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雲南觀鳥(紅河)

作者: mcaribou

導讀從猛腊到老撾邊境有至孟賽、琅南塔等地的車,也有景洪至琅勃拉邦的過路車。時間有限,沒去老撾。老撾一側的觀鳥指南可到網上查詢。 由猛腊返回思茅,目標鳥點交通不便,想直奔個舊。思茅到個舊或蒙自,雖是思茅首府到紅河洲前首府或現首府,竟然沒有始發車,只有景洪過來的過路車。車站時刻表寫著14:00,工作人員讓我們11:00來看是否有空座。後來來買票了,又� ...

從猛腊到老撾邊境有至孟賽、琅南塔等地的車,也有景洪至琅勃拉邦的過路車。時間有限,沒去老撾。老撾一側的觀鳥指南可到網上查詢。 由猛腊返回思茅,目標鳥點交通不便,想直奔個舊。思茅到個舊或蒙自,雖是思茅首府到紅河洲前首府或現首府,竟然沒有始發車,只有景洪過來的過路車。車站時刻表寫著14:00,工作人員讓我們11:00來看是否有空座。後來來買票了,又說14:00才從景洪開出,要14:00再來問。14:00來問,有空座,買了票,18:00發車。我以為聽錯了,又問了一遍,確實是18:00。可景洪到思茅才兩小時車程,16:00就該到思茅了。我又問那這車在思茅停到點才開了,卻又被告之是到了站上了客就走,那不就是16:00發車嘛!看人家那水平也問不出啥名堂了,只好在車站等著。16:00車果然來了,司機說他跟售票員說賣17:00發車的票就行了,售票員賣錯了,只能等到18:00再走。就這,從11:00等到18:00,哪兒也沒去,就耗在車站了。不過實際上17:00和18:00發車根本沒區別,因為司機要故意“慢慢開”。本來我按裡程估算,18:00發車24:00能到個舊,還心想怎麼就不能早上從景洪開出呢,到個舊也不必那麼晚了。不過司機早就幫咱安排好了,慢慢開,早上六七點鐘再晃到個舊,因為凌晨到個舊不好找吃住,而且凌晨四點至六點有規定不能開夜車。慢慢開呀開呀,經過兩次緝毒檢查,花了從思茅到昆明再到個舊都夠了的時間,好歹到了去個舊、蒙自和開遠的岔路口,再轉小車去個舊。 個舊的水果跟版納比起來就沒啥吸引力了,喜歡吃水果的話還是去版納吃個夠吧。個舊麼,最好吃的還是過橋米線了。過橋米線據說原產於蒙自,但其實個舊和蒙自就隔個幾十千米。個舊旁邊的老陰山在挖隧道,直通蒙自,聽說隧道通了後要把蒙自和個舊合並。叫啥呢,叫“就蒙自個”?除了米線,個舊的酸菜、菌類等也很好吃,還有滿大街的燒烤。燒烤攤主用來記數的東西五花八門,有紅豆,有綠豆,有玉米,有硬幣,還有自己剪的小塑料片。昆明也有,只是不像這裡隨處可見。另外一個比較多的東西就是游戲機房了。在全國各個地方,現在多見的都是網吧了。個舊也有好幾家網吧,卻似乎不如游戲機房多。這讓我覺得回到了我的中小學時代。 個舊不大,人們的生活步調似乎也很一致。每天早上,好像全城的人都湧進寶華公園,去爬老陰山。而每天傍晚,又好像全城的人都圍在了城中那個廢棄的錫坑灌水而成的湖邊。大街上碰見個熟人不難,誰家有什麼事也很快流遍小巷。寶華公園的鳥已經習慣了人們的活動規律,每天9點以後才開始活躍,而不是通常的黎明時分。所以不用早起看鳥啦。個舊海拔比版納高不少,公園裡的鳥跟版納也不大一樣了。公園不大,隨便轉吧,有勁也可以爬爬老陰山。在一棵棕櫚樹旁,意外收獲一只棕雨燕。Ailaowolf告訴我說這應該是個舊鳥種新記錄,並感嘆氣候越來越熱了,連棕雨燕都向高海拔擴散了。 離個舊不遠有個叫賈沙丫沙底的鳥點,前幾日下雨,路斷了。打聽到路通了,倫子本打算開車帶我們去的,結果一上午的大雨,路又斷了。決定先往南走,丫沙底等回個舊再說了。個舊經屏邊到河口的車只有下午有一班,蒙自到屏邊車多,便去蒙自轉車。個舊到蒙自十來分鐘一班,流水車,車程一小時。隧道通了會快很多。蒙自至屏邊不到3小時車程,需注意的是“車滿即走”,不一定非等到車票所標的時刻。當然,到了發車時刻人還沒到齊也不會等的。沒什麼事就早上車吧。屏邊的大圍山,一個國家級保護區,保留了些原始森林,還有不少桫欏。有車道直接上山,在離縣城3km的地方是個火山口湖,也是公園的入口。入口另一側有路通往一個寺廟和一個啥瀑布。頭天下午我們步行過去的,都沒啥看頭,可不去。次日一早坐車上山頂。鋼金車(音譯,就是三輪輕騎)30元,出租40—50元。景區其實沒怎麼開發,進去也沒人來賣票。裡邊只有很有限的景點要驗票,看鳥的話不必進去,也就不必買票了。不過因為沒開發,幾千米也碰不上個廁所,應該是只有景點裡有了,做好隨地大小便的准備吧。大圍山以霧出名,看以前來的幾個鳥友的記錄,都是這種天,鳥也不容易看。上山時霧的確是挺大,太陽升起的方向,雲霧呈現橙紅色。我正想著這倒有可能出現“佛光”現像,就經過了一個寺廟——佛光閣。在寺廟旁是“佛光”最常顯現的地方了。還好是晴天,太陽出來不久霧就散了。一路下山,一路有鳥。大鳥沒見著啥,淨是些小鳥,且多以鳥潮形式出現。大概三百米就會遇到一撥鳥吧,每撥鳥中又常會有上幾撥裡沒出現過的,撥撥都要仔細看,以致於15km的下山路我們竟走了13小時,景區入口至縣城的那3km已經是在完全的黑夜裡走的了。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看的有多爽了吧!有意思的是,在中國鳥書分布圖部分,多種鳥在越南北部都畫了個小圈,獨立於其他連續分布區,而大圍山觀察到的當屬於這個小圈子。中越邊境的分水嶺應該也有類似情況。分水嶺發現的純褐鹱,被認為是雲南鳥類新記錄。據ailaowolf說他小時侯個舊常有賣這個的,叫“火雀”。也不知這鹱飛到離海不算近的山區來干啥。此次在大圍山未見,但或許有機會見到。 金喉擬啄木鳥:有了藍喉和赤胸的經驗,聽到不久就懷疑是擬啄木了。也是難得一見,僅見到一只,枯枝版。錄其叫聲時發現果然如書中所寫,頻率很穩定的1次/秒。另有一次發出吱了哇啦的怪叫。 短嘴金絲燕:尾叉比書上畫的深。 灰喉針尾雨燕:比短嘴金絲燕大,飛行動作不同,無白喉針尾雨燕的白喉。 大仙鹟:顏色很暗,遠看近乎黑色。個體大,接近噪鹛和鶇。叫聲4音節,音色與白尾藍地鴝類似,需注意分辨。 棕腹仙鹟:體大。 侏藍仙鹟:體小。甚至比寬嘴鹟鶯還小。 寬嘴鹟鶯:活躍,難以看清嘴如何寬。書中對其與金頭縫葉鶯的區別都沒寫尾側白色,圖片部分卻畫的很分明。實際觀察中是首先靠這個特征區分出來的。 黑臉鹟鶯:多而易見。 長尾鷯鹛:覆蓋下鑽行,鳴叫,等了一會就露面了,比小鱗胸鷦鹛大方多了。下體紋路不同於小鱗胸鷦鹛,喉部無斑紋。至於長尾麼,自然只能在小鱗胸鷦鹛之流面前顯擺。 金頭穗鹛:鳥潮中黃而顯眼的鳥。 火尾希鹛:鳥潮中的獨行俠。 栗頭雀鹛:多而易見的程度次於黑臉鹟鶯。 黑頭奇鹛:偶爾也會加入鳥潮,只是個頭比人家都大很多。飛行中尾末白色似紅頭咬鵑。很少聽到中國鳥書所寫五音節叫聲,倒是四音節更多。 黃頸鳳鹛:吵嚷易見。 紋喉鳳鹛:同黃頸鳳鹛。 一中小型仙鹟,藍喉面積大,胸腹橙色。似藍喉仙鹟,但藍喉仙鹟在雲南多見的是喉嚨一點點藍的“中華仙鹟”,而其他類似的鹟也沒分布。存疑。 屏邊至中越邊境口岸河口不足3小時車程。河口海拔只有50多米,是雲南最低的地方。自然也要熱一些,不過3元一杯的現榨果汁很解暑。未觀鳥,純粹為了來買被我稱為烏龜帽的硬殼帽子。在雨林中常有果子或樹枝落下,烏龜帽還是挺實用的。大街上,男人們戴這個,女人們則戴鬥笠。邊貿市場裡很容易買到,可惜只有一種顏色。市場裡的越南人說話都沒雲南味,倒是很像廣西的。出了市場,滿大街就都是中國貨了。連浙江產的地攤望遠鏡也有多人兜售。回到個舊,倫子沒空,我們便去鐵路大廈附近的丫沙底溫泉售票處打聽交通。上午9點,中巴車已開走,我們去晚了。正好有個工作人員要進去辦事,跟著他的SUV去了。鳥況不錯,特別是溫泉景區門口那巴掌大的樹林裡嘩啦啦看到不少。終於收獲了絨額 。吃完中飯,心想泡會溫泉再看鳥,卻狂風暴雨而至。雨後鳥卻並沒上枝頭來曬翅膀,河水由清變濁。在門口的林子裡可以看到,先前並無地表徑流的河道現在地表有了紅泥湯,而清水仍由地下流出,兩股水流交彙後,還是紅泥湯:)正看著,一聲沉悶的“嘣”從不遠處傳來。聽慣了這聲音的我馬上意識到,運氣,又躲過一次落石!還好石頭只有書包大,沒阻斷路。不過真要被書包大的石頭砸中,烏龜帽也得完蛋。傍晚,仍舊坐SUV回去,剛開出不遠,一原雞雄鳥擋在車前,觀望,小跑,消失在路邊。這個新種,按俗話說就是為我們的雲南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精選遊記: 紅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