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巴塞羅拉

作者: ychang

導讀自古希腊羅馬時代以來, 巴塞羅拉就是地中海西部的一大重鎮. 位於比利牛斯山脈的南麓, 卡塔洛尼亞有自己的語言, 自己的文化, 自己的傳統. 他們稱自己為卡塔蘭人, 講的語言是卡塔蘭, 而不是西班牙語. 地中海沿岸各國氣候溫和, 物產豐富. 卡塔洛尼亞當然也不例外. 首府巴塞羅拉更是得天獨厚, 背山面海, 很像我國的青島或者大連. 四月, 春光明媚, 草綠花香, 正是南歐一年之中� ...

自古希腊羅馬時代以來, 巴塞羅拉就是地中海西部的一大重鎮. 位於比利牛斯山脈的南麓, 卡塔洛尼亞有自己的語言, 自己的文化, 自己的傳統. 他們稱自己為卡塔蘭人, 講的語言是卡塔蘭, 而不是西班牙語. 地中海沿岸各國氣候溫和, 物產豐富. 卡塔洛尼亞當然也不例外. 首府巴塞羅拉更是得天獨厚, 背山面海, 很像我國的青島或者大連. 四月, 春光明媚, 草綠花香, 正是南歐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 瀕臨碧藍如玉的地中海, 背枕余雪未消的比利牛斯山, 巴塞羅拉, 真像人們說的, 是西地中海邊的一顆明珠. 一 巴塞羅拉鏡像一九九二年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在巴塞羅拉舉行. 當時的電視廣播, 把這座城市著實報道了一番. 最吸引人的, 當然是那久負盛名的西班牙鬥牛. 可不, 漂亮的服裝, 誇張的動作, 熱情的觀眾, 和那無可奈何而又被激怒的蠻牛, 應當是古羅馬角鬥場的變種和殘存. 挑逗, 激憤, 博鬥, 殺戳, 這些人類野蠻的天性, 在這鬥牛場裡顯現無遺. 可正是此類性格, 激發了西班牙人的探險精神, 他們勇於冒險, 知難而進, 終於發現了新大陸, 航行到全世界, 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方向, 也改變了中國發展的方向.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我們還真不應當忽視個人精神對國家命運的影響. 要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 臥薪嘗膽, 銳意進取, 哪會一敗再敗, 割地賠款, 被殺戳了數千萬人民, 到今天還在搞什麼改革開放? 西班牙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忽視了發展, 尤其是二十世紀中西班牙內戰之後的佛朗哥獨裁統治, 使西班牙偏安一隅, 脫離了西歐發展的主流. 也許因禍得福, 西班牙人也沒有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的影響. 巴塞羅拉所在的卡塔洛尼亞, 更是百年未遭戰火, 簡直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正因為如此, 這個世外桃源孕育出了畢加索, 高第,米拉和達利這些世界級的藝術巨匠. 到巴塞羅拉, 也正是要看看他們的家鄉.



(羅馬時代的老城)

二 古老的老城

在印像中, 西班牙是一農業國家, 在西歐諸國中最為落後, 跟葡萄牙差不多. 加之在美國講西班牙語的南美移民, 有相當一部分水平較低. 便以為西班牙跟他們也差不多, 是歐洲大陸的第三世界. 我記得小的時候, 父親有一本華盛頓.歐文寫的阿爾罕伯拉, 圖文並茂. 說的是北非摩爾人入侵西班牙南部, 移民格林那達一帶數百年之久. 所建築的宮室阿爾罕伯拉美奐美倫. 所以又以為西班牙受北非游牧民族影響較深, 比較非洲化. 又記得以前讀到過一篇比較英國人和西班牙人的文章, 認為英國人勤奮而西班牙人懶惰. 說是假設一艘英國船和一艘西班牙船同時遭遇風暴而同時來到一座荒島上. 船都損壞, 也無法求助, 只能在島上自求生存. 過了幾年, 英國人這邊草創有成, 房屋, 街道井然有序, 儼然一個興旺的小殖民地. 而西班牙人那邊呢, 還是跟他們剛上島時一樣, 沒有任何發展, 頂多搭了茅草棚遮雨. 已經不記得是誰寫的這篇文章了. 但西班牙人比較落後的印像卻由此生根.到了巴塞羅拉以後, 印像全然改變. 這麼一座美麗的城市, 懶惰的人是建造不起來的. 古城的歷史是那樣悠久, 保存得又那樣完好, 生活在這裡的人也一定非常有效率. 在以前的市中心, 有的城垣是古羅馬時建築的, 其巨石城基至今還在提醒人們這一古老的歷史. 這羅馬古城也就在老城中心, 可見這老城真是貨真價實的老. 老城裡的小街曲折深邃, 但並不陰暗. 各種商家店鋪餐館酒吧, 林林總總, 沿街而立. 路邊食市, 咖啡廳裡人滿為患. 仿佛百分之百的巴塞羅拉人都在各種店裡享受生活, 只有我們這些旅游客才拎著照相機在大街上跑來跑去一樣. 走進一家衣料小店, 裡面的陳設非常精美. 絲織, 飾品都甚有品味, 典型的歐陸風格. 旁邊一家燈飾店, 櫥窗裡的吊燈台燈落地燈自成一格, 醒目而不誇張. 進去一問, 他們居然還辦理直接寄往美國的郵購服務. 服裝店裡的貨色也不錯, 有設計, 有個性, 都不是那種大批生產的成衣. 當然, 價格也不菲. 一件花襯衣要價八十歐元, 一條女式牛仔褲更要九十九歐元. 我也看不出來與美國的有何不同.穿過那些又窄又小可又干干淨淨的街道, 就到了當年的市政中心. 所謂的市政中心, 不過是一大院模樣, 當時的市政廳已辟為陳列室, 介紹一些城市資訊. 教堂和其他的公用建築則還是老樣. 正是傍晚時分, 一個角落裡點起了藍色的燭光, 是紀念剛剛在馬得裡火車爆炸中犧牲的人們. 正在駐足觀賞之際, 教堂的鐘塔上響起晚禱的鐘聲. 人們三三兩兩地走進教堂,從容不迫. 那情景, 似乎延續了好多個世紀.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過基督教對西方人的影響. 這建築高大挺拔的教堂, 好像一座堅韌的錨石, 在周圍的人群中起著安定, 鎮靜, 淨化, 升華的作用. 這, 也許就是信仰的力量.來來往往的人群很多. 突然, 一位漂亮的姑娘失手把一瓶飲料掉在石板地上. "啪"的一聲, 碎裂的玻璃四處亂飛, 黃色的液體流了一地. 姑娘不知所措, 人流避讓不及. 這時候, 三個制服挺拔的警衛不知從什麼地方, 鎮靜地走了過來, 他們分站在三個方向, 防止游人踩上碎玻璃, 然後看著那姑娘, 一聲不響. 那姑娘好像醒悟過來, 趕忙撿起大塊的玻璃, 又向鄰近的商家借來笤帚, 把地上打掃干淨. 這裡, 使我驚奇的不是那姑娘的公德心, 也不是那些警衛的責任心. 使我驚奇的是所有的人, 包括路人, 沒有人說一句話. 姑娘沒有抱怨, 警衛沒有呵責, 路人沒有評論, 更沒有起哄看熱鬧. 我心中暗暗地稱贊, 這巴塞羅拉人的水准還真不低.


(時髦的新城)

三 新穎的新城

老城很美, 新城更加漂亮. 新城的中心區稱為"EIXAMPLE", 我望文生義, 就當他是英文裡的EXAMPLE, 範例之意. 不過, 這新城建設得確實規範. 街區整齊, 樓層不超過七八層. 從地面上還看不出什麼, 到空中鳥瞰, 才令人佩服巴塞羅拉人的建築才能. 每個街區都是悉心規劃, 整齊但不重復, 設計隨意而又美觀. 一樣大小的街區, 加上設計師的創意, 整個城市就活了. 直到現在, 這樣的設計也不落伍. 比如, 每個街區的交口, 不是直角而是斜角, 這樣不但可以停車, 轉彎也容易. 如此一來, 過街的行人斑馬線就可以畫進去一些, 留些地方給右轉進來的車輛, 就不會堵住直行的車輛而造成交通堵塞. 這在歐洲特別重要, 因為歐洲的街道一般很窄. 這大概也是因地制宜. 也正因為如此, 街角的建築就可以造得體面寬大, 比較有氣派. 我們在葛拉西亞大街上的旅館就是如此, 很是冠冕堂皇. 這葛拉西亞大街是新城的主要街道, 高第設計的米拉大廈就坐落在這條街上. 從我們的窗口望出去, 正正面對那座舉世聞名的標新立異建築, 一到晚上, 燈光投射到大廈上, 光怪陸離, 前衛非常, 真是天才的作品. 這座米拉大廈裡現在還有居民, 只把樓下的大廳, 中庭, 頂樓, 和頂樓上的露台開放給人們參觀. 這也很了不起, 要是在中國, 這些住戶恐怕早就被以這樣那樣的名義清場了. 最吸引人的應當是露台上的雕塑, 構思巧妙, 造型奇特, 每一個都堪稱一絕, 真是西班牙的國寶. 要說標新立異, 這才真是標新立異. 這樣的藝術, 當今的中國人絕對創作不出來. 無他, 思想的絕對解放而已. 這個絕對解放不單單是藝術家的絕對解放, 觀眾的思想, 大環境, 也要絕對的解放. 很簡單, 沒有土壤就沒有鮮花. 現在的中國文化界, 就像我父親說的, 是"應景文章難做好". 美術界亦是如此. 先要應上面的景, 然後要應票房價值的景, 又還要應眾說紛紜的景, 最後應給自己的景, 實在不多, 那就畫畫小橋流水, 俊男美女, 賣錢了事.被稱為巴塞羅拉的兒子, 安東尼.高第是一個極具傳奇的人物. 他以七十歲的高令, 在修建著名的聖家大教堂時, 被電車撞傷不治. 給巴塞羅拉人, 以至全西班牙的人留下無盡的遺憾. 那藝術價值無與倫比的聖家大教堂, 從高第1882年開始修建時算起, 已超過百年, 所以又稱為百年大教堂, 至今還在修建. 可喜的是, 它一邊修, 一邊開放給人們參觀. 讓所有的人都能欣賞這藝術的瑰寶. 這聖家大教堂的藝術價值有多高, 建築有多特別, 不是我的語言根底可以描述的. 好在西方人常說, 一張畫片抵得上一千個詞彙. 我這裡有照片供大家欣賞. 也希望旅游開放後, 大家都有機會前去參觀. 高第給巴塞羅拉人留下了許多藝術寶藏, PARC GUELL(GUELL公園)也是其中之一. 這公園在新城後面的半山上, 裡面有高第給世人留下的許許多多寶貴藝術品. 最吸引人的, 是那離入口不遠的一座蜥蜴雕塑, 造型別樹一幟, 顏色鮮艷奪目, 表面是用采色的馬賽克瓷片拼成. 這一雕塑, 跟那巨大的聖家大教堂一樣, 已成為巴塞羅拉的像征. 其熱門的程度, 這麼說吧, 每個游人都想在這裡照像留影, 我們硬是沒有機會擠上去. 當然, 人多勢眾, 照出來的像也不會好看到那裡. 倒是裡面哥特風格的長廊, 經過高第的藝術創作, 有古趣也有野趣, 很有自己的風格. 青少年的偶像連續劇流星花園就取景於此, 導演還真是有眼光.新城後面靠山, 所以這座城市真是背山面海, 很有立體感. 山那邊, 就是卡塔洛尼亞的腹地. 往北, 靠近法國, 有達利的故鄉菲格裡斯, 往南, 有高第的故鄉茹伊斯. 整個地區非常富庶, 盛產葡萄酒, 品質接近法國, 蘋果西打也很有名. 不甜, 有點兒酸苦, 西人稱為"干". 農業發達, 海產也十分豐盛, 看得出來, 西班牙人的生活相當富足. 真不明白當初他們為什麼生在富中不知富, 還有跑到外邊去探險, 淘金, 發現什麼新大陸. 把個拉丁美洲變成了那麼一個既不西班牙, 又不印第安的雜交品種. 既失去了母國的風韻, 又破壞了固有的文明.



(高第的建築)

四 卡塔洛尼亞人

今天的巴塞羅拉, 被人稱為時髦之城. (THE CITY OF COSMOPOLITAN) 她獨特的文化傳統, 優越的地理位置, 使她在南歐獨樹一幟, 非常有個性. 雖然還比不上巴黎, 米蘭那樣的時尚先鋒, 但比起其他歐洲都會來, 應該毫不遜色. 街上的摩登男女, 衣著時髦, 風姿卓約, 與其說是西班牙, 其實更像法蘭西. 因為美國這邊的西班牙裔人, 膚色較深, 加之與南美土著混血, 與歐洲西班牙人差距頗大, 與西班牙北部的卡塔洛人差距就更大了. 不管怎麼說, 巴塞羅拉女子細膩纖柔, 不像北歐金發女人那樣五大三粗. 比之南美的混血女人又多了幾分端莊. 是消費社會與時尚追求造就的仕女階層. 我太太和十四歲的兒子都很欣賞巴塞羅拉女人. 倒是我十三歲的女兒說她們沒有什麼. 大概是同行相嫉, 自詡為小美人的她並不認為巴塞羅拉女人有何出眾之處. 我兒子大概是異性相吸, 認為凡是女孩子就是好的, 是水做的, 吸引人, 眼珠都快掉出來了, 比高第的建築和畢加索的美術都好看. 只有我太太才發自內心的欣賞. 她的欣賞有以下幾點:第一是身材. 再漂亮的女人, 身材一走樣, 就什麼也不要談了. 而且, 不是說一兩個女人, 是說整個群體. 作為一個群體, 巴塞羅拉女人真是高矮得體, 胖瘦合宜, 加上凸凹有至, 成就了典型的魔鬼身材.第二是穿著. 三分人材, 七分打扮. 再好的身材, 沒有好衣裳也只是軀干, 不是女人. 雲想衣裳花想容, 美女還是要衣衫來陪襯的. 有身材, 有衣服, 不會穿著還是不行. 珠光寶器的大款暴發戶, 是怎麼也穿不出多年熏陶的情趣色調的.第三是自信. 這自信就是風度的來源. 有身材, 有衣裳, 穿著有品味, 就一定會有人欣賞.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女為欣賞者容. 不過, 有的人在別人欣賞時裝作不知, 有的人假扮不屑, 還有的人故作姿態, 都不可取. 巴塞羅拉女人在別人的欣賞面前, 從容自如, 怡然自得地享受而又不顯露出來, 那是一種多年富裕生活培育出來的自信. 裝是裝不出來的. 到了現代, 這一自信揉進進取, 就好像蘇杭的女性到了上海, 比上海本地的女孩子還要自信幾分. 可不, 就連那巴塞羅拉大街上頭戴護盔的摩托車女騎士也是那樣神采飛舞, 風度翩翩. 那一招手示意讓路致謝, 怕不要把你的魂都招去了. 難怪西班牙的車禍率不低. 巴塞羅拉的男士也不錯. 雖然沒有北歐人那麼高大, 但清秀攜逸, 體形頗佳. 加之談吐文雅, 與美國這邊的西語裔人有天壤之別, 可謂南桔北橘了. 相比之下, 美國人又大又肥, 大概是麥當労吃多了. 卡塔洛尼亞物產豐富, 食品精致, 美酒多, 飲食就比較有節制. 加之飲食習慣不同, 晚餐要八點半以後, 九點左右才開始. 少吃多餐, 睡眠較少, 也許是當地人不那麼高大的原因.拉丁民族素來以熱情豪放著稱, 卡塔洛尼亞人也不例外. 浪漫上加一點兒法國式的矜持, 就是典型的卡塔洛尼亞人了. 你看看他們的弗洛明哥舞蹈, 節奏強烈, 動作誇張. 舞步踢踏有至, 熱情奔放; 舞者毫邁驕傲, 挺拔揚頭. 那一份自信, 很難在別的民族裡找到. 正是揉合了多年地中海文化的卡塔洛尼亞人, 才會產生前面提到的那些藝術巨匠. 可惜西班牙的政治經濟不如法國, 意大利發達, 又久處於佛朗哥獨裁統治之下, 否則真可說那是一場二十世紀的文藝復興呢.


(聖家大教堂)

五 藝術的巴塞羅拉

人們常說, 一個人如果有相當的藝術造詣, 是因為他有相當的藝術細胞. 像巴塞羅拉這樣整體藝術造詣極高的城市, 可真是到處可以發現非凡的藝術細胞. 卡塔洛尼亞人的藝術細胞應該說是很發達, 否則也不會產生那麼多的偉大藝術家. 畢加索, 米洛, 達利被人稱為巴塞羅拉的藝術三劍客. 我們決定一個一個地參觀.先去參觀畢加索博物館. 博物館在老城, 下著雨, 也沒有減低人們的熱忱. 我們在博物館外排了近一小時才得以進館. 門票不貴, 成人9歐元, 學生只要2.5歐元. 畢加索的繪畫只可眼觀, 無法言傳, 大概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或者是為什麼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 看著畢大師的藝術, 我又重溫了一遍那所謂的"第一"理論. 不管做什麼事情, 一定要做第一, 這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抽像派繪畫, 畢大師是第一. 同樣的作品, 早拿出來, 就好像登記了專利, 後來的, 不管畫得有多好, 造詣有多高, 都只能稱為摩仿或偽造了. 畢加索之所以成為畢加索, 就是因為他是抽像派繪畫的第一人. 再去參觀米洛博物館, 不知為什麼, 那天博物館提前關門, 撲了個空.改變計劃去參觀卡塔洛尼亞國立藝術博物館.這國立博物館建築在一座山丘上, 十分壯觀. 一級又一級的石階走上去, 很像南京的中山陵. 展品分幾個部分, 有歷史考古, 有專題個展, 更有他們自豪的藝術, 尤其是現代藝術. 可以分開買票, 也可以買聯票. 有趣的是, 展品的說明有英文, 法文, 卻沒有西班牙文. 代替西班牙文的, 是卡塔洛尼亞自己的文字卡塔蘭文. 我就這一點印證與一位上了年紀的館員. 是的, 卡塔蘭, 他神色自若而堅毅的說, 把重音強調在第一個音節上. 我至今還能回想起他那自豪而又自重的表情.小孩子們在博物館裡無法久留, 只好不無余憾地告別了我很喜愛的博物館, 轉去不遠的西班牙民俗村.這民俗村是為一九二九年的巴塞羅拉世界博覽會而建, 在巴塞羅拉眾多的景點中, 名頭不太響亮, 因為它古跡和藝術兩不沾邊, 門票又貴, 想是還在收回投資. 不過, 我們全家都很喜歡這個地方. 它裡面人不多, 卻又濃縮了西班牙的全貌. 下午的陽光, 懶懶地斜射在空無一人的石砌方場上, 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西班牙吉他樂聲, 令人聯想起卡門的故事. 那皮膚黝黑的吉蔔賽女郎喲, 似乎在那時烈時弱的樂聲中, 掙扎著掙脫世俗的枷鎖, 而無動於衷的世人哪, 如你我這般, 不知道這枷鎖也套在我們自己項上, 身上, 和胸中.


(民俗村)

在巴塞羅拉, 薩爾瓦多.達利的名字比畢加索還要響亮. 今年正好是他的一百歲誕辰, 到處都在慶祝. 老城裡有一個小型的達利博物館, 門票頗貴, 八歐元, 不分老幼. 展品卻不算多, 但樓下的暗室裡卻陳列著他創作的一系列小型雕塑, 構思絕奇, 意念騰飛, 是思想境界無任何拘的作品. 我一直很感興趣為什麼許多大藝術家, 大探險家會產生在西班牙這個並不太發達的國度裡. 我以前的想法是上海不出曾國藩. 好地方, 生活安逸, 不能令人發奮圖強. 達利的作品讓我深感興趣, 於是, 我們更改了計劃, 放棄了第二天在大歌劇院觀賞莎士比亞歌劇"麥克白"的機會, 雇了一輛出租車, 專程去巴塞羅拉北邊的菲格利斯, 走訪達利的故鄉.

六 達利的故鄉從巴塞羅拉到小城菲格利斯不算近, 開得飛快的出租車也要開兩個小時. 西班牙的高速公路不錯, 清潔干淨, 標示清楚, 我想我下次來一定自己租車開了. 四月間, 卡塔洛平原上草長鶯飛, 鵝黃嫩綠, 春意漸深. 比利牛斯山上雲蒸霧繞, 余雪未消, 氣勢磅礡. 司機對著前方的大山說, 山那邊是法國, 中間還有一個安道拉."安道拉?" 我一聽來了精神. 我早就知道那個夾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歐洲小國. 我小時候在少年文藝上讀到過有趣的描述, 說是安道拉全國沒有軍隊, 只有十二名警察. 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 我讀小學的時候. 我向同學們轉告我剛讀來的東西, 同學們都以為我知識淵博, 從此奠定了我在班級裡的學術權威基礎. 記得同時讀到的還有什麼一個人可以低能量的生存, 只要五顆小小的花生米就可以維持一天的熱量雲雲. 那時候是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不是人為的災害. 上面什麼都提倡小. 小就是好. 有小球藻可以當飯吃, 小花生米可以養人. 連小國家安道拉都沾了光, 寫在小雜志上給小學生們增加點兒小小的學識."是, 安道拉. 山的國家, 美麗", 司機用英文說.我仰望那群山之中, 獨立的小國安道拉一定非常自豪他們能生存於兩大歐洲強權之中, 自立於世界各國之林. 可想而之, 法西兩大國無時不想吞並那山中的獨立國家. 它的存在, 一定也是大國權力折中平衡的結果. 至今, 法國還是安道拉的名譽宗主國, 同時, 安道拉又名義上臣服於西班牙烏吉爾大主教. 並且, 從十三世紀起, 它每年要向法國進貢一定數量的腌肉和火腿, 向西班牙進貢一定數量的火腿和腌肉, 中世紀最寶貴的東西, 至今不變.天氣時晴時陰, 我只好打消了轉道去安道拉的念頭. 但在我的想像中, 那比利牛斯山中的小小國度, 一定是群山環繞, 氣度不凡. 古老的山民們, 含著大山的氣勢, 在現代化, 歐洲化, 以致於全球化的浪潮中, 驕傲地保持著自己古老的傳統. 要不然, 他們怎麼可能得到他們的大國鄰居尊重呢. 其實不然, 我後來才知道, 安道拉居民的收入高過西班牙, 是一個著名的滑雪度假勝地, 服務業極為發達, 被稱為山中的蒙地卡羅. 它是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 哪裡還有什麼古老傳統. 抵達菲格利斯, 已近十一點. 達利博物館是紅色的, 很像一座城堡. 只是堡壘上的城垛是一個個巨蛋, 別出心裁, 給這個古老的小城增添了異樣的風采. 排隊參觀的人們來自世界各地, 五顏六色的衣服, 像是給那乍晴乍雲的小街巷, 鋪上了一層采色的地毯. 孩子們邊排隊邊打鬧, 我則拎著相機到處走走, 留影.城市的中心, 是一橢圓型的廣場. 四周是各色店鋪, 中間是花園. 有陽光的一邊, 坐滿了老年人, 銀白色的頭發, 映著金色的陽光, 呈現出安詳和睦. 沒有人練功打拳. 西方的老年人好像不太運動, 也許他們年輕時動得太多了. 應該在這裡推廣一下太極拳, 把中華文化帶到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同樣的, 有陽光一邊的咖啡館, 早餐店 坐滿了人, 沒有陽光則沒有什麼客人. 時間尚早, 許多商店還未開門. 倒是那些做游客生意的禮品店, 書畫店裡賓客盈門. 就好像西安的古玩店都賣仿古的兵馬俑, 銅車馬一樣, 此地的禮品店也盡是達利作品的復印和仿制. 轉了幾家店, 看中了一座雕塑, 一問價, 四千九百九十九歐元. 我只好拔腿就走. 好嘛, 這復制品跟當年的真品一個價錢. 在另一家店, 又看中了一幅畫, 明碼實價, 還可以負擔. 但畫的尺寸有點兒太大, 拿不回去, 只好忍痛割愛.已經排了近一個小時, 孩子們來叫我去換崗. 我只好站在隊伍裡裡通外國, 跟一對來自荷蘭的同性戀模樣的人交談起來.我說你們有倫布朗, 梵高, 為什麼還跑到這裡來看達利?他們說難道你們中國沒有自己的藝術, 要到西班牙來找藝術?大家哈哈大笑, 拉近了距離. 藝術真是沒有國界.我知道直到十七世紀, 荷蘭還屬於西班牙. 就好像越南, 朝鮮曾屬於中國那樣. 談到那段歷史, 荷蘭人不但不自卑, 反而饒有興味地說, 也許正是倫布朗, 梵高給了畢加索, 達利一些靈感或影響也說不定. 說罷又是一陣郎郎笑聲. 我還真佩服這些荷蘭人. 他們一點兒也不背歷史包袱. 自己有好的, 不怕別人學; 別人有好的, 趕緊學過來. 前些時候還報載說, 荷蘭是全世界除英語國家外最贊成以英語為世界通用語的國家. 有近百分之五十的荷蘭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他們還要立法廢除自己原說的語言, 獨遵英語為荷蘭國語. 不管這個提案或建議能否成功, 不管這個英語化運動是否現實, 能大膽把這一議題提出來討論就非常了不起. 因為他們能根據現實討論將來. 東方人則相去甚遠. 不要說我們中國人常常陷近自己的歷史泥沼裡拔不出來, 周邊那些曾受中國影響的國家也是如此. 更有甚者, 他們甚至反彈, 以他們曾受中國影響為恥. 一心要去中國化. 我曾聽到一個台灣學生和一個南朝鮮學生鬥嘴. 台灣學生說他來自中華民國, 南朝鮮學生就說他是大韓民國來的, 強調那個"大"字. 但他是用中文說的, 所以我們都聽懂了. 一笑置之. 最近南朝鮮更要求中國將漢城重新翻譯成"首爾". 奇怪的要求, 不知那條漢江是否要改成"首爾江"? 也許因為我自己是中國人, 我才這樣說? 但如果我不是中國人, 我希望我的想法像那些荷蘭人, 而不像那些韓國人. 當然, 歐洲人也有勢利的. 像丹麥南部的一些地方, 與德國接壤. 德國納粹強盛的時候, 那裡的人就說他們是德國後裔, 是德國人, 要與德國合並. 德國倒了楣, 他們就趕緊說自己是丹麥人, 不是德國人. 被真正的德國人譏為丹麥腌肉, 不屑與之為伍. 同樣, 丹麥人也不待見他們, 稱這些人為德國腌肉. 真是裡外不是人. 為什麼叫做腌肉呢? 大概是因為腌肉切成一片片, 裡面有肥又有瘦的緣故.七 不諧和的聲音隊伍緩慢地往前移動. 突然, 我和那倆荷蘭人都看見了一條印在一個郵箱上的醒目標語: "這裡是獨立的卡塔洛尼亞國家, 這裡不是西班牙!" 我們面面面相覷, 仿佛那些頭戴滑雪套的卡塔蘭自由解放軍就隱身在旁.大家都知道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獨立運動鬧得很凶, 跟北愛爾蘭的解放陣線有得一比. 據傳最近馬得裡的火車大爆炸就是他們的手筆. 卡塔洛尼亞的獨立運動雖然沒有那麼血腥, 但也相當有名. 謠傳卡塔洛尼亞的獨立運動還與巴斯克獨立運動簽有條約, 互不攻擊, 只攻擊馬得裡中央政府直屬下的地區. 我拍下一張照片, 兩個荷蘭人連連搖頭. 不知道他們是認為我不應該看重這些不諧和的東西呢, 還是惋惜在如此有品味的藝術殿堂前, 也無法避免人類的殘酷爭鬥和欺壓反抗. 不管怎麼說, 在如此富裕的西歐小城, 在萬紫千紅的地中海春天裡看見這些煞氣十足的標語, 真能把人從理想國拉回人間世, 那情景, 真是十二萬分的不調和.隊伍繼續往前走. 終於, 可以看清達利博物館上的奇異雕塑. 雕塑都是達利自己的作品, 不知道在表達什麼, 又好像在表達什麼. 真真是天馬行空. 羞答答的陽光下, 那些雕塑時明時暗, 還真是有點兒藝術, 不知當初達利創作的時候, 有沒有考慮陽光的變化.博物館的設計很藝術, 但那為達利一百周年紀念而拉起的巨幅廣告則有點兒宣賓奪主. 我認為藝術博物館應該有藝術內涵, 深沉處帶一點兒逸世絕塵. 不能這樣拉大旗作虎皮, 熱火朝天的搞宣傳, 太功利, 太世俗, 太商業化了. 把這意思對兩個荷蘭人說了. 一個贊同我的觀點, 另一個卻認為沒關系. 他說, 反正是做宣傳, 要做就做大. 我說藝術不同於商業. 他說你那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說這大廣告不應該拉在藝術建築上面. 他說藝術和廣告一樣, 同樣是在宣傳你要銷售的東西.宣傳? 廣告? 銷售? 我有些語塞, 但又覺得他的話好像有些道理. 這些西方人真是會做生意, 到處都是生意經. 就說這個達利, 藝術歸藝術, 生意歸生意. 他從朋友手中搶過朋友的妻子葛拉, 拿來做自己的老婆. 這老婆也不是易與之輩, 與達利的朋友藕斷絲連, 又把達利牢牢掌控, 連達利的空白簽名都拿去賣錢. 他們生財有道, 還真是做生意的大手筆.這麼想著, 腦筋飛到九霄雲外, 連排到了售票口也不知道, 還被那荷蘭人推了一把提醒. 趕快把家人孩子叫過來買票入場. 唉, 那紅毛荷蘭鬼算是報了當年被鄭成功在台灣趕下海的一箭之仇.八 達利博物館達利博物館是達利自己設計的. 裡面都是價值連城的藝術作品. 達利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 但對他是一個天才藝術家這一點卻沒有爭議.高大開闊的大廳是用當地的石材建成. 玻璃圓頂, 拱型窗戶, 有點兒像中世紀的教堂. 大廳的三面牆上都是巨幅油畫, 中間的一幅特別巨大. 看仔細都不容易, 別要說畫. 真不知道達利當初是如何畫出來的. 左邊的一幅就是那著名的"葛拉思考地中海二十米成為林肯肖像畫". 這幅畫非常成功地運用了視覺效果: 裸體葛拉的背面站在窗前, 窗外是地中海的霞彩. 奇妙的是, 那窗戶遠看卻是著名的林肯肖像畫. 並且, 那地中海好像在葛拉的頭上. 這幅畫有兩個版本, 也就是說達利畫了兩次. 可見他自己對這幅畫的喜愛. 外行談畫, 不諦痴人說夢. 但我認為我們看畫, 只要好看, 受到藝術的震撼就行. 不需要看懂, 也沒必要看懂.如今這博物館裡的展品,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不要說那些滿牆滿屋的巨畫, 就是一張達利當年的手稿, 習作, 也起碼開價百萬美金以上. 而且常常是有行無市. 不過, 有許多真摯的東西又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許多他的藝術愛好者當年買了他的畫或作品, 為了他籌建這個博物館, 又把原作送還給他. 更有私人, 西班牙政府出資買回他的作品充實館藏. 可見, 偉大的藝術並不是藝術家自己, 或幾個藝術愛好者的私事, 而是全民, 全人類的財富.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大家都來愛好藝術, 藝術才成其為藝術.在達利博物館裡流連忘返, 但又時刻顧慮那館外等候的出租車司機, 有些展品就只能走馬觀花了. 不過如果你有機會讀到我這篇短文, 又正好有機會到巴塞羅拉一游, 那請你一定再花五十歐元, 坐旅游車到達利的故鄉菲格利斯一游. 保證你不虛此行. 國內對達利現在也有介紹, 對他的藝術也能接受. 你如果到書店, 不妨翻翻他的畫冊. 高興的話, 買一本回家. 你會發現, 咦, 原來畫是可以這樣畫的; 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想像; 原來東西有這麼多層面, 這麼多內在, 這麼多方位; 原來..., 好多好多個原來. 也許你根本不喜歡他的畫, 甚至於你可以認為他很下流, 但他決不是俄國作家契可夫小說中的套中人. 我認為達利好像是一個藝術的潘多拉盒子, 打開它, 會釋放出人們無邊無際的藝術潛質, 好的和壞的, 起碼是不同的. 就是壞的也沒有關系, 就像潘多拉放出的嫉妒, 貪婪, 猜忌, 恐懼等等一樣, 你能想像得出沒有嫉妒, 貪婪, 猜忌, 恐懼的人間世是一個什麼樣子嗎? 那決不是天堂, 那是真空. 如果人可以活在真空裡, 契可夫一定會再寫一篇真空中人的小說了. 再說, 那潘多拉盒子裡還留有希望, 藝術的希望.博物館旁邊還有一個達利珠寶館, 不另收費, 一定不要錯過. 裡面藏有達利創作的稀有珠寶.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 我可是真的從來沒有見過類似的作品. 怎麼說呢, 達利的珠寶是活的. 他創作一顆心, 那顆用紅寶石嵌成的心, 襯托在銀白色的鑽石上, 真的會一收一縮的蠕動; 他創作一只眼, 那用貓兒石做成的美女之眼也會一眨一眨地極盡誘惑之能事, 就像當地那些大眼睛西班牙女郎.九 他鄉遇同鄉在城裡住了五天, 我們搬到山上的旅館拉.佛羅裡達去更上一層樓. 拉.佛羅裡達是一家五星級旅館, 座落在新城後面的山上. 從房間裡可以鳥瞰巴塞羅拉全城, 在陽台上更可以俯視山下. 到了夜晚, 打開那長長的落地窗, 山風襲襲, 吹來萬家燈火. 揉一揉白天趕路走累了的雙腳, 來一點兒旅館贈送的西班牙紅酒, 那一個爽, 可真叫河南人說的:受活.山上有一個游樂場, 來游樂的車輛擠滿了山道. 游樂設施建在山顛, 游樂起來就相當刺激. 尤其是那頂頂大名的過山車, 一半的時間懸身山外, 車一開, 滿山都是孩子們的尖叫聲, 大人們也樂得仿佛回到了童年. 我們不能免俗, 上去坐一把過癮. 下來之後, 驚嘆不能自已. 忽然間, 聽到那驚嘆聲中怎麼還有四川鄉音, 回頭一看, 一對中國青年. 他鄉遇同鄉, 不亦樂乎. 趕忙上去打招呼. 原來他們在英國留學, 是重慶萬州人. 萬州原稱萬縣市, 我外祖父上世紀二十年代曾經駐扎在那裡. 一九二七年, 驕橫的英國人不滿中國的北伐勝利, 英國軍艦在長江上橫衝直撞, 浪沉民船, 殺害中國軍民. 國民革命軍率領萬縣軍民奮起抗擊. 是為著名的"萬縣慘案", 又稱為"萬縣事件". 萬縣事件是中國軍隊一九零零年慘敗於八國連軍之後, 第一次抗擊外國侵略軍, 雖然中國軍隊裝備遠遠不如英軍, 但這一仗打出了軍威, 打出了國威. 全國人民同聲叫好. 直到一九六四年我在重慶上小學, 我的語文老師朱章先生還對我稱道此事.我母親關心的則是哪些她熟悉的萬縣名勝被三峽大壩的蓄水淹沒了."萬州橋呢?""淹了.""體育場呢?""淹了.""西山公園呢?""也快淹了."我母親默默無語. 她當然是在回想童年. 她問的那些地方, 都是當年她父親帶領萬縣軍民一磚一石自力修築起來的. 萬州橋上刻有她父親的名字. 體育場是萬縣第一個民眾聚會場所, 西山公園裡矗立著萬縣慘案紀念碑. 她也許在問, 為什麼我們的歷史和文物, 不能像西班牙人這樣, 也妥善地保護起來呢?十 生活在卡塔洛尼亞藝術固然好, 生活價更高. 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固然能帶給人們很大的享受, 但對我們這些藝術眼光不是那麼深邃的芸芸眾生來講, 看看別人的生活也許更能引起興趣. 看了別人的生活, 我們也許會問自己, 別人能那樣生活, 為什麼我們不能? 現在不能, 將來也不能麼?生活是什麼呢? 對普羅大眾來說, 當然是衣食住行. 衣著已大概講了一些, 我更感興趣的, 是西班牙的美食. 旅行在外者, 大都談不上美食家了, 但起碼可以說是好吃者. 在西班牙, 還真可以做一個好吃者. 歐洲國家中, 北歐, 東歐的食品乏善可陳, 南歐, 西歐的則好得多. 食在歐洲, 其實是食在地中海. 地中海各國又以意大利, 法蘭西, 和西班牙為佳. 意大利自成一格, 但有時蕃茄醬用得過多, 太酸, 壓住了別的美味, 不太適合我的胃口. 法蘭西和西班牙就比較合我的口味. 法蘭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差不多, 卡塔洛尼亞處於這兩種風格的結合部, 兼容二者的特長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西班牙人常吃的帕衣亞, 很像上海的菜飯, 不過裡邊加了很多海鮮, 且用平底鍋烹調, 有的是黃色, 有的是黑色, 色香味具佳. 不但吸引人的胃口, 也吸引人的眼球. 但在巴塞羅拉, 我最喜愛的是那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的"大盤"(TAPA). 說是大盤, 其實不大. 相當於廣式飲茶的中碟. 陳列在櫃台裡, 菜綠肉紅, 令人垂涎. 有趣的是, 各家各店的大盤完全不同. 你做你的香醋魚, 我做我的奶酪雞, 只要客人喜歡就行. 你走進一家店, 總是有各自的菜式, 總是有奇特的風格. 明明是冷盤, 卻回鍋加熱上給你, 點的是熱菜, 卻在上面澆上冰凍的酸奶. 我們開始時還問, 這是什麼菜, 叫什麼名字. 到後來就干脆眼到手指, 這個那個的亂叫了.消費也不貴. 大盤一般地說是午餐或早午餐, 比較隨便, 點好了就端上來, 沒有一定的順序. 有的菜是要加熱或加佐料, 但也費時不多. 我們很喜歡這一方式, 比飲茶正規, 因為有侍者. 餐桌餐具都很漂亮, 跟晚餐一樣, 但又沒有晚餐那樣費時費錢. 更好的是你可以品嘗很多不同味道, 不同風格的菜式. 因此, 我們的午餐大都享用此種大盤. 但要注意的是供應此種大盤的餐館有時不收信用卡, 要先問清楚. 另有一兩次為了趕時間, 買了西班牙的快餐, 也很好. 熱的三明治很有味道, 比麥當勞和漢飽王好吃.早餐則就是路邊的餐館或咖啡店裡的各式點心了. 西班牙的羊角面包不及法國的精致, 但也不錯. 南歐的上午, 一杯咖啡, 一個面包, 打量來往行人, 對美女行注目禮, 很滿足了. 可惜我看不懂西班牙文, 否則會再叫上一份報紙. 奇怪的是, 坐在街上比坐進店裡去吃東西要貴, 我們一行五人, 在街上總要花三十多歐元. 而在店裡, 二十歐元就夠了. 也許是街上可以享受陽光和美女的緣故.晚餐就非常的高級了. 西班牙人很會享受, 大小餐館, 總是高朋滿座. 晚餐要八點半才開始. 不到八點半不讓進門, 進去了要先喝酒, 點菜, 怎麼也要拖到九點以後才吃得上飯. 菜價不便宜, 一般每個人要三十歐元, 好些的五十歐元. 不過, 菜色真是不俗. 海產極好, 牛羊亦佳, 佐以美酒, 真可謂人間天堂了. 還是那句老話, 這些西班牙人真是的, 此地物產如此豐厚, 生活如此安逸, 人物如此漂亮, 藝術如此媿麗, 還要去發現新大陸做什麼?終於等到八點三十分, 我們不由分說地衝進那家看來是最好的餐廳. 餐廳裝修奇特, 好像歐洲中世紀城堡裡的地窖模樣. 雪白的台布鋪在粗木桌上, 配上條凳, 很有點兒像亞瑟王圓桌騎士圍桌就餐的味道. 餐廳的一邊是整面的火牆, 熊熊爐火, 烘烤著各式牛排羊腿. 另一面牆上安裝了一個巨大的木桶, 女侍說那是新瓤的萍果西打, 建議我們嘗一嘗, 奉送. 只見她輕輕將一枝槓杆一拉, 萍果西打在大木桶的壓力下, 一彪而出, 准確地射進她手中的小杯裡. 那技巧好像我們茶館裡的衝茶師傅一樣, 很有工夫. 西班牙的萍果西打不甜, 顏色也是透明的, 有點兒像香擯酒.要了魚, 牛排, 沙拉, 還有一瓶很不錯的酒. 五個人近三百歐元. 海鮮極其美味, 牛排也很嫩, 烤工極佳. 飯後的甜點更是錦上添花, 只要了兩份, 嘗一嘗. 因為實在是吃不下了. 女侍的服務極好, 因此我們的小費也很大方. 酒酣飯飽之際, 我兒子在我女兒的慫恿下, 拿起一個杯子, 跑到那大木桶下, 一拉槓杆, 果汁激射而出, 准確地射進他的杯子裡, 大家滿堂喝彩, 由是賓主盡歡.西班牙的餐館有一點不好. 就是面包要算錢. 不管你點不點, 先上一筐. 帳單來時, 總有"PAN 2 EURO, 5 10 EURO". 原來是: 面包, 每人 2歐元, 5人 共10歐元. 武斷且不公平, 每家餐館都如此. 只有"大盤"不收. 問及, 說你們美國不是標明了價還要加稅, 有何區別? 回答得好, 都是生意經, 天下烏鴉一般黑而已.十一 尾聲那個送我們去菲格利斯的出租車司機來送我們去飛機場. 機場人不多, 舒適安逸, 效率頗高. 飛機載著我們飛上清晨的地中海, 轉向東北的瑞士, 正好可以對巴塞羅拉再次回顧. 世界上沒去過的地方很多, 我不知道我會不會再到巴塞羅拉來了. 但剛剛過去的八天, 卻毫無疑問地充實和豐富了我的人生.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我這麼幸運, 可以造訪世界上的許多地方; 我也沒有比我更幸運的那些人那麼幸運, 可以造訪世界上更多的地方. 沒有關系, 從本村到鄰村, 就會接觸不同的人, 辦不同的事, 從本縣到外縣, 從本省到外省, 從本國到外國, 眼界會越來越寬, 視野會越來越遠, 心胸會越來越開闊. "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是中國先賢對我們的益訓. 沒機會時, 讀萬卷書, 做好准備; 機會來時, 行萬裡路, 自由翱翔. 想我們這些知青, 三十年前在北大荒修理地球的時候, 返城就是最大心願, 哪裡還能想到周游世界呢? 但即使在那樣的年代, 我們也沒有忘記讀書. 一旦機會降臨, 才可能緊緊抓住. 望著窗外, 我告訴自己, 時間在變, 地球在變, 人類求知的欲望是永遠不會變的. 機翼下的城市越來越遠, 那港口塑立的哥倫布雕像卻仿佛越來越近. 他老先生揮著手中的航海圖說, 去吧去吧, 再見再見, 你們那個美洲, 我五百年前就去過了呢.(附注: 本文照片來源於巴塞羅拉旅游局. 又五幀照片似乎太少, 希望攜程放開到十幅)


精選遊記: 巴塞羅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