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南關中行之亮點四:岐山周公廟

作者: 有心髒病的貓

導讀周公廟位於歧山縣城西北7.5公裡的鳳凰山南麓,即《詩經》記載的“鳳凰明矣,於彼高崗”處,是唐武德元年(618)為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修建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廟區內除所存的數座古代建築,還有眾多碑石和參天的古樹,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一棵植於明代、樹齡480多歲的龍爪槐,很多游人認為此樹沾了周公廟四百多年的靈氣,撫摩它的樹干便能帶來福氣,所以� ...

周公廟位於歧山縣城西北7.5公裡的鳳凰山南麓,即《詩經》記載的“鳳凰明矣,於彼高崗”處,是唐武德元年(618)為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修建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廟區內除所存的數座古代建築,還有眾多碑石和參天的古樹,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一棵植於明代、樹齡480多歲的龍爪槐,很多游人認為此樹沾了周公廟四百多年的靈氣,撫摩它的樹干便能帶來福氣,所以除了樹枝被紅帶子纏滿之外,樹干的凸起部位被撫摸得很是光滑。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曾輔佐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開國勛臣。武王死後,成王少年即位,由周公攝政。在此期間,周公率軍東征,平定管蔡之亂,穩定了周初政局。同時,他還制訂禮樂,建立朝綱制度,為鞏固新興的周王朝作出了卓越貢獻。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歷來為人們所樂道。

“潤德泉”是周公廟內的重要景觀,泉水的噴吐和干涸有間歇性,每朝每代都把泉中有水看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吉兆。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此泉涸而復噴,宣宗便把這自然現像和他的個人功德聯系起來,賜名為“潤德泉”。因系皇帝敕賜,一直沿用至今。

潤德泉旁有亭台一座,我在周公廟裡溜達了四個多小時,台上的秦腔一直沒有收場,讓我大飽了一番耳福。雖然說唱詞我幾乎一句都聽不懂,但是其鏗鏘激昂的唱腔確實讓人震撼。

隨意走進一間剛剛復建的大殿,有位畫師正在畫壁畫,還有兩個小伙子(後知是陝西美院的學生)在已經打好的底畫上用薄紙臨摹。我發現畫師筆下的人物和場景頗具古風,便站在他身後看他作畫。這幾年到處溜達,見過不少修舊如新的佛殿壁畫,對於現代畫師的粗糙模仿實在不敢恭維,但眼前這位畫師確實有相當的工筆畫功底,一勾一掃之間很有些神韻。眼角的余光見我舉起相機拍他正在作畫的背影,畫師有些不高興,轉過頭來說他作畫時不喜歡別人拍照。我問為什麼,他說不為什麼,就是不願意。我說我是覺得你作畫確實有水平才想拍,因為你這一牆畫比很多古建中修復的壁畫強得多。八成是這句話很受用,畫師上下打量了我一眼,問,你從哪兒來?北京。畫師一副恍然而悟的樣子,哦!然後說,那麼遠的地方來的,那你拍吧!

後來聊起來,知道畫師是鳳翔人(如果我沒記錯,嘿嘿),從四五歲就開始學習工筆畫,基礎非常扎實,後來因為工筆畫不太值錢,就下到南方去開裝飾公司了,這次是周公廟為了復建殿堂特意請他回來創作壁畫的。我問,畫壁畫如此耗時(一幅牆就要用兩三個月),不是耽誤你在南方的生意麼。他答,是要少掙很多錢,但是這是給周公廟畫,不一樣的,好歹也算為弘揚民族文化作點貢獻……

周公廟距離鳳翔比較近,由於鳳翔沒有什麼景點,很少游人會在鳳翔停留,所以鳳翔泥塑都擺到周公廟這邊來賣了。鳳翔的泥塑是很出名的,也確實非常有特色,形像以十二生肖、避邪面譜為主,色彩以白底黑線條勾劃為多見,也有少量彩塑。動物造型大多樸實圓潤,而線條又非常細膩傳神。避邪面譜多為掛件,大小不一,感覺是以虎臉為原型又有獅面之韻,很有特色。若不是還要繼續行走,真該買上N個回來送朋友,一家掛一個,呵呵。

將在6月臨盆的fay_an要求我給寶寶買雙小虎鞋帶回來,我看了很多雙總挑不到滿意的,要麼是鞋子漂亮但是鞋底不舒服,要麼就是鞋底舒服鞋子又不漂亮,卻不經意間在周公廟一眼看上了一只小虎枕,做工比較精細,形狀和色彩也比較喜人,瓤兒又是蕎麥皮的,便把它買下來作為給寶寶媽媽的禮物了。可惜的是這最小號的虎枕可能也得到孩子長到4歲才能枕,不過寶寶媽媽說了:可以先拿來當抱枕嘛……

注:fay_an已於6.13順利產下她家二寶媚媚,在此順賀!


精選遊記: 寶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