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烏鎮

作者: 游笑天

導讀又是日上三竿時分,外面驕陽似火。想著前日午間逛烏鎮的情景,似乎手心沁著汗珠,“下筆”也更加匆匆了。那時,也如現在這般,炎炎的太陽,懸在當空。坐在嘉興南湖船家大酒店的包廂裡,我們享受著人造的清涼。酒過三巡,主人好客地提議馬上去桐鄉烏鎮逛逛;反正閑來無事,又盛情難卻,我們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很欣賞烏鎮的一句宣傳口號:烏鎮,江南的封面。 ...

又是日上三竿時分,外面驕陽似火。想著前日午間逛烏鎮的情景,似乎手心沁著汗珠,“下筆”也更加匆匆了。那時,也如現在這般,炎炎的太陽,懸在當空。坐在嘉興南湖船家大酒店的包廂裡,我們享受著人造的清涼。酒過三巡,主人好客地提議馬上去桐鄉烏鎮逛逛;反正閑來無事,又盛情難卻,我們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很欣賞烏鎮的一句宣傳口號:烏鎮,江南的封面。作為“小橋流水人家”景致的典型代表,烏鎮向大家傳遞的是簡約、含蓄的江南氣息。我想,大體來逛烏鎮的人們,應該是更願意在那種煙雨朦朧的氛圍中體會烏鎮的韻味的:在如酥的細雨中,撐著一把油布傘,倘佯於那青石板路、圓形拱橋、烏色民宅之間,身旁不時有烏篷船緩緩劃過,船槳一次次伸向水中,蕩出層層漣漪--一樣的漣漪,不一樣的歲月。鬥轉星移,烏鎮千百年積澱的江南文化底蘊,若非要用一字概括,就是那“烏” 字!而這烏色的文化,總還是應該在“烏”色的情境中去感受比較真切吧,我原想。

可現在卻艷陽高照,奢侈、耀眼的光線射在檐上坊間,讓眼前的一切光鮮起來,也讓我們幾乎無法抬頭。升官發財橋邊,一只小木船沒精打采地躺在水上,“渡非野渡,舟亦自橫”,都是太陽惹得禍!這與我印像中烏色的畫面和感受有些距離,還沒開始正式的游程,人倒慵懶起來。這時,導游的喇叭叫醒了我的眼睛和耳朵,原來,第一站--江南百床館到了。

這是國內唯一展示江南床造藝術的博物館。林林總總的幾十張古床名目繁多,什麼兄弟床、姐妹床、老人床。。。,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其中又以“千工床”最吸引人,之所以得其名,是因為這床由千名工匠歷時三年方始完成,實在讓人嘆為聽止。它設計精巧,由外到裡共分四進,分別為床主人放置鞋襪、梳妝台、便桶的場所,以及真正的臥榻,精雕細刻,富麗堂皇,給予觀者很強的視覺衝擊力。舊時的江南大戶人家,怎一個講究了得!接下來的江南民俗館、江南木雕藝術館、三百酒坊、藍印花布染坊也都各具特色,濃縮的形式帶著鮮明的江南水鄉烙印。民俗館通過腊像方式向游人介紹婚喪、嫁娶、壽儀等等常見的民俗活動,頗有江南味道。不需太多解釋,貼切,通俗易懂,卻讓人印像深刻。木雕藝術館、三百酒坊同樣以直觀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著一方水土、一方色彩;特別是在那染坊,一匹匹藍白相間的印花土布當空垂下,隨風飄蕩,秀氣而優雅;陽光灑在那藍白色的波浪上,泛起點點“波”光,好一幅醉人的圖景,也讓我覺得這惱人的太陽居然也有它可愛之處。原料土布和染料都是就地取材,色染的圖案也不外乎花卉草木、鳥獸蟲魚,都是田埂上、村舍旁、樹林裡、河汊間常見的,帶著濃郁江南鄉土氣息。到了烏鎮,還有一處是必須要去的,那就是茅盾故居。烏鎮,也因了這位文學巨匠,不再僅僅是小家碧玉般的江南水鄉,而成為文學之鄉、文化之鄉。“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霜葉紅於二月花”。。。,都是偉大的作品,耳熟能詳;也因為這位偉人,讓這裡成了眾多以筆為生人們的“聖地”;他們留下了許多贊美和品讀烏鎮的佳作,大概也希望能夠沾點前輩的靈氣,沒准將來成為“茅盾文學獎”得主呢。一路走來,各樣館藏,顯出烏鎮的陽光和大氣。“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烏鎮人似乎並不滿足讓外來的人們流連於青河、烏巷、石橋之間,而更願意自豪地向人們展示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種分類館藏、集中展示的介紹方式更顯成熟,尤為人所稱道,讓外來的人們在短時間裡對江南水鄉千百年來的生活特質和烏鎮特有的文化傳承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讓我從沉重的“烏”色印像中解脫出來,領略到了烏鎮深層次的韻味。想到此,抬起頭,看著那正午的太陽,發覺此時的陽光原來也不是那樣刺眼的。



(千工床)



(精美木雕)



(藍白世界)



(壽俗廳)


精選遊記: 桐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