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東北日記(二)

作者: 老土

導讀2006年6月15日 昨天晚上看球到啥時候睡得不知道了,早上到是一早就醒了,5點30分一家人就悄悄地離開客棧溜進小鎮,主要是怕吵醒別人。瑤裡這小鎮很安靜,出客棧走到街上,滿街遍野地跑著農家的狗兒,看上去都是一副懶散的樣了,瞧見我們這些陌生人也不再是滿眼的敵意了。穿過小鎮的小溪水在下游被碎石壩攔截了,因此成了寬寬的一條小河,水裡是瑤裡人放養的紅鯉魚 ...

2006年6月15日 昨天晚上看球到啥時候睡得不知道了,早上到是一早就醒了,5點30分一家人就悄悄地離開客棧溜進小鎮,主要是怕吵醒別人。瑤裡這小鎮很安靜,出客棧走到街上,滿街遍野地跑著農家的狗兒,看上去都是一副懶散的樣了,瞧見我們這些陌生人也不再是滿眼的敵意了。穿過小鎮的小溪水在下游被碎石壩攔截了,因此成了寬寬的一條小河,水裡是瑤裡人放養的紅鯉魚,悠閑的游蕩著,河的兩旁是古老的徽派民居,清晨,小河兩岸都是挑水、洗漱、洗衣的人們,大家都靜靜的仿佛都還沒睡醒,村裡炊煙緲緲地像晨霧一樣飄向村外的山頭,溪水歡快的小跑著流向山下,隨著一兩聲雞鳴狗吠,慢慢的街上行人多了,汽車、摩托聲也多了,小鎮這才像剛剛醒來。

穿街走巷,尋覓探幽,我們在街巷中溜達,慢慢的我們才發現,瑤裡不但是一個古鎮,還是一個革命的老鎮,這裡不但隨處可以看見鹹豐、宣統年間的經幢石碑,還到處可以看到六十年多年前的抗日動員的標語,而更多的是文革期間的毛老人家的語錄,屈指算算也要三十多年了,整個鎮子就像一個博物館,走在瑤裡這滿是徽派建築的小鎮上我總感覺是走在皖南的鄉村,根本沒想到這是贛東北,而看到陳毅住過的舊居,才想到這裡離梅嶺只有二、三十裡路,歷史上陳毅元帥收集整編新四軍當初就是在這裡,這裡的確是江西。

慢慢的走到村口了,遠遠地就看到水渠上晶點兄的身影,高高在上,架著相機一副專注的樣子,別說,早晨瑤裡的美景肯定早裝進他的相機裡去了,我還以為我已經起的早了,沒想到他比我還早,哥們你怎麼就不叫我一聲,真想罵他幾句,轉而一想其他的哥們說不定起的更早,賊一樣的不知道在那裡笑我啦,得!都起大早想拍日出,今天這天氣太陽是出不來了,你們都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油畫你們是拍不到了,就拍拍瑤裡這水墨畫吧,我得意的阿Q了一把。

果然,七點半吃早飯的時間到了,哥們影都沒一個,對講機千呼萬呼的才一個個意猶未盡的回到瑤裡客棧。

毫無疑問,對瑤裡大家覺得還要拍上半天,“早餐會議”決定上午繼續拍,午飯後去拍浮梁古縣城,夜宿景德鎮。對浮梁和瑤裡,景德鎮政府可算是化了不少宣傳力度,央視上宣傳風光廣告,上海辦攝影展覽,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我們的感覺除了瑤裡多少還保持著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和古村落的景色外,其它景點多已人工痕跡和商業化太濃,如瑤裡北面的一個原始森林景區,近百元的門票,大伙轉了一圈半個多小時就溜了出來,都稱不值得,說是叫森林公園尚可,誠然是人工痕跡太濃,而且門票太貴,整個就是“斬”外地游客,當地人隨便從那個村落和路邊就可以進入,更本不用門票。浮梁古城整個就是被現代建築包圍了,遠看像影視城,近看就一個縣衙博物館,我們去時除哥們憑證件免費進去參觀了一下,“隨軍家屬”們都沒興趣去。

還是那句老話,計劃沒有變化快,在又一個半小時轉完浮梁古縣城後,才六點鐘,我們決定改變計劃不住景德鎮,直驅弋陽,一百五十多公裡,預計兩個小時到達。

穿過景德鎮就走206國道,但開了半天還沒遇見一條像樣的道路,但GPS告訴我們腳下的這條破舊的柏油路就是G206國道,五.一才來過的陸風老弟也心裡納悶,當時的路沒這麼差,莫非是老國道?果然,在經過鯰魚山鎮沒多遠,我們就找到了漂亮平整的新206國道,十多分鐘我們就到了樂平,從樂平到弋陽有兩條路,一是沿206國道直走到鷹潭轉320國道東進到弋陽,全程160公裡,另一條就是走204省道直達弋陽才80公裡,不用說我們選擇了後一條近道,直覺告訴我們省道再差一般也會是油路,來時走過的省到都不錯,但實際是我們走上了一條折磨人的“魔鬼”路,從樂平到眾埠約三十多公裡的公裡十分破舊,即將鋪修,沿途坑坑窪窪,凹突不平,車輛幾乎無法直行,必須時刻的把握方向繞來繞去,即使這樣車裡的人也是被拋的上下翻滾,揉過來搓過去,好在一車的人革命情緒高漲,都說這樣好即做按摩保健又緊密了同志關系,這樣足足走了兩個多小時我們才脫離“苦海”,到弋陽我們在街頭排檔吃晚飯時已經是夜裡十點半啦。

這趕路的過程挺辛苦的,但哥們也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有趣的是在樂平向一位路口值勤的交警問路時,這位警察叔叔熱情地要我們捎帶兩個人去弋陽。

“幫個忙,帶兩個記者去弋陽。”

“可我們車上只有一個位子。”

“擠一下吧,他們是中央台的,錢用光啦。”

“那?好吧……”

當那警察叔叔領著兩個赤手空拳的記者走近我們的車窗時,才發現我們這輛堆滿了攝影器材的”采訪車”根本擠不下兩個大男人了,只好搖頭作罷了,而我們這幫”兼職記者”卻陡生疑慮,這些中央台的記者沒錢了為啥不去求助於地方台同行,顯然是警察叔叔和我們在開玩笑。一路奔波,天色已完,吃飯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陸風老弟的一包薩其馬也被共產了,正口干舌燥時瞧見了路邊賣西瓜的,停車買瓜,先問個價,於是操開了普通話。

“西瓜多少錢一斤?”

“1.2元一斤”

“貴了,8毛賣不?”

“不賣!”

“那一塊一斤賣不賣?”

“不賣!”攤販毫不動搖,看來生意無法成交,准備離去,忽然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來,一塊錢我賣給你。”

隨著聲音望去,邊上一位老年婦女在向我招手。我走了過去。

“一塊錢一斤”

“麼錯。噥撿好唻。”哇,好熟悉的,這不就是上海話嗎?瞧著老人飽經風霜的臉龐,一個典型的當地老農形像,我突然感到親切起來。“你會講上海話?”

“我就是上海人!”

“知青?”

“勿是,五十年代支內來格,要五十多年吶。”

“那你是上海沙地方格?”

“南市,老南門格。”

“沒想到回上海去?”

“回勿去啦,兩個兒子兩個囡,走勿脫。”

“哦”。瓜稱好了,付錢,找零就不要了,未了還無聊的拉上一句“有空回上海 看看。”

老人無語,我眼有點濕,趕緊上車,哎,它鄉遇故音,哥們那句老話怎麼說的,老鄉見老鄉…… (詳細圖片:http://laotu.51.net)


精選遊記: 景德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