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南潯一日游

作者: 楚瑜

導讀前言清晨天空飄起了細細雨絲,為我們游江南水鄉憑添了幾分情趣。我們在當地請了一位漂亮的女導游--溫導。溫導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身材纖細,步履輕盈,聲音更是溫婉動聽,似潺潺流水,又似山谷回音。讓人不自覺就沉醉在她的聲音中,她所講述的故事中。 南潯位於浙江湖州市,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據《江南園林志》記載“以一鎮之地, ...

前言清晨天空飄起了細細雨絲,為我們游江南水鄉憑添了幾分情趣。我們在當地請了一位漂亮的女導游--溫導。溫導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身材纖細,步履輕盈,聲音更是溫婉動聽,似潺潺流水,又似山谷回音。讓人不自覺就沉醉在她的聲音中,她所講述的故事中。

南潯位於浙江湖州市,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據《江南園林志》記載“以一鎮之地,而擁有五園,且皆為巨構,實為江南所僅見”。在清代時南潯人根據當地人家財富的多少,稱為“4像8牛72條黃金狗”,最有錢的稱為像。

(一)嘉業藏書樓

我們跟隨溫導來到第一個景點--嘉業藏書樓。嘉業藏書樓是江南四大藏書樓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劉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藏書最多時曾達到60萬卷。現在是浙江省圖書館古籍書庫。園子裡蓮池、假山、涼亭處處流露出江南園林的小巧與別致。其主體建築是一座西式回廊式的藏書樓。

藏書樓的主人劉承干是小蓮莊的主人劉鏞的孫子,於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業藏書樓,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原藏書樓主人劉承干是個酷愛藏書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後,劉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機,大量購書,他自稱歷時二十年,費銀三十萬,得書六十萬卷,在藏書樓全盛時期的1925年至1932年間,藏有宋元刊本155種,地方志書一千余種,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種史集。藏書樓不僅以收藏古籍聞名,而且以雕版印書蜚聲海內。刻印書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書,刊刻甚精。

1933年以後,劉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直至1951年浙江省圖書館接管時,藏書只有十一萬冊左右,宋元刊本蕩然無存,明刊本只剩下幾種,藏書殘缺嚴重。

1949年解放軍解放江南時,周總理指示陳毅派部隊保護藏書樓。1951年11月,劉承干將書樓及庭園全部捐獻給浙江圖書館。

藏書樓白色的柱子是空心的,中間是雨漏,屋頂上的雨水通過它流到院內的下水溝中。

劉承干曾以巨資購得宋刻本《史記》、《前漢》、《後漢》、《三國志》,統稱前四史,並以此為底本影印出版,號為鎮庫之寶,特設“宋四史齋”專藏。



進得院子,庭院裡幾顆百年古樹參天而立。步入藏書樓,只見一箱箱木制書或竹制書整齊的碼放在書架上,令人驚奇的是房間的照明燈居然跟現在的家具裝飾的燈並無兩樣,是西式的吊燈,可見當時的主人家境富足。藏書樓是一幢兩層樓的建築。走廊的柱子是空心的,據說是下水道,用來疏通積水。我一向認為中國的建築是世界上最好最有名,也最具有文化底蘊的。特別是雕刻的木窗,更見巧手工匠的精細。木門上都刻著一排排嘉業堂、藏書樓六個大字。院中河池,雨珠在翠綠的荷葉上來回的滾動剎是好看。河池由太湖石圈圍。聽導游說, 太湖石是一種多孔而玲瓏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擊波滌,年久孔穴自生”。太湖石有的盤拗秀出,有的端嚴挺立,太湖石置於園林中,猶如三山五岳,百洞千壑;遠近風物,咫尺千裡。隱隱然有移天縮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之真諦。池中央有一顆虎嘯石。有人跑過去吹氣,真的有虎嘯的聲音,渾厚而深遠。太湖石的特點是“秀、透、漏”。

院中有太湖石假山,有清幽幽的水,有參天古樹,有富可敵國的藏書。藏書樓內翰墨飄香,宣統皇帝欽賜的匾額至今仍金光閃閃。若能擁有此樓,此生無憾啊!

(二)小蓮莊

從嘉業藏書樓出來,我們沿著青磚小路來到小蓮莊。小蓮莊緊挨著藏書樓,是清光祿大夫劉鏞的莊園,以義莊、家廟和園林三部分組成,始建於光緒十一年,占地二十七畝,因慕元代大書畫家趙子昂建湖州“蓮花莊”之名,故日“小蓮莊”,是劉鏞三代用了40多年的時間建成的。

小蓮莊景致與其他的江南園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比較有特色的是園子西邊由數十棵古香樟樹組成的古樹長廊。園子的外園有10畝荷花池,池邊有逶迤的中式長廊和尖頂的西式小姐繡樓。



我們由小蓮莊大門進入。據說以前主人家就是擺渡到此,然後上岸進入小蓮莊。步入院內,只見蒼天古樹參天而立。池中荷葉青翠碧綠。一顆百年紫藤纏纏綿綿在空中形成一把巨大的天然涼傘。我們跟隨溫導的腳步進入院中院“曲經”,據說此院是小姐們游玩休息的地方。院內有醒酒房,主人家如若喝醉可在此醒酒,以免被客人家看笑話。院內有一頂棚如官帽一樣的涼亭。據說此小山是南潯海拔最高地。登高望遠,卻之間周圍全被古樹環繞,並不能看到更遠的地方。院內還矗立有從太湖搬運過來的“鷹”石。出得“曲徑”,沿牆有小路,溪水。路邊有一聽雨亭。頂部為鐵皮蒙頂。雨滴打在鐵皮上,一定是很動聽的音樂。我只是詫異這麼多年過去了,當時的能工巧匠們是如何避免鐵鏽的產生呢?河池中央有曲折的走廊。現在走廊被青藤遮陽。漫步長廊,恍惚自己是院中主人,回到百年前的時光。繞池而行,是主人的觀荷亭,然後來到小姐樓,小姐樓是一幢中西合壁的二層小洋樓。牆上色彩依然鮮艷。緊依小姐樓是兩座大牌坊。上面刻著“樂善好施”四個大字。在兩座牌坊中間是劉氏家堂。據說是用於家庭祭奠或喜事的時候才能用。家堂的門欄非常高,據說小孩年滿10歲才准進入,也才能夠跨入此門欄。可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的等級森嚴。由此門,我們總算知道門當戶對的來由。原來門當就是房頂的四個突出的木柱子。戶就是矗立在門兩旁的石刻。我還注意到門旁的一對石獅。左邊石獅應該是母親,懷抱著一頭小石獅。右邊的石獅應該是父親,抓著一只足球。形態栩栩如生。

小蓮莊叔頻獎學金陳列館記述著顧乾嶙先生“得諸社會,還諸社會”的博大情懷和愛國之志。

小蓮莊裡還珍藏著劉墉的字畫。水榭樓台處處現其精細。就連亭角雕刻的八仙過海及頂部的倒掛蝙蝠及兩旁的2只大像頭,主人取意福到雙像。處處可見中國人的心思細膩,文化博大精深。

出得小蓮莊,靜靜的河水,停泊著掛滿紅燈籠的客船,船頭披著蓑衣鬥笠的村婦,靜靜的等待下一批客人的到來。


(三)劉氏梯號

崇德堂(又稱劉梯號,俗稱紅房子),是南潯“四像”之首富劉鏞的三子劉安泩,(字淵叔,號梯青)的居處。據史料記載,元至正時由承事郎華宏綱在此建一園林,名“小桃源”。旁邊有一小巷,故名“花園弄”。至明季時為富戶莊允城所居,其子莊廷鉞曾在內建“百尺樓”為藏書讀書處。清初“莊氏史案”後,劉梯青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從錢氏購地築宅,於同年冬破土,光緒三十四年(1908)竣工。

崇德堂整座建築由南、中、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築以傳統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廳、堂、樓、廂為主體;南、北部中式建築融入西歐羅馬式建築,其中北部歐式建築立面尤為壯觀。大宅高敞恢宏,以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見勝。宅後曾辟一草地為網球場,邊上一角飼養奶牛,東西潭邊鐘樓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嗚鐘,遠近都能聽見它的鐘聲。

崇德堂宅後義倉河對岸拓地二十畝,種樹栽花,疊石為山,坡植白皮松,蓄水栽荷,且有樓、亭、閣、榭和歐式小洋房。因劉梯青“有述襲為園之志,抱守存故跡之心”,沿承三百年前“小桃源”之意,故取名“留園”,正好“留”與“劉”同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劉園一部分贈予外甥徐氏,故稱“徐家花園”,毀於抗日戰爭期間,僅荷池猶存。



步入劉氏梯號,南部大堂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被可惡的日本鬼子燒毀。幸運的是中部建築和北部建築還保存完好。3部分之間由高高的一線天分開,以防止一部分失火不會殃及其他部分。我們來到大堂。有中式樂隊在此表演。四種樂器:笛子,二胡,琵琶,(呵呵,還有一種不知道什麼名字的古樂器。跟琵琶一樣的琴弦,下部是圓形,誰知道是什麼樂器呢?)我們的溫導這個是跑上表演台,用當地方言給大家唱了一首南潯人的歌。歌聲溫婉動聽,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紅樓果然氣派,室內裝潢采用歐式風格,及盡奢華。窗子一律采用百葉窗。那個時候的百葉窗可是跟現在不同,全部是由一片片的木版制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依然操作靈活。讓人由衷的贊嘆。

中部偏廳留有主人的“清醒書屋”。其立意與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啊,做

(四)求怒裡





木雕石雕





磚雕玻璃雕

在求怒裡,你不僅可以看到劉旭滄先生的攝影展館向我們介紹20世紀初的藝術風采。更可以看到巧奪天工,獨具匠心的木雕、石雕、磚雕和玻璃雕。

深深庭院,高高的宅子,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界二、三十年代。屋內居然有羅馬裝飾的舞池,有油畫裝飾的壁爐。舞池前有上百年的一對高高的夫妻樹,白玉蘭。

不覺間,2個多小時過去了。我依然沉沉浸在古鎮幽深的文明之中。那靜靜的小河,涓涓的流水,古橋疊韻,曲折蜿蜒的回廊,平坦規則的石板路,造型各異的老屋,還有那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多美的畫卷啊!名宅大院,古典園林,中西合璧的建築,充滿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投射出高貴莊重的優雅氣質。

古鎮還有很多名勝古跡此次因為時間還有其他原因,未曾前至。但是,以前沒有一處會讓我有重返的風景。這次,我卻深信,我一定還會來第二次,第三次。來再次感受古鎮的文明,古鎮的幽深。感受中華民族的強盛與力量。感受祖先的文明與聰明。

* 文中資料出自 http://www.chinananxun.com/main.htm


精選遊記: 南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