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和千燈(上)

作者: 讀書人上網

導讀這次去昆山,主要還是想練練車技,也讓新車上高速路上磨合一下。 為了躲開早高峰,早起,在七點半前通過中環到了滬寧高速,高速路上集裝箱卡車一輛接著一輛,心驚膽顫地開到昆山時,也才八點多鐘,正趕上昆山的早高峰,在車流人流中穿行,依然怕得不行。 昆山以前來過N次,亭林公園之類的“景點”就沒有多大的興趣了,到這兒唯一目的就是吃奧灶面,這可是迄今 ...

這次去昆山,主要還是想練練車技,也讓新車上高速路上磨合一下。

為了躲開早高峰,早起,在七點半前通過中環到了滬寧高速,高速路上集裝箱卡車一輛接著一輛,心驚膽顫地開到昆山時,也才八點多鐘,正趕上昆山的早高峰,在車流人流中穿行,依然怕得不行。

昆山以前來過N次,亭林公園之類的“景點”就沒有多大的興趣了,到這兒唯一目的就是吃奧灶面,這可是迄今為止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面條。



亭林路上的奧灶館

因為手頭沒有昆山地圖,在不大的昆山城裡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亭林路上的奧灶面館。將車停在旁邊的柴王弄裡,進面館打探情況。早餐時間還未結束,面館裡人滿為患。不想趕這熱鬧,肚子也不餓,還是先在別處逛逛,回頭來吃在午餐吧。

在干淨整潔的亭林路和人民路上漫無目的的走著,兩旁的小店大多剛剛開門,天很藍,有點兒熱,人不算太多。

遠遠地看到個“東方曼哈頓”的招牌,覺著有趣,再一看,在它前面還有一個“東方羅馬”,便打趣地對同去的朋友說:這後面不會還有一個羅馬假日吧?嘿,往前再走幾步,還真的就看到了“羅馬假日”。這些招牌賣的都是房子。因為昆山台商眾多,以前聽說人們將昆山叫做“小台北”,“東方曼哈頓”之類的東西一多,昆山會不會改名“小紐約”或“小羅馬”啊?不管是“小”什麼,都不過是一個人造的微縮景觀,不倫不類,還是老老實實地做自己的“昆山”比較好些。


(這些招牌,有些好玩)



逛到大汗淋漓,肚子也就餓了,雖然只有10點多,還是來到了奧灶館。面的澆頭一共有四種:傳統的爆魚、白汁鹵鴨,還有炸豬排和牛肉。可以任選其中的兩到四樣,價錢不一。因為是兩個人吃,就要了兩碗面,四種澆頭各要了一份。

在網上查了一下,作澆頭的紅油爆魚講究的是“魚不落地”,即一條青魚從捕撈、宰殺、洗滌、直至入廚烹制,做到“魚不落地”,這樣一個干淨利落的過程,也就保證了魚的新鮮程度。魚血、魚肝、魚油等也不廢棄,用於吊湯,權作原汁魚味湯,魚塊則放入大油鍋爆制。這樣做出的魚絕無腥氣,味道略甜,口感酥軟,感覺是四種澆頭中最好吃的。鹵鴨則以"昆山大麻鴨"為主料,每鍋放入10只昆山大麻鴨,當水煮至將沸末沸時,再倒入食油至鍋面形成厚厚的油層。這樣鹵煮鴨子,下面文火燉煮,上面密不透氣,以保持鹵鴨的原味不走失。加以與眾不同的調味,配制,使鹵鴨味道純正,鮮嫩爽口,肥而不膩,鴨香宜人。我非常喜歡吃南京的鹽水鴨,這白法鹵鴨和鹽水鴨比起來,更多出一分肥美和細滑。另外兩種燒頭就不敢恭維了。——傳統名吃,吃的就是傳統,對傳統做改進,往往是邯鄲學步。


鹵鴨的原汁即為白汁鹵鴨面的面湯。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衝湯"。所謂"五熱"即碗熱(把碗浸入沸水中待用)、湯熱、油熱、面熱(面撈出後不在溫水裡過)、澆頭熱(把爆魚放在發鑊裡保熱)。"小料衝湯"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需要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面條用精白面粉拌雞蛋白加工成龍須面,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

對奧灶面,我最喜歡的還是它的湯,鮮、甜、香、醇,經得住細細品味。


(青花碗,青花筷籠,器雖算不上美,配上美味,就美了。) 千燈鎮是顧炎武的故鄉,位於昆山市東南,離昆山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蘇虹機場路穿鎮而過。

和所有江南小鎮一樣,千燈鎮也是依水而建,狹長的石板路,粉牆、黛瓦、木窗。天熱、不是周末、名氣不大,都使得小鎮還保留著一份寧靜。也許在這兒看不到刻意保留下來的“原汁原味”,但那從容中而殷實小鎮生活,反倒讓我這外來者覺著可以安心地從它的居民身邊走過,既不覺著打擾了別人的清靜,也不會在欲尋清靜時,因撲面而來的商業氣而更加焦躁。



(小橋流水)

同一座橋,同一條河,從不同側面看起來真的非常不同。江南的小鎮,最吸引人的就是它這種因水而生的水一樣的柔又水一樣流動的韻味。


(還有這石板路,坑坑窪窪中,不留塵埃,留下腳底散發出)


精選遊記: 昆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