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美岱召

作者: 拇指010276905

導讀那一天,從呼市去響沙灣的路上,拇指們坐的車在某個路口一拐,原本旅游車眾多的主干道忽然就被甩在身後,進入了一條安靜的小道。土默特平原上常見的農田景致,濕潤、綠色,和大青山另一頭,呼和浩特附近的干旱情形大異其趣。然後又拐上了另一條支路的支路,開不多久,一處安靜到有些破敗的集鎮附近,一座又似寺廟、又似城池的古老建築忽然出線在眼前,建築門� ...

那一天,從呼市去響沙灣的路上,拇指們坐的車在某個路口一拐,原本旅游車眾多的主干道忽然就被甩在身後,進入了一條安靜的小道。土默特平原上常見的農田景致,濕潤、綠色,和大青山另一頭,呼和浩特附近的干旱情形大異其趣。然後又拐上了另一條支路的支路,開不多久,一處安靜到有些破敗的集鎮附近,一座又似寺廟、又似城池的古老建築忽然出線在眼前,建築門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驕傲又有些落寞,提醒著人們這裡昔日的輝煌。這裡是美岱召。游人很少,但也因此多了一份輕閑。

這是阿勒塔汗統治蒙古時,比歸化城更早的政治中心,也是今天蒙古草原上香火鼎盛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在這片土地邁出的第一步。

這裡的四周有高大的城牆,顯然不是寺廟的規制,但有限的面積又更近似一座大廟。但這確實是阿勒塔汗更早修築的城市——或者不然叫堡壘更妥當;而在他建造並遷移到歸化,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之後,這裡則成了寺廟。一切建築幾乎都還是明代的舊制,飛檐鬥拱,古木參天,城牆上的角樓和垛口仿佛訴說著當年阿勒塔汗曾經經歷過的政治角力與軍事戰鬥。寺廟內有大幅的壁畫,描述的很多是三娘子的故事。因而比起一般的寺廟多了很多生活、社會和世俗的氣息。

美岱召裡還有一座純粹藏式格局的建築,據說是當年西藏的麥達力活佛來主持彌勒開光儀式時,曾經的居所。阿勒塔汗是達賴喇嘛封號的建立者,正是他給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以這一封號,並從此世世相傳,也是他開始尊崇藏傳佛教格魯派、將這一教派引入蒙古,綿延至今。美岱召藏式建築的紅白兩色圍牆,今天依然鮮艷,提醒著後人阿勒塔汗對於藏傳佛教的特殊意義。而麥達力活佛居所之後,一座小殿據說就是當年格魯派在蒙古的第一座召寺了,今天還是香火不斷。

美岱召的後邊,便是蒼茫陰山,而前面一路往南不遠,則是滔滔黃河,美岱召就這樣氣像萬千地在吐默特平原上存在了幾個世紀。而當政治中心遷往歸化之後,這裡則成為阿勒塔汗家族的家廟。三娘子的靈塔當年就設在這裡,然而卻被毀於十年浩劫,想到這位曾經為蒙漢兩族的交往與和平發揮過巨大作用的女政治身後數百年,竟還會遭此橫禍,不禁很有些凄涼。好在如今,縮小後的仿制靈塔,又被樹立在美岱召的側殿裡,守護著同樣陳列於此、由幾位好心當地人偷偷保留下來的最後一點三娘子骨灰與身前遺物。

從美岱召北望陰山,可以遠遠看到山間阿勒塔汗的靈塔,俯瞰著他曾經統治的城市、寺廟、土地,俯瞰著他的妻子和政治助手,俯瞰著美岱召裡新塑不久的兩人的雕像。


精選遊記: 包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