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九寨雜記

作者: 大大鳥

導讀黃龍――九寨雜記 可惜, 圖片還是傳不上來, 看圖說話,請到http://yelz.spaces.live.com/每年9月上旬,公司都會到北京之外的某個地方開全體員工大會,會後讓大家游覽一下附近的名勝,名曰offsite。近三年來,offsite的地點選得頗有意思。前年是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見論山水結合,桂林當執牛耳,但若是單論山或單說水,桂林則未必都能坐上第一的寶座,這就好比體操比賽� ...

黃龍――九寨雜記 可惜, 圖片還是傳不上來, 看圖說話,請到http://yelz.spaces.live.com/每年9月上旬,公司都會到北京之外的某個地方開全體員工大會,會後讓大家游覽一下附近的名勝,名曰offsite。近三年來,offsite的地點選得頗有意思。前年是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見論山水結合,桂林當執牛耳,但若是單論山或單說水,桂林則未必都能坐上第一的寶座,這就好比體操比賽,全能冠軍不見得每個單項都拿金牌,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論及山水,亦是如此。 那麼,哪座山才是群山之首,哪片水才是眾水之尊呢?一句“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給出了答案。其實,徐霞客說前半句話時,並不知世間有九寨溝的存在,所以我們也無法猜測,假如當年徐大俠有機會游覽九寨,會不會加上下面那句。不過,既然後人有膽子補上這後半句,且這麼多年來,反對聲罕聞,還是說明九寨的水確是水中極品。所以繼去年游黃山之後,近年offsite的目的地又定在了九寨溝。妙得很,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天下第一”,可供我們逐年訪問。 所謂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自忖不算太笨,但離智者的距離還是有幾萬光年。雖是如此,yelz對水還是十分偏愛(污水,王水,洗腳水除外),因而也對本次旅行頗為期待。 書歸正傳。在成都開了兩天會後,9月10日,我們從成都雙流機場出發,乘飛機,40多分鐘後抵達海拔3000多米的九黃機場。九黃的本意是九寨溝,黃龍。不過,我們的導游,羌族姑娘小朱卻給了我們另外一個有趣的解釋:該機場地處高山,山地氣候變化無常,給飛機著陸造成了很大困難,別處飛來的飛機,十次有九次降不下來,因而名曰“九黃”。還好,當天天氣不錯,我們乘坐的幾班飛機都順利著陸。 出了機場,大約10點過,立刻乘大巴前往黃龍,途中要經過海拔4300多米的雪山梁,導游一路上提醒大家要保持清醒,不能睡覺,否則極容易產生強烈高山反應。yelz在海拔2700米的康定呆了十多年,自然心中有數; 不少從沒有到過高原的同事則多少有些緊張,所以盡管旅途勞累,還是強打精神。好在窗外視野開闊,遠處,白雲繚繞,群山縱橫,峰巒如聚,覆滿積雪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在雲霧中若隱若現;近處的山坡上,草色青青,色彩斑斕的野花點綴其間,成群的犛牛在悠閑的散步吃草;谷間岩上的藏族村寨中,一座座藏房,色彩明艷,房前,五色經帆隨風飄動,純白色的靈塔矗立在一個個土包上。如此光景,倒是頗能分散車內游客的注意力,從而緩解緊張情緒。 導游一路上給我們講了不少藏羌風土人情,其中包括組群分類,喪葬形式,婚姻禮節,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和建築風格。Yelz的特長就是對這類解說從來是過耳不忘,此後如若再去那個地方,幾乎可以做大半個導游。一路聽來,印像最深的藏族的喪葬形式和羌族的宗教信仰。 藏族的喪葬分為天葬,水葬,火葬,土葬4種,其中以天葬最為神秘。雖然早有耳聞,也看過關於天葬的圖片解說,可聽了導游的詳細描述,仍然有些不寒而栗。天葬應該源於一種原始圖騰崇拜. 把烏鴉作為神的使者和漢族上古神話中把青鳥作為西王母的使者,取意相似,都試圖通過某種會飛的鳥類來構架人與上天的交流通道,只不過,天葬這種交流方式,對外族人來說,過於血腥了。此外,藏族的土葬只用在被處死的犯人身上,將屍身埋入土中,表示此人生前罪孽深重,不能見人,無法超升,這種觀念又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入土為安”大相徑庭。 以前以為羌族人和藏族人也信喇嘛教,現在才知道他們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和動物神,崇拜祖先,並以白石為偶像。相傳羌人在大遷徙中來到岷江上游,在與異族的戰鬥中屢次受挫,最後得白石相助取得勝利,從此供白石為天神,朝夕膜拜。其實不少宗教都以石頭為聖物,最著名例子恐怕是麥加城裡那塊黑石了,每年都有無數信奉伊斯蘭教的男女前去朝覲,場面盛大,以至於踩踏事件時有發生。 最早知道羌族, 還是小時候看連環畫<<百聞不如一見>>, 講的是漢代大將趙充國平定西羌的故事. 當初只是把連環畫中的羌人等同”壞人”. 而今,聽著眼前這個羌族小導游虔誠的講著自己祖先的奮鬥歷史, 也能體會, 每個組群都有自己的英雄, 趙充國是, 那個被自己人殺死的羌人首領楊玉何嘗不是. 當匈奴人唱起"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 漢武帝的宏圖霸業又真的只是讓人振奮嗎. 就這樣看看風景,聽聽故事,不知不覺已經到達黃龍景區門口. 爬山前, 導游拿了一些氧氣瓶給我們,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氧氣瓶, 後來一直沒用上,倒是多少有些累贅. 從山腳到山頂,有兩條路可走, 其中一條是下山道(其實也可以從此道上山)坡度平緩, 基本沒有石階, 走來頗為輕松, 且沿途景點多, 不過路程較長; 另外一條是上山道, 比較陡, 但路程短很多. 為了節約登山時間, 我們從上山道上山. 小道在綠葉成蔭的林間蜿蜒, 道旁是潺潺的小溪. 拾階而上, 聽著涓涓流水, 呼吸著清新而濕潤的空氣, 非常愜意. “巍巍乎志在高山, 洋洋乎意在流水”, 此時若有君子於溪畔撫琴, 奏一曲<<高山流水>>, 其飄逸灑脫, 應不讓當年的俞伯牙與鐘子期. 就這樣走了十多分鐘, 終於看到了一處大型的鈣化山坡, 據說叫”金沙鋪地”. 大量以淺黃為主, 夾雜乳白色和暗綠色的鈣化熔岩, 經過流水地不斷衝刷, 表面凹凸有致, 非常光滑. 陽光透過薄似輕紗的水面照射在鈣化層上, 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 遠遠看去, 真如一條有金色麟甲的巨龍俯臥在坡面. 黃龍也正因此得名. 再走一段路, 就看到了一大片彩池, 層層迭迭,錯落有致. 這些彩池都有乳白色的鑲邊, 池形或如荷花, 或似柳葉, 千奇百怪, 無一雷同. 池水或淡綠, 或鵝黃, 或牛乳白, 或孔雀藍, 艷麗奇巧, 晶瑩剔透, 鬼斧神工, 當真不愧是人間瑤池. 這樣的彩池群, 一路上為數不少, 下山路上更多. 有道是”願得清池洗塵心”, 看到如此佳景, 怎不叫人羨慕那些修隱山中的高人雅士. 黃龍 就這樣移步換景, 邊走邊看, 終於到達了山頂. 其上有黃龍寺, 相傳, 幫助大禹治水的”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 寺很小, 堂內正中供奉男主角黃龍真人, 東首為太上老君, 西側為慈航普度大士, 也就是觀世音菩薩. 堂內道士叫鐘坤, 來自成都青陽宮, 屬全真龍門派. 當yelz告之他此前剛好去過北京白雲觀, 他抱拳直說:”有緣, 有緣”. 黃龍寺旁有個黃龍洞, 其實就是個石灰岩溶洞. 洞比較深, 但不大, 鐘乳石從洞頂垂下, 偶爾還會滴水. 下到洞底, 發現中央有三尊佛像, 都被哈達裹得嚴嚴實實, 看不清本來面目, 頗似電影裡的木乃伊造型. 從黃龍下來已近下午5點, 隨即上大巴, 前往住地. 大巴在盤山公路上行駛了2個多鐘頭, 在天黑時分到達”九寨天堂”. 去過不少星級酒店, 但與”九寨天堂”相比, 都相形見絀. 全玻璃頂棚的大堂內, 有大量花草樹木, 人工池塘周圍有畫橋雕欄, 曲徑幽回, 池塘內居然還養著數只白天鵝. My God, 當真奢華. 一夜無話. 第二天早上, 起個大早, 吃飽喝足, 乘旅游巴士前往神奇的”九寨溝”. 九寨溝包括樹正溝, 日則溝和則查窪溝, 呈Y字形, 溝口位於Y字底部, 溝內各個景點都有車站, 可乘巴士往返. 入溝後, 我們乘巴士穿過樹正溝, 再往西南方向, 穿過日則溝, 到達Y字的右上方 -- 原始森林. 一路上, 只對沿途湖泊做驚鴻一瞥, 就讓車上所有的游客都興奮起來, 從來沒有見過那麼藍, 那麼清的湖水, 以至於我一時間無法想到合適的形容詞, 語塞半天, 末了感嘆一句:”簡直就像是假的!”, 雖然粗鄙, 但真是發自肺腑, 那樣的水, 那樣如夢幻般的色彩, 以致變得不太真實, 像是用Computer Graphics技術做出來的. 在原始森林站下車, 花半個小時繞著林間棧道走了一圈, 空氣雖好, 但也沒什麼意思. 是這棧道把人帶入自然, 卻還是它, 把人和自然隔離在咫尺之間, 不得親近. 當然了, 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護原始森林, 可以理解. 匆匆走出原始森林, 便乘車前往箭竹海. 這是張藝謀拍<<英雄>>的外景地, 名氣頗大. 下車, 順著湖邊棧道走, 湖水碧藍, 清澈見底. 湖的四面,群山環抱, 時值初秋, 山上的樹葉還沒有變色, 都呈深綠色, 雖然不如電影裡的那片彩林好看, 但也另又一番風味. 關鍵的是那片湖水, 似乎比電影裡的更美. “昔年曾見此湖圖, 不信人間有此湖. 如今打從湖上過, 才覺畫工欠功夫”, 這首詩本來是用來形容西湖的, 如今借來形容箭竹海倒是頗為貼切, 張藝謀攝影出身, 電影取景和構圖方面游刃有余, 可以說已經是拍得非常不錯了, 但湖光山色的神韻, 還得靠自己親自去體會. 箭竹海 箭竹海邊緣有箭竹海瀑布, 相對後面見到的熊貓海瀑布, 珍珠灘瀑布和諾日朗瀑布, 算是小瀑布了, 不過正是因為小, 反倒是可以走近些去觀看,拍照, 也還不錯. 一路順著湖畔棧道向北走, 不久就來到熊貓海. 熊貓海因枯水季節, 湖底岩石露出水面, 呈黑白兩色而的名. 熊貓海的湖水比箭竹海的更藍, 走在湖邊, 還能看見成群的小魚. 由於大部分是下坡路, 所以走起來也不費勁.看過了湖邊的熊貓海瀑布, 再走一會兒, 就到了五花海. 得益於特殊的地形和湖底沉積的一些富含礦物質的岩石, 五花海的水面呈現出藍, 綠, 黃等不同的顏色. 過了五花海就是著名的珍珠灘瀑布. 電視劇西游記結尾, 唐僧師徒四人正是從眼前這個瀑布經過. 珍珠灘瀑布是九寨溝裡最大的瀑布, 雨季剛過, 水勢很大. 上游的水一路奔騰, 來到珍珠灘, 山體突然突然斷裂, 水流飛馳而下, 從而形成大片的水簾, 十分壯觀. 雖然不能近距離地去感受它的氣勢, 站在遠處, 仍然可以感覺有水珠飛濺在臉上. 一路走來, 有些發熱, 水珠濺在臉上的陣陣涼意讓我們為之一振. 珍珠灘瀑布 過了平得有如一面鏡子的鏡海, 我們回到三條溝的交叉口:諾日朗中心站坐車, 前往Y字的另一端: 則查窪溝. 此時已是下午, 和早上一樣, 先到達最遠端, 再往回走. 大約20多分鐘, 大巴抵達九寨溝中最大的湖泊: 長海. 剛下車, 就下起雨來, 雖然給游客造成了些許不便, 長海卻在雨中有了一種特殊的嫵媚. 順著沿湖而建的觀光棧道漫步,秋雨絲絲, 撒落湖面, 泛起陣陣漣漪. 遠遠望去, 長海三面環山, 湖面一直伸入遠方群山之間, 不見盡頭, 相對九寨中其他的湖畔, 長海顯得更大氣. 湖邊, 有幾只小鳥戲水, 棕紅色的尾巴, 非常美麗. 長海 順著長海邊的棧道走幾百米, 就到了五彩池, 此時小雨初竭, 太陽從雲間探出頭來, 金色的陽光撒在五色池上, 池水的色彩, 明麗得讓人窒息. 五色池 此後又去看了諾日朗瀑布, 時間已經不早, 按照導游要求, 下午4:30得出溝集合. 當下回諾日朗車站坐車前往樹正溝, 這也是出溝方向. 在老虎海下車, 看了老虎海和樹正瀑布, 接下來就到了我九寨之旅的最後一站樹正寨. 樹正寨是個典型的藏族村寨, 據說有500多人. 如今主要都從事旅游相關的工作, 商業氣息甚濃. 除了寨前的一圈轉經輪還有些文化味道, 整個寨子基本上就是個大型手工藝品市場. Yelz久居藏區, 並不希罕那些”民俗工藝品”, 倒是有些懷戀起酥油茶和青稞面了, 當下找了家經營此道的人家, 要了一碗酥油茶和一些青稞面, 享用一番. 很可惜, 酥油茶中酥油很少, 不如以前喝的那麼香, 制作酥油茶的工具也由傳統的”醬桶”換成了熱水瓶, 可見當地老鄉之與時具進. 要好好鑒賞九寨溝的美, 至少需要兩三天時間, 像我們這樣行色匆匆, 只能算是走馬觀花, 饒是如此, 九寨之美, 也足以讓人贊嘆了. 晚飯在九寨天堂附近的”甲蕃古城”吃. 吃完, 天色已暗, 在城中逛了一圈, 城中有碉堡, 有劇場, 有民居, 均由粗線條的石頭建成, 古樸渾厚, 不加修飾. 夜風吹起, 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 仿佛聽到遠方羌笛吹起, 那是王之渙的”羌笛何須問楊柳”, 是範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滿地”, 是一種蒼涼的低訴. 此時, 雖然周圍被燈火裝飾得流光異彩, 仍然有一種寒意湧上心頭.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