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登封市焦作市濟源市七日游

作者: aubergine

導讀河南七日游(7.7--7.14) 游覽路線:洛陽――登封市――焦作市――濟源市――洛陽 心得: 1、去某個地方如果時間緊的話千萬不要坐汽車站外面來回拉客的長途車,這樣會耽誤更多時間,因為他們總在兜圈子。 2、請先攀登王屋山、嵩山等山,最後再去雲台山,否則會大大影響興致,因為雲台山裡的紅石峽和泉瀑峽有點美。 3、火車票一定要提前訂定,否則到時抓瞎。 4 ...

河南七日游(7.7--7.14)

游覽路線:洛陽――登封市――焦作市――濟源市――洛陽

心得:

1、去某個地方如果時間緊的話千萬不要坐汽車站外面來回拉客的長途車,這樣會耽誤更多時間,因為他們總在兜圈子。

2、請先攀登王屋山、嵩山等山,最後再去雲台山,否則會大大影響興致,因為雲台山裡的紅石峽和泉瀑峽有點美。

3、火車票一定要提前訂定,否則到時抓瞎。

4、到了王屋山一定不要受騙去聽什麼講道,否則騙你沒商量,如果你願意施舍的除外。

---------------------------------------------------------------

7月7日

下午5點坐上北京至洛陽的火車開始行動。(由於沒訂到合適的火車票,所以只好坐這麼早的車了)

7月8日

早1點到達洛陽,先找個地方再說,根據網上驢的推薦及比較,選擇了神劍賓館,目前標准價位為138元一間。打的到神劍一問只有兩間了,正好此時還有一對夫妻來住店,沒選擇,先住下吧。房間還可以,以前的部隊執行所,外面一個大陽台。先睡下再說……

6點鐘起床,洗漱完畢,帶齊設備出賓館,找了間小吃店,隨便吃了通包子稀飯等民間早餐,期間,我們家寶貝一直皺著眉頭,看樣子,對這種小店及食品還很不習慣,吃不下,還需鍛煉。

6:30到達長途站,買了去登封的汽車票,7點准時發車經調速直奔登封。

8:40到達登封,打的30元到三皇寨景區,買100元通票,9:10分開始爬嵩山。地質公園的美景不多說。

爬了近4個小時,13:00到達山頂,下山,1個多小時,因到少林寺還有一段距離,坐8元摩的到塔林參觀,出塔林,奔少林寺山門。天熱,這裡的冰棍可以當刀,1元的買5元啊。到少林寺一通參觀,一看表,15:00,聽說每半個小時有武術表演,趕15:30的,急出山門奔表演廳,沒想到表演廳離少林寺還有近二公裡的路程,走啊走,到達時已座無虛席,人這叫多,幸好表演十分精彩,否則這一身汗白出了。看完表演,出表演廳,准備找車回洛陽,在往停車場的路,塔溝武校的學生開始出校練武,一隊一隊的小孩、少年,男男女女,浩浩蕩蕩開來,據說塔溝武校有學生一萬多人呢。

到了停車場,一幫人問你回不回洛陽,最後選了輛過得去的中巴,等了近半個小時,一路順利回到洛陽。

到達洛陽後,直奔真不同吃水席,感覺還不錯。回到賓館計劃好第二天先到龍門石窯,下午去焦作雲台山。休息。

7月9日

到洛陽火車門坐游1路車,直奔龍門石窯,洛陽的天氣一直悶熱,陰天,霧濛濛。80元的門票。

參觀龍門石窯後回洛陽,到火車站旁邊的汽車站,算好時間准備2點出發二個小時到焦作,16點坐客車去雲台山,但陰差陽錯,上了一輛在汽車站門口拉客的焦作私人大客,問什麼時候發車,說很快,於是交了錢,等啊等,此車開始一圈圈地繞,等到了15:20還在繞,跟他們急也沒有用,最後拉滿人才開始出發,一路上還叫著拉人,最後馬扎全部都用上了。更可氣的是,到了中途,這輛車將我們一車人倒到另一輛中巴上,繼續往焦作出發,沒辦法,上了賊船。路上還下起了大雨,幸好到了焦作時雨就停了,此時已是下午6點多鐘。

到了焦作,直奔汽車站,剛下的雨,路上全是流水,鞋都濕了,焦作的市容感覺比洛陽又好得多,整齊干淨。到汽車站一問,今天的車沒有了,怎麼辦?住一晚上?這是一位拉私活司機問我們去不去雲台山,當時心裡也犯嘀咕,因為有了一回上當的經歷,最後狠下心來,再上一回吧,坐他的昌河北鬥星,30元奔雲台山而去。路上司機問有無安排住宿,其實我們本來沒有訂,准備去了後再找,但我們說已定了雲台山莊,不過又看看再說,於是他介紹說他知道一家旅館,可以去看看,不行再找其它的。看著司機還可以,司機信息:鄭文學 13569130660。

到了雲台山,山下一片農民旅館,進了他介紹的旅館看了看,設施簡陋,說每間80,砍了砍價,說不開空調,價格降到了60元,於是先放下東西住下再說,交了60元住宿費,在旅館樓下吃了飯,出門溜一圈,發現芙蓉閣的房間不錯,但沒有床位,於是繼續向上走,到另一家旅館,叫和平賓館,發現標准間不錯,於是去原先住的旅館取了行李,房費也不要了,直接住在了這家,洗澡休息。

7月10日

第二天,買了門票,140元/一人,含景區交通車車費,坐上車直到紅石峽,景區裡的交通還是十分方便的,景區游覽車多多。紅石峽好美,峽谷中紅紅的石頭,綠綠的水,瀑布一個接一個,這裡不多說,你去了絕對不會後悔。

出了紅石峽,到了水庫,據說裡面有古老的水母。下一站,潭瀑峽,景色一樣的漂亮,小溪伴隨游人一路歡唱,但是山裡有牛蠅也一直伴你左右,趁你不注意,狠狠叮你一下,就這樣,追趕著游人大步向前。

出了泉瀑峽,時間已很緊張,5點多了,而景區的交通車會在7點停運,於是我們快馬加鞭奔向泉瀑峽,景色還是美,到了第高的瀑布時,發現水有點少,時間不多,撤。回來的路上順路看了看彌猴谷的門口,算是到過了。

7月11日

第三天,坐上交通車去茱萸峰,主要是受王維的詩影響,這個峰到底是什麼樣?一路上盤山公路,車開得很快,隧道無數,據說是當年人民為了打通與山西的通道而修建的,真是不容易。

到了茱萸峰下的停車場,開始攀登,有二條路線,大家可自行選擇,體力好的話可以選路長的,景色多的。苵萸峰,沒別的,體驗一下古人的心情即可。

下了茱萸峰,回到旅館退了房,我們計劃去濟源市,游覽愚公移山的王屋山,此時已是下午2點多,去售票處的停車場找了輛的士,30元返回到焦作長途汽車站,正好買上4點去濟源市的車票,奔向濟源。到濟源汽車站,打車市裡轉,找住的地方,最後確定住濟源賓館,是原市委賓館。景色不錯,房間設施也好。268元一晚也值了。

濟源這個小城市是有名的鋼城,也是藍球之城,喜歡打球的朋友一定要來看看,城市規劃整齊,十分得干淨,據說正在申請全國衛生城市,基本上可獲批准。

查看了濟源的旅游資源,有王屋山,九裡溝,五龍口,小浪底等,於是我們決定先玩九裡溝。

7月12日

到了九裡溝,30元門票,景色也很好,但由於看過了雲台山,審美也就是疲勞了,加上連日的走路,所以只走了五分之一,就決定返回。後來與查票的聊天,得知最近正在進行百萬學子游濟源活動,套票只需30元就可以游5個景點,而王屋山正常的門票也是50元,太好,返回濟源後立即去奔月旅行社聯系購買通事宜,導游的服務態度真好。

7月13日

包車直奔王屋山,開車的是楊師傅,人很實在,一般車去的話可能要收180元,他開得車是北鬥星,90元即可。他的聯系電話是:13007655700

到了王屋山,纜車上山,很長,在雲中漂著,上了山,看景,山裡有猴子,和游人搶東西吃。

到了最高峰,天壇極頂,這時出現了一群不知是什麼導游,還都掛著胸牌,將一些游人攔住,上來介紹說免費介紹,還每個人一個牌,等了一會兒,此人開始介紹,大約簡單講了一些景點,就講請大家免費聽師傅講道,說是北京什麼什麼寺的僧人講,當時有點懷疑,怎麼僧人來到了道都的地方講課?但還是跟著去了,於是帶大家來到裡面的??閣(我記不得名字了),先聽所謂的僧人講了一通,緣份啦等,後來又講到樓上請道士給大家未來發展及化災等。一道士煞有其事地一通招呼,說怎麼怎麼地,最後說如果要消災就需請香,請600元和香,天哪!後來也考慮到也算救濟一下他們吧,就說只有三百,此人馬上說三百的香,交了三百大元給他,馬上他將錢壓在手下面,讓吹三口氣(吹沒了),於是讓聽差的帶下樓去,燒了香。這時找先前的導游,不知蹤影,原本說要再介紹一下其它方面的景像的。寫到這裡,各位驢友,如果你到了這裡,所有決定你自己定,以上實際介紹只是供你參考。

下得山來,決定步行下山,一路上在樹林裡穿行,處了樹林外,沒有其它景致。

到了山底,坐上了老楊的車,順路看了二千多年的老銀杏樹,愚公移山處及愚公的家,本來想去五龍口看猴,但由於未能訂到返京的車票(在濟源很難買到)及時間的關系,決定去洛陽乘車返車,心想洛陽是大站,應該有票吧。下午從濟源坐上了由山西至洛陽的火車。天啊,這種火車已很久不見,就是以前的硬座車,車廂裡搖著小風扇,開著窗戶,座位髒髒,手一抹立即一片黑。熱得渾身流汗啊,本來到洛陽一個小時的路程,結果慢車走走停停用了兩個小時,到了洛陽站,直奔返京列車,一看,全是人,列車超員嚴重,重慶至京的車也是這樣,生氣,出站~!,到售票廳買第二天的票,只有坐票了,沒辦法,買吧。出站找了個賓館住下,計劃著第二天去上次未來得及去的白馬寺看看。

7月14日

洛陽真熱啊,早上就很悶。到了白馬寺,燒香拜佛,了解了中國第一家官辦寺院。不多介紹。

中午又去真不同吃了水席,天熱,後來到洛河劃船,但是沒於風大,沒劃成,坐了一會兒,就去洛陽的麥當勞喝飲料了,看看時間差不多,就打的到火車站,准備上車。

好不容易上了火車,雖然有座坐著,但是人邪門得多,在過道裡站著,心想幸虧還有個座。沒想到,隨著火車開動,每到一站都上來很多很多的人,而下車的人寥寥無幾,於是車廂裡的人越擠越多,空氣、上廁所、打水、睡覺越來越成問題!!,迷糊中終於到了北京,下車,同時看到更多的人到車站出游,心想:現在不是淡季嗎?怎麼會這樣?相信這段時間出行的各位驢友一定會有同感!

以上信息願能為各位驢友提供一些出行的幫助。



(嵩山由於造山運動產生的岩層直立美景)



(少林寺山門)



(雲台山紅石峽)



(雲台山中的蜻蜓)



(濟源王屋山美景)


精選遊記: 濟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