而上,沿途欄杆上警詞妙句發人深省,經成佛大道往大雄寶殿,格局寬敞大氣。三是很多細微之處都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如在大佛殿旁的龍亭小坐,免費提供的茶竟是那麼甘甜,品質之高出乎意料,到淨身處(洗手間)淨身,竟有兩台電扇從不同角度吹來,令人渾身清爽通泰。為不虛此行,特在朝山會館購得大師所著的《佛光菜根譚》一套留在身邊。

車到高雄後,我們先在左營區蓮池潭作了短暫停留,沿曲橋經青龍口入,攀五裡亭觀周邊湖水廟宇景致之後從白虎口出,旋即登車赴西子灣風景區,人文薈萃的中山大學也在此處。我們隨游人沿台階攀上打狗山,去看山上原英國領事館舊址,並居高臨下觀賞高雄港風光和高雄市容。總的感覺高雄無多少過人之處,倒是入住華園大酒店後晚上特意去附近的小吃一條街還蠻有味道。我們邊逛邊品嘗各種當地小吃,從烏魚籽吃起,蜂蜜苦瓜汁、烤肉串、烤大蝦、擔仔面、肉夾餅、炸馬蹄、煮蟹腿,各具特色,一路吃來好不痛快,直到一干人個個都喊肚子脹,才返師回營。

環島之旅的第六天,是我們最為期盼的阿裡山之行。這天從早上出發時,便綿綿細雨不絕如縷,車行至阿裡山的盤山公路時,更是雲遮霧繞,山色空蒙,幾十米之外,便是“一片霧海皆不見,知向誰邊”了。中午在山腰的一家飯店品茶用餐,之後一鼓作氣攀上山頂,換乘小巴進入阿裡山國家森林公園。其時依然是細雨霏霏,雲霧漫漫,林中的空氣清新得令人心醉。 穿行在林間細雨中,我更親身體味到我平生最欣賞的蘇東坡的那首詞的意境:“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寒風吹酒醒,山頭映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邊低聲吟誦,邊漫步走來,那種感覺,真是有點“不知今夕何夕”了。作為景點之一的姐妹潭其實不過是兩個大小不同的鄰近湖泊,並無什麼奇特之處,但妙在這種細雨如絲的環境中,綠色的湖水和湖周邊生長得分外茂密的水草和綠樹都蒙上了一層薄霧,顯得格外迷離、又有幾分神秘,那種意境非大師之手不可寫,不可畫,我的這只禿筆是無能為力了。 我們興奮地在森林中高歌,在同心木、龍鳳配前留影。體會夠了雨中漫步的滋味,又沿巨木群參觀步道去尋找千歲檜、三兄弟、三代木等奇木奇樹。紅檜木是阿裡山一寶,因其生長期長,木質分外細膩,是建造高級宮殿和制作高檔家具的首選,當年日本人就是為了把這些珍貴木材運回日本而修建了阿裡山登山鐵路。正因為其生長慢的特點,已有幾百年樹齡並不算希奇。現存樹齡最長的光武檜神木據推算便生長於漢朝光武帝年代,其樹高45米,胸圍12。3米,主干筆直向上,再分為四大枝干,已有兩千年歷史而仍然枝葉翠綠,充滿生命力。造型最為奇特的則當推三代木。在已死去的老樹干上長出了第二代樹,第二代樹死去又在其樹干上長出了枝繁葉茂的第三代樹,故稱三代木。大自然的創造力確實驚人!阿裡山的森林、雲海和日出被譽為三大奇觀,我們雖無緣看到阿裡山日出,但能看到日出的人是無緣見識阿裡山森林在細雨迷朦中展現出來的這萬種風情的,這大概也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道理的另一種詮釋吧。意猶未盡之中,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阿裡山森林公園,依然在雲遮霧繞中順盤山公路蜿蜒而下,至晚宿於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溫泉區的帝綸溫泉酒店。

日月潭自然成為我們行程第七天中的重頭戲。我們一行先覽文武廟,再訪德化社,之後是泛舟日月潭,尋訪玄奘寺。德化社是日月潭重要的原住民文化園區,在台灣少數民族中最擅經商且僅余幾百人的邵族主要居住於此。當年蔣介石先生喜到此處觀賞邵族歌舞,據說宋美玲女士還在這裡靠服鹿胎盤粉而醫好了多年纏身的哮喘病。於是作為此處特產的鹿胎盤和新鮮鹿茸便成為大家爭相采購的對像。日月潭比我想像中要大得多,也美麗的多。900多公頃的湖面,顯得浩浩蕩蕩,頗有幾分氣勢。湖四周群山環抱,樹木蔥郁,看起來十分養眼。我們乘一艘游艇游於湖上,清風徐來,吹起陣陣漣漪,拂面而過,留下縷縷清香。那種感覺,才讓人領略到什麼才稱得上“心曠神怡”這四個字。 玄奘寺位於日月潭南畔的青龍山頂,環境清幽雅致,建築典雅簡樸,內部布置落落大方,充滿聖潔肅穆之風。此系台灣佛教界在五十年代從日本迎回部分在二戰期間被日僧帶至日本的玄奘大師靈骨後而建。玄奘大師一生歷盡千辛萬苦,其德其學均感人至深,部分靈骨能在此處作最終安息之地,也算功德圓滿啊。

此行的最後一站是慈湖,也即蔣氏父子去世後的暫息地。此處山勢起伏,風景秀麗,蔣介石先生選中這裡作為身後的暫息地,據說是因為此處風光與浙江奉化的家鄉風景相近,這點我倒沒有看出來,然想蔣先生一生雖也多有不義之舉,但在民族危亡之際能以大義為重,來台二十六載,又始終懷有濃濃的中華情結,對台獨行為決不姑息,去世後竟也不願在當地入土為安,仍一心期望能有朝一日回大陸家鄉安葬,至今棄世已逾三十年,仍堅守與此,未免令人感嘆。蔣經國先生的靈柩停放地一如其生前,簡樸異常,僅在一小小的四合院內。他執政以來,堅持一個中國,開放黨禁報禁,推動兩岸和解,促成台灣經濟起飛,也應屬居功甚偉,離世後又能保持這份平常心,不禁讓人心生幾分敬意。據前段時間報載,蔣家後人已確定在今年九月移蔣氏父子之靈柩至台灣五指山入土安葬。惜父子二人雖最終未能如願回到家鄉,但歷史對其一生功過自有公論,兩岸統一之時,中華崛起之日,也當會有“家祭毋忘告乃翁”之期盼。

當我們結束寶島之旅時,台灣媒體正為國民黨總部大樓內的小賣店在售賣紀念品時收取人民幣而展開一場爭論,看後頗覺可笑。其實我們一路走來,人民幣幾乎在所有旅游景點都可以通用,台灣當局此舉真有點讓人有“掩耳盜鈴”之感。我們在這一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已使我們深切感到隨著兩岸經濟和政治交流的加深和兩岸人員往來的日益頻繁,兩岸人民的相互認知與日俱深,兩岸交流和融合的趨勢正在形成之中,一路走來當地人民對阿扁的倒行逆施頗有微詞者有之,嘻笑怒罵者有之,搖頭嘲弄者有之,卻從未遇到過對大陸游客不熱情、不禮貌者。倘若台灣能如兩岸人民所願在今年六月對大陸游客開放,人民幣對台灣政治和經濟的衝擊力決不可小覷。畢竟在這種場合和層次,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的,誰也不會和真金白銀的人民幣過不去,尤其是不靠政治吃飯的老百姓。

我喜愛寶島美麗的山山水水,更熱愛寶島勤勞善良的同胞兄妹!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