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渚古城想起倭寇

作者: 阿斌博客

導讀在桃渚古城想起倭寇說起桃渚古城,也許大家不知道,如果說起戚繼光或者倭寇,只要有初中文化的人就一定知道了。桃渚古城就是當年戚繼光率領明朝軍隊在1559年大敗倭寇的決勝之地。 吸引我去桃渚古城看一看,或者說對當年倭寇重感興趣的是,因為去年發生了一件事情,去年報紙上刊登了有兩位大學老師帶著榔頭去安徽歙縣把有日本人建的倭寇王王直的墓碑砸了的新聞� ...

在桃渚古城想起倭寇說起桃渚古城,也許大家不知道,如果說起戚繼光或者倭寇,只要有初中文化的人就一定知道了。桃渚古城就是當年戚繼光率領明朝軍隊在1559年大敗倭寇的決勝之地。

吸引我去桃渚古城看一看,或者說對當年倭寇重感興趣的是,因為去年發生了一件事情,去年報紙上刊登了有兩位大學老師帶著榔頭去安徽歙縣把有日本人建的倭寇王王直的墓碑砸了的新聞並配發了圖片,當時引起了媒體的轟動。當時正值中日關系低潮的時候,兩位壯士的左派行動,居然也沒有人敢說出不同的意見。

這個時候我對王直、對倭寇有了新的興趣。與在日本留學過同樣對倭寇歷史也有一定研究興趣的同學王曉青商量,決定去一下當年倭寇登陸的路徑以及戚繼光抗倭寇的實地走一走。我們選擇了桃渚古城。

桃渚位於浙江臨海市東南約60公裡的沿海。桃渚城為一石城,始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是當地百姓為抵抗日敵入侵而築。現仍基本完好,城周長1400米,高4.5米,四面都有城門。北面沿山,東為桃渚港,有烽隧10余座,呈扇形向海面延伸,地勢險要。以桃渚古城為中心,在近200平方公裡範圍內,山海兼備,景觀奇異。古城是當年倭寇從海上登陸的必經口子。聽當地老人講,當年出桃渚古城不遠處就是大海了,而今天我們為了踏尋一下當年倭寇上岸的海邊,居然我們再往東南方向還要開近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500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

如今的古城還是保持著當年戚繼光是的風貌,每個村民進入古城都要進入甕城再入城內。不過令我們所有人不解的是城牆只有兩米多高,人從城牆跳下來腳基本上不會受傷的。同伴中有人打趣到,根據這個城牆的高度我們可以證明當年的日本人確實是“矮東洋”!如此的調侃引來大家的一陣哄笑。

古城裡面也基本上還是老人和婦孺。壯年男人不是想當年跟著戚繼光去打仗了,而是在全國各地譜寫浙商的新篇章了。許多建築和城牆一樣完全是一種歷史的延續,材料都是用石塊建造的,裸露在外的石塊面任憑歷史風雨的洗刷,慢慢地不斷堆積起了歷史的沉澱,讓我們今天從石塊上就可以研讀出當年的歷史。桃渚街的兩旁建滿了一座座深宅大院,大院的建築有的經過近400年的風雨,已經顯的十分破敗了。不過當年建築精細的加工藝術從梁柱上的精美雕刻依稀可見。不少沿街的老房子不是用窗戶而是用長長的木板做成的門板一塊一塊地拼上去的。門板上依稀可見當年文革中毛主席語錄。可見,古城至少有近500年的歷史在這裡完全延續著基本沒有斷裂,在當今完全商業化開發的古城中更顯得難得的獨特。

站在城牆上,遙想當年戚家軍的風采。一邊是堂堂威風統領皇家軍隊的戚繼光將軍,他率領著正規軍在進行著一場正義的御敵打擊走私之戰;一邊是為了追求國際貿易而不惜與政府決鬥的徽商領軍王直,他率領的包括日本雇佣武士在內的海上武裝人員反撲。

用今天的歷史眼光來研究,或許這場戰役本來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消耗戰。明朝自從建了嘉峪關後開始了鄭和下西洋,七次後朝廷突然就開始了閉國,不允許民間商人出海開展海外貿易。不過當時富可敵國的徽商卻根本不理會,商人就是要追逐利潤的。我閱讀過一本《世界經濟千年史》,書上的資料表明當時明朝GDP的總值幾乎占到了世界的30%,而日本當時的GDP只有中國的11%。用現在的話來講內需已經嚴重不足,產能過剩。如果不把東西銷往國內那麼大批徽商就要破產了。而當時的日本完全是個落後的農業小國。王直率領的徽商把國內過剩的產品運往日本,而日本人乖乖地用銀元來交換。《菊花與刀》的書對日本民族的分析很到位。只要能夠比他強的能夠征服過他的人,他一定會頂禮膜拜地服帖。遠的中國的唐朝,後來的荷蘭、英國到二戰後的美國,日本人對他們特別的佩服。因為被西方征服所有有了“明治維新”,所以把中國拉了一段,所以有了本錢多次展開了侵華戰爭。

日本人對於當時明朝政府捉拿的王直到今天還是佩服的要死,他們的觀點是因為王直日本得到當時明朝乃止世界上最先進的商品,他是我們日本人的商神,所以我們要紀念他。應該說日本人對王直的態度純粹是用商人的形態,而非意識形態。相比之下我們大學兩位“憤青”在沒有搞清歷史的情況下時刻用意識掛率,用感情辦事,自以為很愛國,到頭來卻是貽笑大方!

在日本多年的王曉青告訴我,日本人就是這個怪脾氣,你比他厲害他就服你,真正的服你。在日本有鑒真和尚的紀念亭,有魯迅和周恩來的紀念碑。卻沒有浦儀、沒有汪精衛的任何紀念物。而後者都是最親日的被我們扣上“傀儡”、“漢奸”之類的人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人紀念的王直到還是一條漢子,也算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了。如果放在今天他或許就是日中貿易促進會會長之類的人物了。

可惜王直出生在閉國的明朝,朝廷在抓獲他後處死了,歷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委屈了他!

(20060728)更多游記和圖片見我的博客www.abinblog.com


精選遊記: 臨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